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诗的格律
诗的格律:(注:摘自 王力所著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诗词格律十讲》)
说明:带“()”表示可平可仄; 带“[ ]”表示叶韵
一、五言绝句:
绝句都是四句。五言绝句可以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 律绝一般只用平声韵,而平仄格式则有四种。
第一种: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这里有四种句式:第一种句式是平仄脚,第二种句式是仄平脚,第三种句式是仄仄脚,第四种句式是平平脚。这四种句式是所有变化的基础,四种五言绝句都是由这四种句式错综变化而成的。
第二种: 第二种五方绝句只是把第一种的前半首和后半首对调了一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三种:第三种五言绝句基本上和第一种相同,只因首句用韵,所以首句改为平平脚: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第四种: 第四种五言绝句基本上和第二种相同,只因首句用韵,所以首句改为仄平脚: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在四种平韵五言律绝当中,以第一种为最常见,其次是第三种。其余两种都是少见的。除了平韵律绝外,还有一些仄韵律绝。如: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忆旧游顾况
悠悠南国思(si4),
夜向江南泊。
楚客断肠时,
月明枫子落。
(说明:“泊”实为仄声。由于现代汉语与古音的区别,这里容易产生误解,以为“泊”是平声字。)
律绝只有四种句式,即使是仄韵的五言律绝,也不超出这个范围。依照这四种句式写成的诗句称为律句,凡不用或基本上不用律句的绝句可以称为“古绝”。古绝一般都是五言的,而且不拘平仄;在押韵方面既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
二、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也是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七言律绝是以五言律绝为基础的。跟五言律绝一样,七言绝句共有四种平仄句式,这只是在五字句的前面加两个音:如果是仄起的五字句,就把它变成平起的七字句;如果是平起的五字句,就把它变成仄起的七字句。
七言绝句也有四种平仄格式,跟五言绝句是相一致的。不过,七言绝句以首句押韵为比较常见,所以次序因该改变一下。
第一种: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把第一种的前半首和后半首对调,并且使首句仍然收平脚,第三句仍然收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种: 是第一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这一种比较少见):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四种:是第二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绝句每句的第一字是不拘平仄的,第三字在许多情况下也不拘平仄,因此相传有这个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是,这个口诀是不全面的:在正常的情况下,第五字不能不论;更重要的是仄平脚的句子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犯了孤平。
三、五言律诗和长律(今天没时间。待续) 很不错的资料,
可惜现在很少人去学写这个东西了,
不知道为什么,
也有人说诗是老古董,
人不老,心老,
写老古董去也。 祝你成功 重要的不是怎么堆砌~而是堆砌后会有什么效果,古诗有很多谴词造句的讲究,那是因为当时的语言环境是那样,有较统一的听与说的习惯,但时至今日,应加以创新后用于今天的语言听说习惯上,当然,纯粹是在一句话中分割下来的所谓现代诗,本人不敢苟同。 Posted by 人生如圈 at 2004-9-10 16:04
重要的不是怎么堆砌~而是堆砌后会有什么效果,古诗有很多谴词造句的讲究,那是因为当时的语言环境是那样,有较统一的听与说的习惯,但时至今日,应加以创新后用于今天的语言听说习惯上,当然,纯粹是在一句话中分 ...
格律要求并不是要求“堆砌”
讲究格律更能起到抑扬顿错的效果
如果不按格律,写出来的只能算是歌诀,不能算是诗。 还有变韵和反韵。 Posted by yjeee at 2004-9-10 18:28
还有变韵和反韵。
“格律”指的就是平仄和用韵啊 呵呵~~~``那请问"抑扬顿错"或"平仄和用韵"的最后想达到什么效果啊? 总感得"抑扬顿错"也好
或"平仄和用韵"也罢
最后达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就好了。 "平仄和用韵" 起到"抑扬顿错"的效果
进而就有了音乐的回旋 写诗不要去管老一套吧,总的读起来押韵就可以了,古诗是先有诗而后有格式,古赋也是一样先有赋而后有格式。我们不要让格式套住。
老一辈革命家中叶老的诗是最好的,在十老诗选中录入不少,听说陈总向老毛请教写诗,毛建议陈总向叶老学。叶老的诗是十分注意格律的。 既是写古诗,还是套上格律更好,不然就不是古诗词了。当然,写现代诗除外。 为什么会有格律?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梧桐拙见:写古体诗,既要遵循格律,也不能为格律所束缚,更不能不顾意境。完全不顾格律,就不能算是古体诗,充其量,算得上是歌诀;完全不顾意境的诗,不能算是一首好诗,只能算是一个框架。 形式虽能体现艺术,但好的艺术作品是打破形式的,其关联的并不是表现艺术的问题,而是水平高低的问题.按你所说,就是只要通过艺术训练的人都可说是艺术家,但其实,中国现今的状态是,学之皮毛也充大家者多的是,从而导致了艺术的平民化,是喜是优在前几年的学术界争论不休,但事于至此,谁也无回天之力,也许这就是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吧~~~~~~~~
【推荐】诗韵和平仄
诗韵和平仄(注:摘自 王力 著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诗词格律十讲》)
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吟”的。古人所谓“吟”,跟今天所谓朗诵差不多。因此,诗和声律就发生了极其密切的关系。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声律,而所谓声律只有两件事:第一是韵,第二是平仄。其中尤以平仄的规则最为重要:可以说没有平仄规则就没有诗词格律。试先读几首唐诗: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gǔ),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是三首五言绝句。在这些诗里,逢双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一收音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也就是放在句尾。韵的作用是构成声音的回环,也就是形成一种音乐美。例如《登鹳雀楼》,“流”字读liú(=lióu),“楼”字读lóu,都是收音于ou的;《相思》,“枝”字读zhī,“思”字读sī,都是收音于i的。这就显得非常和谐了。
有时候,依照现代普通话的语音读去并不和谐,这是因为时代不同,语音有了发展。
至于讲到平仄规则,就必须先说明什么是平仄。古代有四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平声以外,其余三声都是仄声(仄就是不平的意思)。平声大约是比较长的音,而且是一个平调,不升也不降;其余三声大约是比较短的音,有升有降,因此形成了平仄的对立。诗人们利用这种对立来造成诗的节奏美。
上面所引的三首五言绝句是依照同一个平仄格式写成的。每首只有二十个字,其平仄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带“()”表示可平可仄,带“[]”表示押韵)
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在普通话里,平声已经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入声已经消失了,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平声好办,只要把阴平和阳平同等看待就是了。入声归入上声、去声的也都好办,反正上、去两声也都是仄声。惟有归入阴平、阳平的入声字就非查书不可(可查上海中华书局编辑部编的《诗韵》新编)。大概平仄格式上标明仄声而普通话读平声的字,多半是古入声。这三首诗中的入声字是“白”、“日”、“入”、“欲”、“目”、“一”、“国”、“发”、“撷”、“物”、“得”、“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发”、“撷”、“得”,它们在普通话里都变了平声,而它们所在的位置是规定要用仄声字的。
这三首诗是严格地依照平仄格式写成的。一般地说,每句的第一个字可以不拘平仄。试看第一句第一字,“白”、“嫁”是仄,而“红”是平;第三句和第四句的第一字,这里三首诗都是用了仄声,但是在其他唐诗中也有用平声的。惟独象“平平仄仄平”这样一个五言一仄句式(在这三首诗中是第二句),第一个字就只能用平声,不能用仄声。否则叫做“犯孤平”。
以上是最基本的东西。虽然说的是五言,但是可以类推到七言。虽然就的是绝句,但是可以类推到律诗。说的虽然是诗,但是可以类推到词。
[ Last edited by 雨后梧桐 on 2004-12-28 at 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