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山坳上的土楼》:客家人的心灵秘境

2009-7-3 11:53| 发布者: huangchunbin| 查看: 1607| 评论: 0|原作者: 王淼|来自: 深圳晚报

 

 

《山坳上的土楼》,何葆国著,海峡文艺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

 

  2007年夏天,我曾经带着女儿去了一趟福建永定,专程去观赏位于永定连绵大山中的土楼群。在土楼最为集中的湖坑镇洪坑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我既为土楼奇特的造型和室室相连的建筑式样所吸引,同时,客家人颇富地方色彩的风俗民情、以及其深厚的文化内蕴也同样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土楼巨大的形体和它雄伟的气势,一定承载着某种历史的重荷,沉积着无数客家人的家族理想与个人愿望,当然,这其中也一定隐藏着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土楼,就像是一个拓荒垦殖、艰苦创业的象征,一个筚路蓝缕、寻找家园的传奇,记录着客家人远离中原故土,辗转于吴楚皖赣之间,并最终在闽西南这块袒露着母性胸怀的土地上安居乐业的全部过程,而向以土楼为写作素材的福建漳州籍作家何葆国,无疑就成为客家人深厚文化内蕴的自觉的揭秘者。

  《山坳上的土楼》是何葆国最新创作的一部有关土楼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客家青年黄松凭借着自己的“硬颈”精神和执著毅力,毕数年之功,经历了无数次的家庭变故和人生磨难,为黄家坳土楼村落的族人再建一座新土楼的故事。与何葆国以往创作的同类题材的长篇小说相比,他的这部新作的故事线索显得既简单、又明晰,但故事线索的简单与明晰,显然并不影响何葆国对小说主题深度的挖掘,他不仅围绕着一座土楼的兴建详细描绘出生活在黄家坳复兴楼中的客家人群像——其中细节诸如年轻人之间的争斗、匪帮中的火拼、以及男女之间的恩怨情仇,等等;他还通过一座土楼艰辛的兴建过程,展示出客家人不畏艰难、勇于承担的精神面貌和重诺守信、百折不挠的顽强个性,从而揭示出整个客家民系何以能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繁衍生存、且薪火相传的深刻内因。

  据我观察,居住在闽西南土楼中的客家人虽然有着自成一体的生活方式,但其民系文化却与中原传统的儒家文化同源一体、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只是由于生态环境、经济生活和文化交流发生了变化,客家文化才呈现出一种独具特色的地域色彩,客家人才拥有了一种“处处做客,处处为家”的阔大胸怀。何葆国的小说力求抓住客家文化的特异之处,揭示出客家人世世代代“与其等死,不如走。活路是走出来的,只有走才有出头的一天”的精神源泉,进而为我们真正了解客家文化和客家人的心灵秘境,提供一套完整的解读密码。何葆国笔下的土楼显然是一种有生命的建筑物,它在小说中呈现出双重涵义,一方面客家人走南闯北、四海漂泊的命运固然就像“血管里的血一样不可改变”;另一方面,客家人对于稳定的居家生活同样充满了强烈的渴望——当然,也正是因为家园来之不易,客家人才会对土楼百般珍爱、倍加呵护!土楼,既是客家人赖以为生的家园和他们心灵的庇护所,同时,又是他们不畏艰难、辛苦创业的象征与见证。

  我一直认为,每一方土地都需要有人来主动记录这方土地的历史、自觉传承这方土地的文化——不管他所采用的是诗歌的形式、散文的形式,抑或是小说的形式。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何葆国的得天独厚之处,即在于他本人出生于土楼之乡,且对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心存感激并充满了敬畏之情,这使他对弘扬以土楼为标志的客家文化承担起一份责任、生发出一种自觉——或许何葆国的小说离真正成熟的艺术境界尚有一段很远的距离,但只要有了这份责任与自觉,他的小说就依然值得我们期待。

最新评论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5 09: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