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拒当末代客家人 ——转自《講客家話的誘因》
人不可忘本為配合政府推動「觀光客倍增計畫」以發展經濟之政策,每逢週休二日,吾們總不忘到客家庄觀光、探親、消費。每到中壢、桃園火車站,總會發現許多可愛的外籍勞工,相聚在一起,用自己家鄉的母語相互交談、相互關懷,顯示他們不因自己為相對少數,也不因自己身處他鄉,更不因自己從事艱苦工作,而忘掉使用自己的母語,他們此種「不忘本」的堅持與「相互關懷」的同胞愛,值得敬佩與學習。
客語消失速度恐怕比保育類動物還快
我們多數客家鄉親,雖然有「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之志氣,然因現實環境普遍存在「說國語、重英語、輕母語」之現象,加上跨區域與全球化之「通商」、「通婚」、「通友」、「通學」、「通電子媒體」,使得各母語使用習慣降低,其中以客語、原住民語之流失最為嚴重。以客語而言, 目前客語面臨到消失之危機,保育類動物也面臨消失危機,其中,客語正以每年百分之五的速度快速流失,若不採取「復甦客語對策」,則二十年後,客語即消失。相反地,保育類動物因為有「野生動物保育法」、「生物多樣化公約」之保護,而能永續繁衍。吾們面對「客語消失的速度恐怕會比保育類動物消失的速度還快」之危機,心急如焚,幸經行政院客委會、台北市客委會、地方政府及社會賢達合力搶救,方使客語流失速度減緩。然欲根本解決此燃眉之急,除了要以前面所提的「不忘本」精神為基礎,藉以實現「教小孩講客語」的行動外,更重要的是:「建構說客家話的誘因」,使大家樂意講客語,以保存完整的岛內文化(註:客家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一部分),吾們也因此可以建立優質多元文化產業,營造吸引國際觀光之多元文化特色,促成「多元文化永續發展」、「多元文化產業經濟」與「多元文化觀光經濟」之多贏。
致力建構說客家話的誘因
為達傳承客語目的,許多專家已費思研究如何教小朋友講客語、如何編印客語教材、如何爭取客語教學資源…等,成效甚佳。然對於如何建構「說客語」之「誘因」,目前屬於研析階段,公開論述較少,筆者深知問題之所在,今願以一個客家小學生家長的想法,提供個人觀點如下,尚請學者專家、鄉賢進一步研究、創新,以增加更多誘因,並促其實現。
一、 運用「語文競賽--客語演說比賽」,使績優者升學加分:
一般家長,都希望其子女能考上理想的學校,而多元入學之「申請入學」管道,對於參加「全省語文競賽」獲獎者,可按規定獲得加分優待。今以「基北區九十三學年度高中高職聯合申請入學簡章彙編」第四十七頁所載內容之文意而言,北一女之「加分特別條件」之一為:「…3、曾獲教育部委辦全省語文競賽個人組第一至第六名者。…10、曾獲各縣市政府教育局主辦之語文競賽最後決賽個人組前三名者。」,其他如:中山女中(請看簡章第四十三頁)、景美女中(請看簡章第五十二頁)…等,亦有相關規定(詳情請以簡章為主)。
現在,具有傳承語言功能之「國語演說比賽」、「閩南語演說比賽」、「客語演說比賽」、「原住民語演說比賽」,已列入「九十三年度全省語文競賽實施計畫」(網址:http://163.24.137.20/schoolnew/schnew.asp)之比賽項目之一,如果參賽獲得佳績,自可依各校簡章規定獲得加分。但因部分學校,缺乏客語教學設備、師資、經費…等,產生「客語選手不足」、「辦理費用不足」之現象,而只能辦理「國語、閩南語演說比賽之校內初賽」,而未辦理「客語演說比賽之校內初賽」,使得部分會講客語者失去進軍全縣比賽、全省大賽以獲得升學加分之機會。因此,我們希望教育部能支持各校合理經費,以便各校能辦理「全省語文競賽--客語演說比賽之校內初賽」,並請主辦單位對全縣比賽、全省比賽成績達九十分者,都給予並列為前三名,藉此誘因設計,使我們的子弟,樂意講客語,促成學生達到「升學」與「客語傳承」之雙贏。
二、 運用流利母語(包含客語),考上公務人員普通考試新聞廣播科:
考試院每年均辦理公務人員普通考試、高等考試,讓平民百姓,有機會透過公平考試制度,進入政府機關服務人群。由考試院九十三年一月七日發布之「公務人員普通考試分試類科及應試科目表」可知,「新聞廣播科」之「第二試應試科目」其中一科為:「國語播音(50%)與閩南語播音(50%)或國語播音(50%)與客語播音(50%)」,此考試科目是採實地考試,對於客家話(或閩南語)流利且有心投考「普通考試新聞廣播科」者而言,實為利多,我們應鼓勵學生(尤其是大眾傳播系客家子弟)多報考公務人員普通考試「新聞廣播科」,促成學生「服公職」與「客語傳承」之雙贏。
然目前遇到的問題為,公務人員普通考試「新聞廣播科」錄取名額,是依照用人機關向考試院提報之招考名額而定,為增加「新聞廣播科」之錄取名額,我們應要求各公立傳播媒體,多開闢「連結式客語節目」(註:即在一般節目中,穿插客家文化時段,以少量多餐方式辦理),多晉用「新聞廣播科」人才。此外,對於與民眾接觸頻繁之考試類科(例如:社會行政、保育人員、地政、教育行政、司法行政、農業行政、漁業行政、觀光行政、環保行政、警政、戶政),我們也應建議考試院比照「普通考試新聞廣播科」之選試精神,把考試科目中的其中一科,採用實地考試方式,讓考生自由選擇考「國語公務會話」或「閩南語公務會話」或「客語公務會話」或「原住民語公務會話」,使金榜題名者,能提供多元語言服務,拉近官民距離,建立政府與民眾合作發展經濟之優良夥伴關係。
三、運用充足客家文化知識,完成學業:
目前與客家文化有關之大學院校科、系、所,除眾所皆知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客家語文研究所、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大學部、傳播與科技學系大學部)、國立聯合大學客家學院台灣語文語傳播學系大學部外,其他未冠「客家」二字,但其研究領域可包含客家文化者,包含: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國立台東大學、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民族音樂學系碩士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台南藝術學院)、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班(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古物維護研究所(國立台南藝術學院)、民俗藝術研究所(國立台北大學)、文化資產研究所(中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班(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灣語文學系學士班(中山醫學大學)、語言學系碩士班(國立政治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台灣大學、國立中正大學、輔仁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所(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語言與文化研究所(國立交通大學)、台灣語言及教學研究所(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語言學系大學部(真理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文化社會政策研究所(國立交通大學)、語文應用研究所(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台灣研究碩士學程(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慈濟大學)…等(資料甚多,限於篇幅,不能一一列舉)。
因此,對於了解客家文化(包含客語)者,日後就讀上開學校時,可以撰寫與客家有關之學位論文(當然也可以撰寫與閩南、原住民有關之論文),加速獲得學位,提高個人競爭力。
四、運用「新十大建設」,堆動多元文化(包含客家文化)就業機會:
由經建會網站所列「新十大建設摘要」可知,行政院目前正推動五年五千億「新十大建設」,其中「國際藝術及流行音樂中心」預算三三四億元,「台灣博覽會」預算三○一億元,前者以「帶動台灣成為華人流行音樂創作與表演中心」為目標之一,後者以「展現台灣的活力與創意,帶動科技、觀光、文化建設的整體發展」為目標,此二計畫之推動,均可納入台灣多元族群文化特色。
以「流行音樂」而言,當我們有了流行音樂中心以後,必然需要流行音樂工作者,我們可鼓勵大眾創作國語流行音樂、河洛流行音樂、客家流行音樂、原住民流行音樂,我們的客家做詞作曲家,客家演唱歌舞家,因而獲得國際水準之表演空間,而能以客家流行音樂為職業(註:其他語系之流行音樂亦同),一躍為熱門之行業。
另以「台灣博覽會」而論,台灣五大族群(原住民、河洛人、客家人、新住民、新移民)皆有其美麗與豐富之歷史、語言、風俗、習慣、飲食、衣著、居家、城鄉風貌、文物、手工藝、生活智慧…等,這些寶貴之文化資產,運用眾人集智巧思、創意、包裝、行銷、跨族群整合創新…等手法,可成為全球獨有之特色,正可吸引國際觀光人潮來台參觀「台灣博覽會」,我們客家文史工作者、客家相關系所畢業生、致力延續客家文化者..等,都能藉此獲得展演機會,而能以客家展演為職業(註:其他語系之展演者亦同),一躍為熱門之行業。
五、辦理「暑期客家趣味數學免費研習班」,促成客語會話與學業雙贏:
每到暑假,許多家長為安排孩童假日生活,傷透腦筋,多數家長基於孩童學業考量,通常將孩童送往安親班學習英文、數學、國語、才藝等,學費成為非高所得家長之負擔,對於低收入戶家庭而言,更是每年需面對之惡夢。
今天,如果能運用具安全性之「閒置空間」充當教室,號召客家志工擔任志願教師,配合客委會補助小額水電、講義費,可在暑假開辦為期五十天的「暑期客家趣味數學免費研習班」。上課時間,讓小孩聽老師用客家話以講故事方式學習趣味數學,且在學習趣味數學過程中,順便習得客家話,加上學童下課時間都以客家話交談,則正常孩童經五十天與其他同學用客語自然交談,不僅客家話會講,數學成績也會進步,暑假期間也不會到處閒逛被人帶壞,家長也省下補習費,這些優點,值得我們嘗試辦理。
實現誘因 - -我們拒當末代客家人
時代在進步,社會改變,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岛內語言、文化(包含客家語言、文化)難以抵擋外國語言、文化衝擊,部分青少年會徹夜瘋狂排隊欣賞外國歌手演唱,卻沒聽說有人徹夜排隊去看客家大戲、河洛布袋戲、原住民歌舞、國語老歌演唱;部分家長願意花錢讓小孩去補英文,卻忘記「保障兒童學母語的基本人權」在每天陪小孩吃飯的時間,快快樂樂地教小孩講十分鐘的母語(包含客語),其原因何在?缺乏「誘因」是也!面對客語的流失,若無「誘因策略」我們亟可能成為「末代客家人」,到那時候,不僅愧對祖宗先賢,更讓我省文化觀光產業,減損吸引外國觀光之特色,也坐失發展「無煙囪」產業經濟之良機。因此,我們要集合眾人智慧,設法讓各種「講客家話的誘因」付諸實現!讓我們每天陪孩子睡覺前,告訴我們的小孩--我們要講客家話,我們拒當末代客家人!
(歡迎贊同本文觀點者,自由使用本文為公益之使用。本文文詞若有爭議,請以作者原始善意為主。)
本文作者/Chen Hsu Hao
http://www.liukduihakka.com/articals/Hakkalanguage.htm
[ Last edited by hcb8188 on 2004-11-27 at 14:50 ] 本人坚决不认同不会讲客家话的所谓“客家人”,,, Posted by 幽壹 at 2004-11-27 19:30
本人坚决不认同不会讲客家话的所谓“客家人”,,,
同感,全球化加剧了客家话的衰落,但我们没必要为别的方言作嫁衣,讲普通话可以,但除了普通话外,就必须讲客家话. Posted by 赣南人家 at 2004-11-27 19:54
同感,全球化加剧了客家话的衰落,但我们没必要为别的方言作嫁衣,讲普通话可以,但除了普通话外,就必须讲客家话.
也不是说其它方言就一定不能讲,有些人确实逼于现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自家人就要讲自家话嘛,,,更何况还有一些人根本连客家话都不会讲了,就个人来说,就不怎么认同这种已不会讲客家话的所谓“客家人”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