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136302 发表于 2007-5-5 15:37:39

“客家”这个称呼,给人的第一联想就是与“土”对应,当原先最早定居于本地的,操“汉语客家方言”的“本地人”看到比他们更晚来的操一种普遍被称为“客家话”的“客家人”时,这些“本地人”就会产生“我们不是客家人,他们是客家人”的自然而然的反应。

赣南“本地人”如此,惠州“本地人”如此,南雄“本地人”亦如此。但是今天,在汉语方言学领域,他们的方言都被归为“客家方言”之列,操这种方言的人被称为“客家人”就顺理成章了。

有专家认为应该把“赣方言”、“客家方言”合一,即“客赣方言”,这样一来,操“客赣方言”的人被称为“客赣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我想,只要惠州等地的“本地话”被归属客家方言,操这种方言的人一样可以被称作“客家人”。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7-5-5 15:46 编辑 ]

小玉0752 发表于 2007-5-5 15:53:52

回楼上,那是后来才来的客家人.我们不是客家人.

http://bbs.cctv.com/book/7898605/1.html
这里有介绍从南雄迁出的人

大部分操粤语方言的居民在追溯家族渊源时,大部分都说他们的祖先是从南雄珠玑巷迁来的。不但口头相传,而且记载在族谱里。很多名人如南海康有为、新会粱启超、香港霍英东、顺德黎子流的祖先都是珠玑巷的移民。有位方志学家作过统计:在珠江三角洲各县一共有100多姓人持同样说法。可见,南雄珠玑巷是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居民的祖居地,是他们的“根”之所在。


在珠江三角洲繁衍起来的珠玑巷人的后代,始终都记住他们祖先的这块发祥地,总以为在那里还存活着他们的宗亲,所以近几百年来不断有人去珠玑巷寻根谒祖。其实,经过宋末大迁徙和元兵的杀掠,珠玑巷早已物是人非了。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有两位珠江三角洲人曾到珠玑巷寻根问祖,结果大失所望。这有他们留下的诗句为证。梁维栋(恩平人)诗云:“珠玑遗迹动凄其,厌说前朝有徙移。旧路人非荒草在,故园春尽落花知”。黄公辅(新会人)诗云:“长亭去路是珠玑,此日观风感黍离……已无故老谈前事,那得新闻访旧支!”虽然这两位诗人都还把珠玑巷当作故园,但它已荒芜得令人伤心,既找不到故老,也访不到宗亲(旧支)了。现在的珠玑巷人,是明清以后从别处迁过去的客家人,整个南雄市客家人占了80%。然而,这情况并不影响珠玑巷南迁后人对祖居地的怀念,1994年,在海内外人士的支持下,“南雄珠玑巷人南迁后裔联谊会”成立,到珠玑巷寻根谒祖的人更多了。古建筑得到修复,新设施日新月异,一度沉寂的古巷经常挤满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hd136302 发表于 2007-5-5 16:16:18

原帖由 小玉0752 于 2007-5-5 15:53 发表
回楼上,那是后来才来的客家人.我们不是客家人.

你说对了一半,今天南雄的客家人一部分是唐宋就定居于此的,一部分是元明清才来。

上帖这篇文章提到珠三角洲人来源于南雄,只说明当时南雄还未发展为纯客家方言区,但是说明了两点:
1、留下来的南雄人最终发展成为今天的客家人(特征是操客家方言)。后面再迁徙过来的移民带来了更接近今天的梅州话的方言。但这前后两类移民都是客家人,南雄成为纯客家县(市)。
2、当时离开南雄的移民到了珠三角洲后才讲白话,当时的珠江三角洲已有了一批讲与中原不同方音的居民。在南雄时,他们的祖先既不是讲客家话也不是讲粤方言的。

声称来自曲江南雄的惠州人,历史上说什么话呢?是不是说中原音?还是说一种刚脱离中原音走向独立发展道路的汉语?

不管怎样,今天的惠州“本地话”的确是客家方言特色鲜明的,说是“客家方言”与历史也无矛盾。南雄——>珠江三角洲白话,这个发展轨迹,正说明了这一点。

小玉0752 发表于 2007-5-5 16:25:35

那么说来.我们是中原人?

hd136302 发表于 2007-5-5 16:37:02

其实,珠江三角洲讲白话的居民,与梅州客家人一样,很多都是在两宋之际、宋末元初从中原迁来南方的。

有专家估计,当时珠江三角洲与闽粤赣地区,已出现了讲粤方言的居民和讲“客家话”的居民。当时的移民只是对这两个大方言区进行源源不断的人口补充。都是中原来,本是同根生,却最终发展扩大为两种不同的南方汉语方言群体。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7-5-5 16:40 编辑 ]

鹏城浪子 发表于 2007-5-5 17:07:32

原帖由 小玉0752 于 2007-5-5 09:12 发表



2楼有什么依据呢?



依据就是现实中的族群认同。

比如惠东白花镇的太阳村,讲的是蛇话;但太阳人认同自己是客家人,倒是白花镇的一些客家人不认为他们是客家人。

本人就不认同蛇话是客家话的次方言;至于是否客家人的问题,按划分客家人的三个条件,我认为讲蛇话的人不是客家人。

小玉0752 发表于 2007-5-5 17:31:00

同意楼上的说法!

同意楼上的说法!我们潼湖讲蛇话的不是客家人!:)

level 发表于 2007-5-6 14:55:11

回复 #1 小玉0752 的帖子

河源市东源县的久社镇与紫金的黄塘镇毗邻,久社镇一样是100%讲蛇声,黄塘镇则是讲蛇声与讲客声的不相上下。黄塘讲蛇声多半是受久社的影响,因为两地的经济、婚嫁交流都很频繁。对内,讲客声的人一向不认同讲蛇声的人是客家,加以区分的是,哪些人是讲客声的,哪些人是讲蛇声的。讲蛇声的人对内也一样不自认是客家,但对外(非客家)则一律自称客家,这时,讲客声的人也认同这种说法。

[ 本帖最后由 level 于 2007-5-6 14:56 编辑 ]

hd136302 发表于 2007-5-6 16:38:25

原帖由 level 于 2007-5-6 14:55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讲蛇声的人对内也一样不自认是客家,但对外(非客家)则一律自称客家,这时,讲客声的人也认同这种说法
这是耐人寻味的现象。

level 发表于 2007-5-6 18:54:56

回复 #24 hd136302 的帖子

其实这也并不奇怪,既然都是客家人,但语言又确实有差别,对内当然要有区别,但又不能否认比较特殊的蛇声,故用蛇声与客声加以区别,而不是蛇话与客家话。至于对外就不言自喻了。

hd136302 发表于 2007-5-6 20:09:51

如果把“涯话”、“客声”、“蛇声”的人放在一起,讲“客声”、“蛇声”的人对“涯话”将如何看待?会怎样称呼“涯话”?怎样称呼讲“涯话”的人?

level 发表于 2007-5-6 21:38:39

回复 #26 hd136302 的帖子

实际情况并不存在,又冇听过广西厓话是样般,厓无法判断。

hd136302 发表于 2007-5-7 08:19:45

不是没有,是你和我没发现。

广西和粤西讲“涯话”的少说也有500万,在珠江三角洲打工的很多,而广东讲“蛇声”的也不少,他们总会和梅州讲“客声”的碰头的。

hd136302 发表于 2007-5-7 15:00:06

问一下,level是河源人,是讲“客声”还是讲“蛇声”?

hd136302 发表于 2007-5-7 15:06:01

看了一下地图,黄塘原来是属紫金的,还以为是河源市辖区,这地方也讲“蛇声”的吗?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潼湖镇一个镇都不讲客家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