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荷
发表于 2009-8-11 22:14:45
1922年,是他率部反擊廣東軍閥陳炯明叛軍,捍衛國父,保護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脫險。1924年,他參與籌建黃埔陸軍軍官學校,任教授部副主任。 1927年"四•一二"政變,葉劍英通電反蔣。7月,他毅然參加中國共產黨,積極支援党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革命的第一槍。同年12月,他沒有爲南昌起義失敗所嚇倒,又參與領導廣州起義, 任工農紅軍副總指揮,用熱血捍衛廣州蘇維埃的旗幟。
夏荷
发表于 2009-8-11 22:15:27
葉劍英走陸路進入贛南中央蘇區,途經的粵東、閩西、贛南都是客家人聚居地。他一路上有客家鄉親的掩護,闖過了一個又一個敵人的哨卡。他講一口流利的客家土話,哼一路客家山歌,在客家的土地上行走,如魚得水,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整個客家都是紅軍的家。葉劍英進入中央蘇區後,擔任了中共蘇區中央局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部負責人,協助朱德、毛澤東指揮第二、第三次反"圍剿"戰鬥。
夏荷
发表于 2009-8-11 22:18:10
紅軍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成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的奠基禮。黨中央決定1931年11月7日召開"中華工農兵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建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全國性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都定於瑞京(金)。
當時葉劍英任中央軍委委員、中國工農紅軍參謀部長,大會保衛工作自然落到他的肩上。
葉劍英周密部署了大會保衛工作。警衛工作分爲兩部分,一是外線警戒,二是內線警衛。外線警戒由參謀部負責,在四周鄰縣交接處派軍隊嚴密佈防,在各進出路口設立檢查哨卡,一個內外警戒結合的安全保衛網很快布就。 1931年11月7日一蘇大開幕。早上舉行隆重的閱兵式,葉劍英擔任閱兵總司令,指揮紅軍與赤衛隊接受毛澤東、朱德等領導的檢閱。大會從7號一直開到20日勝利閉幕,會議期間沒有出現大安全事故。
1932年10月後,葉劍英兼任瑞金衛戍區司令。整個紅色首都的保衛常規任務,全部壓在他的身上。這時,他還擔任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校長兼政委。紅校建校之初,毛澤東曾意味深長地說:新舊軍閥都懂得,有國必有軍,有軍必有校。國民黨辦了個"黃埔",我們要辦一個"紅埔" (注: 1986年8月8 日訪問何長工、孫毅談話記錄)。葉劍英爲紅軍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軍政人才,爲建立和健全參謀工作作出了貢 獻。1934年2月,葉劍英在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當選爲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
夏荷
发表于 2009-8-11 22:19:18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中央紅軍將不滿三歲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馱在馬背上,經過于都河長征渡口、遵義城頭,翻過雪山,趟過草地,最後到達延安,在寶塔山下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陝甘寧邊區政府。
國共合作後, 1939年6月9日, 葉劍英來到中國西南的山城重慶。這時的重慶是中國抗日的陪都國民黨政府所在地,也是中囯共產黨中央派出的代表機關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所在地。在南方局書記周恩 來的領導下,葉劍英擔任南方局常委兼軍事部長、統一戰線工作委員會副書記。實際上當時的形勢非常嚴峻日本侵略者佔領了武漢、廣州,國民黨政府對日妥協,反共的傾向日益增大,連續製造了一系列反共摩擦事件進而掀起反共高潮。以後相繼出現了"平江慘案"和"皖南事變"南方局的處境不斷惡化。葉劍英身在虎穴,正氣凜然。
夏荷
发表于 2009-8-11 22:21:47
1948年冬,人民解放軍發起了平津戰役。在隆隆炮聲中,葉劍英在西柏坡毛澤東的辦公室裏,領受了接管北京的重任。這是多麽深刻而有傳奇色彩的事情。當年在瑞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時, 他是保證紅都安全的衛戍司令,現在被任命爲保衛北平安全的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還兼任中共北平市委副書記、北平市長。
1949年1月21日與傅作義談判成功,終於達成了《關於和平解決北平的協定》。黨中央指示爲保證北京接管勝利,注意不要搞一些"左"的做法,要肅清敵特,爲在北京建都、保證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一切安全。
2月2日,北京軍事管制委員會進駐城內。 2月3日,人民解放軍舉行盛大的入城式,葉劍英同平津前線司令部及華北局北京市委一起在前門箭樓上檢閱參加入城式的隊伍。2月12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慶祝解放的大會,葉劍英作了重要講話,爲中華人民共和 國開國大典大會作了奠基。
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不久,黨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確定由西柏坡遷往北平辦公。葉劍英於3月24日到涿州縣高碑迎接北上的毛澤東和中央其他領導人。25日,他陪同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五大書記在北平西苑機場檢閱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一部。北平是中囯共產黨中央所在地,並即將成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成爲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葉劍英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京(金)創立,到18 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在北京正式成立;從紅色中國的建國大慶到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從紅色故都瑞金的衛戍司令到人民首都北京的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葉劍英都是國家京城的奠基人與保衛者。
葉劍英,不愧爲中國人民的保護神!
夏荷
发表于 2009-8-12 21:17:24
作為共和國的開國元勛之一,葉劍英是梅州的驕傲,也是客家人的驕傲,在其家鄉建紀念館,讓更多人緬懷他的功績。葉劍英的戎馬生涯,其實也是中國漫長革命歷程的一個縮影。從葉氏祖屋穿過水塘上的一座新搭建的橋,就是葉劍英紀念館大樓。館門前有一座葉劍英的青銅塑像,身著便裝,手拿草帽,坐在路旁的石頭上,態度祥和,儼然一個平易近人的長者。
夏荷
发表于 2009-8-12 21:29:31
紀念館前的葉帥深情地凝望故鄉,祖屋位于虎形山腳下,山勢不高,但地形獨特,是風水先生說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風水寶地。
夏荷
发表于 2009-8-12 21:31:33
紀念館內設了四個展廳,分別展示了葉帥在大革命時期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新中國成立後和改革開放時期的每段經歷。
夏荷
发表于 2009-8-12 22:02:07
毛澤東曾多次引用“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來稱贊葉帥,在展覽館里展出了陳毅在筆記本上記錄的這兩個句子,這是他在一次會上寫下來給葉帥看的。
葉帥早年就讀梅州東山中學,後考入雲南講武堂,以優等生資格畢業。此後在國民革命軍中擔任基層軍官,在言嶺關戰斗中一戰成名。到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前,葉帥已是國民黨將領張發奎手下某軍的參謀長。
南昌起義失敗後,葉帥和張太雷、葉挺一起策劃和領導了廣州起義,從此正式加入共產黨的軍隊,並一直擔任重要的職務。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作為軍隊的總參謀長,葉帥協助毛澤東、朱德指揮全軍作戰,出謀劃策、運籌帷幄,功勛卓著。
1935年紅軍長征途中,當時,張國燾是紅軍總政委,力主南下川康。他掌管著實力雄厚、兵強馬壯的紅四軍團,擁四萬余眾。毛澤東是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 的實際領導者,此時兵力已不足八千,和其它中央領導人一致,力主紅軍北上甘陝。葉帥當時在紅四方面軍擔任參謀長,在一次會議上,他無意中看到到一份電報,內容是張國燾發給陳昌浩的,要求紅軍必須執行其策略迅速南下,不然的話,則開展黨內斗爭徹底解決之。葉帥看事關重大,借故中途退出會議將電報給毛澤東看。當葉帥返回會議地點將電報交回陳昌浩時,毛澤東已迅速的調兵遣將,帶領中央紅軍脫離險境,按預定計劃揮師北上。毛澤東此後多次提起這件事情,認為是葉帥在關鍵時刻救了中央紅軍,功不可沒。的確,如果沒有葉帥,中國的歷史又或將要改寫。
而最為我們難忘的是在1976年,葉帥利用自己在軍隊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果斷地採取措施,及時處置了作亂的四人幫,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 本帖最后由 夏荷 于 2009-8-13 10:14 编辑 ]
罗致人才
发表于 2009-8-12 22:10:14
补充......
[ 本帖最后由 罗致人才 于 2009-8-13 00:41 编辑 ]
夏荷
发表于 2009-8-13 10:16:32
謝謝羅致人才補充精彩的照片!!!
[ 本帖最后由 夏荷 于 2009-8-13 11:34 编辑 ]
夏荷
发表于 2009-8-13 21:11:19
在梅州參觀,時間太短,許多還來不及了解,回來看了些資料,多一些些認識。叶剑英優秀的品德,一身正氣,與其家庭及啟蒙階段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1897年4月28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叶剑英诞生在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父亲叶钻祥心地善良,耿直厚道。母亲陈秀云,是一位贤妻良母。父母勤劳、善良的品德,对少年时期的叶剑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叶剑英7岁那年,父母送他到雁洋堡古玉泉私塾读书,他读书很用功。放学回来,一边做家务,一边复习功课。晚饭后,和弟妹们帮助妈妈收拾完碗筷,把小方桌擦得光光亮亮,就摊开书本做功课。家里买不起油灯,他就从山上砍来一种野生的细竹,做成“竹精子”,点燃照明。“竹精子”燃烧时爆裂的火星,有时烧焦了他的头发,母亲见了十分心疼,而他却仍在埋头读书,毫不在乎。这段灯下苦读的岁月在叶剑英童年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0年5月,83岁高龄的叶剑英重访雁洋旧居时,看到几时用的小方桌尚在,触景生情,赋诗一首:
八十三年一瞬驰,
木窗灯盏忆儿痴。
人生百岁半九十,
万丈霞光值暮时。
夏荷
发表于 2009-8-13 21:16:49
1908年,叶剑英11岁,家境也稍为好转,父母决定送他到离雁洋10多里路的丙村三堡学堂住校读书。这所学堂的校长和教员大都是不满清朝封建统治、主张“教育救国”的爱国青年。据他当年的同学回忆,叶剑英那时的学习成绩是几个班里最拔尖的,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他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各门课程外,还多方借阅许多课外书籍,尤其爱好写诗作文。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拿去“贴堂”展览。
学校聘请的一位名叫李煮梦的老师,诗文极好,才华出众,是柳亚子创立的“南社”的诗友。李老师很欣赏叶剑英的诗文,经常亲加指点,使其习作大有长进。叶剑英直到晚年还怀念这位启蒙老师,还能背诵李诗“调高位风雨,笔健走雷霆”,“剑气纵横盘北斗,萧声凄咽拂南天”等佳句。
1977年夏天,一次偶然机会, 叶剑英得到一部“南社”集刊,诵读之余,回忆起当年向李老师请教《诗经》的情景,在书的封面上意味深长地写下这样两句诗:“说部我输李煮梦,小戎离黍出诙谐。”
夏荷
发表于 2009-8-13 21:22:03
自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在日本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地权”的政治纲领以后,全国各地的革命党人相继组织武装起义,向封建帝制王朝发起了猛烈冲击。在这种革命形势下,参加同盟会的梅县籍留日学生也创办了《梅州杂志》,宣传孙中山的革命学说,同时把大批革命宣传品寄回梅县,三堡学堂进步师生争相传阅的读物。叶剑英读到这些革命书籍,常常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三堡学堂的进步老师,也不断向学生们灌输新的思想。校长谢鲁情是一位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邦加岛的华侨富商之子,他受到孙中山思想的影响,回国参加同盟会,创办新学,利用各种场合,向学生宣讲孙中山的学说。还有一位老师林修明,也是同盟会会员,毕业于日本的体育学校,先后在松口体育学堂和三堡学堂任教。他上体育课有个规矩,无论春夏秋冬,每次排队,都要使队伍面向太阳。夏天学生们怕晒,请求背阴站队,他不答应,并且说:“你们长大后,应当准备投笔从戎,而一个真正的军人是不怕太阳曝晒的,怕晒就没有资格当军人!”他常常把体育课当成政治课,借题发挥,向同学们讲了许多历史上官逼民反的故事,从太平天国讲到义和团,从义和团讲到孙中山。
叶剑英从这两位师长处得到许多有益的教诲,孙中山这位革命先驱的高大形象,在他心灵上逐渐打下了清晰的烙印。
(叶剑英曾四次回到三堡学堂母校)
夏荷
发表于 2009-8-13 21:24:38
有一次,林修明突然取下帽子,摘掉了头上的发辫,学生们的几十双眼睛一下子都瞪大了。原来,林老师早已剪掉辫子,戴的是一盘假发。林修明慷慨激昂,向学生讲 述清朝规定男人蓄发,留辫子,要革命首先要剪掉头上的辫子,表示反抗清朝封建制度的道理。叶剑英和同学们听了,十分佩服林老师的学识和勇气。他和其他几个胆大的同学,也学着林老师的样子,剪掉头上的辫子。这件事很快轰动了学堂和村镇。顽固保守的乡绅骂他们“无法无天”,要校方严加惩处。叶剑英等几位同学由于得到校长谢鲁情和进步教师的支持,胆量更大了。在他们的影响下,三堡学堂又有些学生跟着造了自己头上辫子的“反”。那些顽固保守的人见此情景,连声哀叹,徒唤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