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孙中山
一、家世源流,人杰地灵1.追溯孙家族谱
展开孙家族谱,可以发现孙中山的远祖经过豫、赣、闽、粤的辗转迁徙,清康
熙中叶定居于香山,民族大义,屡世相传,时时影响着孙中山。
1966年我(孙穗芳,孙中山的孙女--编者注)从檀香山到台湾去探望父亲孙
科。
父亲是1965年从美国回到台湾的,他住在阳明山第一宾馆。在日本人占领台湾
期间,这里曾是日本天皇的夏宫,山虽不高,但轻云淡雾缭绕,满山苍翠欲滴,真
正的“无处不见花,遍地皆群芳”,风景极其秀丽;人在这里,仿佛置身于一方远
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叫人心旷神恰。这段时间,我常常和父亲一起沿着山径漫步,
那年父亲已是75岁高龄,但仍然思路敏捷,记忆强健。我们一边散步,一边听他天
南海北、古往今来的感慨挥洒。
父亲讲:在唐朝以前,我们广东孙氏这一族住在河南的陈留,到了晚唐僖宗中
和三年,也就是公元883年,我们的远祖是中书舍人及两浙节度使孙拙。孙拙的儿子
叫孙俐,是个很贤达能干的人。在黄巢举事时,他做承宣史,带兵去平息,因立了
军功,被封了东平侯,驻在虔州虔化县,就是现在江西省的宁都县。由于治理成绩
显著,老百姓安居乐业;当地的人都挽留他,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由此来看,
孙俐就是我们广东香山孙氏南迁的始祖。
寻根溯源
从1980年至1995年,我共回中国大陆访问了33次,在中国大陆,我走亲访友,
寻查探访,获得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其中最有成效的是1983年11月,我回到香山,
也就是现在的中山市,与该市中山研究会的学者讨论了祖父的家世,他们很重视我
的建议,立即组织了一个调查、考证祖父家世的专门小组,这使我很感动。这个小
组成立不久便开展了研究工作,他们走访了邑中老人、家族亲属,函调有关县志、
族谱,考证了无数的树堂柱、田屋契文和山坟墓碑,工作得极为细致,极有成效。
在这些调查中,一个最有价值的发现,是1984年前后在江西省宁都县田头乡孙
屋底村孙世龙家发现的五卷六本(宁都富春孙氏伯房十二修族谱),里面记载了孙
氏家族从晚唐到明永乐年间在河南、江西、福建的繁衍情况。这个最新发现的(修
族谱)记载着:河南陈留县的孙倒是孙氏人赣的远祖。孙俐是唐朝的中书舍人孙拙
之子,唐朝末年的“黄巢之乱”,孙俐因英勇善战,被选为百将东平侯,引兵征战
闽越江右间,后定居于江西宁都县。这个记载和以前关于祖父家世著作的考证大致
相同。
像在父亲的《八十述略》一书里,提到孙俐五传至承事公,迁居福建长汀的河
田;而(修族谱)的记载是:俐生孙实,实生七子,其中三子孙士元生孙有敬,敬
第一个由江西宁都迁居福建长汀河田,成为孙家人间的始祖。此后,孙家在闽历居
四代,直到明朝永乐年间,孙的第七代子孙孙友松由闽迁徙到广东省紫金县忠兴坝
落户,成为孙家人粤的始祖。
从孙友松又十一代,适时明清之际,十一世祖孙鼎标,随钟丁先起义抗清,以
英勇善战,为钟氏器重,尝于一日升官三级。时人乃称公馆为连升馆,颂其功也。
此后,鼎标公以兵败北,孙氏族人为避免战祸,多流徙离散。其次子连昌公,迁居
增城,康熙中叶,再迁居香山县涌口门村务农渔,成为孙家人香山的肇族。孙连昌
公到涌口门村,越二传,至连昌公之孙孙殿朝起,始由涌口门村迁入翠亨村,成为
孙家人翠亨村的开墓祖。殿朝生恒辉,辉生敬贤,贤生达成,而孙达成就是祖父孙
中山的父亲。由此可知,孙恒辉、孙敬贤、孙达成、孙中山、孙科都诞生在翠亨村。
祖父孙中山的祖父孙敬贤公生于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去世于1849年(道
光二十九年),享年62岁。孙敬贤公共生三子,我的太祖父、孙中山的父亲达成
(1813--1888年)是长子,还有次子学成(1823--1864年)和三子观成(1826
-1867年)。
平民家庭
祖父孙中山在谈到自己的家世时说:“文之先人躬耕数代。”到了他的祖父孙
敬贤已经落魄力没有什么田产的农民,生活日见贫苦。为生计所迫,祖父孙中山的
父亲孙达成在16岁那年到澳门去做鞋店的学徒,三年学徒的生活有如牛马般苦累。
师满后,在澳门板樟堂街一家葡萄牙人开的鞋店当鞋匠,每月的薪水只有4元钱。这
期间,他还学过一段裁缝。在澳门共呆了16年。虽然那个时代早婚成习,但他直到
33岁那年,即1845年才返回故里,1846年与杨太夫人结婚。杨太夫人生于1828年
(道光八年),是隔田乡杨胜辉的女儿,她比太祖父年少15岁。
祖父孙中山的二叔孙学成、三叔孙观成都因生活困极,无法养家,分别丢下妻
子程氏、谭氏去海外谋生。学成公于1864年不幸在上海附近的洋面上遇难;观成公
则于1867年死于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矿区。这样祖父孙中山的父母达成夫妇便承当起
扶助赡养他们的弟媳的责任,因此生活也很拮据。
父亲孙科常常回忆起他的祖父母。他说,他的祖父母孙达成夫妇终生相爱,为
人极善良忠厚,生活虽不富裕,但终年辛勤劳作,常信然和乐,也很受全村百姓的
尊敬。太祖父孙达成面修颧高,眉毛浓长,两目炯炯,穿着粗布衣裳,留着长辫子,
很有长者风度。他时常吸着旱烟,坐在家门前那棵大榕树下,或静静沉思,或向来
聚堆儿聊天的邻里好友讲一些有趣的历史掌故和在澳门的见闻。太祖母杨氏温雅端
庄,眉清目秀,缠着一双小脚,她为人大义善良也是远近有名,祖父孙中山长得很
像他的母亲。
太祖母杨太夫人率于1910年6月13日,享年83岁。那一年正是辛亥革命的前夜,
祖父孙中山运筹革命大业,没有很多的时间回来参加安葬母亲,之后祖父每每向人
讲起,都流露出作为孝子的不安和遗憾。
父亲孙科讲:从史书上看,我的祖先都是深明民族大义,很重气节的。宋朝亡,
则不仕于元;明朝亡,则不仕于清。到了抗清兵败,流徙他乡,民族意识特别浓厚,
不愿臣事清朝,就干脆隐居起来,过着耕读传家的生活。这种屡世相传的民族大义,
对祖父孙中山的影响是很大的。我的祖父之所以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数千年封建帝
制,一方面是为世代潮流所激励,另一方面,也未尝不是祖先遗传的结果。
太祖父母在婚后第八年,即1854年(咸丰四年)生了长子、我的伯祖父孙德彰,
名眉,字寿屏。1857年(咸丰七年)生了长女金星,但她不幸4岁就夭折了。1860年
(咸丰十年)生次子德右,他只活了6岁。1863年(同治二年)生次女妙茜,1866年
(同治五年)生下我的祖父孙中山。1871年(同治十年)生了幼女秋绮。
伯祖父孙眉在家乡读了四年书,16岁那年赴檀香山经商,25岁返回家乡与谭氏
结婚,当年(1878年),带着我的祖父孙中山去檀香山读书,那时我的祖父才14岁。
伯祖父有个儿子叫孙昌(?一1917年),孙昌和夫人王氏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长子叫孙满,次子叫孙乾,女儿叫孙霞。我一直感觉伯祖父孙眉还会有其他的后代,
这是因为他在夏威夷的茂宜岛有1000多亩牧场,被当地人称做“茂宜王”,这实在
是个历史之谜。
伯祖父当初身为一个普通农民,子然一身来到夏威夷,不太有可能在很短的时
间内就买得起这么多的土地。我住在夏威夷20多年,了解这里的历史,根据当时的
法律,外来人,尤其是没有资本的普通人,如果不和当地的“公主”结婚,则不可
能有这么多的土地。所以我猜测伯祖父一定在茂宜岛时,曾娶过当地的土著人为妻。
在七八十年前的中国社会,男人娶几房太太绝不足为怪。
带着这个假设,我曾于1985年、1986年和1991年五次去茂宜岛查访,结果获得
了和我的假设一致的发现。我不但找到了当年买伯祖父的土地的那户人家的后代,
而且也证实伯祖父的确在茂宜岛有一位夫人。我找到的那户人家的后代叫WillarnT
avares,72岁,以前做过中学校长,现在是当地报纸的记者,是买主的孙子。
茂宜岛是夏威夷的第三大岛,伯祖父在茂宜岛的牧场从山上一直延伸到海边。
伯祖父与茂宜岛夫人生的孩子叫CharesAWi,孙子叫 Dniel AWi。Dnel AWi1848年生
有一个儿子,叫Daniel AWi Jr,在夏威夷州政府做事。Dniel Awl还生了两个女儿,
都生活在茂宜岛上。伯祖父后来将1000余亩地全部卖掉了,他前后共拿出了70万美
元支援革命,最终几近倾家荡产,辛亥革命之后不到两年,他就去世了。
祖父的二姐妙茜,嫁给了同乡的杨紫辉,去世于1955年,享年92高寿。祖父的
妹妹秋绮嫁给了同县的林喜智,他们到旧金山经商,祖父在旧金山从事革命活动时
一直和他们联系密切。
祖父孙中山与祖母卢慕贞于1885年(光绪十一年)5月7日结婚。卢慕贞生于18
67年,结婚时19岁,去世于1952年,享年86岁。我的父亲孙科,字哲生,生于1891
年10月20日(光绪十七年,农历九月十八日),于1973年9月13日逝世。
我的姑姑孙蜒生于1895年,她只活了19岁。许多书上称她做孙琰、孙媛,因为
讳名,真的名字反而被人们淡忘而至记错。在家乡翠亨村附近的南犁头山墓地里,
有一块姑姑孙娫的墓碑,上面写着“孙姑娫”,“姑”是旧时人们对未出嫁的少女
的称呼,也可知,娫是她的正名。
我的二站孙金婉生于1896年,1921年她和戴恩赛结婚,当年生了女儿成功,19
23年生了永丰。戴成功现在住在澳门,1981年后我几次回中国大陆都曾见到成功,
她为人很谦和热情。
祖父在与卢太夫人结婚后,依然长期离家,在外面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许多
人都知道,在这期间曾有一位女性在祖父的身边,追随祖父革命,帮助照顾祖父的
工作和生活。这就是陈粹芬女士。然而这一直是被避讳的历史情节。对这一节历史
情况绝少提及。……香山翠亨村孙氏长房孙眉公承认陈粹芬为家族一员,名分为
“孙文之妾”。陈粹芬女士随侍中山先生虽久,然终身无所出。收一养女,名苏仲
英。孙氏家族无论上上下下都对她尊敬有加,孙辈咸称其为“南洋婆”。
“南洋婆”于1961年秋去世,享年87岁。她的养女苏仲英后来嫁给了伯祖父孙
眉的次孙孙乾。
祖父于1915年10月25日在东京结婚。宋庆龄夫人是广东省文昌县人。1893年1月
27日生于上海。1913年在美国佐治亚州威斯理女子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宋夫人与
祖父结婚,是实现她要加入祖父“为救中国自由平等”的革命的理想。祖母宋庆龄
一生为人谦虚,平凡自处,遵照祖父的遗志,坚持三民主义的理想。祖母一生从事
保障妇女儿童福利事业,为中国民主进程,为中国和世界的和平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女士因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不治,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祖父共有六个孙子、孙女:长孙治平、次孙治强、长孙女穗英。次孙女穗华、
三孙女穗芳、四孙女穗芬。长孙治平生于1913年,1955年获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政治
经济学硕士学位,1965年他随父亲孙科回到台湾,曾任国民党中评委、电视公司董
事长、联合发展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伯祖父孙眉的次孙孙乾从小由祖父母孙中山、宋庆龄抚养,早年毕业于日本士
官学校,任国民党中央军校的教官,抗战后任中山县县长,以后去美国定居。他与
苏仲英结婚后,共生了五个儿子:必胜、必兴、必达、必成和必立。他们的名字都
是我父亲给起的。他们都学有所成,三个当了工程师,两位从事工商业。
祖父的曾孙子、曾孙女有国雄、国欣、国元、嘉琳、嘉瑜等;还有玄孙女美玲、
美兰、美莲,玄孙伟仁。
孙氏亲属很多,这里不-一赘述。
(摘自孙穗芳著(我的祖父孙中山》)
-----------------------------
其余章节,请看:
细说孙中山李君如 主编
下载
第一章 家世源流,人杰地灵 1.追溯孙家族谱 2.紫气东来,大鹏降生 3.勇敢机智的少年 4.向封建陈规陋习挑战 第二章 出类拔萃的学子、医生 1.意奥兰尼中学的优等生 2.北极殿里惹大祸 3.医术精湛的外科医生 4.“四大寇”反清盟誓 第三章 探索救国良方 1.由治病救人到忧心医国 2.上书“中堂”,与虎谋皮 3.海外孤岛点火种 4.义无反顾首举义旗 5.伦敦蒙难死里逃生 6.与保皇党分道扬镳 7.“天使岛”木屋里的拘留者 8.中山化名知多少 第四章 同盟革命掀高潮 1.“东瀛”建立革命党 2.南洋同盟会星罗棋布 3.革命据点旧金山 4.芝加哥踪影 5.为衰老的肌体补养输血 6.在檀香山活动片段 7.登上镇南关要塞 8.革命党上层危险的龌龊 9.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 第五章 中国的“华盛顿” 1.发动黄花岗起义 2.结束近二十年的海外漂流 3.躬迎中山回国就任大总统 4.就任临时大总统 5.“布衣总统”的简朴生活 6.总统府秘书谈访录 7.大总统和身边的卫士们 第六章 广交海内外朋友 1.“甘苦来时要共尝” 2.两位“总统”的忘年交 3.永乐园孙、杨誓约 4.争取冯玉祥转向革命始末 5.得意门生与救命恩师 6.国外军事、财政智囊 7.真挚的日本友人梅屋 8.“海外遇知音” 9.几位鲜为人知的海外朋友 第七章 不屈不挠,二次革命 1.“在职为国,卸职为民”--辞职不久的两次演讲 2.北上会奸雄 3.点燃“二次革命”烽火 4.黑手再次伸向政治流亡者 第八章 伟人的婚姻家庭 1.孙中山与陈粹芬的一段恋情 2.霭龄的一厢情愿 3.好事多磨的婚姻风波 第九章 护法北伐讨叛贼 1.炮击莫荣新始末 2.陈炯明酝酿分裂鬼胎 3.叛军炮击总统府 4.蒙难中的孙中山与蒋介石 5.与张作霖周旋内幕 第十章 顺应时代大潮的巨人 1.为批评自己的学生鼓掌 2.仿惶苦闷寻找新出路 3.维经斯基眼中的孙中山 4.改组国民党枯木逢春 5.东征期间的几件事 6.三次恭迎总理记 7.果断镇压商团叛乱 8.为中国的航空事业奠基铺路 第十一章 领袖风范存人间 1.孜孜不倦的读书生活 2.浩瀚如海的胸襟 3.有规律的生活起居 4.贴身卫士忆中山 5.跟随中山杂己 6.伟人言行二三事 7.难忘的“最后一课” 第十二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对广东知识青年的最后一次演讲 2.北上谈判,积劳成疾 3.卧病北京的日日夜夜 4.孙中山立遗嘱的两种说法 5.悼念挽联集锦 6.移灵社稷坛及奉安大典盛况 7.四尊孙中山铜像的由来 8.气势磅礴的中山陵 编后记 两岸能了解孙中山的材料太少了。我们很难真正了解这个被共产党和国民党推崇的人物。
中山是日本名字,等于很多中国人改一个样名一样,但用洋名称呼一个革命
先行者是不是很荒谬? 从1980年至1995年,我共回中国大陆访问了33次,在中国大陆,我走亲访友,
寻查探访,获得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其中最有成效的是1983年11月,我回到香山,
也就是现在的中山市,与该市中山研究会的学者讨论了祖父的家世,他们很重视我
的建议,立即组织了一个调查、考证祖父家世的专门小组,这使我很感动。这个小
组成立不久便开展了研究工作,他们走访了邑中老人、家族亲属,函调有关县志、
族谱,考证了无数的树堂柱、田屋契文和山坟墓碑,工作得极为细致,极有成效。
在这些调查中,一个最有价值的发现,是1984年前后在江西省宁都县田头乡孙
屋底村孙世龙家发现的五卷六本(宁都富春孙氏伯房十二修族谱),里面记载了孙
氏家族从晚唐到明永乐年间在河南、江西、福建的繁衍情况。这个最新发现的(修
族谱)记载着:河南陈留县的孙倒是孙氏人赣的远祖。孙俐是唐朝的中书舍人孙拙
之子,唐朝末年的“黄巢之乱”,孙俐因英勇善战,被选为百将东平侯,引兵征战
闽越江右间,后定居于江西宁都县。这个记载和以前关于祖父家世著作的考证大致
相同。
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的观点很明确:孙中山家世源流不是客家(详见中山市政协、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网页资料)。“走访了邑中老人、家族亲属,函调有关县志、族谱,考证了无数的树堂柱、田屋契文和山坟墓碑”--邑中老人、家族亲属就是孙社正、杨连逢等人,县志有各姓移民来源和分布,客家没有孙姓(中山社情网页有介绍),族谱就是翠亨《孙氏家谱》(明确指明东莞源流),在孙中山研究会和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都是众所周知的国家一级藏品。“树堂柱、田屋契文和山坟墓碑”都是表明孙中山家族与左埗头孙氏的同源关系,其中山坟墓碑正是卢慕贞嘱咐打理、孙乾亲自过问、孙社正专门看护的,与左埗头、东莞上沙孙氏的渊源关系明确,其中就有“客家说”极力要否定的孙瑞英墓。孙穗芳对这种表明东莞源流的资料不提,是因为其私生女身份得不到家族承认,孙眉长子嫡孙孙满、孙科长子嫡孙孙国雄都对其非常反感,关系很僵,她就选择了叛逆和反方向而动的行为。她看到孙中山研究资料中提到对宁都族谱的甄别,其实这在孙中山研究专家的观点中就明确否定了宁都族谱在1949年加上某些内容的真实性,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就有这方面的资料,只是根据研究的惯例,收录有宁都方面的文章供对比。孙穗芳就是抓住宁都方面的存假资料,以假当真,前边却说是中山的学会提供的,有混淆~的痕迹。
说中山的孙中山学会认为孙中山是客家人,是不符合事实的。说宁都族谱和翠亨孙氏族谱有关,也是移花接木的产物。虽然本大猫不愿意看到真如专家所指出的那样--“客家说”有明显的“存假”问题,但还是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因而,“神话状态下出错”是不存在的,只有某种原因的故意误导,诸如叛逆、诸如攀附等等。详细资料,其实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可以查到。
[ 本帖最后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9-3 09:18 编辑 ] 原帖由 skc 于 2009-9-2 19:13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两岸能了解孙中山的材料太少了。我们很难真正了解这个被共产党和国民党推崇的人物。
中山是日本名字,等于很多中国人改一个样名一样,但用洋名称呼一个革命
先行者是不是很荒谬?
原称中山先生。但中山是日本姓氏,因而在前边加上一个“孙”字。国民党方面则称为“国父”。 这属于移花接木,孙满先生有抗议和郑重声明。各种详尽调查和研究证明,孙中山家族与紫金毫无关系,而与东莞的联系有大量实证。罗香林把涌口说成涌口门,就是要回避涌口、左埗头与翠亨孙氏的明确渊源。涌口门是船家聚居之地,与翠亨孙家没有任何关系。翠亨孙家由东莞到香山涌口,迁左埗头,复迁涌口,再迁迳仔蓢,再迁翠亨村,源流明确,只是记述不详尽。
难怪专家不屑于理会你们,因为这不是明不明白的问题,而是不顾一切、不顾历史研究的准则、不顾基本的社会评价标准,只顾维护自身的移花接木说法,从来就没道理可讲的。
[ 本帖最后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9-3 09:26 编辑 ] 孙中山不是客家人,没有必要争论。但他的讲话是客家口音,这很让人不解。
[ 本帖最后由 飞哥 于 2009-11-16 18:58 编辑 ] 原帖由 飞哥 于 2009-11-16 18:56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孙中山不是客家人,没有必要争论。但他的讲话是客家口音,这很让人不解。
我听是广府口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