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40.115.170.1/Hakkacolleg ... per/paper22/17.html 走不出的圍龍屋?——一段走訪大陸梅縣的心得(I) 【文/王雯君(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二生)】 編輯按語 將全文轉貼上來,方便大家的閱讀! 第一次仔細瞭解大陸的圍龍屋是在閱讀謝劍與房學嘉( 2002 )的《圍不住的圍龍屋》 【註1】一書開始,今年暑假能夠親眼所見書中敘述的整個宗族,真的是一大感動,更沒有想到我竟然可以在梅縣丙村鎮溫氏仁厚祠堂的正廳享用正統梅州客家菜,儘管每道菜都鹹得令我猛灌白開水,倒是別有一番風味,過去刻板印象認為客家菜以「鹹」著名,這次果真體驗到了,卻也讓我懷念起台灣的客家菜了。說實在的,比較了大陸與馬來西亞的客家美食,還是覺得台灣的客家菜真的是最令人垂涎。 《圍不住的圍龍屋》書中的仁厚溫公祠堂,除了記載著整個家族的變遷過程,其十一世的「齋婆太」就是溫氏宗族的創始組。讓房學嘉對客家女性得以成為宗族祭拜的一個對象,打破專制統治下的父權父系,衍申客家女性地位較高大為著墨。相傳的故事就在於溫公祠堂堂屋與圍屋之間化胎上種的蘇鐵樹,其為溫氏祖先的救命樹。其產下的果實簡直就跟鳳凰長得一模一樣,所以又叫做鳳頭樹,就是其救了齋婆太的命,而讓溫氏宗族得以傳下。 仁厚溫公祠是嘉應學院客家研究所與梅縣旅遊局指導下開發的客家民居民俗特色旅遊景點。其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這是宗祠與住宅合一的民居建築,非常氣魄,整座屋宇有四進三堂八橫三圍,中堂有上中下三個廳堂,而此也是客家人特有的圍龍屋。構造精巧,由堂屋、橫屋、圍屋、化胎、池塘幾部分組成,整座建築有中軸線,兩邊對稱,前後漸次升高,中間正堂是家族祭祖、慶典宴客之處,八行橫屋整齊對稱,三重弧形圍屋形成長龍,美如彩虹。 而客家圍龍屋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化胎前都有個五行石,不只圍龍屋,有時候只要是客家民居背後有化胎處就有此五行石,代表金木水火土,在台灣六堆也有這樣的文化傳統設計,聽說這是祖先趨吉避凶之用,也代表了上千年的生活哲學,易經的五行學說鑲嵌在客家伙房建築的化胎壁上,自有一段客家文化傳統的故事。 仁厚溫公祠是客家圍龍屋的代表,這趟旅程,見證不少圍龍屋,就屬溫公祠堂最具規模,無疑也看得出來是觀光景點,有所規劃。同樣是圍龍屋,有的就是破舊傾圮,有的卻連門窗都會雕花鍍金,貧富差別之大,令人不勝欷噓。同行有位任教於廣州中山大學的張老師,也帶領我們參觀了他在梅縣鵝湖村成長的圍龍屋老家,儘管我們以觀光的心態來看待這些圍龍屋,但是張老師卻在告別晚會中難過地訴說我們的這種「觀光心態」,可能永遠無法瞭解那些客家居民長期居住在破舊圍龍屋中的貧窮悲苦與看不到未來的茫然。 我覺得這是值得思考的,就我看來危機就是轉機,就好像陳板( 2002 : 17-14 頁)認為台灣客家文化產業化的策略,就是「將邊緣化為資源」,邊緣其實是一種力量,可以轉化成為可利用的資源,甚至可以建構自我品牌的特殊條件 【註2】。 就像在大陸的最後第二個晚上,我與幾位同伴到梅縣的市區「萬秋樓」去喝茶,這就是個將圍龍屋建築改建而成的茶藝館,老闆娘竟然是台灣竹東鎮的客家人,當初來到大陸經營,看到老舊圍龍屋荒廢十分可惜,因而想利用這樣的資源轉換成為具有客家特色的茶藝館,所以這種利用民居或日常生活產品改建轉型成為觀光或經濟消費產物的模式,現在在大陸才是起步。所以,大陸客家擁有豐富的資源,可以發揮的空間仍然非常地大,就看要怎麼去運用現有的資源。因此,我一直認為客家人不必只停留在過去或感嘆沒有未來,未來是需要創意與想像的,我倒是認為大陸實可參考台灣的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將客家文化與經濟產業互嵌的想法。儘管在台灣,客家文化的產業化與商品化的弊病,廣受大家的爭議與討論,此種無可預期風險( unattended consequence ),的確是我們在進行產業規劃時必須要考量與評估的,但是如果不願意為客家文化的能見度與傳播性踏出第一步,就難以進步。 離開家鄉與背離土地的客家人,任隨圍龍屋在家鄉破舊頹圮,客家人的未來難道只能在都市中發展嗎?圍龍屋真的只是刻劃過去客家人貧苦與淒涼的遺產嗎?一些破舊頹圮的圍龍屋真的走不出去嗎?或許危機就是轉機。 |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5 09: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