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一啸 发表于 2005-8-13 10:03:04

梅州市周边有什么特别好的客家文化资源?

1.具代表性之建筑
2.好看的民俗活动
3.自然风景

资料采集,准备写书.
我刚完成的的是《带一本书去广州》。(ISBN 7-5023-4546-9)
此书由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基于收藏的人文文化著作。内容定位于广州一地,讲述历史、风情、人物与其衍化,但绝非学术书而是“悦读”文本。

关于客家还从来没有人这样写过.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5-8-13 10:20:56

圍龍屋+聯芳樓+大埔土樓

大埔有很多祭祀鬼神的活動

....社區很多,你自己應該也了解不少了。

namlow 发表于 2005-8-13 10:23:10

當然是大埔

zmy 发表于 2005-8-13 11:05:33

Posted by 南天一啸 at 2005-8-13 10:03
1.具代表性之建筑
2.好看的民俗活动
3.自然风景

资料采集,准备写书.
我刚完成的的是《带一本书去广州》。(ISBN 7-5023-4546-9)
此书由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基于收藏的人文文化著作。内容定位于 ...
梅州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当然是围龙屋啦,城中有钟氏公祠、绍先堂九厅十八井、黄遵宪祖屋、还有星园、万秋楼等等。另外黄遵宪故居“人境庐”也值得一看,东山书院可以去看一下,千佛塔也很有特色。中秋节快到了很多地方都有祭祀活动,自然风光就更多了附城百岁山、泮坑旅游度假村,这些是梅州城区及近郊的。周围就多了,这里不一一列举。给你一些网址:http://kjq.hkqing.com/hy/ReadNews.asp?NewsID=616 ;http://kjq.hkqing.com/hy/type.asp?typeid=28;http://kjq.hkqing.com/hy/type.asp?typeid=19;http://kjq.hkqing.com/hy/type.asp?typeid=26;

阿端哥 发表于 2005-8-15 14:43:41

补充一些:南口的南华又庐;雁洋的侨溪村;白宫的联芳楼及棣华居;
     梅城江南的承德楼,程江的万秋楼,济济楼.
     特别一提的是大埔的泰安楼.

Pingmu 发表于 2005-8-18 17:14:57

漫游客都
神秘的客家四角楼



--------------------------------------------------------------------------------

2005-08-18               新闻版权所属:梅州日报


       日前,笔者与几个摄影“发烧友”相约前往兴宁黄陂镇岗背,寻访、感受为数不多的客家民居建筑——神秘的四角楼。
       四角楼俗称为“四点金”,建筑设计独特,整体结构与府第式客家民居无大差别,一般都以中轴为中心设上、中、下“三堂”,左右两边的横屋与堂屋背后加建的一排枕头屋相连成围,外墙厚实高耸,大门前均有宽阔的禾坪和半月形的池塘。它的主要特征是在左右横屋的前面第一间和后面第一间(即房屋的四个角)加建高出房屋一至二层的炮楼,炮楼内广设枪眼,可居高临下对房屋周围和瓦面进行监护,便于防御。它是客家山区民居建筑的一大杰作。
   





                        图①:兴宁岗背公路旁的“俊康围”
   




                        图②:兴宁岗背圩镇背后的城堡式四角楼
   




                        图③:炮楼上枪眼的内和外。

Pingmu 发表于 2005-8-18 17:16:55

漫游客都
泰安方楼如磐石



--------------------------------------------------------------------------------

2005-07-07               新闻版权所属:梅州日报


       泰安楼位于大埔县湖寮镇龙岗村,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呈四方形,砖石木结构,面宽52米,进深49米,占地面积2577平方米,建筑面积5136平方米。楼高三层11米,共有房间200间。因楼的外墙为石墙,故俗称为石楼。
       泰安楼的建筑风格独特,规模宏大,设计精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文化内涵丰富。从外表上看简直不相信这会是住宅建筑,其极其封闭的外观简直像一座牢不可破的城堡。高大的泰安楼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磐石般的稳重、质朴、粗犷。
   





       走进泰安楼,以祖堂为中心的“祖功宗德”横匾,显示了敬祖的思想和客家人对传统的依恋,展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和睦共居的独特的生活方式,这种大家族聚居的建筑体现了客家人的族群意识,泰安楼向心的布局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凝聚力。
       一般所见方楼的不足之处,是四个角房间光线暗、通风差、紧临木楼梯,噪音干扰大。泰安楼在建筑设计上完全弥补了这些不足,与一般方楼的不同之处,在于三层还专设有外环形防卫走廊,四角楼梯口宽敞明亮。登上三楼外环形走廊,从窗户向外眺望,楼前景色尽收眼底。
       客家先民来自华夏文明昌盛、人文传统浓郁的中原地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因此,客家人把家族子弟的文化教育当作整个家族的大事。从泰安楼两侧的书斋(分文、武两科),可见当年楼主人是何等重视教育。
       古朴雄奇的泰安楼,闪耀着客家人非凡的智慧与无比的创造能力,是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的“符号”,是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据查证,客家方楼比圆楼更为古老。根据国家文物局专家提议,目前已把该楼作为客家围楼的代表作,列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罗意亮/文 黄克雄/摄)

来来 发表于 2005-8-18 17:18:43

改天回去我要好好参观一下梅州

Pingmu 发表于 2005-8-18 17:20:03

土楼文化 梯田美景
——大埔大东一日游归来



--------------------------------------------------------------------------------

2005-04-21               新闻版权所属:梅州日报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笔者一行到广东省重点革命老区——大埔县大东镇体验一日游之乐趣。短短的一天时间,我们尽情游览了闻名国内外的中国客家土楼——花萼楼、环境优美的双电水库美景、气势恢宏的水打鼓瀑布、神奇莫测的石龙洞、交相辉映的尖缺两山;而特别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们还在大东镇欣赏到了决不逊色于饮誉中外的云南元阳梯田和广西桂林龙胜梯田美景的坪山千亩梯田风光,大饱眼福!


       第一站:花萼楼

       早上8点钟,我们驾车从梅州城出发,约一个半小时的路程,便到了位于大东镇联丰村的花萼楼。花萼楼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国家文物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花萼楼构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该楼结构匠心独具,饱含着客家独特的建筑风格,折射出客家人忠孝、贤惠、勤劳、勇敢的伦理美德。我们一行由外而内,自下而上,一层一层慢慢欣赏客家土楼的独特建筑,体味客家乡村独特的民情风俗,深为花萼楼别具特色的文化内涵所吸引。

       第二站:尖缺两山和双电库区美景

       担心时间不够,我们约摸花了40分钟时间,就依依不舍地从花萼楼出来。站在花萼楼门前,抬头仰望,便是交相辉映的尖山和缺山,两山犹如一双姐妹,又如一对朋友,两相呼应,脉脉含情,让你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欣赏完尖缺两山,我们就沿着联丰——柘林村道,开始欣赏起双电库区的美景来。只见两岸青山拥翠,公路如带,村落、古塔错落有致,泮溪的公路大桥、柘林的鲤鱼上滩、福光的库湾碧波,让人心旷神怡。

       第三站:高山飞瀑和仙洞迷宫

       一路观赏,一路欢歌,约11点多,我们就到了大东圩镇。选个小饭店点几样有特色的小菜,大家有滋有味地吃完午饭,就地简单休息了一会,我们就向家荣村进发。家荣村离圩镇不到8公里路程,仅十几分钟时间就到了又一有名的景点——仙洞迷宫和高山飞瀑。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水打鼓高山飞瀑”从上到下百丈绝壁,分成八级,层层叠叠倾泻而下,溅落在平整光滑的石板上,摔珠迸玉、银光闪射,同时发出沉雷滚动的巨大声响,引得山鸣谷应,处处回声,委实壮观。石龙洞位于家荣小学后山腰,全靠大大小小难以计数的巨石垒叠而成。洞内清泉叮咚、小坑流水淙淙,凉风习习;洞中有钟乳石、水晶石、一线天、情侣石、磨盘石等美景;洞外还有迎客松、千年古藤等,苍劲古朴。离石洞不远,还有古老水车,千年冰臼、围龙屋、锁头屋等,吟唱和展示着古老的客家民谣。

       第四站:坪山千亩梯田风光

       云南元阳梯田和广西桂林龙胜梯田是全国著名的梯田风景,然而,你可知道,我们梅州也有一处梯田风光,比云南和广西的梯田还要美——她就是大东坪山村的千亩梯田风光。从家荣村回来,约6分钟路程,就到了坪山村。我们把车子停放在路旁,沿着一条蜿蜒盘旋的坪山圳道,尽情观赏起这里的秀丽风景。只见梯田层层叠叠,线条优美。其中有多处“月亮田”,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更显动人身姿。勤劳的农民在精耕细作,一些说不出名字的鸟儿上下飞舞,更有不少摄影爱好者架着“长短炮”在忙着取景呢!好一派人勤春早的和谐景象!
       旅游小提示:大东镇离大埔县城30多公里,离梅城120多公里,自驾车从梅城出发约需1小时40分钟时间,各景点之间相距都在半小时以内车程。那里民风纯朴,热情好客,客家特色浓郁,适合家庭或朋友结伴自驾车游览。
       (刘永定)

   





                         春到田间——大东镇梯田风光(钟先志 摄)
   




                            双电库区美如画(林旭稳 摄)
   




                            高山飞瀑——水打鼓(林旭稳 摄)

Pingmu 发表于 2005-8-18 17:24:23

漫游客都
美在客都
——深圳老专家旅游团随行记



--------------------------------------------------------------------------------

2005-01-13


                                        幸 勇


       红梅吐艳,气温宜人。去年底,我在出席了深圳市电脑学会会议之后,应邀陪同深圳老专家旅游团一行23人访梅州。老专家中除了领队黄云森教授是蕉岭人外,其他是外地的。他们久闻梅州“三乡”美誉,总想一睹梅州风采。这次成行,自然很高兴。一路上,专家们兴高采烈,说说笑笑,问这问那。黄教授接过导游小姐的话筒,详细介绍了梅州风土人情。我作为梅州人,也不断补充。
       42座的豪华专车,平稳地沿着高速公路行驶,只花了4个小时便到达梅州。

       水碧天青城景美

       专车进入梅县新城,大家目光投向窗外。艳阳高照,空气清新,街道整洁。当专车路过梅州大桥时,又见江水碧绿、石砌河堤壁立,两岸高楼鳞次栉比,灯柱、花池成行。来自四川的李教授夫妇坐在最前排,当然看得最清楚,在不断发出赞美声呢!
       老专家旅游团下榻富源大酒店。午饭后,顾不得休息便去嘉应学院、东山中学、人境庐、新县城广场和步行街参观。23人带了七八台数码相机,像一个记者团,三五成群将客都新景摄入机内。
       晚饭后,旅游团游览了梅江两岸夜景。华灯成行,彩桥虹照,霓虹灯装饰的亭台楼阁里,琴声幽扬,山歌高唱,起舞翩翩,真是天上人间啊!大家为夜景吸引,纷纷摄影,流连忘返。
       回到住地,一位出生在武汉、祖籍兴宁罗岗的电脑专家赖主任说:“我来过两次梅州。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回过一次老家罗岗,车道全是沙土路。从兴宁城坐车到罗岗,走了两个多钟头。现在我看梅州全是水泥大道了。”他感叹道:“梅州城景真美啊!”

       人文景胜风光美

       第二天一早起程前往梅县雁南飞茶田观光。茶田成梯田式布满山坡。远处马占相思树、细叶桉树成林,近处客家围屋造型的山庄、别墅楼房,一一映入眼帘。专家们沿着茶田林荫道漫步。山泉潺潺,虽是腊月季节,仍鸟语花香,如临世外桃源。一位教授用诵诗般的语调说道:“人道是桂林山水甲天下,我看梅州山水也很美。”阵阵笑声响彻山间。
       我们瞻仰了叶帅故居,游了古刹灵光寺,还顺途访问了一座客家围屋。天黑时赶到蕉岭澳洲山庄住夜。夜色中,两辆小车沿着山道开来澳洲山庄。原来是南石示镇领导和南石示中学领导来访。他们还送来一大袋鲜甜的桔子。这么多教授、专家来梅州,亲情有加,一见如故。宾主在山庄月光下,一边剥桔子,一边聊天,自发表演起节目来。一阵阵掌声响彻山庄。
       翌日清晨,专家们早早起床观赏长潭薄雾笼罩的山峦,呼吸着大城市难于吸到的松林空气。有人笑道:“把这里的空气打包到深圳,有好价钱哩!”
       早饭后,大家乘游船去长潭桫椤谷。这里生长着一种与恐龙同时代的蕨类植物叫桫椤,生物学家称桫椤为“活化石”。现在,蕉岭县正在开发桫椤旅游景区。旅游团中有5位年轻的电脑专家,其中4位是华为公司的中层干部,都是硕士、博士衔头人物,很活跃,被戏称为“四大金刚”。另一位是深圳大学的电脑高级工程师。我请这5位专家跟我一起与桫椤群合影。赖主任笑道:“让我们的友谊像桫椤一样保持1亿年吧!”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从长潭出发,经几十分钟车程到达蕉岭南石示。我们改乘两部面包车爬上一个林场。那里有一座佛庙叫皇佑庵。这里长着一棵叫落羽杉的大树,枝繁叶茂,覆盖直径有15米。冬天,叶子全部变成红褐色,非常美观。奇怪的是,这棵树下草木不生,却从树根上长出许多瘤来。星星点点布满树干。一眼望去,就像立着一个个佛。所以,人们称这些树根为“佛根”。老专家们啧啧称奇。

       客家美食好诱人

       那天,从蕉岭南石示的青云塔山上下来,已是下午两点半了。大家虽然饥肠辘辘,但仍兴致勃勃。午宴在黄教授老家步上村纪昌堂举行。老屋装修一新,上厅摆两台大桌。原定每台八菜一汤;黄家人太高兴了,搞成了12菜两汤。毫无疑问,都是地地道道的客家菜:酿豆腐、梅菜肉、本地三溪鱼虾、香干、肉丸、鱼丸、猪肘墨鱼汤等等,应有尽有。我和黄教授是土生土长的梅州人,各主持一席,便于介绍菜色和答“食客”问。“据说,客家先民在中原吃的是面食,逢年过节包饺子。来到南方没有面,只好用豆腐塞上肉馅,代替北方的饺子,并起了新名字叫‘酿豆腐’哩……”每上一道菜,我们都介绍一番。有时候,他们听得出神,竟忘记吃了。
       临别前,黄家人送给每人一包香豆腐干,两盒“蕉特”茶叶。客家饮食之美,人情之热,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依依不舍地在纪昌堂前留影。特别有趣的是,专家中有六对老夫妻,他们恭恭敬敬地在堂前合影,并要我作首诗配上照片呢!
      

                        ----漫游客都----

Pingmu 发表于 2005-8-18 17:25:32

西岩茶乡 别有洞天


2004-07-11


--------------------------------------------------------------------------------


       西岩山是粤东名山,山上奇石众多,而且形态各异,活灵活现,让人留连忘返。西岩山特有灵气,登上西岩高峰,会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茶香飘四海,请到山庄来

       西岩茶乡以她的秀美、苍翠和茶田的鲜明层次感,让你浮想联翩,诗兴大发,心旷神怡。绿色的茶田连着青山,延绵数十公里,天上白云在蓝天下显得更加明媚多娇。清晨,高山绕着云雾,雾在山中,人在雾中,人间仙境恐怕只有身临西岩茶乡才能真正领略。
       人美在眼睛,山美在水意。西岩高山流淌着清澈的泉水,时而含情脉脉,依依不舍,留恋在山间小溪;时而飞泻而下,飘落在高山悬崖,顿时构成了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有时又温情脉脉在山湖中静淌。她那清凉的感觉,甜甜的滋味,清澈见底的胸怀,真的让你有难却“一夜情”的感觉,所以人们常说西岩山美水更美。
       西岩茶乡景点别致,西岩大茶壶是把“宝壶”,盛装着人们丰收的喜悦。西岩茶一次又一次摘取桂冠:西竺名牌、国家金奖。
   





                                 山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登上高瞻远瞩的凉亭,可远望到邻近的平原、枫朗、百侯几个乡镇,一览众山小,美景尽收眼底。远处小河蜿蜒,公路盘旋,村庄错落有致,炊烟缭绕,茶果飘香。触景生情,赋诗一首:高瞻远瞩楼,潇洒数风流;平步青云起,今朝展壮猷。
   




                                 凭栏话西岩,云深不知处

       走进西岩茶乡别墅区“清心阁”凉亭先来一杯香茶,听一首悠扬采茶山歌,哼一曲乡间小调,体验真正的农家人苦中有乐的滋味。这里有一个“寻找机会”景点,可各抒己见。对实景而言,三块石头垒起,中间有一棵小树挺拔而立,多么会寻找生存的机会;对忙碌的人们而言,提示你懂得休息才更能工作;另外还有一种意思:有“更多机会可寻……”
       别墅区内的林间山泉水泳池,水清可见底,泡一泡,游一游,紧张的身心顿放开。林间山泉水能细嫩皮肤、固本强身,还是让你亲自体验吧!
   





                                 奇石缀清溪,“机会”任你寻。

       茶乡别墅山庄内古典和现代的装修完美结合,娱乐和休闲融为一体。有诗道:山庄别墅好风光,习习清风著锦章;烂漫山花迎贵客,怡情悦性身心畅。还有远近闻名的依岩寺,那里住着本科、大专文凭的尼姑,供奉着观音菩萨、惭愧祖师等。有古诗对古寺作了生动的描绘:“久闻依岩景生成,今日到此果然真;前面鞍山成照壁,后石山峰似回屏;左右龙抓地势好,中间落脉结庵亭。”还有寺门对联“五山”对“五水”之作:“倚岩巍峨屹高峰,小溪流淌汇大海”。堪称绝妙。游人到此,无不驻足反复吟哦。

   
                                       ------漫游客都------

Pingmu 发表于 2005-8-18 17:27:16

茫茫往事随流水 唯有云间仙鹤鸣
———话说大富山


2004-03-14


--------------------------------------------------------------------------------


       大富山旧时称牛牯岽,山高997.1米,面积16平方公里,坐落在平远县黄畲古丁村,与江西寻邬的吉潭、南桥相邻,距福建武平县境几十公里。
   




                                                   图:“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富山远眺。
                                                               (王瑞荣 摄)

   
       这座山旧时之所以称牛牯岽,是因为从正面看恰似一头雄牛,有头有身有脚有尾巴。牛头在江西,牛身在广东。“牛头”即圆官石,从西面看圆官石是一座笔架山,直立山巅。从东看则像一座埃及的金字塔,这和苏轼对庐山西林壁题词中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相似。圆官石里有虎床、仙人床、酒瓮石、莺歌燕舞台等景点。旧时历任县令,为官者总喜欢登上此石,以圆官梦。“牛身”和“牛尾巴”的山顶分别筑有青山和宝珠两座古寨,所在山也以寨取名。青山寨(山)从东西两面可攀登而上,南北两面则为绝壁。宝珠寨(山)的东南北三面皆为绝壁,只有西面可上,寨墙约高3米,寨内宽而圆似宝珠,且此山有丰富的土珠(氧化铁)资源,所以称宝珠寨(山)。它的山顶有一股清泉,可供山寨使用。山间林木茂密,百鸟争鸣。奇花异草中有几十种可做中草药材。到了开花季节,石榴花(又名山杜鹃)满山红艳艳,令游客十分开心,它的花游人常摘下来生吃,甘甜可口,止渴生津。
       廉泉,位于大富山企人石刘屋脚下。传说清嘉庆年间,刘屋有一间私塾,有一位九乡(现在的八尺)学子叫肖水清,又名廉泉,来此读书。逢大旱,小溪断流,村民生活面临困境,亏肖苦苦寻水源。终于在一石缝里发现有泉水声,带领亲属开挖,果然一股清泉涌出,大家十分高兴。后肖中了举人,被清廷派往湖北保康县任县尉(相当于今县武装部长)。肖为官清正廉明,深得百姓喜爱。在平定楚匪姚之富之乱的战斗中,一家七口以身殉难。村民为纪念肖水清,这股清泉便叫廉泉。
       大富山地处闽、粤、赣三省边界,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所必争。公元1277年,南宋右相文天祥,在江西抗元兵败,退入宝珠山屯兵休整。黄畲百姓为悼念这位民族英雄,写诗曰:“宋代文山收败兵,曾屯宝珠夜闻猄。茫茫往事随流水,唯有云间仙鹤鸣。”
       明末清初(1643年)爱国将领谢志良(差干人)、杨北辉(黄畲人)在差干五指石拥戴明朝隆武帝登殿。为防止清兵南下,在宝珠山筑寨防守(即上述的宝珠寨)。这里吃水困难,山石欠缺,山势险要,这么大的工程是怎样完成的?于是又有一段神奇的传说:一天夜里,天上忽然浓云密布,一条黑龙飞来,顷刻大雨倾盆,云中下来一白发老人,在宝珠山头用铁拐一扦,一股清泉便从山顶喷出,从此终年不绝,军民喜笑颜开,称这股泉为龙泉。接着,在另一个夜晚仙翁再一次降临,在云头念念有词后,忽见空中狂风大作,宝珠山下,似有大群猛兽爬上山来,不久风停月朗,只见宝珠山上尽是优质石材,解决了筑寨用石。此后群情奋发,不到一年就筑好了山寨。后人写诗赞曰:“抗清复明值堪夸,神仙相助耀人寰。几代兴亡成旧梦,赣山粤水增添颜。”
       1860年至1865年间,从江西、福建等地败退到广东的太平军,分别以先锋谭星等(石达开旧部)、侍王李世贤、来王陆顺德、康王汪海洋为头领,先后攻打平远县城(仁居),战斗非常惨烈,其中的前两次战役,太平军都使用了大富山宝珠寨作据点。后人有诗叹曰:“天国天兵入粤东,先据宝珠压阵容。四攻平城成史迹,是非成败转头空。”
       1929年11月间,红四军在朱德、朱云卿的领导下,以平城的文昌阁为司令部,指挥粤赣边战役,当地苏区赤卫队100多人,在古丁的风仪、赖地、企人石等处积极配合。
       大富山下的古丁圩,是古丁村的中心点。古丁圩起初只有几户人家居住,经过这些年的变化,安居的已有几十户人家。每逢农历一、四、七古丁圩日,本地及江西的农民都把产品运来销售。仁居、大柘等商贩,则开着摩托、小车前来采购。
       十年前,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杨鹤书教授曾登上大富山,提出了利用资源优势,开发旅游景点的建议,足资采纳。
                      (王湘德)

   





                                                         图:圆官石即景。
                                                               (刘绍庆 摄)
   




                                                         图②:一峰冲天尖石笔。
                                                                      (王瑞荣 摄)

                                                   --------漫游客都-------

Pingmu 发表于 2005-8-18 17:31:00

漫游客都
平远“船灯”舞太平


2005-02-11


--------------------------------------------------------------------------------


                                    撰文/摄影 曾志军


       过年口罗,在“船灯舞民间艺术之乡”平远县,人们又舞起了“船灯”,以表达“接丰收、庆太平、度佳节”之喜庆之情。
   





       “船灯”舞所用之“船”,一般用竹、木制作,外表涂上色彩,并配以花束、彩带和彩灯等装饰物。“船灯”舞主要反映客家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一般由三人表演,一人藏于船底操纵船只,另外一男一女在船头船尾表演,通过三人高度默契的系列化动作,传神地表现了“江上行船”的艺术效果。
       据资料记载,“船灯”舞于19世纪末传入平远县。说起它的来历,有一段传奇的故事:相传,清乾隆皇帝乔装巡游江南时,来到福建沿海某地,投宿一渔家,了解到此地渔家饱受渔霸欺凌,不得温饱,遂赠夜明珠一颗,并亲笔题赠“渔家乐”金匾和“圣旨”金牌各一块,命船家挂于船头。自始,渔霸再也不敢欺凌渔民,当地渔民为感激皇帝的恩德,就创作了“船灯”舞,一直流传至今。
      
                               -----漫游客都-----

Pingmu 发表于 2005-8-18 17:43:08

漫游客都
小桑村人“扛公王”



--------------------------------------------------------------------------------

2005-03-03               新闻版权所属:梅州日报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客家地区许多民俗事象都发生了变化;然而,梅县水车镇小桑村的民间习俗“扛公王”却一直沿袭至今,从明末清初至今约400年的时间里(除“文化大革命”一段时间),年年举办,代代传承。据了解,在梅州市境内乃至广东全省仍保留这一民俗的仅此一村。
       小桑村有5000多人,姓氏13个,40余座老祖屋。每年的年初二至年初六,小桑村都举行迎送“公王”的盛会,将“公王爷爷”迎送到每一座老祖屋进行祭祀,通过户户来祭拜,使得家家受荫庇,人人得保佑。整个过程中的迎、接、祭祀、安座、供奉等都有一套仪规。“公王”出巡时,前面鸣锣开道,高擎“回避”、“肃静”等牌匾,刀斧手,鼓乐队紧紧相随,绣有“虎”、“龙”的幡旗及各式各样的彩旗迎风招展;公王安坐轿中,一路上鼓乐齐奏,鞭炮连燃。祖屋厅堂内摆满各家各户置办的“三牲”、供品,各家必须焚香点烛,叩首跪拜行大礼。“公王”出巡中,沿途村民手拿香火恭候,待“公王爷爷”到来时,躬身一拜再前去献香;出巡时中途如遇过夜,则由专人看护。别地“公王”出巡结束后,一般都会安放回寺庙或公王宫内,而小桑村却截然相反,“公王”之神位会被安放回祖屋的厅堂内,以免遭风吹雨淋日晒霜冻。
       非常有趣的是,随着人们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扛公王”活动在小桑村村民中的迷信色彩已经非常淡薄,他们把“扛公王”盛会当作是春节的一种娱乐活动和增进村民间友情的一种形式及村中传承先祖信念的一种仪式。
       为弘扬客家文化,挖掘客家文化遗产,今年春节期间,市民俗摄影协会和梅县博物馆及嘉应大学客家研究会的有关人员一行二十多人,对小桑村的“扛公王”盛会进行了视觉图像的拍摄和文字的整理记录。
   





                                                       祭典;
   




                                                    扛“公王”;
   




                                                            开道。

                                          (摄影/撰文黎金本)   

                                        ----漫游客都----

Pingmu 发表于 2005-8-18 17:46:01

绿水青山间,黑森森的枪口对着你……
——有炮楼护卫的客家民居一瞥


2004-10-24


--------------------------------------------------------------------------------


                                        黎金本 图/文


       在梅州山区,如星星点缀般散落在青山绿水间的客家民居中有一种颇具特色、数量极少的另类民居——有炮楼护卫的客家民居。这些民居建筑年代都较为久远,少则一二百年,多的有三四百年以上。
       历尽艰辛、经过无数次迁徙的客家人在贫瘠的闽粤赣交界山区落地生根后,面对山深林密、野兽伤人、盗匪猖獗、械斗不止的生存状况,特别是为了应对来自于人类自身的殊死争斗,建造居所时以具备聚族而居、防御外部侵袭、加强内部防守为第一要素。为此,对内开放、对外封闭的客家围龙屋或客家堂屋(由“堂”、“横”屋组合而成)便由此而生。就防卫能力而言,梅州山区的围龙屋与闽西的土楼和赣南的土围子相比要逊色得多,对此,有些民居为了加强防卫便又加建了炮楼。这些炮楼建在房屋的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有些在房屋两侧、有些在房屋的四角。高高耸立的炮楼既可观察房屋四周又可对屋面进行监视,它对整座房屋的安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炮楼内设有瞭望窗口和内宽外窄的枪眼,对入侵者进行阻击。它一方面具有消极的防守功能,另一方面又具有积极的抵御和主动抗击的特点;不仅能满足短时的抗击要求,还能满足长期固守的需要。其绝妙的防卫功能构成了客家民居最突出的特色。
   





                           图①梅江区城北干才村陈屋
   




                           图②梅县南口镇赤水村罗屋
   




                           图③梅县瑶上镇罗屋
   




         图④梅县丙村“仁厚公祠”旁的“县仓”(一直被用作粮食仓库),因其四角皆有炮楼,故俗称“烂柜翻底”,即形状如同一个翻转过来的柜子
   




                图⑤客家著名民居、梅县南口镇侨乡村“南华又庐”建
                于屋后两侧的炮楼及瞭望窗口和枪眼。
      
                                          ----漫游客都----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梅州市周边有什么特别好的客家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