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kkanews 发表于 2014-6-1 15:12:36

客家五月节



□ 刘永泰http://www.mxrb.cn/szb/html/2014-06/01/content_99285.htm

夏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端午节、端阳节,客家人俗称“五月节”。在我的心里,端午节是那么亲近,粽子、艾叶、杨梅的韵味和合着黄鳝炒黄瓜的香味,洋溢在我童年的梦里,情之深,韵之切,味之浓……

端午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大节。“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端午节前经过紧张而又繁忙的春耕春种,耘田施肥,早稻已灌浆结实,其他农事也告一段落,节后再过一月半月,早稻就将开镰收割,紧张的夏收夏种又将开始。眼望着田野里的水稻扬花吐穗,心就止不住扑扑地跳。盼望着端午节给村民以休养生息的良机,盼望着五月节能为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往来团聚。一时间,村子里、镇子上,到处飘荡着喜迎端午的神韵。

“五月五日是端阳,菖蒲药酒与雄黄。门挂葛藤插艾叶,裹棕送了寒衣裳。”寥寥数语,客家端午习俗跃然纸上,韵味迭出。

裹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定添贵子之说;裹粽谐音“果中”,民间说法是孩子赴科赶考果中及第。粽子不大不小,包得棱角分明。昔时的粽子是纯糯米的,一解开,晶莹雪白,散发着浓浓的米香和淡淡的粽叶清香,蘸些红糖,味道好极了。也有勤劳的村妇,烧得木叶与米同浸,裹出“灰水粽”,使人吃而不腻。儿时只知粽子好吃,不解其中味。后来读了书,才知道端午节吃粽子有说法,是为纪念大诗人屈原;知道屈原写下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知道屈子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绞,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端午节来了,家家户户都会割一捆菖蒲、葛藤或艾条,将其连根带叶悬挂在自家的门头上,说是能避邪。联云“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斩千妖”。其实不一定能避邪,倒是能驱病。艾叶、菖蒲、葛藤是药草,芳香,可以枯燥辛散;药草烟熏是一种简易的防疫法,对很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作用,对蚊子臭虫杀伤力极强,对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效果甚佳。于是客家人在阳光直射井底时,用桶取出“午时水”,倒入大锅,加入艾叶、菖蒲、葛藤,熬制药水,用以全家大小沐浴擦身,以此驱魔避邪,消疮止痱,消火减躁,强身健体。

客家人大都居住在山区边陲,溪流河道窄小,滩多浪急,无法竞划龙舟。有的是“旱地龙舟”(龙灯、船灯),随着“叮叮咚咚锵咚”的锣鼓声,此起彼伏。

昔时,五月节是孩子们的天堂,小脸蛋上总是荡漾着笑容,胸前挂着用彩色碎布扎成的诸如鸡、猴等动物的装饰品;有的还挂着用红丝线结成的网袋,里面装着鸡蛋。也有的悬挂着用碎布缝成的三角形、四方形或半月形的小香袋,装有少许的茴香粉。孩子们胸前的饰品摇来晃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给欢快的孩子平添一道难得的风景。孩子们的装饰品都是大人们用手工制成,件件寓意深长,饱含家长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

“五月粽,寒衣送上岽。”民间谚语道出了端午的时令兴替。进入盛夏,又是一个沉甸甸的收获的季节,抬头仰望,但见杨梅红满山头,压弯枝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五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