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傳四百年的「蝦公卵粄」客家名菜,2009年12月12日重現江湖,加上「客家小炒」、「薑絲大腸」等,道地的客家宴帶著憨厚質樸的特質,為2009年12月13日登場的「客家飲食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揭開序幕。
客家宴 揭開研討會序幕
「蝦公卵粄」這道菜背後有段感人的故事。相傳明代嘉靖年間,永定林九峰的五男四女皆已成婚,么女清貧,父親六十壽誕那天,她煞費苦心地做了道「蝦公卵粄」,滿心歡喜回到娘家,但踏進門檻見兄姊滿屋禮物,忽然自卑地不敢走入廳堂,遂直奔父親臥房,卻見父親獨坐嘆氣。
蝦公卵粄 藏父女情深
原來林九峰不喜應酬,兒孫輩又都忙於招呼賓客,廳堂觥籌交錯時,壽星竟在臥房裡飢腸轆轆,女兒適時獻上尚有餘溫的「蝦公卵粄」,父女在香濃美味中細述家常,共享天倫之樂。
「蝦公卵粄」古早的作法是將米磨成粄漿,製成粄皮,再以小蝦、鴨蛋、筍拌和作餡,用粄皮包餡蒸熟。
談到客家料理,當然不能少了「薑絲大腸」和「客家小炒」。「薑絲大腸」的訣竅在於一定要用「醋精」,酸味才夠,「醋精」都市難買,得至傳統雜貨店才能購得。
「客家小炒」則是傳統客家婦女利用拜拜後吃剩的豬肉與魷魚,加上自家種的青蔥,添入些許醬油,快火爆炒成鹹香下飯的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