三、在美国本土
孙中山抵达旧金山后,向华侨宣传反清革命,在教会人士及知识分子中建立兴中会,发展马锦兴等10余人为会员。[11] 孙中山首次旅美实地考察华侨状况,发现美国有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庞大的“反清复明”的华人组织洪门会馆(通称致公堂)。华侨十之七八为洪门中人。孙中山深感必须与之联络,使之成为与国内革命相呼应、联成一体的一支重要力量。致公堂对未列籍洪门之人概不接纳,且视为“风仔”(奸细),为此,孙中山于1903年第五次访檀时,即加入洪门,并被封为“洪棍”(元帅),[12]这就为他以后在美国本土的革命活动,提供了方便条件。 孙中山走出小木屋,立即开展革命宣传。5月初,在华盛顿戏院发表公开演说,鼓吹反清革命。在加州大学教授邝华汰帮助下,孙中山劝购革命军需券共得4000美元。孙中山又通过中西日报社翻印邹容《革命军》1000册,在美广为散发。邹容在书中主张倾覆专制政体、建立新国家后,“立宪,悉照美国宪法,参照中国性质而定。”[14]华侨得此书后,不到半年,观念大变,同情革命的力量迅速增长。 孙中山来到旧金山后,黄三德劝致公堂机关报《大同日报》主笔欧榘甲(保皇分子)与孙合作,为欧所拒,且著文排孙,日诋洪门尊孙为不当。黄乃令其辞职,改由孙中山推荐之留日学生刘成禺(兴中会员)继任。1904年夏,刘抵埠履新。革命党夺得了在美的一块舆论阵地。 在进行上述工作之后,孙中山便着手整顿致公堂。致公堂在美国有15万人,为美洲华人社团之冠。但其成分复杂,各地致公堂不受总堂指挥,且受保皇会蛊惑,民族意识模糊。孙中山与致公堂大佬商妥,设法联络各地洪家,成为一体。为此,他制定了全美致公堂会员重新举行总注册的计划,又亲自制定《致公堂重订新章要义》。《新章要义》分为序言及纲领等8章80条。“纲领”第二项规定:“本堂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第三条规定:“本堂以协力助成祖国同志施行宗旨为目的。”[4](P262)他并自告奋勇,表示愿亲自访游全美各埠,劝导洪门人士接受《新章要义》,及实施总注册之办法。 孙中山历时8个月的全美之行,未能达到15万致公堂会员全部注册及筹款30万美元(每人注册费2美元计)的预定目标,但所到各埠,孙中山均发表演说,在华侨中播下了革命种子,起了启蒙作用。 在周游全美期间,孙中山利用在圣路易及纽约停留的机会,撰写了《中国问题之真解决》的小册子。文中列举了清王朝统治的十一大罪状,宣称中国人民决心采取强力手段,把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呼吁美国人民支援中国革命。[4](P243~255)这是以美国《独立宣言》为蓝本、用英文撰写的对外宣言, 这时孙中山发现保皇党在美国的势力明显地消退,人心大有转机,华侨对革命的响应较前热烈。 同盟会旧金山分会成立后,会务发展迅速,先后在内华达州的委林墨(温尼摩加)、加州的轩佛、洛杉矶等10余埠成立分会,入会者数百人。孙中山将同盟会誓词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6个字,改为“废除鞑虏清朝,创立中华民国,实行三民主义”18个字;又将盟书内中国同盟会会员改为中华革命党党员。对内仍令照旧通用同盟会名义。 3月,孙中山以旧金山分会为全美总会,通称美洲同盟总会,下辖纽约、芝加哥及加州各埠分会,举张蔼蕴重新起草章程。新章程依据美国宪法的精神,设立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建立三权分立体制。 同盟会纽约分会成立几天以后,孙中山接到香港同盟会南方支部黄兴等人的来电,望速寄港币2万元做为广州起义的经费。因此,孙中山立即着手筹款,于波士顿、纽约、芝加哥三地共筹得港币8000元,先期汇寄香港。旋又往旧金山继续募得1000元。两次汇款不足1万元,距香港方面所需不足半数。 3月10~14日,孙中山在洛杉矶附近的长堤,与美国友人荷马•李将军及布司举行会谈。先是,容闳于 2月5月,孙中山应加拿大温哥华《大汉日报》笔政冯自由之邀,从旧金山抵达,受到华侨的热烈欢迎。孙中山在加两个半月,共筹款6.4万港元。香港统筹部(黄兴任部长)收到这笔大款,决定于 从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孙中山六次到檀香山,四次到美国本土,在美国共计九年半的学习生活和革命活动,笔者认为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孙中山在檀香山求学期间,阅读了华盛顿和林肯的传记,学习了美国历史和民主制度,对美国发生了兴趣,景仰华盛顿,开始探索救国的道路。 1896年,孙中山首次踏上美国本土,对华侨(含客家)宣传革命,旋于1904年、1909年、1911年三次到美,联络华侨组织洪门(致公堂),建立同盟会,策动致公堂加入革命,并促使其与同盟会实行大联合,成立洪门筹饷局,为革命筹款。 孙中山在美国期间,对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考察,对革命理论做了科学探索,学习和借鉴美国的经验,寻找一条适于中国革命的道路。“民生主义”一词,是孙中山于1904年同旧金山《大同日报》新任主笔刘成禺,讨论“三民主义”问题时首次提出来的;[16]“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的内涵是在此次讨论中核定采用的。据黄季陆回忆:“我记得在一次他(孙中山)的演讲中,提到他的三民主义和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三者吻合。‘民有’是他的民族主义的精神;‘民治’是他的民权主义的旨意;‘民享’是他的民生主义的涵义。”[17]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4-3 09: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