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毛桃
清明時轉去清遠,在山上見到嘅五指毛桃看到有好多,goi (音改,指挖,唔知樣邊寫吔只字)完轉來:)
五指毛桃,别名佛掌榕、粗叶榕,《广州植物志》广东通称“五爪龙”,又名五爪毛桃、五爪牛奶、土黄芪、南芪等。植物形态,小灌木或小乔木,全株茎果皮叶含乳液,根皮有香气。其成份:含有机酸、氨基酸、三萜、生物碱、香豆精等。《中华药典》记载,五指毛桃味辛甘、性平、微温,其功能:具有益气补虚、行气解郁、壮筋活络、健脾化湿、止咳化痰等功效。
客家人自古以来,有采挖五指毛桃根用来煲鸡、煲猪骨、猪脚汤作为保健汤饮用的习惯。用五指毛桃煲鸡、煲猪骨汤其味道鲜美、气味芳香、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特别是对支气管炎、气虚、食欲不振、贫血、胃痛、慢性胃炎及产后少乳等病症都有一定的作用。几年来,随着河源旅游业的兴起,五指毛桃风味及保健价值使其身价倍增,从而成为河源旅游主要土特产品之一
[ 本帖最后由 kenber 于 2009-4-14 21:38 编辑 ]
在清遠嘅山上到處見得到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客家话叫牛奶树根!:) 牛奶树,有聽自家村裏背嘅人恁樣講過.
因為早早搬出去啦,所以有好多山裏背嘅植物名稱唔識得講
D種滿山有嘅草雅屋下喊"朗基"(音)
細時轉去一上山就會見到嘅,細佬哥(小孩)喊做"甘甘",因為佢根挖出來後食起來好甘,雅哋(我們的)也讀做七星畺(音).
"蟻"糍,過時過節雅婆(奶奶)都會做,用田基生出來嘅一種讀為"ngai"(音蟻)嘅草加面粉做成, 清遠當地客家人都識得做,
(圖示嘅係清明吔次冇做好,所以效果好難看)
還有一種喊"發高包"(音)嘅糕點,即白話讀為松糕介種,冇照到.
以上唔知其它客家地區嘅客家人係樣邊稱呼上背嘅嘢(音ya椰,指東西)嘅? 艾糍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e5 ngai5 ngioi5 [客英字典] ngioi1 ngai5 nge5 ngie5 [台湾四县腔] ngie5 ngai5 ngioi5 [梅县腔] gne.5 ngiai5 [陆丰腔] gne5 [东莞腔] ngioi5 [宝安腔] ngioi5 [客语拼音字汇] ngiai4 ngie4 ngioi4
係讀ngai 音
[ 本帖最后由 kenber 于 2009-4-15 00:47 编辑 ] 原帖由 三方村 于 2009-4-14 23:01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五指毛桃,客家话叫牛奶树根!:)
在我那里,两者是不同的植物!
五指毛桃,以前挖来卖过,2元一斤!煲汤十分香!
[ 本帖最后由 level 于 2009-4-17 19:37 编辑 ]
回复 6# kenber 的帖子
依次系:蓾箕、岗梅、艾粄。[ 本帖最后由 level 于 2009-4-16 12:08 编辑 ]
回复 9# level 的帖子
样般讲---每摆去河源捞总系去特产市场寻牛奶树根(五指毛桃),当然还有猴头菇!回复 11# 三方村 的帖子
牛奶树分两种,红花和白花。红花结果较大只,好食;白花牛奶树结果较小,一般不食用,取去树根煲汤,功效跟五指毛桃差不多,也很清香。以前有人来收五指毛桃树根的时候,也顺带收白花牛奶树根,价钱一样。但是牛奶树的数量远比五指毛桃少。
[ 本帖最后由 level 于 2009-4-16 12:13 编辑 ] 牛乳树根/五指毛桃是否是同一样东西?
希望有准确答案。
下面说的牛奶树不是我那里说的牛奶树,而是我那里说的奶汁嫲,跟五指毛桃的叶子很像,但是叶子不分叉,植株也比五指毛桃大。以前挖五指毛桃的时候,就有人挖这个充数,一般人也不能分辨。事实上它的身价只有五指毛桃的一半。
【药名】牛奶树
【别名】乳汁麻木、牛奶稔、猪母茶、猪奶树、牛乳药、大牛奶、多糯树、稔水冬瓜、铁牛入石、乳汁公树
【汉语拼音】niu nai shu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hisPida L·f·
【功效】疏风解热;消积化痰;健脾除湿;行气散瘀
【考证】出自《岭南采药录》
【科属分类】桑科
【主治】感冒发热;结膜炎;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痢疾;脾虚带下;乳汁不下;跌打肿痛;风湿痹痛
【生态环境】生于旷地、山谷以及低海拔的疏林中或水旁堤边潮湿处。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根洗净晒干,皮除去外皮,取二层皮;叶刷去毛用。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贵州、云南等地。
【动植物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3-5m。全株具乳汁;幼枝被刚毛,中空。单叶通常对生;叶柄长1-4.5cm,被短粗毛;托叶2枚,阔披针形,长约1.5cm,在无叶和生榕果枝上,常4枚合生成环状,早落;叶片革质或纸质,卵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6-20cm,宽4-12cm,先端短尖或尾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线或有不规则细锯齿,两面被短刚毛,下面较密。隐头花序,花序托(榕果)成对着生于叶腋或簇生于树干上和无叶的枝上,倒卵形、陀螺形式近梨形,成熟后黄色,直径1.3-3cm,具柄,密生短硬毛,顶端略有脐状突起,中部以下常散生数枚苞片,基生苞片3枚;雄花、瘿花多数着生于花序托内壁的顶部,花被片3,雄蕊1;瘿花无明显花被,花柱近顶生;雌花无花被,花柱侧生,被毛。瘦果卵形。花期6一7月。
【性味】甘;微苦;性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烂或煎水洗。
【出处】《中华本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