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涛 发表于 2003-8-13 20:58:12

【原创】四川省筠连县内客家人的习俗

                        四川省筠连县内客家人的习俗
                               
客家人入筠连后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和其它汉族及苗、彝等民族一道,为筠连的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长期同其它汉族生活在一起,各种生活习俗相互交融、影响,原有的客家人特征已逐步减弱,但如果仔细观察,仍可以看到县内客家人独特的习俗。
方言 客家方言是一种较古朴、带有很多汉语古音的方言,由于交往的影响,县内的客家仅存有一些称谓。如称呼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母分别称为阿公、阿婆、家公、家婆、阿牙、阿娘等。
神位、家联 县内客家人在堂屋内 上供的祖先神位,中间直书“某氏历代高曾祖考妣之神位”。而其它汉族则在中间写“天地君亲师”字样,把自己的姓氏写在“天地君亲师”的右上角。也就是说不写“天地君亲师”的便是客家人。县内客家人的家联往往体现其迁徙的历程,如海银郑姓的家联为“荥阳世第家声远,粤海宗功世泽长”,横批为“祥呈定水”,形象地表明了郑姓客家人根在中原(河南荥阳),迁到广东(粤海)、再入筠连(定水)的过程。
祭祖习俗相传东晋末年客家先祖南迁拜别祖先时,因敲了响器惊动异族而遭杀戮,所以客家人在逢年过节的祭祖中一律不动响器(锣、鼓、磬之类),而是用一个人请(即用口念),其他人按辈份、长幼次序依次的方式进行。清明时上坟,县内客家人只在坟前铺纸钱,并献酒、放鞭炮。而其他汉族则要用 竿挂上纸钱插在坟头上,称为“飘钱”。也就是说清明时节坟上没有插飘钱的即为客家人。
以上这些客家人习俗,只有客家人居住较集中的乡村才能见得到了。客家人本是汉族,由于在迁徙中保留了较多的古汉族的习俗和语言,所以才形成其独特性。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发展,这种独特性将越来越弱,记录下这些东西,除了不忘根本、源流外,也许更多的只能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四川省筠连县内客家人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