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在台湾苗栗客庄長大的羅昌順,憑藉著對母語文化的熱誠,自行研發出一套可輕易製作河洛以及客家,鄉土語言教材的字庫系統,但是如果一般民眾,不熟悉拼音符號標示,恐怕也難收預算的效果,學者就呼籲各界,應該摒棄音標版本的本位主義,讓客語真正能透過「說出來」,達到傳承的目的。
羅昌順研發的這套字庫,共建構13060個漢字,包含華語、客、河洛三種讀法,其中客家話,有四縣及海陸兩種腔調版本,而且字庫是利用內碼編寫程式,讓電腦自動為中文標上客語拼音,就可將日常用語、繞口令,甚至論語、孟子等古文編寫成客語教材,對於推廣母語教育很有幫助。
客語字庫編寫者羅昌順:「如果是四縣的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那我注出來的符號,明明德就會注出來,如果是河洛話的話,第一章明明德,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你要注河洛話的符號才會這樣唸,但是這漢字是我們的老祖宗,四書 大學裡文字是一樣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就旁邊的注音改變,所以我們是取這樣的方式,讓你很方便的進入客家話、河洛話的領域,方便去學習。」
不論是論語、四書,甚至是孫子兵法等古詩詞,羅昌順都能利用這套字庫標上拼音法,方便民眾可用母語朗讀,不過只用音標拼音標示,對於沒有音標拼音基礎的人,可能有閱讀上的難度。聯大客研中心副研究員劉煥雲:「像這入聲字你有特別的符號,學的人一定要先瞭解這符號的用法,這樣學起來才會唸,我相信一般人還唸不出來,要專家來唸,所以我希望錄成有聲書。」
雖然至今客語音標版本仍多,多少造成編寫字庫上的困難,但學者認為在多元化教學的時代,應該可以讓民眾自由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畢竟客語加注音標真正的目的,是要讓一般民眾學會客語,進一步讓客語落實在生活上,如此才能達到傳承母語的真正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