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不好意思!我到现在都没有看过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这一整套武城曾氏重修总谱,你以下所问的问题就没有办法解答了。不过涯可以给你一个省立中山图书馆的网址,请你打开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网址:http://61.144.49.203/lanmu/yg.htm,里面详细教你如何办理手续的。
涯手头上只有一本村中的族谱,但可惜只是一本记人名的族谱来的,而正本在文革年代不幸丢失了。
根据村中的资料显示及各人字辈考察,极有可能是广渊公或广新公之子辈,即甫字开派为一世传至自达公为十四世,即六十八派兴字辈,但十三世倒数返转至一世祖这段距离有待后人追索。
涯村中的老人多数都是没有文化的,但涯问过几位老人,他们都一致讲是广渊公的后人来的,但广渊公(54世)到涯村中的始祖自达公(68世)这段距离就没有一个老人讲得出来的。
涯村中的始祖自达公(68世)从归善县白茫花雪麻蓝村迁来江门鹤山市开基,到现在已经传了十一、二代了,大约有两百多年历史吧!后人从来都没有去过老家寻根,涯经过多方了解,确定涯先祖自达公是来自于现在的惠东县白花镇境内,但又经过白花镇的网友了解,当地很少姓曾人,也没有一条村落是涯先祖的村落。我觉得很伤心,不知道怎样才能找得到涯先祖的村落,有曾姓网友叫涯去中山图书馆查曾姓全国总谱,看能否找得到涯先祖村落究竟现在迁去那里,涯一没有时间去中山图书馆,二可能中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不会给你看。因为这是全国曾姓人唯一一本总谱来的,好像是同治年间重修的,听说是清政府出资修的。凡是冒认曾姓人,不准入总谱,所以说这份总谱的真实性是在各地总谱之上的。 水田日族侄,不好意思!上面那个中山图书馆网址有误,应该是http://www.zslib.com.cn/
【求助】
很久没回来曾家网看看了,真惭愧.谢谢各位宗亲的努力,内容越来越多了,愈来愈精彩了.水田日宗侄您好!
你提到的嘉祥宗亲会今年我是无法去了,但很想去.请问明年还会举行吗?费用如何?我们能否明年结伴同往?能跟志同道合的宗亲们一同游历祖先发祥地,是我梦寐以求的事.
水田日宗侄你住哪?梅州,深圳...?
大万世居
這就是坪山大万世居了Posted by 深圳客家 at 2004-7-17 08:40 PM
http://61.144.227.29/CHTF/PhotoUse/PhServer/02p/PhotoS/021024/021024053b.jpg
[ Last edited by 水田日 on 2005-4-18 at 10:55 ] 我是“尚”字辈的! Posted by 科仔 at 2004-9-26 00:25
我是“尚”字辈的!
听说你当地有成万人是姓曾的,不知是不是呢?:D Posted by 科仔 at 2004-9-26 00:25
我是“尚”字辈的!
涯都不知道样般样称呼你为好?你的辈分真是太高了,比涯先祖迁去鹤山开基还高两辈。:D
【原创】
水田日宗侄您好!希望能很快收到这方面的信息。THANK YOU
WOODS TSANG
【推荐】【转帖】
曾氏龍山派一世祖延世公傳略延世公,原名延祚,行三十一郎。原籍河南光州固始縣(編者按:延世公原籍應是江西吉安)。生于武宗會昌三年癸亥(843)。20歲時娶固始縣令王潮妹(王審知姐)婉貞為室。官團練使,光州府刺史。
延世公的祖父圭公,父親隱公,都常年居外當幕僚。他家境清貧,自幼受慈母諭訓;天資穎悟,才思敏捷。七八歲時就熟讀“論語"`“大學",并開始學作詩文。11歲受業于四伯父暉公門下,始涉“孫子兵法"。暉公學問淵慱,他常教延世公讀書方法,給他講歷史和稗官野史,開拓了少年延世公的眼界,豐富了他的知識,啟發了他的思路,學業大為長進。延世公14歲便中了秀才,在當時被目為神童。16歲補廩生,18歲考上舉人。唐咸通四年癸未(863)應會試,中二甲進士,出任光州刺史。任內大小諸獄隨到隨審,使胥吏沒有機會從中作弊,杜絕官吏貪污腐敗,避免發生冤獄。光州府係災荒州郡,旱澇頻仍。延世公一面盡心救災脤民,一面籌措資款,興修水利,又教民進學讀書,識字為文,政聲燦然。
唐僖宗乾符元年(874),黃巢揭竿起義,中原士民紛紛避亂。廣明間(880_881),延世公輔助王潮`王審知率義軍攻打福建,翦除地方割據,轉戰于汀`漳`泉`福諸州郡,旋于光啟二年(886)定居晉江城西龍頭山一帶。后建宗祠于龍頭山,為曾氏龍山派始祖。
延世公係名知府,善于治理地方。入閩以后,他竭力輔助王審知,為穩定福建局勢,進治閩方略,提出“輕徭薄賦,扶農桑,重山海,護工商,整吏治,任賢才,興儒業,振文化“等一系列建議,因而使閩地得以偏安,出現了歷史上少見的繁榮時期。
延世公雖是閩王王審知的姐夫,可他嚴以律己,為官清廉,且教子有方。他有兩個兒子,長子教公,官右衛大將軍;次子運公,官兵馬都總管。他倆都能"習父志,每事必身先士卒,且忠勇多智“
延世公于五代后唐庄宗同光元年癸未(923)卒,享年80歲,先葬晉江高蓋山,后與郡主王太夫人移葬于南安西欽鳳里,土名白石屈斗山,喝形曰獨角麒麟,著有“閩都政略"25卷。今已伕。
據考,在八閩大地,延世公后裔自唐至今已繁衍百餘房系。而且分衍至廣東`台灣`河南`江蘇`浙江`香港`澳門以及東南亞群島諸埠,而後又播遷至五大洲等地。尤其終宋之世,人文蔚起,世代簪纓,忠孝廉節,代有哲人。如今,台灣總統李登輝先生之夫人曾文惠,其祖籍晉江,正是延公派下之裔孫女。
(本文轉載自泉州曾公亮學術研究文集第一輯,為曾華衡先生所撰。)
曾氏龍山派始祖媽王太夫人傳略
曾氏龍山派始祖媽王太夫人,閨名婉貞。原籍河南光州府固始縣。生于唐宣宗大中二年戊辰(848)二月初十日,乃官福州威武軍節度使`檢校尚書左仆射王潮令妹,開閩王審知胞姐,封郡主。
王太夫人出生于祟文尚武的官宦之家,知書明理,略能琴棋書畫,工刺
【推荐】
世界曾氏宗亲联谊会在曾子故里——山东嘉祥成立--------------------------------------------------------------------------------
2004年09月26日 09:37
中新社山东新闻网嘉祥九月二十六日电(记者 鞠成利 王丽平)在儒家学说创始传承第一人曾子的故乡山东省嘉祥县,来自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八十多位曾氏后裔代表,经认真讨论决定成立世界曾氏宗亲联谊会。
在联谊会成立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曾氏后裔代表一致邀请中国全国人大常委、香港中华商会会长、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曾宪梓博士担任联谊会名誉理事长,聘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曾荫权、新加坡教育部政务部长曾士生担任名誉顾问,曾水照、曾信雄等七人为顾问;推选中国全国政协委员、世界曾氏宗亲会副理事长曾文仲为联谊会理事长。
二千五百年前诞生在嘉祥的曾子,是孔子的嫡传弟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宗圣。据史书记载,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唯曾子“道传一贯”、“独得其宗”。曾子著《大学》写《孝经》,其思想见《论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观,“君子慎独,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观。其所倡导的“孝为本,诚为上”的人生观,已成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子在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起了独特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昨天的联谊会成立大会上,产生了中国嘉祥海内外曾氏宗亲联谊会章程。联谊会的宗旨是开展曾子思想研究,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信息,加强合作,为促进嘉祥建设和社会事业服务,为和平统一振兴中华服务。会上作出了明年举行纪念曾子诞辰二千五百一十周年纪念活动的决议,发出了捐资修缮曾庙、曾林和支持曾氏工业园建设的倡议书。(完)
【推荐】
关于植树绿化捐资修缮曾庙曾林的倡议书【推荐】
:)祭曾子【 ... 日,到山东访问5天的本港政务司司长曾荫权携夫人、儿子到达济宁市嘉祥县参观曾庙、曾林,并祭礼曾子。 曾荫权司长一行进入
嘉祥县境内时,天降大雨。
曾荫权贵人招风雨!!!!!!!!
湘乡曾氏墓葬考略
湘乡曾氏墓葬考略寻 霖
近日《长沙晚报》连续发文,称大托铺机场口发现大型墓葬,疑为曾国荃、曾国荃女婿或曾国藩之孙曾广钧之墓,今查湖南图书馆家谱收藏中心馆藏《湘乡大界曾氏五修族谱》中的记载,可以认定此墓不可能是曾国荃墓或其疑冢,也不太可能是曾国荃女婿之墓。
曾国荃墓在衡山留笔塘,“农业学大寨”期间,掘其墓石修筑水库,棺椁遗骸皆毁,今天该处仍存其墓穴,已毋庸我再多言。
曾国荃之正配熊氏,生女四,长女夭折,次女嫁湘乡朱式程,三女嫁衡阳欧阳定轩,四女嫁湘乡彭秀璋,皆无名,未有官居巡抚者。侧室薛氏、李氏、侯氏无出。据新闻报道所描述原墓的旧景,不太可能是曾国荃这些女婿们的墓葬。
而曾国藩的后裔则确实多葬于长沙南门外今大托铺一带。据载,曾国藩次子曾纪鸿,诰赠中宪大夫,为著名数学家,清光绪七年(1881年)葬善化八都洞字四十六区颜家冲贺家屋场凤形山嘴癸山丁向兼子午。妻郭氏,1935年亦与夫合冢葬在一处。曾纪鸿长子曾广钧(报道中曾提及此人),光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1929年也葬在颜家冲子山午向,配唐氏,继配赵氏,侧室帅氏、陈氏等皆附葬。曾纪鸿三子曾广镕,官湖北按察使,1929年同样葬在颜家冲,配黄氏、继配周氏附葬。曾纪鸿五子曾广钟,浙江候补道,1924年亦葬于颜家冲正塘坡,侧室陈氏附葬。
大托铺原属长沙府善化县,民国元年(1912年)并善化县入长沙县,今属长沙市。查光绪《善化县志》,大托铺属南门外八都。询诸当地村老,此次发现墓葬之地的小地名是否为颜家冲,即可缩小墓葬主人查找范围。
湘乡曾氏后裔皆学有所成,多在海外。仅就曾纪鸿一支而言,便有曾昭杭,民国时任长沙华中美术学校校长、原湖南省政府参议;曾昭桦,香港大学文学士,曾在民国时任天津、烟台、南宁、贵阳、重庆等海关帮办;曾昭柯,民国时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曾为当时军政部外事局少校参谋;曾宝荪,英国伦敦大学理科学士,民国时长沙艺芳女校创办人;曾昭亿,民国时南洋大学毕业,兵工署昆阳办事处主任秘书;曾昭楗,民国时湖南大学毕业,原公路局宣威段会计主任;曾昭棉,民国时上海无线电专门学校毕业,原汉口公路局无线电台台长,据报载,今天仍健在,住在长沙;曾昭谏,民国时交通大学毕业;曾昭权,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毕业,民国时湖南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主任,妻李懿康,美国加利佛尼亚州威尔逊大学毕业,1930年卒葬颜家冲;曾昭桓,美国意利诺大学毕业,复旦大学教授,妻黄友黻,金陵女子大学毕业;曾宝菡,民国时浙江杭州广济医学院医学博士,广济医院儿童骨科部主任等等,皆具相当声望。若确定为他们的祖墓,可与他们联系,查询并告知。
另,曾国藩墓,在今望城县平塘伏龙山,旧属长沙县河西六都,曾国藩长子曾纪泽及其后裔则多附葬于此处。今曾国藩墓尚存,近年政府又出资修葺,已成为当地一旅游风景点。
摘自以下网址:http://member.netease.com/~frankly/lishou/2002/xxzsmzkl.htm
沙井修复曾氏大宗祠
2004年05月18日06:35 深圳商报沙井修复曾氏大宗祠
该祠为宝安区惟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工程投资300万
【本报讯】(深圳商报记者郝又满李胜实习生黄彪通讯员银熙君)记者昨日了解到,沙井镇筹集资金近300万元,开始对该区惟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曾氏大宗祠进行修复及周边环境整治。据悉,这是自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维修以来,沙井曾氏大宗祠进行的最大一次修复工作。
沙井曾氏大宗祠约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由门楼、牌楼、中堂、后堂等组成。宗祠留有众多历代曾氏名人碑刻,如曾滕光题、曾应中书的“大学家风”,曾煜题、曾应中写的“片石留辉”等。宗祠集石雕、木刻、壁画、灰塑、砖雕、瓷艺于一体,是深圳市目前保存最大最完善的一座宗祠建筑,对研究深圳绘画艺术史、建筑装饰史、曾氏源流史、广府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据介绍,该宗祠自1984年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于2003年7月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深圳市旅游局2003年起还将曾氏大宗祠列为“历史文化一日游”重要景点之一。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郝又满李胜主实习生黄彪 通讯员银熙君
摘自以下网址:http://www.sznews.com/szsb/20040518/ca937815.htm
曾氏龙山古祠动工复建
曾氏龙山古祠动工复建本报讯(记者杨冰) 记者从泉州曾公亮学术研究会处了解到,我市千年古祠———曾氏龙山大宗祠日前开始动工复建。
唐朝光启年间,团练使曾延世率义军辅助王潮、王审知入闽,后定居于泉州城西龙头山一带。宋端拱年间,龙山八世子弟、时高中榜眼的曾会始建为榜眼府,其次子曾公亮拜相以后,仕官于河南,将此府改为曾氏家庙,即曾氏大宗祠,后宋神宗赐谥为“宣靖祠”。
因曾氏世代繁衍,人才辈出,史志称曾氏世家登宰辅,有“一门三元”、“四宰相”、“九位元辅大臣”、“封赠十一公”等荣耀,其子孙更是遍及海内外,曾氏大宗祠成为泉州名祠。
摘自以下网址: 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02-12/01/content_6814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