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底世界 于 2011-7-19 17:46 编辑
说起赵玉林先生,我对他的第一印像是“仙风道骨”,他红光满面,长须飘飘,精神矍铄,有古贤者风。对于赵先生的字和诗词,我是早已拜读过了,由于赵先生已九十多岁了,这些年较少出来走动,见到赵先生是在2000年12月份,在于山堂举办的个展,我受人之托送了花篮前去祝贺,见到赵先生时,他神采奕奕,说出我的来由后,他亲切的和我握手,并表达了谢意,我叫他“赵爷”,因为他与我奶奶同辈。
当代著名书法家、诗人——赵玉林
[编者按]:数十年来,他醉心诗书研习,享有当代著名书法家和诗人的盛誉。赵玉林:现在我也不敢称什么书法家,只能说是书法爱好者。我还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人到老年他焕发青春,毕其精力创艺苑、办学校、著书立说、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倾心扶持后人。赵玉林:办学校,办艺术团体,自己弄书法,弄诗词,唯一的目的就是要保留我们中华文化。他身上洋溢着浓郁的文人气质,爱祖国、爱人民,散发着可歌可敬的民族精神。赵玉林:我们也只懂得书法和诗词,所以就在这两(个方)面做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对祖国的报效。http://www.bmzz.com.cn/Up_Files/Up_EditFiles/200708/20070811130752507.jpg赵玉林2006年9月22日,福州画院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艺术作品展。没有鞭炮,没有美酒,在殷殷的祝福声中,一道汇集了200余幅诗书画印的文化大餐成为了一位书法家——九十华诞的贺礼,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庆祝生日就是我们本期的主人公——赵玉林。赵玉林,别署佛子明璧,1917年7月生于福州。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福建省逸仙艺苑名誉理事长、福建楹联研究会会长。曾先后编纂了《百年闽诗》、《灵响居诗文存》、《海峡诗声》等诗集。2006年9月22日,福州画院向榕城观众奉献了一道——荟萃赵玉林师生诗书画印200余幅精品文化大餐,眼前这位鹤发银须,目光炯炯、飘逸潇洒、似有仙风道骨的慈祥老人——就是赵玉林先生。赵玉林如今的造就可以得益于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小受父亲影响,对诗书兴趣浓厚,写得一手辞藻俊美的骊体文。赵玉林:我们家过去称为“书香门第” ,小孩子都要读书写字,跟要吃饭睡觉一样(平常),根本就没想到什么书法家。再说,现在我也不敢称什么书法家,只能说是书法爱好者,因为书法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舍不得放弃它。在数十年的诗书艺术生活里,赵老对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如痴如醉,常常废寝忘食,潜心钻研。他的书法广涉百家,融诸家之长,自成风格。书法评论罗方华:有些书法界的人士认为赵老风格不明显,而我正好认为赵老的书法是非常有风格的,因为现在认为追求个性(风格),很多是在视觉上、在外在上、在形式上去追求个性,比如说扭捏变形,在造型上(追求个性),这些都是外化的,而这种个性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就可以变化的。但是赵老(书法)的个性,不但在造型上,比如线条的形式上,在结构上、在章法上,他其实是有很深刻、很独到的探索。赵老行、草、楷、隶无一不精。在他研墨挥毫时,我们可以看见他的笔端在转、提、按、停顿之间极尽变化,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前后呼应,一气呵成。书法评论家罗方华:(赵玉林)他写大字很苍涩,线条很凝重 在章法上起伏比较大,很动弹、枯湿相生,很注重对比,比如说有的字接近楷书,有的字草书,这种过渡又很自然,节奏韵律感很强,这种动静行草、楷行草的交替,动静的变化,墨色的枯湿浓淡,象这种对比性特别强,但是又很协调统一,(作品)它是和谐的、不是杂乱,他写小字,跟大字又不一样,很温润,极富书卷气,非常有书卷气,清新自然又很潇洒。赵玉林,字佛子,明壁是赵老早年归依佛教师傅所赐法名,给自己的作品署名“佛子明壁”,也意味着赵老从此与佛教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数年里他在福州的大小寺庙留下了不少的诗词墨宝。“卧虎藏龙造就人间大栋梁,拥湖叠案 收容天下好风水”是赵老为福州林阳禅寺撰写的对联;“峰声水西 高摘斗参 中夏先秦曾置郡,江来天上 平分旗鼓 巨灵左海与开疆”这幅由赵老亲自拟稿并撰写的对联,作品气势雄浑,风神洒脱,线条虬劲,骨骼清晰,为旗山万福寺迎来了不少游人前来游憩、品赏。不仅如此,赵老还倡导文化拥军,书写军民鱼水深情。学生:赵老师是我的老师,也是我们部队书法爱好者的好朋友,我认识赵老师大概有二十多年时间,当时我找到赵老师拜(他为)师,他对我们(学生)非常的关心支持。我们部队经常会举行一些拥军活动,有时候是我负责,每一次我们请地方画家(来参加)只要是请到赵老师,赵老师都是第一个坚决地支持,坚决的拥护,每一次他都要积极的参加。诗和书法都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诗与书法,可以说是同源同根。赵玉林先生不仅是一位书法家,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赵玉林:我相信是有一个字,要保持一个“真”字,因为我反对假、大、空,写诗不要讲假话、讲大话、讲空话,你讲假、大、空,人家不喜欢看,(作品)是没有生命的,同时,我写诗有一个特色,就是不喜欢僻典僻故,因为你用很偏僻的东西,人家看不懂,看不懂有什么用呢?你写诗要把这种感情传达给别人,读者会受感染。如果人家看不懂,你还不如不写罢。(配音)自古以来,诗歌做为一种经久不衰的语言艺术,和音乐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而呤诵一直是学习诗词的一个有效途径。吟诵是根据诗词的类别和平仄声的不同,通过对一些基本调式的运用和变化,将诗词的内在韵味充分表现出来,给人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赵玉林:(现在来唱一首)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怎么样?你们听了感觉怎么样?有什么感觉?比较悲壮。是不是?他虽然是年纪老了,年老了,但是他还想:怀佳人兮不能忘。对整个国家的事业,还有一种(自信且自负的)想法。那么再来唱一个李白的《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寥\长相思 摧心肝.”李白不是一个写恋爱诗的诗人。他写:长相思 在长安。长安是唐朝的帝都——帝王所在地。古代的帝王就代表国家,他对国家的一种抱负,不能够(得以)施展,所以他就怀念长安,但是又不能爆发出来。忧郁、苦闷、缠绵(就寄托在诗词上),所以跟刘彻的雄壮(诗风格)就不同了。所以我们吟诵的时候就从这里面去体会,每首诗都有他的主题,都有作者的一种思想表露。(诗人)他的情绪、他要表达的内容——要从我们吟诵里面表达出来。赵玉林:吟诵就是一个入门的捷径,你只要会吟诗,你就会写诗。因为我们在写诗的时候,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在一边吟,吟的时候认为,觉得很舒畅,这个你(的诗)已经行了。能表达你的感情,能符合诗者的规律。如果觉得这里面有问题,觉得有一个疙瘩,说明这里还有毛病。唐朝有一个旗亭画壁的故事,就是有几个著名的诗人:王之焕、高适……他们几个到旗亭。旗亭是酒馆,过去的酒馆叫旗亭,到那边去喝酒。就看见那边有一些歌妓在里面唱诗,他们几个人就讲,如果唱到了就算你有名气了,人家会唱你的诗呀!结果王之焕的诗没有唱到,人家说你的诗怎么没有人唱呢?王之焕说你们看那个最漂亮的姑娘,就会唱我的诗,结果等到那个最漂亮的姑娘的出口的时候,就唱了:黄河远上白云间——就是王之焕的诗。他非常高兴,果然那个最漂亮的女孩子唱的就是他的诗,所以传下来叫旗亭故事,就是说当时的诗就能唱。早期在苏北农村,除了农活劳作,赵玉林寄情于写诗填词。诗言志,歌抒情,人生的遭遇和精神的创伤随笔端融入字里行间。然而这些都只能算是以诗词自娱。谈起真正开始诗词的创作,赵老却有一段令人心酸的故事。赵玉林:我的妻子陈孟玉在福州(得)肝癌死了。我不能回来,所以因为怀念她,就写了一百首的诗纪念——我死去的老婆,(诗集名称)叫《悼孟百歌》。后来很多人看到了,说我那些诗很有感情,感情很丰富,可以感动人,大家都喜欢看,所以因此我就跟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赵玉林先生在妻子生前曾答应为她写诗做为生日礼物,但一直没写。直到妻子去世,听闻噩耗的赵玉林悲痛欲绝,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内写下一百多首诗悼念亡妻陈孟玉,题为《悼孟百歌》,全部采用旧体诗词,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赵玉林在《悼孟百歌》的卷首写着:“九泉有知或将破颜一笑耶”,渗透着对妻子深深的追忆和当年未能及时兑现承诺的歉疚,同时,也揭开了赵玉林真正成为一个诗人的序幕。
赵老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全国公务员考试中,他曾以“八添纸、双状元”而名重一时。而如今,他以“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享誉艺术界。
1976年,赵玉林重归故里,在福建省文史研究馆任研究员。此间,他焕发了青春活力,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充分发挥他的专长,创作了近千首诗歌。他的诗词继承古典之精髓,但不拘泥于古人之形式,古为今用。他崇尚爱国主义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真情实感的写真,更赋予了诗词旺盛的生命力,在海内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赵玉林: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是浩如烟海,是非常高深的,是不可能达到边际的。我自己看来还是很粗浅的,因为这个学问是太深奥了,我刚才讲过了,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还要好好的学,我现在也是在不断的学,为什么呢?一个人不学习就退步了,你不前进就是退步了。
此后,赵玉林广交诗友,切磋技艺,与中国画大师郑乃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郑乃光赠其画,赵玉林便赋予诗。
赵玉林:郑乃光他主动的拿一幅画,说赵老我拿一幅画送给你,你要写首诗给我,我说那好吧,你画来我就给你写诗。他就送了我一张(画)叫望江亭古径图,我就按这图就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按望江亭材料写的:黄龙山上望江亭,浪骇波驰万里晴……)
可是令赵玉林颇为忧心的是,中华优秀的古代文化诗词正在逐渐被人们冷落,这种言志抒情的文学样式已经很少有人去深入地学它并掌握它。在赵玉林的多方游说和努力下,逸仙艺苑成立了。以他为首的“逸仙艺苑”自觉地承担起繁荣中华文艺、传播中华文化、扶持文化后人的工作。没有经费,他把工资拿出来,以致自己生活都发生困难。经过多年的发展,逸仙艺苑涵盖诗词书画摄影等多个艺术门类,成员由创立之初的32个人发展到如今拥有900多人,成为福建省内外闻名的品牌民间艺术团体。
(同期声:有的人说现在发达了,人家打字呀,电脑什么(功能)都有,要你这个写字干什么,你这个字以后就没有人写了。不对呀,不是这么回事!中国的文化,这个文字有一个实用,有一个艺术,有两种用途。你电脑再好再(好)打字,不过在实用上发挥你的作用,但在艺术(功能)上就不行了。我们艺术品有一无二,怎么个有一无二呢?就是你那个艺术作品成功以后只有这一件,没有第二件了。王先生写了一张《兰亭序》就不能写第二张《兰亭序》,以后再写就没有这一张的样子了。我们一个作品,创作一件作品,这样写出来,这一笔写出来这样子,以后再写一个同样的吗?不可能了!)
赵玉林总也闲不住,可没有哪件事为自己忙碌的。看到社会上一些孩子没学上了,学校少孩子多,一度成为就学首要矛盾。赵玉林又坐不住了,他多方奔走,募捐筹款,终于建起逸仙学校,十几年下来,学校教育培养了一拨又一拨孩子,看到他们学到了知识,对社会发挥作用,赵玉林感慨万千,他说,发展教育是份事业,做好它是利国利民的事,累点苦点都不要紧。
学生:有一次实验小学(请他去上课),当时他已经是很有名的书(法)家了。
实验小学请他去教书法,给小学生上一堂课。但是他的腿摔伤了,裹着石膏。然后我们到他家里,我跟另外一个同学到他家里说:那我们就不去(上课)吧,跟校长讲一下。他说不行,非得要去。那我就跟那个学生一起用自行车载着他(去上课),那时候根本没的士,我们叫一部车都很难。然后就载着他,从他家里到实验小学,给小学生上了一堂课。说明他待人对事是非常的认真。)
除了关心下一代,赵玉林还受聘于福建省老年大学,给那些离退休的老同志传授古典诗词,十几年下来从不间断。如今,赵老虽然退休了,仍然时常被邀请去做专题讲座,在校园里,也还能碰上当年的老学生。
赵玉林:在这里教课教了好几年了,书法班、诗词班,他们有的是(念)两年的,两年以后一班又一班又继续下去,诗词班教了四班,书法班教了五六班。
虽然已九十高龄,但赵玉林老先生却有一颗年轻的心。看到青年人写出好诗词,赵玉林除写信给予鼓励,还撰文评论予以推介。据估算,这些年经赵老先生亲自指导的学生足有千余人,有不少的学生已经小有成就。
赵玉林:我很喜欢年轻朋友——年轻人有一股朝气。我虽然老了,但还不是很老。我还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赵玉林的学生:有一次我写了一首顺口溜,自己还不知道到底是不是诗。从乡下就寄给他,但那个时候他很忙,还是马上就帮我诗改一下,就回信寄过来,让我非常地感动。
在赵玉林发扬民族文化,发展国民教育的爱国精神影响下,以“促进就业,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积极实施扶贫助学工程的福建育民中等技术学校——在赵老及其外孙女甘雯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向社会敞开校门。
赵玉林:我的外孙女甘雯办了一个——福建育民中等技术学校,她现在办了一个扶贫助学工程,就是说我们附近的各县的贫困的农村里面,学生没有办法上学,你来读(书),读了以后,一方面就给你介绍工作,半工半读,你工作以后,把工作的工资拿一部分来补交学费,补交生活费用。
为了保护文化遗产,赵老于近年开始着手编纂诗集。2003年7月,经检查,赵玉林先生患有胃癌,医生建议立即动手术,但赵老却不同意,因为由他主编的《百年闽诗》尚未付印出版。
赵玉林:开刀(动手术)是有危险的,那时候我已经88、89岁了,假如说(手术)出了问题,那这本书(百年闽诗)就没有人接着(编)下去了,我就跟医生说我不开刀(动手术),我只要有两个星期的寿命就可以了,那位医生说很钦佩你这种精神,这样连医生都没有意见了。
也许是他的精神感动了上苍,三年多来他和时间赛跑,不停息地工作,取得一项又一项收获,他的《百年闽诗》《灵响居诗文存》《海峡诗声》等多部作品已先后出版,为福建省的文化遗产的传承发扬工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采访赵玉林:我现在没有做什么手术也还没有什么问题,病(好)回来以后,把这些(书)都编完,编完以后又出版,出版以后又发行到全国各地,都弄好以后,我还在(健在)。办学校,办艺术团体,自己弄书法,弄诗词,唯一的目的就是要保留我们中华文化。
(配音)今年,正值赵玉林先生九十华诞,一些老朋友和学生纷纷表示要给他举行盛大的祝寿活动。但是赵老却提议开个作品展,他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赵玉林:我开玩笑说,人家吃完嘴巴一抹走了,就忘记了,这样的生日有什么好做的?那不如用这个钱来办个展览不是很好嘛?办展览有两个目的,一个就是把我的学生推向社会;第二个就是从我自己个人来说,(作品)再展览一下,大家看看我现在的作品怎么样。)
此次作品展共展出赵玉林先生与他的39名学生——共200余幅诗书画印作品,为榕城观众献上了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
赵玉林先生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蜚声海内外,作品先后被陶渊明博物馆,刘少奇纪念馆,茅盾纪念馆等收藏。而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优秀文人骚客的综合技能和精神。他说,泱泱中华灿若星辰的文化后继有人,怎不叫人欣慰。为此,他立志繁荣中华文艺、传播中华文化、扶持文化后人,《福建百科全书》将他的事迹收录归为“当代人物” ,英国剑桥大学国际传记中心收入《中国名人录》。
http://www.bmzz.com.cn/historyman_detailed.asp?id=59
本帖最后由 海底世界 于 2011-7-19 19:08 编辑
赵老九十五高龄的字
不明白为什么宣纸那么皱. 宣纸折起来当然容易皱啦,不过没关系,写好后的作品裱备一下就非常平整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