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在漢興傳播公司出版【沒共樣的人】專輯,此專輯的作曲,一半是由黃連煜創作,另一半是由蔡孟甫、葉慶煌、紅十字樂團樂手(鍵盤手陳柔錚、吉他手賈敏恕、鼓手羅明立)等人所創作。【沒共樣的人】專輯是以創新、反傳統、pub風格的編曲手法,雖然符合當時主流市場的調性,但在客家歌曲市場上,則未能帶動風潮
陳永淘( 1956 出生 - 迄今)
出生新竹關西,是第一個全部以海陸腔創作的客家歌手。世新電影編導科畢業,擔任過野外雜誌企劃採編,1982年專注大甲溪櫻花鉤吻鮭和新店溪鰶魚(香魚)調查保育工作。1986年籌辦宜蘭大南澳香魚復育計劃, 1991 年在三芝的一處幾乎廢棄的社區,從事「拾荒雕塑」,把當地海邊的廢棄物撿回來,經過一番拼湊加工,成為有意思的雕塑品。
1996 年因為高齡祖父生病,作了一首客家歌「頭擺的事情」,安慰只會講客語和日語的阿公。這一做,親友間的強烈回應,開啟了他回歸族群、源源不絕的客語歌謠創作之路。之後與顏志文合作 【頭擺的事情】專輯後,與友人自組春水工作室,出版了【水路】、【離開台灣八百米】等專輯。
1997-2000 年7月間陳永淘在北埔廟坪、老頭擺餐廳定期表演, 2001 年 9 月起移師峨眉春水基地, 2003 年 7 月暫別歌壇, 2005 年 4 、 5 月演出河婆音樂劇,陳永淘所創作的音樂,曲風均在鄉土與環保之間吟遊,與土地的關係緊密結合,有「民謠吟遊詩人」之稱,近年來則專心於新竹峨嵋湖的生態保育工作,較少公開活動。
顏志文(1954出生-迄今)
屏東新埤人,師大美術系畢業,美國柏克利現代音樂學院畢業, 主修現代編曲,主修樂器為吉他 。 1987 年學成回國後開始投入音樂工作,作品首次發表於 1987 年底新聞局主辦的好歌大家唱比賽,作曲二首皆入選,自此走入專業編曲的工作。 1988 年起,在金素梅【背叛風情】、溫金龍【二弦搖滾】及殷正洋、 張大春 等多位知名歌手的專輯,擔任過作曲及編曲工作, 1995 年擔任侯孝賢導演的電影「好男好女」配樂後,開始嘗試客家音樂創作。 1997 年成立「山狗大樂團」,陸續製作了【係麼人佇該唱山歌】、【山狗大】、【阿樹哥的雜貨店】、【紙 . 鷂】等專輯。
顏志文質樸不修飾的自然唱腔, 夾雜著鄉愁的懷念、社會關懷及溫馨生活的童年故事,音樂風格 獨樹一格,有 「搖滾詩人」之稱。
謝宇威( 1969年出生-迄今)
桃園新屋人,說海陸腔客家話,中正高中美術實驗班,保送文化大學美術系西畫組。 1991 年大學時期玩音樂,以國語、台語、客家話、英文做了一首歌「Made in Taiwan 」,得到「青春之星」比賽第一名; 1992 年以客家話寫了「問卜歌」得到「大學城」全國創作音樂大賽第一名,並獲「最佳作曲」及「最佳演唱人」獎。 1999 年出版首張創作專輯【我是謝宇威】,並將 「問卜歌」收錄於此張專輯, 2003 年出版 【一儕、花樹下】專輯 ,並獲得第 15 屆 金曲獎「最佳客語演唱人」獎。 ( 六 ) 、百家爭鳴時期 ( 約 2000 年以後)
1. 時代背景及主流市場概述
2000 年之後,由於電子音樂的興盛及黑人RAP舞曲的盛行,不僅是主流的國語唱片市場,閩南語唱片市場亦受流風所及, 朝向多元化、國際化、年輕化發展,呈現出百家爭鳴的現象。
2. 此時期的客家歌曲市場
以往客家歌手欲出版個人專輯時,只能依附於幾家出版客家的唱片公司。此時期許多年輕的獨立唱片業者紛紛出現,他們擅長以電腦錄音及混音的技巧,製作自己想要的音樂,樹立出個人獨特的風格,並且自己建立專屬網站或特約商店來販賣自己的音樂。
此外,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的成立以及客家電視台的開播,使客家音樂人的舞台較以往更寬廣,客家文化不再是小眾、冷門。藉著政府及電視台的力量,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投入。
3. 此時期的代表性人物概況
2000 年以後的「百家爭鳴時期」,劉劭希、林生祥、陳冠宇、東東等人屢次在金曲獎頒獎典禮上大放異彩,增加了客家歌曲在大眾媒體的曝光率。劉劭希、東東等人均能獨立製作音樂,是DIY高手,他們也被年輕人視為偶像,如此帶動了一批年輕人投入客語創作之路,劉劭希及東東也因為金曲獎的光環,在客家電視台主持不少的音樂性節目。
因此昔日的 「四大天王」隨著時代改變,需重整一番,去除了近年來較少活動的蔡孟甫及陳永淘後,產生了所謂新「五大天王」,新「五大天王」分別為顏志文、謝宇威、劉劭希、林生祥 、東東等五人。
劉劭希、林生祥、 陳冠宇、 李一凡、東東等,均是優秀的獨立創作人,此外,客家終於出現了創作型女歌手,如 曾雅君、羅思容、王羽馨等人。他們自己做詞、作曲、唱出自己風格的歌,並在多次客家新曲徵選中,脫穎而出。茲就劉劭希、東東、林生祥概述如下: A. 劉劭希( 1964 出生 - 迄今)
劉劭希是台灣東勢人,歌曲都是以東勢大埔腔演唱。19 歲在台大唸書時開始接觸MIDI,研究電子合成器(Synthesizer) ,曾任國內著名Metal Kids、Sphnix、幻眼等合唱團鍵盤手,累積了豐富的演奏經驗,為優客李林、李翊君、范曉萱等多位名歌手編曲並製作音樂專輯。也曾任國光藝校音樂科、救國團音樂營、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教師、 Player雜Keyboard專欄執筆等,是未來派音樂工作室負責人、瘋狂音樂網、就是愛玩音樂網創辦人。
2001 年劉劭希與謝宇威及友人組成了聲世紀音樂網路公司,出版第一張客家電音舞曲專輯【嘻哈客】,入圍該年金曲獎「最佳方言男演唱人?」(該年度客語演唱人獎 尚未獨立出來); 2002 年劉 劭希個人成立了傳響樂坊工作室,自行出版了第二張客家舞曲專輯【野放客】,入圍該年度金曲獎「最佳客語演唱人」、「最佳專輯製作人」、「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三項獎,並獲得「最佳客語演唱人」、「最佳專輯製作人」兩項大獎。 2003年劉劭希又出版了【八方來客】、以及【 21 世紀併發症候群】個人鋼琴專輯,入圍該年金曲獎「最佳客語演唱人」 獎 。 2005 年劉劭希的〝就是愛玩網〞影 片館發表了 最新音樂動畫「橘子狂想曲」,以王老實、柳丁妹兩個人物為代表,一個是代表被 剝削的生產者;另一個是代表經過商人包裝後的商品。而 「青鳥詞」的卡通 MTV 亦將問世。
有人說劉劭希是個超級「鬼才」,從歌曲的製作、編曲、配樂、錄音、繪製動畫、製作、產品包裝、 MV 拍攝 等,都獨立完成,還自己架設網站拍賣產品,劉劭希每張客語專輯都與金曲獎沾上邊,因為金曲獎的光環,獲得主流媒體的廣泛注意,他希望能夠因此帶動台灣音樂的 DIY 風氣,回歸音樂本質。
B . 東東( 1967 年生 - 迄今)
本名湯運煥,中興大學畢業,有「城市歌手」之稱。曾在pub演唱十幾年,是一位非常資深的歌手,跟劉劭希一樣,也是一位難得的音樂 DIY。於2003年出版自己的客語創作「愛要說出來」。 2004出版了「遠方的鼓聲」,獲得該年度金曲獎「最佳客語演唱人」獎 。 C. 林生祥( 1971 年生 - 迄今 )
高雄美濃山人。高中求學前後,適逢台灣解嚴,工運、學運蓬勃的環境生態,開啟他創作思考。 念 淡江大學時,創作了第一首歌曲「觀音的故鄉」。 1999 年返回美濃錄製「反美濃水庫專輯」,並成立「交工樂隊」。 曾獲金曲獎「最佳非流行音樂類作曲人」獎、「最佳非流行音樂類製作人」獎、「最佳樂團獎」。
交工樂隊在 2003 年夏天解散,林生祥與友人另組「生祥與瓦窯坑3樂團」,其他團員則組成「好客樂隊」。 2005 年製作 「臨暗」專輯,由林生祥寫曲、鍾永豐寫詞,獲該年度 金曲獎「最佳作詞」、「最佳客語專輯」和「最佳樂團」等三項大獎。
D.「拷秋勤」演唱團體
(文字提 供: 拷秋勤)
「拷秋勤」一文來自於「春耕、夏耘、秋勤、冬藏」的農田管理辦法中的「秋勤」,意指農家秋分時期收割稻米辛勤之意,而拷字則代表農夫手持鐮刀收割的動作,故「拷秋勤」三字正是說秋收時期農夫拿著鐮刀辛勤收割的模樣。
「拷秋勤」來自於fishLIN&范姜之手,兩人認識於一街頭活動「Lyricist Park」,從互相對嗆到互相合作,甚至一同學習起音樂創作,兩人在創作中無意間發現將本土的素材融入Hiphop節奏之中別有一番趣味,正因如此,也因為兩人對於台灣本土文化的熱愛,很簡單的,就決定要做出真正有「台灣傳統味道的唸歌」( Taiwan Traditional Rap),兩人在 2003 年的夏天正式成立了「拷秋勤」這個團體,首度參加比賽便獲得滿堂喝采及首獎,而當時兩人從沒想過這麼一個有趣的感覺會一直延伸下去。
「拷秋勤」的音樂風格結合了河洛的北管、南管、歌仔戲,客家的八音、山歌,江南的黃梅調,北京的國劇、國樂,甚至於台灣早期民謠、勸世歌、台語老歌都是他們創作的素材,這可說是獨立音樂圈一個很特別的曲風,也可以說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曲風。 二、近二十年來客家唱片市場的發展概況
根據本計畫執行單位訪問了「漢興傳播」邱從容、「龍閣文化傳播」李寶?、「上發唱片」黃義桂、胡泉雄、黃永達、賴碧霞、「山風音樂」顏志文、東東(湯運煥)、「傳響樂坊」劉劭希、陳志明、欒克勇等人,有些是唱片公司負責人、獨立發行唱片者、作詞作曲者、老師、對客家音樂有濃厚興趣的學者等,除錄音內容已於本計畫執行單位所屬FM93.7頻道,由劉惠月、黃武山所主持的「客家戲曲音樂館」節目 (94年6月-12月)中分別播出外,茲將訪問內容整理如下:
(一)、投入客家音樂純粹靠興趣或使命感
基本上客家歌曲行銷通路,仍以客家庄為出發點,年紀較大的人購買的唱片以傳統山歌為主,至於創作的流行歌,不但老年人難接受,年輕人買的也少,所以市場難以拓展。近年來政府單位編預算出版客家唱片或書籍,免費贈送,讓業者生存頗受威脅。漢興傳播邱從容更說:「閩南一天吃兩餐,客家一天吃不到一餐」來形容經營的困境。因此客家唱片業者目前都只能當副業,主要是靠興趣、靠使命感繼續堅持著,需另尋一份主業來維持。
(二)、國人較不注重智慧財產權
要完成一張唱片,需靠多方的人力、物力、市場行銷通路及天時地利人合等諸多因素,才能順利銷售。或許是客家人節儉使然,加上對智慧財產權的不注重,許多教唱山歌的老師帶頭拷貝,不購買原版帶,客家歌手陳志明更呼籲大家「只買A版、不買盜版」。客家唱片已屬於弱勢,支持的力量少,此舉無異讓業者雪上加霜。
(三)、客家音樂要多創作,也要靠有心人來推展
文化本身就是進步的東西,唱山歌、唱客家流行歌也是一種文化的表現,若在日常生活中不傳唱,將來山歌絕對會消失。因此客家山歌老師胡泉雄也鼓勵年輕人參與,創作更優質的流行歌曲,讓年輕人傳承、再進步,更要靠有心人士的推展、維護,才能歷久不衰。
(四)、要有專業的團隊
未來是網路的世界,下載歌曲更方便,年輕人都靠網路聽歌曲、吸收資訊。因此客家要有一個專業團隊,塑造一些年輕的偶像歌手,再從主流市場吸收專業人才來做客家歌曲,破除「客家不能給外人做」的迷失。像欒克勇雖不是客家人,原先是作國語歌曲市場,但近幾年投入「龍閣文化傳播」及「揚笙文化傳播」等客家唱片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五)、職業團體演出應予業餘團體演出有所區別
這幾年客家音樂活動經常上演,不論是客委會所舉辦全國性的客家藝術季活動,或是各縣市政府所舉辦的重大慶典活動也好,經常可以看見主辦單位安排的節目是職業與玩票性質的演出團體或個人同台的情況,雖然可以讓業餘團體有一個觀摩學習的機會,但是無形中也抹殺一個職業團體的精神,顏志文老師認為以後的活動應該朝職業與業餘兩個團體分別演出,讓職業團體可以盡情發揮他的專業,業餘團體可以玩的盡興。
本計畫特別感謝古重禮、李一凡、李坤城、吳清文(豪記影視唱片有限公司)、林本博、胡泉雄、邱從容(漢興傳播公司)、徐木珍、徐明珠、黃永達、陳志明、陳冠宇(好客樂隊)、陳淑芳(龍閣文化傳訊有限公司)、湯運煥(東東)、傅也鳴、彭文銘、欒克勇、顏志文(山風音樂)等客家先進的協助。
<以上按筆劃順序排列>
參考資料:
1:《台灣客家音樂》,鄭榮興著,93年5月初版一刷
2:《<一串蓮>的故事--日治時代客家唱片漫談》,李坤城92.10.31撰稿
3:劉楨整理,置於行政院客委會「台灣音樂資料庫」資料。
4:《台灣思想起》,劉國煒著,87年6月初版二刷
5:《台灣音樂閱覽》,陳郁秀編,86年8月初版
6:楊寶蓮 台灣客語說唱研究 -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3 年 11 月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