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所-兩岸客家飲食口味近
2013-01-02旺報 【(何來美/《旺報》特約撰述)】
海峽兩岸客家雖相隔了二、三百年,但論飲食口味,以及所做的客家米食、小吃,雷同性相當高,證明祖先傳下的烹調口味,仍代代相傳。
大陸客家人聚居閩粵贛客家金三角的最多,長汀、梅州、贛州被譽為大陸三大客都,但論飲食口味,除了贛州菜較辣外,另兩地的客家菜並不辣;台灣客家先民多數來自閩西或粵東北,很少來自贛南,致台灣的客家菜也不辣。
客家菜以香、鹹、肥著稱,梅菜扣肉、釀豆腐、燜筍乾、客家小炒都是名菜,這些菜兩岸客家都有,只是大陸的客家小炒沒有魷魚。客家人擅於「打粄」,也兩岸皆然,如芋子包、水晶餃、艾粄、發粄,有一、二十種。客家地區山多田少,有些地方只能種樹薯,致用樹薯粉做的水晶餃、炸肉圓,兩岸也一樣。贛州菜很辣,是因明代王陽明曾率雲貴官兵平定當地之亂,受西南官話及吃辣習慣影響。
兩岸客家飲食口味雖接近,但令人口齒留香的永定牛肉丸湯、梅州鹽焗雞,台灣卻難以吃到;而梅州街頭的「香肉」(狗肉)店,在台灣則不是一般店家敢公開賣的。 呵呵,这个比较研究还是有点意思的。
这只能说明客家酿豆腐的历史确实比较古老。
而牛肉丸,因为是很迟由兴宁阿哥创造的,然后才传到永定、汕头,台湾就没有传过去了,因为当时属于日占时期。
盐焗鸡可能更晚,出名还是广州东江饭店开始的。我相信是担盐上江西的苦力发明的菜品,大概在清末以后的事情。
狗肉就不用讲了,清朝禁狗肉,后来台湾、香港都受西方红毛影响,才不敢食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