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白话比四邑话、鹤山话、东莞话、围头话、从花话、番禺话、顺德话等土话更接近广州话,非常容易听懂。吴川话混有闽语成分,如果讲土话是外人听不懂的,但转为白话是绝对可以听懂的。
俚越?呵呵,你狂言什么捏?说你是山越你才会呼天哭地,人家问客家是不是少数民族就会让你睡不着觉。为何客家宣传“来次中原”这么來劲,人家还是不断有这个问题呢?就是因为封闭,还有风俗独特、语言听不懂,还有你这种奇怪的思维方式。 我认为惠州本地话不是客家话,但从整个惠州市来看,说客家话的人占相对多数,因此说惠州是客家地区也未尝不可. 你如何认为的?请先谈谈客家话标准,看看是否符合 我觉得惠州本地话和客家话在发音的音调方面不一样,这和各地客家话之间的差异(比如梅州话与兴宁话,五华话与紫金话等)有较明显的区别.当然,由于历史的进化,各不同语系族群之间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已经发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了,所以惠州本地话和客家话也有一些共同之处.以上是我个人很肤浅的看法,还希望能得到各位的批评指正.
顺便说明一下我是在惠州工作的客家人,我老家在紫金县.
[ 本帖最后由 yanjunwen 于 2010-3-12 16:07 编辑 ] 看了那么多,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我是龙川人,龙川佗城的,老县城,说的话比老隆还龙川,我在惠州呆了5年多,我认为惠城话就是客家话,和我们龙川一样同属东江客家,不要以为你们会讲“我”“睇”“惹”之类就不是客家人,我们会一样都系这样说的,甚至我们有的词汇在惠城都找不到,我在惠城用龙川话,人家还问我是惠城哪里的本地话,我无语。。。。。。。。我们同样是客家人,我们只是广东的一个特殊客家语系-东江客家罢了! 我从网上听了一下,我觉得惠州话是客家话,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见解。
惠州是未来的世界客都
[原创] 客家的“京”与“都”若梅州可以称为“客家之都”的话,惠州绝对可以称为“客家之京”。
梅州是因为他华侨多才被称为“客家之都”的。其实梅州历史上并不是梅州,现在的梅州是1988年才成立的,1970年以前现属梅州的丰顺县、大埔县还都是属于潮州市的,虽然也是客家地区,但是丰顺、大埔原来不属于梅州是事实。所以在梅州历史上行政区域都没有统一过,不可能缔造出一体的客家文化,丰顺、大埔是潮州文化与客家文化融合的独特“潮府文化”,也可以说是典型的“潮州客”文化。
而现在属于梅州的其它各县域,也是不统一的。梅州是1988年才成立的,清代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程乡县升格为嘉应州之前,现属梅州的兴宁市、五华县还曾经是循州,也不属于梅州。循州是在北宋时已经建立,兴宁、五华也是程乡县升格为州时才并入嘉应州。原来的程乡县,也就是梅州,只是包括了现在的梅州梅县、蕉岭、平远这三个县,也是北宋时建立的。也就是说,历史上兴宁、五华组成的循州其实地位与梅州是一样高的。所以现在的梅州,才特别喜欢强调梅州是“兴梅”,其实就是“循梅”的意思。但是说梅州是“循梅”,其实还不够,原属潮州的丰顺、大埔又是后来加入的,如果真要说,恐怕得说是“循梅潮”,这样才够。总之,现在的梅州地区历史上不是一个统一的行政区域。现在丰顺、大埔的华侨又说自己是丰顺、大埔人,又说自己是潮州人,就是不可能说是梅州人。
惠州府早在北宋已经成型,明代改为府。原来惠州府很大的,而且基本上统一都是讲客家话的,包括现在的汕尾,原来也是属于惠州府的,也是讲客家话的,只是陆丰县靠近揭阳惠来的甲子角很早就有讲闽南语的,汕尾其它地区原来都是没有讲闽南语的。后来也是在清代,福建省许多海盗登陆到海陆丰,把当地客家人都逼到内陆,才使现在的汕尾地区变成讲闽南语为主,还划给了潮汕地区。 广州的增城和韶关的新丰县历史上也曾经由惠州府管辖过,河源市原来全境都是惠州府范围组成部分。原来的潮州比起现在,只是多了现在属于梅州的丰顺、大埔,比惠州府是面积小多了。清代福建海盗迁来汕尾,也把海陆丰原居的客家人逼到海外去,大量海陆丰客家人在海外,现在海陆丰华侨虽然也有一部分讲闽南语,但大部分都是讲客家话,而不是讲闽南话的;那是因为汕尾闽南语的人是来自福建,他们的祖先即使是从汕尾去了海外,也认为祖地是福建,不会认为是汕尾;其实现在海外有许多认同福建的华侨都是从福建来到汕尾之后才到海外的。但他们是福建人,不是海陆丰人。
北宋时惠州四面邻居:东北:循州(即兴宁,原来好像也管了龙川县、和平县、连平县、五华县);西北:韶州(即韶关);西南:广州;东南:潮州。北宋已经设立有梅州了,不过那时的梅州也没有与惠州有边界,中间隔了循州和潮州。
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设立嘉应后,兴宁、五华划入嘉应。惠州的四面邻居:东北:嘉应(由于现在河源全境明代已经划到惠州府,所以嘉应与惠州是接壤了);东南:潮府(潮州也在明代升为府,含丰顺、大埔);西南:广府(以番禺为中心的广府,含香山县、宝安县、东莞县、顺德县、新会县、开平县、新宁县(台山县)、赤溪县、花县、清远县等);西北:韶府(含今清远的英德、连州、阳山、佛冈等)。
就历史来说,惠州比梅州丰富多彩,也绝对更有资格做客家文化之中心;以华侨来说,梅州华侨纵然多,但不团结,但惠州客家华侨不仅多(据说包括海陆丰客家裔还比梅州华侨人数少,但其实是不可能少的),而且更团结,海外海陆丰裔华侨也多是客家人,所以惠州府裔华侨是很团结的。团结的力量是“1+1>2”的,惠州成为“客家之京”,对客家文化的号召力肯定会强于梅州。
谁说惠州是没有典型的客家文化,客家菜的真正发源地不是号称“都”的梅州,而是惠州。客家名人,惠州也不会比梅州少。 谁说梅州88年成立的?是河源,东莞吧。
嘉应州早在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时候都管我们村了,88年才管的?楼上没文化呀。
再说我大元时候,江西还管广东呢,你不要说江西客家文化广府文化?
惠州成了“客家之京”,客家人就要改讲东江话了不成?
何谓“客家”?
赣县的客家话,我十句有九句半听不懂。我虽不懂语言,但也听出赣县本地话有很多特点,比如不称“捱”,而自“我”,“九”不读“狗”而读“久”,“五”不读“唔”(像拉大便发出的声音)而读“WU”,等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吾观网上,赣县本地话是赣州本地话的代表呀,可见赣州本地话与广东的客家话相距甚远,甚至比东江本地话相距更远。但自从赣州开了“世客会(只知简称,详称啥?)”后,本地人但以正宗客家自诩了。因为他们翻了翻书本,发现原来所谓“广东客家”的“老家”是江西,那末,他们便是“留守”在江西的正宗客家了。如此理直气壮言论,让我等“非正宗客家”不禁垂头丧气,突然被迫“意识到”,原来是当时一支来自江西的“正宗客家”途径福建,来到广东山区,大喝一声“我们客家来了”,遂我等就“被客家”了。
其实,我早已越来越迷惘,不知客家是什么。 原帖由 QQASD 于 2010-5-8 13:06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原创] 客家的“京”与“都”
若梅州可以称为“客家之都”的话,惠州绝对可以称为“客家之京”。
梅州是因为他华侨多才被称为“客家之都”的。其实梅州历史上并不是梅州,现在的梅州是1988年才成立的, ...
这样的观点,惠州讲本地话的人不会认同的!
何谓“客家”?
明末以前,无论在广东还是中国其他地方,都没有“客家”的概念。广东只有广东人、江西只有江西人,惠州只有惠州人,梅县只有梅县人。客家只是明末清初惠州一带的本地人,对闯进他们家乡开垦的粤东北流民的称呼。惠州人讨厌这些“客家人”,想方设法赶走他们,但是不成功,因为大家都是汉人,满清政府说管不来。于是大家之后和平相处,最后也互相习惯了。
“客家”原来没有“中原移民”的意思,只是“外来人”的意思,而且有点贬义。重新解释“客家”,美化客家为“中原移民”是1808年在惠州讲学的徐旭曾所为,然后在20世纪初被大量引用,再经过罗香林确立“五次大迁徙”而成为定论的。现在反过来要本地人承认自己是客家人,简直是个讽刺。惠州人的心情可以理解。
撇开感情因素,江西话、客家话、东江本地话同根同源,差别不大。但因惠州人、江西人没有在近代迁徙他乡的历史,把这些方言称为客家话不符事实。把惠州人称为客家人更伤害他们的感情。
请看《客家:误会的历史、历史的误会》,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刘镇发 说的是 狭义客家话.
我觉得目前学术界定义的是广义客家话,就是以梅州-惠州-汀州-赣州等地地域相连,语言内部整合为大略可以通话这个群体.这个群体的一大部分接受了'客家'这个他称,一小部分尚未接受,一部分正在接受这个认同. 如果用近代是否有迁徙他乡的历史来看,闽西和赣南,还有梅州,他们比起我这个广西客家(估计祖先于明代从闽西迁到广西),真是十足土著,不是客家了。 如果用是否能通话来看,祖先居住过的闽西,由于相隔500年,那边的客家话如今我已经听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