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xianmin 发表于 2009-3-9 10:14:14

平远县仁居“香火龙”

2009-01-11   新闻版权所属:梅州日报


    [客家艺术]

                  姚冬华

    平远县仁居镇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民风古朴,民间一直流传有“香火龙”的习俗,凡节日喜庆都会有民间艺人自发组织“香火龙”活动,颇受广大乡民喜爱。

    香火龙有别于各地流传的布扎龙,是仁居镇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艺术。顾名思义,香火龙是用稻草包扎于竹篾架上,分段组成龙体,然后疏密有致地插上民间祭祀用的香条遂成。香火龙表演一般在夜间进行,舞者点燃香火。

    有关香火龙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一说大约400年前,有瘟疫流行,为送走瘟神,村民们把香插在稻草龙上舞之驱恶避邪。另一传说:在唐朝宝应年间,朱吡谋反,唐代宗命李晟退敌。一天夜里,李晟的大队人马在江边停滞不前。李将军问何故停滞不前,众军士跪而拜曰:“对面鬼哭狼嚎,夜行可能不行,望将军待以明日再行前行。”李将军心生一计,命道:“请军士将随行香与火把拿来,用稻草扎成一条火龙,插上香,十五人组成一组。摇滚向前,鸣锣开道。”于是,李晟的大队人马像千条火龙,滚滚向前,士气大振。朱吡的军队以为千军万马来讨伐,急而退兵,李将军不战而捷。后封李晟为平西王,命李晟的第十个儿子任江西观察使,并举家迁入江西。为纪念先人功德,粟园后裔每逢元宵便以香火龙庆祝,历史上客家人第五次战乱(清代)大迁移时,李姓迫迁兴梅地区,平远县老县城仁居香火龙由此流传。

    香火龙主要在元宵节晚间表演,表演时先游行,由一个持三角旗者带路,其后紧跟香火龙,它不同于布龙有专人舞龙珠,它把龙珠藏在龙头里面,边行边舞,舞到各家各户门前就暂停行进,龙头频频点头向主人拜年祝福,接着再上下翻腾,左盘右旋,主人则给“红包”以表示答谢,参拜各家各户完毕后选择人口比较集中的空旷场地进行表演。舞龙结束后,还要在喧天的锣鼓鞭炮声中,恭恭敬敬地将稻草龙送到江河溪潭之中曰“回龙”,以祈一方风调雨顺。

    传统香火龙的代表作为《仁居香火龙》。舞香火龙跟舞布龙一样,是一个力气活,那些由腾跃、翻滚、耸立等构成的诸多套路、造型、组字,不出大力是完成不了的。

 

hullcxm 发表于 2009-3-23 19:51:34

看到平远好亲切,因涯祖先就来自平远。

yuanxianmin 发表于 2009-3-24 19:40:21

回复 2# hullcxm 的帖子

讲到香火龙,最有名的是湖南汝城客家的范家龙。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9-3-24 20:08:13

丰顺埔寨的,四川成都的,也是香火龙。

连城姑田的则是大龙。

stoneCHEM 发表于 2009-3-24 22:06:35

我小时候在我们的厅下(围屋的正间,有天地井的地方)看过舞香火龙的.

kitzeng 发表于 2009-9-22 09:10:01

组字,不出大力是完成不了的。

组字,不出大力是完成不了的。

古小彬 发表于 2009-9-25 11:31:36

【资料链接】

   据传,香火龙最早起源于祀龙止雨、祀龙止水,其形象主要来源于当地寺庙中有关龙的壁画和雕塑。制作材料以当地所产的稻草、棕叶、楠竹、向日葵杆、特制的龙香为主,所用工艺也是当地传统的扎制工艺。舞香火龙的招龙仪式在每年正月的元宵节前后夜间进行,有圆龙、扁龙还有特制的磺龙,长度分为7、9、11拱等,最高4米多,最矮也有2.5米。其制作材料简单、制作工艺精巧、工艺流程复杂、造型威武、气势恢宏,展演程序清晰、香火明丽、气氛热烈、场景壮观、群众参与性强,具有典型的地域标志性文化。
  香火龙的表演程序上有:翻滚、喷水、沉海底、跳跃、吞食、睡眠等动作。“沉海底”和“吞食” 表演技巧上难度较高。引路和尾随的两头狮子,除各自作翻滚跳跃的动作外,还作些引龙和随龙“护驾”动作。
  民间舞香火龙常在虫灾发生时举行,点燃的香火插在龙身上,点点火光组成了一条光闪闪的龙在夜空邀游,虫萤追逐龙身的点点火光飞来,“香火龙”穿过街巷,舞至田边地头,飞虫追逐香火,越集越多,突然,舞龙队伍在水塘边停下,猛地将草龙连头带尾,深深扎入水中,水淹没了龙,也淹没了飞扑香火的虫群。香火龙在除害虫这一点上,较其他形式的舞龙有更高的实用价值。

kitzeng 发表于 2009-9-29 09:51:42

fffffffffffffffffffffff

gfsadfffffffffffffffffasf

yuanxianmin 发表于 2009-9-29 13:12:11

湖南汝城客家香火龙——范家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平远县仁居“香火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