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客家有擂茶粥!
http://www2.gdufs.edu.cn/chinese/new/onews.asp?id=1239擂茶粥
中文西牛挂职队 黄欣华 发布时间:2007-8-2(阅读2次)
碗碗生津,匙匙养神,是对英西风味擂茶粥最恰当的描述。
擂茶粥是英德市中西部农村最受欢迎的粥之一,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对它情有独钟,几乎到了“不可食无粥(擂茶粥)”的境地。而中西部诸乡镇中,又以大洞、水边、西牛、连江口、黎溪等镇为突出代表。据考,擂茶粥有许多功用,主要是生津止渴,提神醒脑,消暑消滞,减肥健身。农村中有一大部分老年人,一天不吃擂茶粥就不舒服,无精打采。
顾名思义,擂茶粥是将山茶叶磨成粉末,调和而成的一种粥。因而,选料及制作就必须非常讲究。首先是选料:茶叶特讲究,首选是山茶叶,其次有苦斋婆、雷公碗、狗贴耳、牛头沫、漆大伯、糖犁叶、枫树叶(嫩的)等。这些原料要先烘干或晒干,密封置放。一般而言,置放年月越久远,擂茶粥的味道越香醇、清爽,功效越显著。
其次是工具,需要砂盆(又叫牙盆)一只,长1米许、茶杯大小的擂茶棍一条。别小看了这根擂茶棍,它也很有学问,选择的主要对象是山茶树、山苍树、乌柿树、鸭脚树等。据中医理论,山茶树不寒不热,属正气;山苍树性偏热;乌柿树、鸭脚树质微寒。选用哪种树,因人而异。
接着是制作。先将茶叶洗干净放入牙盆内,然后用大腿夹紧牙盆,手握擂茶棍,前后左右旋动,再上下摩擦,待茶叶擂烂后,再加入花生油,或芝麻、炒花生等配料,擂成糊状即可,这糊状物就是擂茶浆了。擂茶讲究技术,煮粥也需要技巧。要诀是:大米八九成熟即可,不能煮烂,粥水要稀,最好能照出人影。白粥煮好后,将其倒入牙盆,加盐搅拌均匀,一顿风味独特的擂茶粥便大功告成了。如果你只要擂茶水,用粥汤或开水冲擂茶浆即可。
据传,东汉建武年间,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南征到湖南武陵“五溪蛮”,扎寨鸟头村(现在的桃花源一带),恰遇天气炎热,瘴气弥漫,瘟疫流行。马援将军的数百将士纷纷病倒。正在危难之际,当地一位懂医药的老太婆,为马援部队的纪律严明、行为端正所感动,便自觉献出祖传秘方“三生汤”给马援的将士治病。那位老太婆把生茶叶、生米、生姜放在牙盆里,用山苍子木棍将其擂成糊状,然后用沸水冲制成汤,给将士服用。说也奇怪,将士们喝了“三生汤”后,病情迅速好转,无病的服用后再也不受瘟疫传染。由于“三生汤”带有发散、消食、清热的作用,取得防病治病的效果,一传十、十传百,从湖南传到广东。后来人们改“三生汤”为“擂茶水”,与擂花浆拌吃的粥就叫“擂茶粥”,一直传至今日。英西擂茶粥以其风味独特,具有清热解暑、提神生津、帮助消化、延年益寿等众多作用而成了当地人们的食谱之一,经久不衰。据说,远在新疆、西藏、黑龙江、海南等地,都有人吃擂茶粥,原因是现在不少英西人外出工作,他们不论去到哪里,都千里迢迢把家乡的饮食习惯带去,从而也带去了擂茶盆、擂茶棍、茶叶。有意思的是,大洞镇一些茶农保存了十多年的旧茶叶,一斤竟卖到了近百元,擂茶粥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http://www2.gdufs.edu.cn/chinese/new/onews.asp?id=1239 有的出奇。
在粤北那么久,我还没有听过有擂茶。 有一次我问英德老乡:你们为什么这么帅啊?
他边吃擂茶粥边讲:还用说?多说擂茶粥罗。
:lol
[ 本帖最后由 guangsheng 于 2007-8-7 19:13 编辑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