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豬漿非常恨有人說孫中山是客家人』
二, 『孫中山是客家人』
『豬漿恨』全篇說的是第一個陳述, 豬漿卻怎樣也要理解成第二個, 真是丟臉到極點。
不過對照豬漿連『等紅燈』一詞都不能理解, 好像也不怎麼奇怪了。 Posted by oliodu at 2005-3-25 07:44
豬漿對中文的理解能力已經薄弱到可悲的地步, 請看下面兩個陳述
一, 『豬漿非常恨有人說孫中山是客家人』
二, 『孫中山是客家人』
『豬漿恨』全篇說的是第一個陳述, 豬漿卻怎樣也要理解成第二個, 真是丟 ...
不用管豬漿啦??客家人在南北民族融合交流時 它們的偉大廣府文化 還不知在哪兒ㄋ???:D:D:D Posted by hagar at 2005-3-25 08:58
不用管豬漿啦??客家人在南北民族融合交流時 它們的偉大廣府文化 還不知在哪兒ㄋ???:D:D:D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江淮一带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这就是客家?吹什么牛?
华南族群定型于宋代,最早不过北宋。衣冠南渡、侨郡不出长江流域。历史、血缘研究都有证明。
有翔实记载的历史,华南族群中,广府文化记载是相对多而详尽的。
清代科举,乡试少说也有80多次,占优的是广府。梅州总结出五科解元,说明对文化重视,但广府没总结不等于历史文化遥遥领先的事实可以抹煞。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5-3-25 at 14:02 ] 豬漿可以回答一下第77帖。
客家有出过文状元
流传梅州梁姓村庄的一个故事:清朝同治年间,梁耀框高中状元,他出生在粤西下西府(今雷州半岛一带),按当时清王朝的惯例须由皇上钦点国师核其三代风水、祖居、祖墓,看有无状元公的福份,否则,当以欺君论处。所谓国师,就是精通周易经典,上懂天文下识地理,精通风水术的人。国师来到梁耀框的出生地查察当地的山川河流祖居、祖墓时,没有宝物证明它有此灵气,那国师叹息摇头。据家乡的地保说:“梁氏家族是从嘉应州(今梅州市)辗转迁徙而来的。
以是国师寻踪访迹追至梅县松源镇的梁氏祖祠(闽粤梁氏宗祠)。当查到一穴叫“螳螂虎形” 的坟墓(入梅二世梁德清夫人蓝婆太埋葬在这里)时,国师惊叹了,即席吟诗一首:“乾山乾象水长流,乾上高峰出状无;水流西北多富贵,山转东南旺儿男。”这首四句诗已把祖祠、祖墓所在地气势磅礴的壮丽山川和地灵人杰、财丁兴旺、人文斐萃等特点都概括出来了。
下山后,族人在梁氏祖祠的大厅里宴请国师。席间有人向国师报告,此地梁氏家族是从福建宁化石壁迁徙来的,是否还要再往上溯源寻下去?国师表态:“不必了,你们“蓝婆太墓”是块风水宝地,足够证明状元公有此洪福了……”于是国师打道回朝向皇上复旨交差。
旧时松源镇“闽粤梁氏总祠”内有梁耀框和梁克家的“状元及第”牌匾高挂在福堂大厅中。 Posted by oliodu at 2005-3-25 14:41
豬漿對中文的理解能力已經薄弱到可悲的地步, 請看下面兩個陳述
一, 『豬漿非常恨有人說孫中山是客家人』
二, 『孫中山是客家人』
『豬漿恨』全篇說的是第一個陳述, 豬漿卻怎樣也要理解成第二個, 真是丟臉到極點。
不過對照豬漿連『等紅燈』一詞都不能理解, 好像也不怎麼奇怪了。
豬漿可以回答一下第77帖。
O猫的“十八X”跳脚舞,通篇都是列出“孙中山是客家人”的所谓“依据”的,这些咚咚明摆着就是脆弱不堪的攀附,经过客观的比较根本就不成立。
孙中山是哪个族群的人,不是孙中山研究的重点,唯有客家“研究”本末倒置,人为地搞出许多迷雾。
某些人的概念是:把叶剑英排到最后,甚至只字不提都无所谓。但对孙中山,则是很不理智地攀附为“客家人”,对人家的族谱移花接木,对从事孙中山研究的专家、对孙中山的亲人(孙满等)进行攻击,甚至对普通的网友进行攻击。
某些人不理性的态度,使我不得不说明。O猫扔掉本行玩“咬文嚼字”,正如某外行的高论一样(其中的高论已在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文集里“立此存照”),很丢脸。 Posted by 听风轩主人 at 2005-3-25 16:59
流传梅州梁姓村庄的一个故事:
清朝同治年间,梁耀框高中状元,他出生在粤西下西府(今雷州半岛一带),按当时清王朝的惯例须由皇上钦点国师核其三代风水、祖居、祖墓,看有无状元公的福份,否则,当以欺君论处。所谓国师,就是精通周易经典,上懂天文下识地理,精通风水术的人。国师来到梁耀框的出生地查察当地的山川河流祖居、祖墓时,没有宝物证明它有此灵气,那国师叹息摇头。据家乡的地保说:“梁氏家族是从嘉应州(今梅州市)辗转迁徙而来的。
以是国师寻踪访迹追至梅县松源镇的梁氏祖祠(闽粤梁氏宗祠)。当查到一穴叫“螳螂虎形” 的坟墓(入梅二世梁德清夫人蓝婆太埋葬在这里)时,国师惊叹了,即席吟诗一首:“乾山乾象水长流,乾上高峰出状无;水流西北多富贵,山转东南旺儿男。”这首四句诗已把祖祠、祖墓所在地气势磅礴的壮丽山川和地灵人杰、财丁兴旺、人文斐萃等特点都概括出来了。
下山后,族人在梁氏祖祠的大厅里宴请国师。席间有人向国师报告,此地梁氏家族是从福建宁化石壁迁徙来的,是否还要再往上溯源寻下去?国师表态:“不必了,你们“蓝婆太墓”是块风水宝地,足够证明状元公有此洪福了……”于是国师打道回朝向皇上复旨交差。
旧时松源镇“闽粤梁氏总祠”内有梁耀框和梁克家的“状元及第”牌匾高挂在福堂大厅中。
风水先生讲地理,教书先生讲道理,吹牛先生讲歪理。
红字部分,全是假的。爱家乡是人之常情,但丑化别人、抬高自己,乱编虚假故事,就是很不好的风气。
1、清代状元梁耀枢(不是“梁耀框”),家乡在广东省顺德县光华乡。一位对此有研究人士猜测,从化江埔溪梁氏、顺德杏坛梁氏和中山曹边梁氏都是中原早期移民岭南的梁姓支派之一,极有可能是同宗同脉,梁耀枢高中状元之后,同时做了几块相同的状元牌匾分别恭送到各地公祠,用来光宗耀祖。曹边有一座至今保留完好的武侯殿,正门的石刻对联就是梁耀枢于光绪五年所题,梁耀枢与曹边梁家应该颇有渊源。
连州历史研究资料:梁耀枢祖居连州,广府系。不是嘉应州。
顺德自古以来就有重文兴教、育才兴邦之风,张镇孙、黄士俊、朱可贞(武状元,通常不与文状元一起统计)、梁耀枢等人像一颗颗璨灿的明珠闪耀顺德历史的长河,自北宋咸平四年至清末,顺德全县共出过318名文进士,其中4名状元,2088名文举人,科举及第居全省前列。
2、清代并无对状元家世风水核准的所谓“制度”。
3、粤西出了两个状元--封川莫宣卿、吴川林召棠。“风水”会比状元空白的地方差?某些人乱编故事,贬低的是某些人自己。
4、梅州五华有武状元1名。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5-3-26 at 19:16 ]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5-3-26 18:56
O猫的“十八X”跳脚舞,通篇都是列出“孙中山是客家人”的所谓“依据”的,这些咚咚明摆着就是脆弱不堪的攀附,经过客观的比较根本就不成立。
孙中山是哪个族群的人,不是孙中山研究的重点,唯有客家“研究”本末 ...
講幾百次都聽不懂, 豬漿恨講的不是孫中山是客家人,是豬漿很恨孫中山是客家人的這種說法, 豬漿, 你的理解能力太可悲了。 我一直以為你比鴨林程度高一點, 現在才知道我錯了。
都是中国人!
最近浏览网页,看到关于孙中山先生是广府人还是客家人的争论,感到很不明白也很奇怪,为什么这些人都带着封建父权社会意识去看问题,为什么什么不研究一下孙中山先生的母亲是那里人呢?最近国内有一部分人总是想借杰出的历史人物来证明他们自己也是优秀的,而其他人群则是愚昧无知的。这说明他们对自己缺乏了信心。他们有意无意地在制造族群之间的矛盾,这是不利于国家民族的团结的,应该停止。
如果要确实弄清那些优秀人物属于那个族群,还是要借助基因工程,看看你们客家人与他们广府人的基因有什么不同,然后再看看优秀人物的基因主要属于那个族群,这样样才准确。
向翠亨杨氏致敬
翠亨杨氏家族与孙中山及其之后的革命邓丽兰
翠亨因孙中山的名字而闻名遐迩,翠亨孙姓也因孙中山的名字而为世人嘱目和尊崇。其实,翠亨的第一大姓是杨姓。过去,杨姓多作为孙姓等小姓的对立面,即剥削阶级的形象而出现在有关孙中山青少年时代的史料传记中。事实上,随着中国近现代化的变迁,翠亨杨氏也由传统的封建大家族而分化,且在变迁中与孙中山及其之后的中国革命息息相关。翠亨村里,号称“翠亨四杰”的孙中山、陆皓东、杨鹤龄、杨心如四人中,翠亨杨氏族人便居其二;广东地区著名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有“三杨三谭”之说(杨匏安、杨章甫、杨殷、谭平山、谭植棠、谭天度),其中之一也出自翠亨杨氏家族。
翠亨杨氏是崖口杨氏的分支。翠亨杨氏是十五世起茂公由崖口迁来的。孙中山的母亲杨太夫人系崖口杨氏人。故孙氏与杨氏有着姻亲关系,孙中山本人也是这种姻亲关系的结晶。孙中山的舅父杨文纳带着孙中山的大哥赴檀香山谋生,孙家得以由贫苦农家而成为富裕华侨,杨文纳还参加了檀香山兴中会。孙中山的姐姐孙妙茜也嫁给崖口杨紫辉。
也许正因这种密切的关联,在孙中山发动和领导革命的过程中,不少翠亨杨姓青年成了孙中山的追随者。早年参与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有杨鹤龄、杨心如、杨贺等人。杨鹤龄,字礼遐,号鹤龄,是孙中山早年的密友。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期间,常与杨鹤龄、陈少白、尢列等好友抨击时政,多有反清言论,被人称为“四大寇”。1892年孙中山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时,欲在澳门行医,须找借款担保还银人。杨鹤龄的妹夫吴节薇是澳门富商,杨鹤龄游说妹夫为孙中山作了担保还银人。孙中山发起兴中会组织时,杨鹤龄是最早的会员之一,杨家在香港的商号“杨耀记”也成为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场所。杨心如,名兆蓉,字正乐,号心如。其兄早年在海外做生意,因此家境饶裕。他天资聪颖,但不喜走科举之路。杨心如也是兴中会最早的会员之一,广州起义失败后,在台湾坚持兴中会组织的活动。1899年孙中山为筹划革命前往台湾,与杨心如同起居饮食。杨心如还参与筹划了1900年的惠州起义,1911年黄花岗起义时,他又奉召在香港策划。翠亨村人杨贺是孙中山儿时在翠亨冯氏宗祠读私塾时的同学,后来去檀香山做工。在孙中山等乡亲的影响下,他也参加了同盟会,常捐钱给孙中山,并获得过孙中山补发的同盟会员证书。
正因为翠亨杨氏族人或多或少地参加了孙中山的革命斗争,故当胜利到来时,他们也比常人拥有更多的喜悦与自豪。在孙中山的英文藏档中,有一封发自檀香山的翠亨村杨姓乡亲的来信:
邮政信箱:807号
致孙逸仙医生 中华民国总统 火鲁奴奴
1912,1,15
阁下:
我的名字在您看来或许是陌生的,令您一个一个地回想您在这个国家结交的众多的熟人。不过我仍要很高兴地说,在您上次旅经这些岛屿时我曾荣幸地就我们国家的事务同您单独谈过话。
现在您已经实际完成了您的目标,并当之无愧地就任我们盼望已久的新成立的共和国的首领,您不仅是四万万同胞的恩泽,而且是您的家庭和我们翠亨人的光荣。我真挚地祝贺您的成功及您为我们国家将来的幸福、繁荣和富强所做的神圣的工作。
自革命爆发后,在这个国家的华侨有了很大变化。过去许多人支持无能的满族皇帝,现在则成了积极的共和主义者。所有的人都紧跟革命运动,我们非常高兴听到革命同志迅速成功的消息。群众集会表明了我们对事态的关注,游行直接抒发了我们的喜悦,红-白-蓝旗被升起来表达我们的共鸣。毫无疑问,您已知道了夏威夷岛上中国人的热情。有关于此的进一步的消息,你的杰出的儿子会比我更适合告诉您。他热心地答应替我带这封信给您。
毫无疑问,当共和国巩固地建立后,中国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如您能看看有机会让我为可爱的祖国效劳的话,请就以上述地址写信给我,如需要我立刻动身,请致电《自由新闻》给我。我目前受雇于岛内航海轮船公司(Inter-Island Steam Navigation Company)的一只轮船,我已经为其干了二十年。
预先谢谢您,祝愿您永远成功。
杨桐敬禀 翠亨村
又及: 王云庆是同盟会会员,我请他人代写这封信,也真诚地表示他的良好的祝愿。
杨桐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旅檀华侨,但他的爱国热情确是令人感动的。他请孙科捎信给孙中山,也可看出在檀香山的翠亨村人的往来。
孙中山南下广州建立政权后,曾聘杨鹤龄为总统府顾问,后又委任他为港澳特务调查员。杨鹤龄1934年在澳门去世,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西南执行部曾颁“褒恤令”,称赞他“性行高洁,器识闳远,早岁翊襄总理,倡导革命,厥功甚伟。民国肇造,退隐家园,功成不居”,并拨治丧费一万元,且派人前往治丧。民国成立后,杨心如留在台湾经商,实际仍为革命党人在台的联络机构。孙中山奉安大典时,杨心如本想返回内地参加祭悼,因日本人的监视阻挠而未成行。抗战时期,杨心如隐居乡间,台湾光复后才返回台北居住,表现出一个老革命党人的可嘉晚节。杨心如去世时,南京国民政府明令褒彰,称赞他:“早岁追随国父,在海外创立兴中会,提倡革命,毁家纾难,心切救国。广州惠州诸役靡不参与,几经险阻,百折不回。迨后奉命留居台湾,联络海外同志,声气应求,未尝稍懈。旧勋宿望,党国同钦……”。另一同盟会会员杨贺,晚年返乡居住并得子,其儿子现在是翠亨村村长。
不仅如此,在孙中山革命精神的影响下,翠亨村的杨姓青年人不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其中最杰出的青年是杨殷烈士。
杨殷字典乐,又名观恩,是翠亨杨氏第四宅的长房长孙,是杨鹤龄的堂侄,同杨心如同辈。杨殷的祖父杨启文早年赴檀香山,致富后回村,置地曾达300亩。曾捐得清诰授中议大夫,钦加三品衔,福建试用同知,赏戴花翎。他生有十男十女,长子杨锡京即杨殷的父亲。杨锡京字礼华,号汉川,清敕授“修职佐郎”,即文官从八品,是一种有品位、俸禄而不管事务的官职。杨汉川学识渊博,孙中山曾从师于他学国学。据杨殷的侄子杨民森回忆,他曾听母亲讲过,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时,曾请杨汉川帮助润色。
生于斯长于斯,孙中山及杨鹤龄等人的革命事迹深深影响了年幼的杨殷。1911年3月,年仅19岁的杨殷参加同盟会,在澳门中国同盟会南方支部活动,来往于广州、香港、澳门、香山之间传递情报。该支部的负责人即孙中山的大哥孙眉。1914年,杨殷参加了暗杀指使暴徒杀害宋教仁的淞沪警备区司令郑汝成的行动,将其炸伤,并乘乱躲进理发店避过搜查。1917年孙中山任职大元帅府时,杨在大元帅府参军处任副官,兼任孙中山卫队副官,出入于孙中山左右。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失败后,杨殷到广州西关盐务缉核处任职员。孙中山晚年与翠亨村同乡的合影中,杨殷也在其中。
广东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运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杨殷于1923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杨殷是老同盟会员,他利用过去同三合会等会党的关系,积极发动工人运动,成为广东地区早期工运的著名领袖人物,参与领导了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杨殷还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六大,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候补委员,兼任中央军事部长。1929年8月,因叛徒白鑫的出卖,杨殷不幸被捕牺牲。在刑场上,杨殷坦然说:“朝闻道,夕可死矣”,慷慨就义。
在革命斗争中,杨殷把家中房产、田地,甚至连妻子的首饰,都变卖作革命经费。
在杨殷的带动与影响下,翠亨村不少杨氏子弟成为共产党员。如杨文英、杨文祝、杨文标,杨锦昌、杨锦强等。据杨殷的女儿杨霭兰女士回忆,杨文英在广州起义前给周恩来带路、作掩护,解放后受到周总理的接见。
在翠亨村,至今还流传着杨东夫妇送子参军全家抗日的动人故事。杨东比杨殷、杨心如低一辈,其曾祖父杨启焕曾在清朝诰授朝议大夫之职,祖父和父亲都是文人才子,杨东青年时期也获得了高等教育文凭,并娶邻乡崖口人谭杏为妻,婚后生有三子三女。谭杏是个极不寻常的农家妇女,人称“杨伯母”,她不仅是个优秀的家庭妇女,而且也是热心支持抗日救亡运动的革命女性,她先后把三个儿子送到革命战场,又把三个女儿送去参加救护工作,成为中山地区全家抗日的典范。杨日韶是杨东的长子,生于1918年,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起先后担任中山抗日游击队中队长、副大队长兼第一主力中队队长,1942年参加浮墟战斗中身负重伤,在转送小榄医治途中牺牲。杨日璋是杨东的次子,1919年生,1941年参加抗日武装,1942年任中山县抗日游击大队第一中队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4月在袭击张溪伪军时为国捐躯。噩耗传来,杨伯母悲痛万分,欲哭无泪,她把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为对日寇的无比仇恨,她毅然决然地把仅有的小儿子杨日昕也送到了部队,她还倾其家产支援革命,冒险照料受伤同志,秘密传递革命情报,鼓励子女参军入党,无愧为“革命母亲”。
在翠亨村,还产生了两位革命烈士,一位是抗日烈士杨维学,另一位是杨鹤龄的侄子杨少白,他牺牲于大陆解放前夕。
总之,翠亨杨氏族人的名字,已载入中国和中山地方革命史册,他们的名字将永垂不朽。 孙 翠亨涌口孙礼瓒族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由东莞县长沙乡(即今上沙乡)迁来,后人分支南蓢左步头、迳仔蓢村、三乡乌石等地。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该族第18传后人。
杨 翠亨杨元规族于南宋绍兴年间(1127~1162年)由广陵迁石岐南关,其第五代后人杨应祥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后迁南蓢崖口,后人杨起茂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再迁翠亨村。
http://www.zs.gov.cn/FZB/basics/xingshi.htm中山地情资料网 客家神话之“攀附”,是很明显的一种局限。
晋江状元梁克家是闽南人,顺德状元梁耀枢是广府人,硬要编故事搞到闽粤山区大宗祠里,是非常不好的风气。其中有可靠资料证明,梁耀枢是地道广府源流,不是出自嘉应州。
民族英雄邓世昌,竟然也有人发帖声称是梅县**公的后代,广东邓姓都是这个“入粤始祖”的后代云云。本大猫忍无可忍:怎能如此荒唐!广东邓氏有多支,邓世昌祖先为东莞广府系,世居广州河南(当时属番禺县)。在这种氛围下,罗香林移花接木、攀附孙中山为“客家人”,就没什么奇怪的。 國父嫡長子孫科博士自述他父親告訴他孫家是紫金客家人(注意喔! 不是什麼姓羅的學者說的), 清楚明白的事,就是會有姓楊但是更想姓孫的無聊人士整天在這裡要幫人家改祖宗, 還說什麼忍無可忍, 笑死人。 孫家的事, 我們還是相信孫科吧! 豬漿又進不了孫氏家譜, 我們不要聽他胡言亂語。 Posted by oliodu at 2005-3-28 02:00
國父嫡長子孫科博士自述他父親告訴他孫家是紫金客家人(注意喔! 不是什麼姓羅的學者說的), 清楚明白的事,就是會有姓楊但是更想姓孫的無聊人士整天在這裡要幫人家改祖宗, 還說什麼忍無可忍, 笑死人。 孫家的事 ...
“國父嫡長子孫科博士自述他父親告訴他孫家是紫金客家人(注意喔! 不是什麼姓羅的學者說的)”这么好笑的说法,只有O猫这样不动脑筋的人才会说得出来。
翻遍所有的文章,都看不到孙科大作有“父親告訴他孫家是紫金客家人”的任何记载。孙科文章只是重复罗香林的说法。孙科尽管对家世草率,但还没有谎称“国父亲口告诉祖先来自紫金”之类的壮举。
真金不怕火炼,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文集详尽地收录了各方资料,从无孙科自称“父親告訴他孫家是紫金客家人”的任何材料。罗香林也只是固执地移花接木、胡乱臆测,而从没有谎称孙科“自述他父親告訴他孫家是紫金客家人”之类的东东。孙科做人的道德底线、罗香林搞学术的道德底线还是有的。而“紫金说”的支持者,则是一群昏了头的痴迷者,什么流言都唱得出来,什么族谱都敢改,什么跳脚舞都敢跳。
孙中山的哥哥孙眉、姐姐孙妙茜和孙中山本人都清楚自己的东莞源流。综合各方资料,东莞说确凿无疑。孙满、孙乾是很传统的人,十分清楚祖居是东莞,而不会是毫无关系的紫金。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5-3-28 at 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