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福建上杭蓝屋圩寻祖

2011-1-14 12:30| 发布者: huangchunbin| 查看: 6071| 评论: 22|原作者: 刘传夫|来自: 客家风情网

摘要: 首先感谢武平县邮政局王太哥、连城县芷溪杨太哥、上杭县汤老师一家、新都区刘峰廷宗亲、梅县光伯公祖。由于其等支持,才可能在此次三百年轮回寻根过程中顺利。 二〇一一年元月八日,乘机抵达厦门市,当日杨太哥热情 ...

 DSC03413.JPG


      首先感谢武平县邮政局王太哥、连城县芷溪杨太哥、上杭县汤老师一家、新都区刘峰廷宗亲、梅县光伯公祖。由于其等支持,才可能在此次三百年轮回寻根过程中顺利。
      二〇一一年元月八日,乘机抵达厦门市,当日杨太哥热情款待,在厦门市芙蓉苑吃长汀客家菜一次。有酸菜苦笋、酿豆腐、炒米粉、夏枯草肥肠头子汤。味道比较熟悉,都在四川有看到过。
      次日,经杨太哥指点,到达厦门湖滨南长途汽车站坐车到上杭县。

 

新风村兰屋圩


      先介绍一下我刘氏入川后情况。我富顺县安溪镇平原村刘家园刘氏客族,系雍正年间由入川祖刘公讳田如、何太夫人、刘公讳玉郎、刘公讳德郎开基。从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兰屋易”。湖广填四川中,到达四川内江,后迁徙到四川省叙州府富顺县周家坝定居。其中,刘公讳玉郎早夭。田如公后又生二子,在蜀省立字辈“德在成开、正大光明、家传克绍、祖训唯敦、仁存久远、积善辉腾、慎思有道、述叙满盈、天书世守、永兆升平”,吾入川一支,在清光绪年间修族谱,记载时年蜀省刘氏情况。后传说族谱遗失,现暂时无法寻找。幸吾四公于二〇〇三年手抄族谱记载部分情况,成为吾闽西寻根之旅重要依据。
      二〇一〇年国庆,回出生地叙永县见家父,家父分崖复印族谱源流一份,吾见闽省先祖如此记载:“贰正公 ,兰太夫人,生于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兰屋易,生先易公;先易公,胡太夫人,生于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兰屋易,生子田如、立如;立如公,生于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兰屋易,兰太夫人”,蜀省先祖记载“田如公,先易公长子,生于康熙(1677年),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兰屋易生,葬于四川省叙州府富顺县;何太夫人,福建省汀州府五坪县大双塘子,葬于四川省叙州府富顺县周家坝(即今月亮坟,在家族墓地中,前有祭拜台,台下为福建带来的甘蔗田,一如三百年前)”。我通过谷歌地图寻找上杭县兰屋易地名,只看到兰屋二字,经查询发现兰屋在现上杭县官庄畲族乡,兰屋易地名应为蓝屋驿。蓝屋驿古为汀江畔驿站,写为兰屋易可能是当时族谱为一灌县人书写,而族谱记载时距离入川祖田如公已经三代以后,而灌县人听不懂客家话,因此写下同音字“兰屋易”。此情况在寻祖过程中还有第二次、第三次。

 

DSC03411.JPG


      于是我打电话问官庄乡政府人士此地还有叫做兰屋易冇。有幸,对方系刘姓,等说明来意以后,告诉我兰屋易此地现叫做蓝屋圩。尚有几户刘姓人家。
      到上杭县以后,中午在汤老师屋下食昼,猪肚汤,炒鱼泡、韭菜炒腊肉,都十分熟悉的味道。汤叔帮崖等借到东南菱悦三厢黑色手动挡小汽车一辆(从陈金华处),崖与王太哥驱车前往蓝屋驿。一路山路盘旋,松林两侧,间或有汀江。进入官庄乡,看见老年妇女头盘发髻,可能有古风。到蓝屋驿,当地人打电话联系村长刘昌联。村长出门迎接,入座之后讲,乡政府有人打电话来事先讲过寻根之事。于是拿族谱出来分村长介绍,也陆续进来在蓝屋驿三家刘姓。当时未有族谱,故无法得到有效情况。留下族谱后,在一老人带领下去蓝屋驿村中(现叫新风村)看故地,村中有老客家房子,曾有大樟树。但族谱中均未记载。老人讲,此前有将乐县刘氏回蓝屋驿寻祖,其先祖叫做祯裕公,可能与先易公系同音或为一代人,留将乐县刘氏电话与崖,可联系。

 

DSC03412.JPG


      蓝屋驿此地,感觉十分像富顺县安溪镇刘家园故地,汀江流过,汀江对面是山(刘家园门口是沱江,沱江对岸是青山岭),汀江在蓝屋驿这边为水稻田,水稻田网上一个小台地为村庄,村庄后为山丘。而富顺刘家园也为此情形。后我将蓝屋驿地形照片发与刘家园宗亲看,其等感叹,十分相近。是否当初田如公即因思念故乡,即选择相似地方,以表示思乡之情,或为后人提示,若在商行寻得相似之地,即为闽省之原乡?三百余年,当时在未寻到宗亲之地,却看到相似富顺景色,子孙不禁感叹造物之化,先祖之灵。遂挖土装囊中,带转富顺县何太夫人、田如公墓前,告慰先祖之灵。
      闽西蜀南,三百载,传夫十代,方归宗,汀江沱江不尽流,但求客族耀刘宗。
     次日,通过刘峰廷宗亲介绍,寻得上杭县刘氏族谱编纂人,在其处见得上杭刘氏族谱。翻到官庄乡蓝屋驿处,发现“弘如、秀如等如字辈”于是想到“田如、立如二公”激动不已,继续往上,见“奉一、胜一、盛一、宣一”诸公之名,更加激动,宣一公后生子几人,族谱记载二字“未详”,不是无后,而是未详,为何未详,待用客语念宣一二字,近似“先易”而已,但,此时尚不能断定宣一公即为吾先祖,再往上,宣一公之上为应字辈,但有一人,为尔桂公,妣兰氏,生宣一。马上联想到贰正公,贰与二,系读音,兰太夫人,族谱明显记载,桂与正,可能当时族谱写错笔误(在富顺族谱中,将河南巡抚刘任,写为河南巡抚刘仕)。于是激动不已,寻根之路已经成功,全部找到先祖。未详二字,即为吾族迁蜀地。从此闽省寻根之旅,终于理清脉络,吾族从此不再单称“从福建来”而晓得先祖去向,从此家谱齐备。


      当晚,刘昌联村长打电话讲,在蓝屋驿找到族谱,发现其先祖为奉一公,也有弘如公,联想到田如立如与先易公,看到宣一在族谱记载,才发现原来系宗亲。当时电话核对情况,激动不已。村长讲,宣一公坟尚存,且在村长祖父一辈,还隐约听说田如公迁徙四川故事,因年代久远,故无十分印象,还好蓝屋驿还有老族谱。要我次日回蓝屋驿,也要我回四川后告诉族人,并请求蜀省族人派出代表,前往蓝屋驿,在春分之前,蓝屋驿要举行祭祖。因行程紧张,故只有答应明年清明前往。
     至此,闽西上杭蓝屋驿寻根之旅,功德圆满。所谓世系已续,永兆升平。

DSC03424.JPG


     当即电话四川族人,其等激动不已;上网与刘氏族谱群发布信息,得知与刘光老均系广传公十四子之后,吾族为十二房,光老为伯公祖上溯崖有7代,其制作动画片,上传网上,赞吾千里寻根。
     不知富顺屋下田如公神祖牌,是否会发光否。下次再回上杭县,定将归宗再拜,祖炉添香。
     骏马骑行各出疆,任从随地立纲常。
     年深故国兼吾国,日久他乡即故乡。
     早晚勿忘亲命语,晨昏续顾祖炉香。
     苍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儿共炽昌。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linqifeng 2011-1-8 21:33
一般您要自己带资料过去,有四川家谱最好!

300年,15代人,有一定难度...理解您心情!
引用 刘传夫 2011-1-8 21:42
带哩部分族谱。
引用 namlow 2011-1-9 00:14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11-1-9 00:15 编辑

时间,空间都大了点.
族谱里的人名有点难了.
再详细查看当时的事件看有无藕合的东西.

如我的. 在~800年前在石壁有一事件, 有机会我想去查看当时的事件.
引用 刘传夫 2011-1-9 16:30
回复 namlow 的帖子

已经找到,经成都新都区刘峰廷宗亲联系,到上杭县寻到刘氏族谱,找到蓝武驿脉络。已经寻亲成功。
引用 刘传夫 2011-1-12 20:43
已经更新
引用 namlow 2011-1-13 20:56
我把你的视频在这里直播:
[flash]http://player.56.com/deux_104425989.swf[/flash]
引用 yanxiuhong 2011-1-13 22:24
漂泊客家人
褴褛苦艰深
万里寻根旅
几多赤子心
引用 namlow 2011-1-14 10:12
回复 刘传夫 的帖子

下一个目标是开基祖从那里迁来.
引用 刘传夫 2011-1-22 16:28
回复 namlow 的帖子

所有族谱都在闽西上杭族谱上有
引用 namlow 2011-1-22 16:47
是问族谱上说开基祖从那里迁来的?
引用 刘传夫 2011-2-1 21:46
回复 namlow 的帖子

开基祖从上杭县中都田背到的
引用 hd136302 2011-2-2 00:18
看到别人寻根成功了,自己也跃跃欲试了。
福建迁广西博白再迁防城,然后南洋西洋都走过。
引用 namlow 2011-2-2 10:38
回复 刘传夫 的帖子

不是问四川的开基祖,是问上杭县中都田背开基祖
引用 刘传夫 2011-2-2 22:01
回复 namlow 的帖子

巨汉公后代,从瑞金塘背过来的 十郎、十一郎两弟兄。
引用 刘传夫 2011-2-2 22:02
回复 hd136302 的帖子

火德公族谱或者线索应该比崖多才系
引用 刘传夫 2011-3-21 23:56
二郎公,十一郎公,三六郎公,四七郎公,义贤公,禧生公(又名受甫)、承宗公、福海公、光公,祥兴公,嵩山公,应祚公,尔桂公,宣一公,田如公,德福公,在镐公,成珠公,开兴公,正纯公,大方公,光宣公,明钦,家叙,我
引用 刘传夫 2011-3-24 18:54
富顺墓地也放上去了。谢谢刚老
引用 刘传夫 2011-4-1 20:17
刘氏田如公家系族史考
一个民族,只有牢记历史,不忘姓氏,世代传承,才会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为使族人了解本族历史,寻踪溯源,以利传承,将入川先祖田如公家系发展繁衍简述于后:
先祖刘田如系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蓝屋驿人氏。约在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由闽移民入川。据考证,汀州府刘氏,系三国蜀汉皇帝刘备次子,刘永第三十三世孙刘天锡之后裔。刘天锡号隆伯,唐文宗(833年)进士及第,唐懿宗(860年)钦点翰林学士,授兵部尚书,又出任视察使。公元878年黄巢起义,天下大乱,战祸连年,百姓多避南迁。此时刘天锡也辞官奉父刘祥南下,走到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洞葛藤凹定居,遗嗣传后。约400年后,宋朝末期,祥公二十世孙刘广传,名弁,号清淑,谥广传,开七公长子,宋末(1270年)进士,官授江西省瑞金县令,为官德泽济民,乐善不倦,擢迁为秩奉议郎。其夫人杨氏祖婆生五子(巨渊、巨浪、巨波、巨河、巨深),马氏祖婆生九子(巨源、巨湶、巨洲、巨海、巨涟、巨江、巨淮、巨汉、巨灝)共十四子,衍生八十六孙。人丁兴旺,枝繁叶茂,衍为巨族。其八十六孙中,最先到达上杭县的有马氏祖婆之子刘巨汉(字祥,官授任州司马,赐中大夫)的次子深的分支居上杭县田背中都,再就是刘巨灏(字瑞,官授贵州按察使,并在云贵两省都察院任职)的第七子月梅为上杭县令。两人均在上杭县繁衍后代。从刘广传十三世纪传到十七世纪,其间400余年,可传十几代人,认定应在万数以上。据此比较可靠的推断田如公先祖乃广传公的马氏祖婆后裔。
先祖田如公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蓝屋驿出生。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在蓝屋驿出生次子德郎后,约在1712年三十三岁时偕夫人何氏及玉郎、德郎二子踏上由闽入蜀的移民之路。根据当时的条件,只能挑着行囊,晓行夜宿,日行三五十里,由闽入蜀数千里,走走停停,需一二年时间才可到达。先刀内江,约一二年后迁到叙州府富邑上南路易家坝黄竹林。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在易家坝生下四子德元。其间长子玉郎早逝,无嗣。雍正七年(1729年)田如公因积劳成疾,病逝于易家坝黄竹林。此时德郎十九岁、德福十岁、德元七岁。抚育子女的重任落到何老夫人肩上。经过二十余年的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子渐成人,家渐富裕。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置下周家坝(即今刘家园)产业。是年德元公长子在位公在周家坝出生。
自乾隆十五年置下周家坝产业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的二十年间,在周家坝德郎公生下三子:在朝、在学、在廷;德福公生下儿子:在镐、在华;德元公生下六子:在位、在国、在贤、在爵、在禄、在荣,三房共十一子。
先祖们继承刘姓读书明理,爱国诚信、和睦族邻、尊老爱幼、救苦济贫、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的传统,子孙各展其才,家道开始昌隆,约在乾隆五十五年,在华公德行优异被授予国监之职,其后在镐公次子成玉、在华公三子成钰、四子成瑞、五子成瑄都获得国监之职。约在乾隆五十二年,在镐公因善理财而致富,据族谱记载,公生平谋略过人,精明拔俗,弱冠即持家政,有长才遂以致富,宏开旺业,置千亩之田园,焕发新猷,早两三处之栋宇,当时是新建赵家坝宅院和重建刘家园之祖宅。
家道昌隆,人丁兴旺,三公衍生在字辈十一房,成字辈四十房。各房子孙都各有创业,逐渐迁往他处者有:
在国公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置下泸州宜民乡魏家坝产业;
成松公于嘉庆十七年(1812年)置下吴家塆产业;
成樑公于嘉庆二十年(1816年)置下琵琶场先斯坝产业;
在学公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置下凤仪塘产业;
在国公于道光五年(1825年)置下怀德镇正街油坊产业;
在禄公于道光十二年(1833年)置下桐子园产业;
成相公于道光十四年(1835年)置下螺蛳坝产业;
开方公于道光十九年(1840年)置下横田溪瓦房子产业。
由于子孙昌隆,家景渐宽,故于乾隆三十七年(1792年),为修砌田如公庐墓,与廖姓发生雀角争斗,为显示族势,众议三房均出锱铢凑成十千之数,成立三发会(即清明会),每年轮管生息子母,作清明聚族祭扫活动之资和族人之间互济互助。并通过每年清明活动联络族人,增强团结,以御外人欺侮。在三公先后于1786年和1788年逝世后,三发祠产业由在位、在廷、在镐、在华、在禄、在荣六兄弟继起经营,累计千金,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和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两次买下刘家山两契,永作三发祠之祭祀产业。而且清明会的积余,曾三次照房均分族人,并多次济族中贫困者。
在三发祠之后,成璧公之后裔在吴家塆组织开阳、开奎、开忠、开仕、开岭、开远六公之名,成立六公会小祠堂。数十年后六公会神主牌与三发祠合而祀之。
自田如公1719年迁易家坝,1750年何太夫人率子置下周家坝产业,到1830年已一百余年,子孙繁衍德字辈三房,在字辈十一房,成字辈四十房,开字辈八十二房,正字辈已出生六十二房,并先后迁居数十处之多,故于道光十年(1830年)清明会祭扫集会之时,合族谋及修谱之事。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方之有志。修谱旨在宗亲,使之昭穆有序,辈派分明,行次清楚,笃宗睦族,敦族祭祀,上呈先祖,下育后人。于是开始筹划,组织修谱成员,将各房各户注明记讳,里居地址,生死庐墓,核实其详,考据之余,草创略备。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博采图式,始为抄录誊真,集成卷帖,族人家藏一册,庶几后世子孙皆得晓然,某与某孰为亲,某为疏,某为孰之昭,某为孰之穆,以及某山为祖墓,某里为祖宅。行见木有本,水有源,昭然可稽,枝之茂,流有长,亦昭然不紊矣。
据谱载,先祖们德行昭著,为桑梓所称颂,在镐公以孝友存心,慈祥待物,造桥修路,救苦邻贫,惟是倾囊相助,解衣以济族姓之饥寒,同其好恶,推食以济途之饿殍,广其济施,名登天府,排难解纷一言而是非立判。为故乡人众所拥戴。
在华公少读诗书,常敦太古之风,排难解忧曰是曰非,独秉性刚直,博士为心,济众为事。道光二十九年乙酉春,旱旱魃为虐,年岁歉收,而公独不忍饥寒载道,饿殍盈途,慨然在琵琶场施米济众,远近咸沐其恩,仁诚博矣,德其隆焉。
成玉公持家以俭,教子以诚,契交正仕,和睦族邻,秉公持正,息讼劝争,咸推金石语,无殊月旦评。好善乐施,造桥修路为之首,疏财仗义,诱掖奖勤济其成。
成珠公一生性情慷慨,贫富浑忘,亲族咸赖,创业守成,不骄不汰,仗义疏财,亲仁相爱吗,恩及百朋,名彰禄阁,冠赐耆英,博施广济,后世楷模。
纵观先辈们创业、治家、处世的言行,后世子孙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是:
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克苦读书,增长才干的好学精神;
尊老爱幼,和睦族邻的友爱精神;
救苦怜贫,扶危济困的互助精神;
为人正直,扶正抑邪的正义精神。
遗憾的是自1842年后已一百六十年再未修谱,子孙又传七代,人数更多,居所更广,族人生疏,多互不相识,也不知祖上为谁,更不知入川先祖名讳,祖宅地址,先祖庐墓所在。为使族人寻根溯源,除前述各房创业迁居处所外,在1842年后迁徙他处,有谱可查的有:天生桥、刘家山、下糖房、长滩坝、旧屋基、杨家坝、刘家塘、陈家塆、唐塆、桂花塘、大坟坝、魏家坝、石堰冲、夏家屋基、乌木滩等十五处的刘姓子孙,及由这些地方发展开去后代,皆为田如公后裔。
近百年间,开字辈、正字辈、大字辈的先辈们的德行操守,因无资料可靠,无从记述,甚为遗憾。
由于时代的原因,近五十余年族人亲友未有机会团聚。九一年几个兄弟姊妹在刘家园相见,在言及彼此儿时的趣闻乐事时,明学提出搞次活动,让大家叙叙亲情友情。众皆复议。于是明久、明远(祥林)发起倡议,并由明久具体筹划,发出邀请,在九二年春节,于刘家园举行了第一届团拜会。参会者五代(大光明家传)二百余人,会期三天,在祭祀先祖的同时,开展了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并通过录像将参会者在年会活动中的言行、举止、风采记录下来,留作长久的纪念。众对年会反应良好。数年后,族人要再办第二届年会,并扩大到三发祠后裔。故于二〇〇二年四月组成以明久为主任的筹备会,经其精心策划,筹委们的联络操办,但经费缺口较大,明久一家慨然承担三分之一的经费,保证了年会于二〇〇三年春节在祖宅刘家园胜利举行。参会者六代(大光明家传克)三百余人。这届年会与上届一样的有许多文娱活动外,有三个新的突出点:第一,规模更大、场面壮观,牌楼彩灯交相辉映,在农村可谓首屈一指;第二,三夜礼花腾空一二百米,辉映十数里,附近场镇、乡村观者赞不绝口,谓,这里可是第一次;第三,为故乡全民建设小康社会,作了专门的研讨,对发展绿化经济花木作了试验示范,若能成功推开将是年会对故乡调整农业结构、增产增收、快速进入小康社会的一大贡献。
两届年会的胜利举行,并获得成功,在族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便于有志寻踪溯源,查考先辈者提供条件,1842年族谱复制件在富顺城刘永熙(明君)处和温江城刘祥林(明远)处,各存一本,供查询。
在祖宅刘家园居住的尚有:祖宅堂屋刘明华居住,还有刘诚斋(明富)、刘明全、刘明希、刘明其、刘家洪居住在刘家园,若有族人咨询可前往联络。
                 田如公第八世孙:明君(永熙)
                                 明远(祥林)
                                 明远执笔
                                         公元二〇〇三年春节
四十字辈序是:德在成开、正大光明、家传克绍、祖训维敦、仁存久远、善积辉腾、慎思有道、述绪满盈、天书世守、永兆升平
引用 刘传夫 2011-4-1 20:17
柯云:勒授修职郎任灌县训导东岩九十叟族兄元珍河图拜撰
道光二十二年岁次壬寅年仲冬   吉旦
     三发公清明祭田序
     稽古圣帝明王,锡圭田以供祭祀,非徒报功德也,盖欲广耕藉,祀先之义,以教孝明,无田不祭之义,以作忠不独公乡大夫之有义田者,始得洁粢丰盛,以奉其宗庙之祭,凡属仁人孝子皆得各置祭田,以供祀事之用,而竭追远之诚也,典不綦重载。故我祖德郎公、德福公、德元公:亦得于兄弟分爨时,将祖业周家坝杨柳冲水田一块除为:田如公,春秋将享之费,夫非国家教孝教忠之意与诓意。
乾隆壬辰年为修砌田如公墓与廖姓照开雀角竞争。经此更酌议三房均出锱铢,凑成拾千之数,名其曰:三发。每年轮管生息子母,于是遇清明,则设醴奉牲而献祭拜扫,则扶老携幼而至,跄跄济济皇皇矞矞,诚事也,虽然莫为之前,虽莫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倘非在字:在位、在廷、在镐、在华、在禄、在荣等继起有人,经营周密,又安能累积千金,嘉庆二十二年及二十五年还买刘家山两契,共载徵银叁钱六分五厘,拨为三发户口,以求永作燕甞耶,此祭田之所自眆也,自此以来,徵祖拜祭,祖宗之血食常昭,酌盈剂历,后嗣之源流不竭,所以公等复为筹商,将公项余钱,照房均派,盖谓聚积以蠹仑禀,如何复散以济困者之为愈也,厥后:成珠、成玉、成泽、成瓒等相继经理其余积又然迄今:成楷、成(言内)、侄:开联三人身任其事数年,又于庚子岁后将余钱陆佰钏照房均分去讫。盖至是而三次瓜分锡频不匮矣,曰祖训之德泽孔长,又先公之勤劳所积而前后之区别画得人以致也,非家乘之光载,谨与会原委,著之篇首,后之览者将有感于斯文是序。
邑庠拙戚邓显廊宸斩氏顿拜撰
道光二十二年岁次壬寅仲冬月 吉旦

查看全部评论(22)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0 13: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