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xiuhong 发表于 2002-4-16 05:25:10

[转帖] 著名军事家----叶挺


来源:http://www.people.com.cn/GB/junshi/192/5992/5995/6015/20010807/529565.html
                                        叶 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新四军领导人 ,军事家。原名为询,字希夷。生于广东归善(今惠阳)周田村一个农民家庭[按语:惠阳属于客家核心地区]。7岁入本村小学读书,1911年入惠州府立蚕业学校。因剪掉辫子反对清朝统治、支持广州黄花岗起义而被捕,获释后转入惠州府立中学。同年10月在武昌起义的鼓舞下,立志走军事救国的道路,先后就读于广东陆军小学、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在校期间刻苦攻读军事课程,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斗争,并广泛研读进步书刊,探讨哲学和社会政治学。曾给《新青年》杂志写信,提出\"道德根本之基\"在于\"觉悟\",并表述其\"振污世,起衰溺\"的革命理想。1918年冬从保定军校毕业,次年初到福建漳州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援闽\"粤军,在第1支队任副官,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0年8月随粤军回师广东,参加驱逐桂系军阀陆荣廷之役。后任粤军第1师少校参谋、工兵营营附、孙中山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2营营长。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调集重兵围攻孙中山的总统府时,奉命率部守卫总统府前院,与叛军激战竟日,掩护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等脱险。

    1924年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党合作后,被派赴苏联莫斯科,先后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1日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回国到广州,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参谋处处长,旋即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战役。不久奉命转往肇庆,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第4军独立团,任团长。从此所部成为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武装部队。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领独立团担任先遣队,于5月北上讨伐北洋军阀吴佩孚部。6月间进至湖南安仁、攸县,击溃投靠吴佩孚的赣、粤部队4个团。后随第4军主力进攻醴陵、平江,猛打猛冲猛追,长驱直进,连战皆捷。汀泗桥战役中正面部队进攻受阻后,他率部翻越大山出其不意抚敌侧背,大败守敌,并乘胜追击20余公里,夺取咸宁县城。继又率部参加进攻吴佩孚亲率重兵据守的贺胜桥,先以团主力突破敌军桃林铺防线,揳入其防御纵深,再以预备队相机投入,将反扑的优势敌人击退。在所部三面受敌的情况下,严令部队集中兵力支援主攻方向,接连突破印斗山、铁路桥等敌军核心阵地,占领了贺胜桥。在武昌攻坚战斗中,指挥部队突入城内,经激烈巷战,配合友军攻下制高点蛇山,迫使敌军缴械投降。在北伐战争中,他多谋善断,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被称为\"叶挺独立团\",为4军赢得\"铁军\"称号起了重要作用。北伐军占领武汉后,他升任第4军25师副师长、第11军24师师长。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指使夏斗寅、杨森部袭击武汉。他在叛军逼近武昌时临危受命,组织留守武汉的部队反击叛军,经3日鏖战,从纸坊镇打到汀泗桥,将叛军击溃,使革命中心武汉转危为安。同年7月下旬,任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委员。8月1日与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南昌起义。指挥起义军骨干力量第24师英勇奋战,歼灭守敌第6军57团和第3军23、24团。起义后任前敌总指挥兼第11军军长,南下途中参与指挥会昌战斗,所部第24、25师担任主攻,率先突入会昌县城,重创国民党军钱大钧部,并将增援之敌黄绍竑部击退。起义军进入广东潮(安)汕(头)地区实行分兵后,与贺龙率第11军24师和第20军1师、2师向西进取东江地区时,于揭阳县山湖(即玉湖)附近地区遭遇国民党军东路军,激战3昼夜,因敌众我寡,伤亡很大。后转到普宁流沙又遭东路军大举进攻,当起义部队余部撤往海陆丰地区后,他与聂荣臻等伴同身患重病的周恩来乘船潜往香港。同年12月10日由香港到广州,旋即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总司令。起义当晚在总指挥部召开的会议上,他根据敌强我弱和敌军必将调动主力向我反扑的形势,提议尽快以缴获的武器扩大部队,趁敌军反扑之前主动撤出广州,保存实力,另图发展,但未被采纳。12日,在起义主要领导人张太雷牺牲、敌人大举反扑的危急时刻,与聂荣臻一起果断下令撤退,保存了部分武装力量。广州起义失败后,因受到党内\"左\"倾领导的指责和共产国际某些人的冷遇,因而消沉,出走欧洲,与中国共产党脱离了关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到澳门,渴望参加抗日救国。1933年应国民党军第19路军将领的邀请,曾到福建参加抗日反蒋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拥护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积极参与将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出任军长。1937年10月应召赴延安会见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表示完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决抗战到底 。1938年与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项英等领导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为了执行中共中央给新四军制定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1939年5月他越过日军封锁线,北渡长江,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对部队进行整顿、扩编,分途挺进皖东敌后,在淮南津浦路东西两侧开辟抗日根据地。1940年10月2日,日军5000余人在空军配合下,分两路进攻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在国民党军有意避战,纵敌肆虐的情况下,他亲赴前线指挥军部直属部队,选择险要地形部署兵力,以节节堵截、相机反击、日夜袭扰的积极防御战法,消耗、疲惫敌人,经7昼夜顽强苦战,毙伤日军数百人,于8日晨将敌全线击退。继率部猛烈追击至泾县县城再度将敌击溃,收复县城。同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他任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陈毅为副总指挥(叶挺北上就职之前,由陈毅代行其职权)。叶挺在新四军任职期间,针对国民党限制新四军发展的方针,在编制、经费、防区以及两军关系等方面,与蒋介石及国民党有关当局进行了许多交涉和斗争。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向爱国人士、海外华侨、国际人士和国民党内的朋友等,募集物资枪支款项,并动员一批学者、故旧、亲属参加新四军,壮大抗日力量。

    1941年1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掀起第2次反共高潮,调集7个师8万余人的兵力,包围袭击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和驻皖南部队,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部队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新四军主要领导人项英犹豫动摇、一度放弃领导的严重情况下,他临危不惧,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8昼夜。但终因寡不敌众,部队弹尽援绝,除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大部失散、牺牲和被俘。他自己在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先后被转到上饶、桂林、重庆、恩施等地监禁五年零两个月 。面对蒋介石 、陈诚、顾祝同等威逼利诱,他严词拒绝,坚贞不屈。写信向蒋介石表示:\"挺不愿苟且偷生,以玷前修,愿保其真情而入地狱\",\"个人之操守至死不可变\";并作《囚歌》明志,申明他不会\"由狗的洞子爬出\",去接受\"自由\",而只期待着\"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于1946年3月4日获释。5日即致电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要求实现他多年的愿望,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于7日复电,称赞他忠诚地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20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决定接受他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8日,由重庆赴延安出席全军整编会议,因途中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遗体葬于延安\"四八\"烈士陵园。遗著有《南昌暴动至潮汕的失败》、《现代战争的性质特点与指挥》等,他记录军旅生涯的部分照片,被收入《叶挺将军摄影集》。(军事百科研究部提供)


人民网 2001年8月07日
:P

jfl826 发表于 2004-2-21 22:43:47

如果叶挺没死,肯定是新中国元帅的前五位

巴人 发表于 2004-2-21 22:49:19

那陈毅就没有元帅可当了,最多只能当一名大将。

空中的灰尘 发表于 2004-4-13 13:29:12

叶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军事家

http://www.chinaoninternet.com/famous/gif/f088.gif

叶 挺( 1896 ~ 1946 )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创 建 人 之 一, 军 事 家。 字 希 夷。 生 于 广 东。 1919 年 初 投 身 孙 中 山 领 导 的 民 主 革 命, 同 年 加 入 中 国 国 民 党。 1921 年 任 孙 中 山 陆 海 军 大 元 帅 府 警 卫 团 第 二 营 营 长。 次 年 6 月 粤 军 总 司 令 陈 炯 明 叛 变 时 奉 命 守 卫 总 统 府 前 院, 掩 护 孙 夫 人 宋 庆 龄脱 险。 1924 年 赴 苏 联 学 习。 同 年 加 入 中 国 共 产 主 义 青 年 团, 12 月 转 入 中 国 共 产 党。 1925 年 9 月 回 国。 1926 年, 在 北 伐 战 争 中 率 国 民 革 命 军 第 四 军 独 立 团 为 先 遣 队 讨 伐 军 阀 吴 佩 孚, 在 湖 北 汀 泗 桥 和 贺 胜 桥 等 战 役 中 屡 建 战 功, 被 誉 为 “北 伐 名 将”。


         1927 年 8 月 参 加 领 导 南 昌 起 义。 同 年 12 月 参 加 领 导 广 州 起 义, 任 起 义 军 工 农 红 军 总 司 令。 广 州 起 义 失 败 后, 因 受 到 中 共 广 东 省 委 领 导 的 责 难 和 共 产 国 际 某 些 人 的 冷 遇 而 消 沉, 与 党 脱 离 关 系, 流 亡 欧 洲, 后 到 澳 门 隐 居。 抗 日 战 争 爆 发 后, 出 任 新 四 军 军 长, 指 挥 部 队 挺 进 华 中 敌 后, 开 展 游 击 战 争。 1939 年 5 月, 在 皖 中 主 持 成 立 新 四 军 江 北 指 挥 部, 指 挥 部 队 挺 进 皖 东 敌 后, 在 津 浦 路 东 西 两 侧 建 立 抗 日 根 据 地。 1940 年 10 月 初, 日 军 进 犯 皖 南 泾 县 云 岭 新 四 军 军 部, 他 指 挥 军 直 属 队 顽 强 苦 战, 将 敌 击 退。 1941 年 1 月 皖 南 事 变 中 被 国 民 党 扣 押, 身 陷 囹 圄, 坚 贞 不 屈。 1946 年 3 月 4 日 获 释。 出 狱 后 立 即 要 求 重 新 加 入 中 国 共 产 党, 3 月 7 日 被 中 共 中 央 批 准。 4 月 8 日 因 飞 机 失 事 遇 难。 遗 体 葬 于 延 安 “四 八” 烈 士 陵 园。

空中的灰尘 发表于 2004-4-13 13:30:34

抢救名人故居·叶挺故居:昔日破屋今焕新彩
2004-04-08 11:27:52   来源:南方都市报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tszk/nfdsb/hzzz/200404080892_13878.jpg

 

aotouhaga 发表于 2004-5-19 13:40:19

叶挺将军故居 General's Residence

叶挺将军故居新貌
http://www.dy118.com/haka/img/syt003.jpg

http://www.dy118.com/haka/img/syt002.jpg

http://www.dy118.com/haka/img/szt022.jpg

http://www.dy118.com/haka/img/szt024.jpg
“八一”建军节前夕,
叶挺故居经修整后,重新对外开放。惠阳军民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叶挺将军诞辰107周年典礼。

Tina 发表于 2004-7-23 11:00:43

葉挺將軍的詩

囚歌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也深知道
人的軀體哪能由狗的洞五爬出!
我只期待著,那一天
地下的火沖騰,
把這活棺材和我一起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
得到永生。

[ Last edited by 南國紅豆 on 2004-7-24 at 11:22 ]

夏荷 发表于 2004-7-23 13:52:39

革命烈士诗抄〔注释〕:

这首诗写在囚禁叶挺同志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楼下第二号牢房墙壁上。

Tina 发表于 2004-7-31 17:20:42

知不知道此詩是怎樣面世的?

  葉挺將軍平時寫詩並不多,但這首寫於獄中的<<囚歌>>卻極有名。說起這首詩的面世,與郭沬若先生有直接的關系。葉挺與郭沬若結識很早。北伐時期,郭沬若擔任北伐軍政治部副主任,行營秘書長等職;葉挺則是一戰成名的“鐵軍”獨立團團長。戰爭的緊張和殘酷,使郭沬若與葉挺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
  1941年1月,葉挺將軍率領新四軍九千余人奉命北移,行至涇縣茂林地區,遭到國民黨軍包圍,經過七日七夜奮戰,數千人大部份犧牲,葉挺將軍被俘。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1942年,葉挺將軍被關押在“陪都”重慶郊外的某個地方。
  不久,郭沬若從葉挺夫人手中得到葉將軍給他的一封信,信中附著那首今天被人們稱為<<囚歌>>的著名詩章。
  經過中国共产党代表一再交涉,葉將軍於1946年3月4日終獲自由。郭沬若情不可遏,立即草出了<<葉挺將軍的詩>>一文,在文中這樣稱頌這首詩“這裡燃燒著無限的憤激,但也輻射著明徹的光輝,這才是真正的詩。我敬仰希夷(葉挺的字),事實上他就是我的一位精神上的老師。他的詩是用生命和血寫成的,他的詩就是他自己。”

[ Last edited by 南國紅豆 on 2004-7-31 at 17:52 ]

JamesChung 发表于 2004-11-24 13:19:09

顶上~~

cccce 发表于 2004-12-16 20:19:42

叶挺死得比较窝囊,也许是冥冥中自有报应吧.

shanquan33 发表于 2005-1-17 17:58:36

是么?

我说你这话有一些好啊!

shanquan33 发表于 2005-1-17 17:59:38

怎么说呢

我觉得实在是如此,
要不,
他肯定能当个大官的

bfwjlsk 发表于 2005-4-20 21:11:27

有时人活到那种年代他就只有如此付出,如果他不如此,那今天我们就不一定会谈论其所以然.

12345 发表于 2005-4-22 20:47:45

叶军长的手杖

叶挺任新四军军长期间,人们看到他总是随身携带着根手杖。大家对这根手杖充满了好奇,不禁纷纷猜测起来。有人说,手杖里面藏有长剑;有人说,那是一枝长枪。而叶挺对人们的种种猜测总是笑而不答。有人专门去问叶挺的内勤警卫,但警卫也不明真相。直到后来,人们才从新四军军部首长的保健医生张岗那里揭开了这枝神秘手杖的秘密。


  原来,这枝手杖是叶挺在德国时的一位友人所赠。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担任起义军总司令的叶挺在莫斯科受到共产国际的不公正指责。叶挺一怒之下,愤然离开莫斯科,开始了长达10年的海外生涯。其间,叶挺在德国生活了5年。虽然在德国的生活异常艰辛,但他仍然潜心研究军事。叶挺将军的军事才华受到了一位德国友人的赞赏。他赠送给叶挺这枝手杖作为留念。


  这枝手杖长近一米,手握的地方是个椭圆形的铜环,下面连着长长的钢管,钢管外面套有不锈钢的套子,手杖底端着地处是一个钢塞。平时,它是一枝普通的手杖,在野外训练时或战场上站累了,只要将椭圆形抓握的地方打开,往地上一插,就可以当凳子坐。叶挺军长个子高大,魁梧英俊,坐时两腿叉开,呈三足鼎立之势,样子十分威武。在紧急情况下,这枝手杖还能当武器使用。只须拉开上面的铜环,装上子弹,手杖就会自动跳出一个栓,拧掉钢管朝下一端的钢塞,手杖转眼就变成了一枝左轮单发步枪。


  叶挺将军十分珍爱这枝特制的手杖,平时总是随身携带,可谓形影不离。皖南事变发生后,叶挺于1941年1月13日向党中央发出最后一份电文后,即下令砸毁电台,分散突围。随后,叶挺在饶漱石等人的劝说下,经仔细考虑决定下山与敌谈判。他在去与敌人谈判之前,将这根心爱的手杖扔下深渊,显示了视死如归的决心与气概。叶挺军长下山后即被国民党军扣留。随即,国民党军队漫山遍野搜寻他的手杖,却一直未见踪影。叶挺将军的手杖从此就神秘地消失了。 (张治宇 朱竟成)来源:《中国国防报》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 著名军事家----叶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