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枋寮義民廟义民祭个热闹景象
2009年中元節一過,接著就是農曆7月20日的客家義民祭典。新竹縣文化局長曾煥鵬表示,不同於中元普渡祭拜孤魂野鬼,義民節是祭拜保衛鄉土而犧牲的先人,「這是道地本土信仰!」 包括桃園、苗栗、鹿港、北港等地,全台約有超過40座義民廟,不過,新竹新埔枋寮義民廟無疑是最核心者。曾煥鵬說,「這是義民信仰的本廟,台灣絕大部分的義民廟都分香自枋寮」。 新埔枋寮義民廟至今已有221年的歷史,而要瞭解義民祭的淵源,就必須回溯到清朝初期。 史書記載,清乾隆51年(1786),林爽文打著反清復明旗幟起事,但部下都是烏合之眾,軍紀不嚴,到處燒殺擄掠以致民不聊生,從諸羅(嘉義)一路打向北部,進犯淡水廳竹塹(新竹),新埔地區民眾為保衛鄉土,客家人、福佬人及原住民組織義民軍,與林軍血戰數月,收復新竹城,後來清軍會同義民軍予以殲滅。 林爽文之亂平息後,200多位義民軍屍首四散各地,地方人士以牛車沿途撿拾手臂綁著黑布旗為信號的義民骨骸,準備運到新竹湖口安葬,但牛車經過鳳山溪到新埔枋寮時,牛隻不肯前進,經焚香禱告擲筊請示,才知義民已選擇安葬地方,再請地理師勘驗確認為風水絕佳的「雄牛睏地」吉穴,便把義民骨骸埋葬成為義民塚。 清乾隆53年(1788),新竹仕紳捐田、捐錢,在義民塚前建廟,後來,地方官把事件奉文朝廷,乾隆皇帝親筆書寫「褒忠」匾額頒給犧牲的義民,於是稱為「褒忠亭」,也就是如今的新埔枋寮義民廟。而義民塚依舊立於廟的後方,供信眾追思。 曾煥鵬說,所謂的「義民爺」沒有神像,而是以黑令旗為主,是祭拜200多位保鄉衛土的義民軍,這和中元普渡祭拜無主的孤魂野鬼有所不同。另外,不像媽祖等信仰是源自於大陸,很特別的是,「義民爺是道地的台灣本土信仰」。 同時,他指出,義民爺是客家重要信仰,但卻常被誤以為和「閩客械鬥」有關,他強調,義民軍包含客家人、福佬人及原住民,是「族群融合」。 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助理教授羅烈師表示,當年,林爽文事件平定後,乾隆皇帝降旨贈匾平亂有功的各籍人民,泉州、廣東、漳州及「熟番」各獲頒「旌義」、「褒忠」、「思義」及「效順」的匾額。 於是,泉州人建成「旌義亭」、廣東人構築「褒忠亭」祭義民,至於近乎羞辱的思義當然被遺忘,而效順則隨著熟番的消逝而杳然。他說,像是如今的北港義民廟,就是「旌義亭」。 皇帝所贈匾額賦予殉難義民神聖地位,確保了信仰的合法性,義民爺的祭拜和中元普渡的孤魂野鬼有所不同。不過,羅烈師表示,就像忠烈祠的春秋兩祭,義民祭典也是春秋兩祭,而習俗上在中元節過後的農曆7月20 日舉行義民祭,其實和當年外庄輪流承辦中元祭典的歷史背景有關。 他表示,義民廟建廟之初,為求祀事昌盛,請外庄前來參與中元祭典,逐漸形成各庄輪值的制度。當年先民來台開墾,醫藥不發達,斃命者不計其數,對於中元普渡十分重視,而枋寮義民廟的中元祭典由外庄輪流承辦,規模逐漸擴張,也使得農曆7月20日的祭典成為義民信仰最重要的祭典。一般稱此為「秋祭」,另外在清明前,在廟內舉行的三獻禮為「春祭」。 對眾多客家鄉親來說,農曆7月20日的義民節意義重大,不同於中元普渡純粹祭拜孤魂野鬼,客家義民祭典祭拜清代保衛鄉土而犧牲的客家先人,也擴及神鬼,義民爺已經成為台灣本土客家鄉親的堅定信仰。 |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9 23: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