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家印象
认识沈老是那样的偶然,想起他,是因为他是我心目中最值得敬重的书法家,因为他的颜体书法作品当今天下亦无出其右者,他就是原福建省政协委员,著名书法家沈觐寿先生。由于爱人是他多年的学生,在十多年前,曾有一天爱人去拜访沈老就带上了我,第一次上沈家大宅门,心情颇紧张,沈老的家就在三坊七巷的宫巷里,也就是现在我女儿上的花幼旁。我当时的印象就是房子老旧,和我们乡下的老房子差不多,阴暗又潮湿.记的当时沈老坐在房间里,沈老太普通太平凡了,和书法家的称谓似乎不相匹配。见面就不那么拘束了,我用很惊奇的眼光看着他。一点架子都没有,沈老没有什么寒暄的话,只是让我们在房间的椅子上坐下,就和爱人聊起了书法及爱人学习的一些情况。他也看了看爱人带去字,他看着看着,突然间就把字倒过来看背面,我当时不解其意,轻声询问爱人。可沈老就说了:“行书关键看章法,看行气,顺向看,有时看不明显,一倒过来,就显山露水了”。果真一看行气弯曲欹斜不成样子。他又说:“下字要连贯,务须笔断意连。当写到需要墨时要在第二字的头一划写完后进行,这样才不至于“气断”。”现在爱人还是保留沈老的这一做法,每每写完字就倒过来看。其实和沈老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但是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我一辈子所难以忘怀的,沈先生是一位慈祥、仁爱的长者。在回忆沈老的时候,我常常感觉到惭愧,为当年自己的无知,为自己当年对沈老的不恭。现在常和沈老的儿子聊天时也表达了自已当时的浅薄和无知。沈觐寿老师一年后去世了,他是1995年9月18日去世的。 这是沈老在1995年去世前曾定写下的一副作品(斗转星移)
http://i31.tinypic.com/2yxnpg5.jpg 不錯,多寫點這樣的文字,有益身心,有益人民。 这也是在1995年时写的作品 访书法名家蒋平畴
人物简介: 蒋平畴先生 字平韶,斋号远风斋,1944生于福州,祖籍福建长乐。现为福建省老年大学教授,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福州职工书法协会会长,福建省诗词学会副会长,省直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会长,福州市书法篆刻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州画院画师。蒋平畴擅长书法、篆刻,兼擅绘画、诗词。他的楷书雍容拙朴,行草气势开阔,秀逸多姿,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展出、发表,同时被收入《全国当代中青年书法家作品选》等专著,同时他在诗词与书法理论方面也有相当造诣,出版书法理论专著多部。
书法就好象是我的另一个生命,这把笔拿起来的时候,看上去这是我用手在写,其实是我的心在跳动。不真不诚无以动人,有了真诚才能动人。
——蒋平畴
解说: 接触蒋平畴老师是在一个初夏的午后,采访他之前我们从网上仅能了解到的关于他的简单信息中就得知,他有很多头衔,不单是书法家、诗人、画师、作家,还是大学教授、省书法家协会和是诗词协会的副会长。我们毕恭毕敬前往拜访,不想蒋老师对我们更加恭敬,在他身上全然看不到光环背后的浮躁,有的在只是平实自在的生活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李跃(书家):(同期声) 他的书法,非常纯正而博大。
胡敬德(书家):(同期声) 他的作品有非常强的文化内涵在里头,追求着人性的一种纯真,以及道德的完善,还有一个形式之美,他属于本色书家。
解说: 六十三年前,蒋平畴出生在福州一个传统的文化家庭,他的父亲蒋颐堂在当时就是我省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在父母的影响下,他自小就对诗词书画产生了兴趣。
蒋平畴:(同期声) 我父亲不赞同我写字,小的时候母亲偶尔教我写字,倒是父母教我念书,在我还没有念小学的时候,母亲就教我背诵一篇散文,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几十个字在今天还能记住。每当我心闲手敏的时候,我就不禁要回想起在五岁的时候,母亲教我背诵的这篇散文。正因为这一段生活,使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种兴趣。
解说: 这是一篇以游记形式抒发“闲人”之“闲情”的散文小品,廖廖数笔,撷取了苏东坡一生的生活片段,以独到的手法表达了他乐观豁达的态度。“空明”二字既是对如水月光的描绘,也是作者旷达胸襟的体现。
解说: 13岁时,父亲带着蒋平畴正式拜书画家沈觐寿为师,标志着他迈上了书法从艺道路的第一步。
蒋平畴:(同期声) 这是我恩师,在我小的时候就跟着他。他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正大,为人正大,作书正大,有宽阔的心胸,写出来的字,因为他为人正大,书法也正大,这很了不起。在很艰难的生活环境下,他对书法精神家园的探寻,没有一天停止过,而是一辈子热衷,一辈子写它,一辈子研究它,始终没有改变初心。这非常难得的。这就是正大,在天地之间正大从来是鲜活的,这给我非常大的影响。我想这也是我父亲把我带到沈老师那里拜他为师的初衷吧。
解说: 父母的教导,老师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也加深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理解。
蒋平畴:(同期声) 没有中华文明的滋养,书法就没有味道。对书法而言,它最能够打动人的,最有话可说的,不是嘴上说,不是心里想的,而是作品在说话。
解说: 蒋平畴对古典文学与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家中最陈设最多的是书,他看得最多的也是书。
蒋平畴:(同期声) 我生活当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读书,没有读书非常难受,读完书以后那种愉快,那种快乐永远是享受。用这把毛笔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那一种生命延续发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潜在的力量,这就是自然给我们的感觉,这就是天籁。
解说: 西蝉寺是蒋平畴常去的地方,在他看来,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和造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自然人文的体察和感悟。
蒋平畴:(同期声) 在我的生活当中,无论怎样的前景,我始终坚持的信念是要用我们尽可能多的时间,尽可能多的人力,去观察自然,去体察人文的情怀。在观照自然,体察人文情怀的过程当中,认识到我能够做什么。我说的、做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当明确我应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时候,那么我在当下的意义,就不仅仅是当下了。这就是我对人生的理解,也是对书法的理解。
解说: 在蒋平畴心目中,书法是写书者本色性情的真实体现,书法最终写出的就是个人内心的修为。
蒋平畴:(同期声) 书法首先要有技巧,所谓书法艺术,手艺,你没有这手头功夫,一切都是废话。用作品说话首先要有手头功夫。但只有手头功夫不行,应该要有人文情怀。你没有观照自然和人文情怀,那么你这功夫也深化不了,也自在不得。
解说: 养浩然正气,得自在功夫。蒋平畴认为,要提升书法技艺,正气的修养很重要。
蒋平畴:(同期声) 其实人生感悟在我们的书法当中能够体现。书法本身有两个最基础的层面,一个是所谓的“笔法”,一个是所谓的“布白”。在我看来,在多年的学习过程当中,“笔法”就是人生历练的结果,“布白”就是你个体智慧的发挥。智慧如果得到发挥,人生如果得到历练,必然能够表现在“布白”跟“笔法”当中。从这两者的契合就能够看出你这个人究竟在说什么,在干什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书法很有意思。
解说: 本质上,人与艺是统一的,蒋平畴在人生的感悟中不断升华书法的境界,也在书法艺术的探究中体悟着人生的真谛。
蒋平畴:(同期声) 有了浩然正气的滋养,那么你手下的功夫就可能有自在的东西。能够得到自在功夫的时候,经过一定岁月的历练,把它化成本然东西的时候,可能就有一种风格了。这种风格的形成不是刻意的,而是自然形成的。能不能形成,这是各方面综合因素促成的,不是你想要就能形成的。
解说: 一晃眼蒋平畴已经写了半个多世纪。如果说50岁前他曾经冒进迷失过,那么50岁后他则转向稳定成熟。如果说50岁前他是在博采众长,那么50岁后他便开始有能力将众长熔铸于一炉,写出自己的风格,这与他长期的文化积累不无关系。
蒋平畴:(同期声)我曾经借用古人一对联,就是刚讲到刚才讲到的书法两个最基础层面的东西,一个“笔法”,一个“布白”,“笔法”用古人的上联来形容是“得过且过”,形容“布白”是 “自然而然”。如何让得过且过、自然而然达到一定的境界,我借用一个现成的词做横批——“水到渠成”。五十岁的时候别人说我有了一定风格的形成,也许就是在得过且过、自然而然历练的过程当中,有了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但是这结果还仅仅是开始。
解说: 都说“言为心声,书为心画”。当书法已经脱离技术层面的时候,它所展现出的就是书写者内心的体悟和感受了。从蒋平畴的作品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精湛的技艺,更是博大的胸襟和丰富的人生体悟。他在体察生活、学习历史、品位文化的同时,不断地磨砺性情、探索技艺、感悟人生,然后把自己的感悟通过笔墨本色地展现出来。在人生中历练书法,在书法中展现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蒋平畴更像是一个哲学家。
http://www.bmzz.com.cn/historyman_detailed.asp?id=115
[ 本帖最后由 海底世界 于 2009-10-28 23:49 编辑 ] 蒋平畴老师作品
在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里,文字的组合,作为语言文本,其功用与隐寓有其特定的旨归,但从艺术特质而言,表现的是一种情感,与音乐颇为仿佛,无怪人们常常将之喻为“无声音乐”。一帧具有书法艺术意味的作品,作者的心总在跳动,传染着一种情感,体现在作品里的是生命的跃动。
[ 本帖最后由 海底世界 于 2009-10-28 23:20 编辑 ] 本帖最后由 海底世界 于 2012-7-5 20:08 编辑
[ 本帖最后由 海底世界 于 2009-10-28 23:40 编辑 ] 拜读1!!!! 我多次跟恩师去刘正成先生的草堂玩,因为在那能听到当今书坛名宿讨论古今书画及其他领域名宿讨论学科的见解,很是受益。 在梅县碰到不认识的当地人,扯上很多话题,差不多每次都有毛笔字写的怎样,简体字又样般。看了以上的书法,下次又有话题。哈哈 真好。。。。 一直很想练毛笔字。。。可是总觉得很忙,静不下心和抽出那么多时间来练。。。
回复 12# hillv2 的帖子
练过两次,终归静不下心来而中途告废。 想写的时候就写,不想写的时候就不写。 写的真好哦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