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称谓语音与闽西何处的客家话相同?
以前只知道客家人多英雄豪杰,如朱德、叶剑英、郭沫若、刘光弟等,不知客家话到底怎么回事。我发布于客家姓氏和川渝客家的《长辈称谓语音寻祖》帖,本意在寻祖,却误打误撞进了客家,使我生平第一次知道,我的长辈称谓语音是客家话,我们重庆江津市郊的曹氏还是客家人的后裔。在客家人数稀少的原川东现重庆地区,是西南官话(湖广话)的天下,客家话只可能存在于客家后裔的年代久远的长辈的称谓语和客家后裔的西南官话的个别语句中。而年代久远的对长辈的称谓语音,未受到现代文化交流的影响,包含着祖籍地语言的密码。为追寻二、三百年前我的福建祖先入川的传奇之迷,在客家姓氏和川渝客家栏目发《长辈称谓语音寻祖》帖,得到的回应只能判断我的祖籍在闽西。
但“闽西客家话,隔山隔水不同音”,无法准确判断我的祖籍在闽西何处。
闽西客家专栏内人气鼎盛,故将长辈称谓语音修改后转发于此。帖子占用的空间不大,务期各位客家朋友的指点和评判。
请闽西客家,研究或懂得福建方言者,通过我家以前的长辈的称谓语言,帮助判断我的移民祖先是何处客家人?
下面尽量依据50年前在老家幼年生活的记忆,依据今年元旦和三月初再回江津老家听到一个87岁高龄长辈的久违的称谓乡音进行注音。
一、长辈称谓语音
祖父:哒哒(da da);
祖母:贾贾(jia jia)。
祖父的哥:伯公。“伯”音“八(ba)”;按排行:行二:税(shui)公;三公;…满公。
伯父:太爸,“爸”音“八”(ba);
伯母:太没(mei)。
父:爸爸,音“八八”(ba ba);
母:阿美(a mei),简称“美(mei)”。
小于父亲年龄的叔、婶辈称呼:长-大叔,大没(mei);次-税(shui)叔,税没;三叔, 三没…;幺-满叔(man shu ),满没。
外公:公大,尬(ga)公;
外婆:歪贾(wai jia)。
舅舅:大于母的舅--太秋(qiu);小于母的舅--大秋(qiu);行二--税(shui)秋;行三--三秋,四秋…,行幺--满秋;
舅娘:太秋(qiu)没;大秋没;税(shui)秋没;三秋没,四秋没…,满秋没。
[ 本帖最后由 clf 于 2006-9-24 14:09 编辑 ] 福建的上杭-武平 都有可能。 长汀也是这么说的。 跟我们说的一样啊!
我是武平的!!
称谓语音存在广泛的区域
看来客家长辈的称谓语音存在于一个较为广泛的区域,不同于日常客家话的隔山隔水不同音。愿闻敏省其他客家对长辈的称呼有何不同? 我永定叫外公是公da.
母亲叫妈妈。
相同还是不同
愿闻宁化的不同处。上杭庐丰、中都的客家的长辈称谓语音是否与此相同?有什么不同?
最好还是查族谱,把你的家族相关信息提供,可能好寻
我看了里面的称呼,基本和我奶奶那里一样,但极个别的不同是很正常的,我觉得很象武平口音,入川的武平人还是很多的,刘光第家族就是我旁边那个武平山村入川的。姑表称谓
二、姑表称谓:姑父-姑昌(chang),姑姑-娘(niang)娘。
姨妈-姨娘,姨父-大于母的称姨伯,小于母的称姨叔。
族谱和家族问题
Posted by zhongms at 2006-4-1 18:05我看了里面的称呼,基本和我奶奶那里一样,但极个别的不同是很正常的,我觉得很象武平口音,入川的武平人还是很多的,刘光第家族就是我旁边那个武平山村入川的。
族谱和家族
是啊,有族谱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原因就在20cm厚的族谱被毁,只知祖籍的大地名是福建,具体地点和家族情况都无法详细了解,试图从长辈称谓语音细节上的不同,解开祖籍和族谱之迷。
我的家族情况是:
1、曹氏先祖在福建时,康-乾年间使用的字排是:“曾程唐高祖,元志立纲常”。“常”在1910年前用完,“宣德明富贵,福建致乾坤”于1930年前排出。已经有13代人,我是第11代。
2、入川时间和情况:可能在康熙末年-乾隆年间。
3、福建老家还有人:1930年(民国11年)前,伯公在下边(重庆下游的宜昌、汉口一带,)做柑橘生意,遇见福建老家的人,知道留在福建的一房人生活苦寒。于是与族人在祠堂“吃蒸堂”时商定,将江津县城内的曹氏祠堂和七间街房产业变卖,拿出一部分钱,准备到福建迎接祖籍的人到江津生活。曹氏祠堂产业于1930年(民国19年)变卖后,遇上1931年9.18事变后,中日战争爆发而未成行。伯公在1936年逝世。
4、有的老辈讲,曹氏福建老祖是9弟兄,有的在贵州,只有5人的坟墓在江津,另外4人不知道。
此外,能告诉你的奶奶是武平什么地方吗?
其他详情,本家或感兴趣者可见我发布在客家姓氏、川渝客家的帖子。
[ 本帖最后由 clf 于 2006-9-24 14:12 编辑 ] 长汀南部的 羊古乡罗坑头村,靠近武平北部(刘光第的祖籍地),现有2200人姓曹的。
http://www.smhakka.com/wh1.asp?ID=110
很可能是那个村子! 我奶奶是武平大禾乡,大禾隔壁就是湘店乡(刘光第祖籍地),湘店七里村分上下两村,曹氏族人为村中大族,这个地方处在武平北部和长汀南部交接处,历来比较穷,30年代武北,汀南多土匪,有可能就在这个地方。我在长汀红山与这两个地方相邻,我邻居就有一个上门女婿姓曹,为湘店七里村人,可惜要过年才有办法联系到他。你可以先去那里找一下,即使不是那里来的,肯定也能够找到族谱,一般而言,族谱会记载哪一房何年迁至何地。希望你能够找到,Bless!
另外,湘店靠近羊牯,宣城,楼上转贴说羊牯有2200多曹姓族人,相信他们有些联系吧。那篇文章有点意思,当时我们那里建水库还有很多人想迁到将乐和明溪呢,看来客家人以前的交流范围好广啊,可惜现在福建的客家人被行政区划分开,好少联系了。
对了,那人名字叫曹富文,应该不是富字辈的吧?迁川之时应该只排到了常字辈,莫非那是还有和家族联系定下下一轮字辈?
[ Last edited by zhongms on 2006-4-13 at 00:54 ]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谢谢yan先生,谢谢zhong:
二位是名符其实的客家热心肠。
我还是称yan先生和小zhong的好。
今日渝州,由前日的30℃,降至9℃。户外寒风阵阵袭,网上客家春风暖。
yan和zhong也是我在工作、生活中的战友和好友,因此,分外感谢二位的热心!
我族弟之钟氏夫人,先祖也是闽武平河坑(现东留乡)人。严,则是云南人,未问他是否客家人。
先说长汀曹。yan先生提到的文章,已读,长汀县羊古乡,曹姓广泛分布在官斜、大坑头、羊古、龙山下、曹屋、对畔等处,约有2200多人。将乐县古镛镇和平村曹屋的曹,是清中期以后才到的,一支在和平村繁衍到七代,来自长汀何地不详,一世祖名字亦不详;另一支来自长汀涂坊乡元坑村,尊二十郎公为一世祖,在和平村繁衍到第五代。
再说武平曹。武平之窗称,曹姓人口在百人以下,明代由福建宁化直接徙居武平。按小zhong的材料,武平曹姓,可能要增加人数了。
小zhong说“客家人以前的交流范围好广啊”。是的,交流是广泛,也是艰辛,也是难以言表。现在有了网络,行政区划分不开联系了。
我的清康-乾时期入渝先祖,背井离乡舍闽境,一个盐蛋伴徙途,九死一生留下曹。
但祖籍地和族谱不明确的难题是:
①字排联系如何到同宗。
②怎么找到曹氏宗亲理事会进行联系。
有朝来相会,当饮三百杯。 楼上的曹先生,你的寻根意识感动了我们。我热切地希望你找到祖宗的发祥地。
根据你的口音与我们找到的材料,看来范围就缩小好多,大概在汀南武北一带的曹姓就是你要追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