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劇搭偶像劇風 期許社教深耕文化
傳播「客」的現在式系列--創新篇(中央社記者陳虹瑾台北31日電)「教頭,你為什麼不救我?」夢見死去學生求救,飾演教師的演員吳中天渾身顫抖淚流滿面。精湛演技配上堅強卡司,這不是新上檔的國片,而是客家台製播的偶像劇「牽紙鷂的手」。偶像劇所帶起的風潮,已成為效果顯著的傳播模式。為使客家語言、文化深入年輕世代,客家電視台前年起嘗試製播偶像劇。行政院客委會日前也宣布,將與電視台各出資新台幣2000萬,籌拍首部在商業台播放的客家偶像劇。
客家電視台自前年起,邀請歌手許仁傑、黃玉榮擔綱演出「花樹下的約定」,引起注目;日前又推出「牽紙鷂的手」,由新生代演員吳中天、陳靖婕領銜主演。國、客語夾雜的戲劇呈現方式堪稱國內首創,加上劇本富原創性、演員在戲中大飆演技,一推出就引起話題。
對於與商業台合作籌拍偶像劇、行銷客家庄,客委會主委黃玉振表示,這是中華民國建國以來,首次由政府出資拍偶像劇,希望循電影「一八九五」、「海角七號」等模式,行銷客家庄文化。
客家偶像劇會不會紅?客家電視台台長徐青雲說,戲劇要受歡迎的元素其實不多,不外乎劇本、演員、導演與製作團隊,「所有東西都到位,就肯定會紅」。
「只追求『紅』,說不太過去」,徐青雲舉「牽紙鷂的手」為例,這部戲改編自真實故事,以中輟生為主題,呈現並探討中途學校的教育環境。她認為,身為公廣集團的一份子,如果只做一般偶像劇,意義性不高。
公廣集團製作偶像劇背負著文化傳承、關懷社會的使命,若將戲劇委託商業台製作,會有什麼結果?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傳播與科技學系副教授魏玓直言「我心中打了大問號」。
魏玓認為,客委會砸下重金、委託商業台製播節目,固然是為衝高客家文化的曝光度,「但這不是正確的資源配置」。他認為,偶像劇不紅就是浪費,即便紅了,也只是短線商業曝光,當「短期風光」一閃而逝,客家文化並不會因此根植人心。
魏玓建議,想以戲劇行銷客家文化,就必須將眼光放遠、深耕客家影視製作人才。他建議,在資源有限下,客委會可將預算分配給客家媒體,或自辦培訓方式,培育優秀客家演員、導演、製作人,並多加開發客家議題,甚至建立客語影視人才資料庫。只有深耕文化面,政府挹注的資源才能持續回收。
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所所長羅肇錦則說,客語偶像劇要兼顧大眾口味,還要加入客家文化的小眾元素,困難度不低,「難就難在(客家元素)要不著痕跡的讓人懂」他建議,首部由政府出資的偶像劇,還是應回歸觀眾面,設法以趣味文本擴大收視人口。
就如其他借重商業模式行銷的傳統文化一樣,客家戲劇透過商業包裝,也面臨「確保文化品質」與「迎合大眾口味」的兩難。在講求提高客家能見度的原則下,透過偶像劇包裝、放送客家文化,也只能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99033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