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土楼
編輯按語"这是世界第一流建筑,其建筑艺术超过日本现代建筑。"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茂木计一郎教授
"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土建筑——神话般的居民住宅,也是世界住宅史上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斯·安德烈
------------------------------------------------------
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部分)
http://www.wenbao.net/html/whyichan/sjyc/tiaoyue/06.htm
云居寺塔及石经(北京房山) 北京古观象台(北京建国门)
北海公园(北京西城区) 安济桥(河北赵县)
独乐寺(天津蓟县) 云岗石窟(山西大同)
丁村民宅(山西襄汾县) 永乐宫(山西芮城县)
牛河梁遗址(辽宁朝阳市) 西安碑林西安古城墙
汉长安古城遗址(西安) 杭州西湖良渚遗址(浙江余杭)
路南石林(云南路南) 客家土楼(福建)
江南水乡城镇(苏州周庄、同里)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丝绸之路(中国)
程阳永济桥(广西三江,即风雨桥) 卢沟桥(北京丰台)
开元寺塔(河北定州) 桂林漓江(广西)
佛光寺(山西五台县) 殷墟(河南安阳)
汉大明宫遗址(西安)
元上都遗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闪电河)
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
佛宫寺释迦塔(山西应县,即“木塔”)
-----------------------------------------------------------------------------
具代表性的 土樓 名冊一覽
一.五鳯樓
大夫第
永隆昌樓
福裕樓 http://my.6to23.com/ydlin/fuyu.htm
http://www.bhyc.edu.hk/pages/gallery/04-05/fukien/original/wingting002.JPG
http://www.bhyc.edu.hk/pages/gallery/04-05/fukien/original/wingting009.JPG
二.方樓
1.內通廊式
和貴樓
http://www.yuleshow.org/weblog/2004/06_june/20040618_000269.html
慶雲樓
德星樓
溝尾樓
完璧樓 http://www.fjcns.com/news.asp?id=12669
善成樓 http://www.fjzw.com/1/pages/47_gif.htm
奎聚樓
http://gb.chinabroadcast.cn/3601/2004/06/24/883@208224.htm
振德樓
德輝樓
五實樓
2.單元式
西爽樓
詠春樓
思永樓
3.特殊形式
長源樓
遺經樓
富紫樓
清晏樓
三.圓樓
1.內通廊式
懷遠樓
http://www.seekchina.com/url/?url=http://www.yuleshow.org/weblog/2004/06_june/20040618_000270.html&title=Makesure
承啟樓
順裕樓
http://www.unn.com.cn/GB/channel229/233/954/972/200011/01/5076.html
如升樓
http://gb.chinabroadcast.cn/3601/2004/06/24/883@208159.htm
裕昌樓
振成樓
http://my.6to23.com/ydlin/zhencheng.htm
僑福樓
http://heritage.news.tom.com/Archive/2001/11/16-93276.html
田螺坑
2.單元式
龍見樓
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jrb/gb/content/2004-07/06/content_601896.htm
中慶樓
在田樓
http://www.sxxsy.com/china/prodcuts.asp?ClassId=28
厥寧樓
http://cul.sina.com.cn/l/e/2001-07-19/1194.html
丰作厥宁楼,位于平和县芦溪乡芦峰村,是现存最大的圆土楼,楼体直径77米,楼高四层14.5米,每层均有72个房间,全楼共计288间房。这是当地叶姓家族两代人用了四十几年时间建造而成的,最多时住过700多人,现在还有200多人生活在里面。
集慶樓
http://www.fjsen.com/tour/home.nsf/documentview/2005-01-07-01-23374B31F0D2BE3948256F820029767B?OpenDocument
http://gb.chinabroadcast.cn/3601/2005/01/10/342@417672_2.htm
二宜樓
http://www.t2t-travel.com/travel_j/nanshan/ha2yl.htm
http://www.sxxsy.com/china/prodcuts.asp?ClassId=26
南陽樓
http://museum.xauat.edu.cn/show_content.asp?text_id=678
http://museum.xauat.edu.cn/show_content.asp?text_id=669
齊雲樓
http://www.fjww.com/shownews.asp?newsid=388
昇平樓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gujian/483768.htm
樹滋樓
聚星樓
3.特殊形式
錦江樓\r
http://zhangpu.org/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58
雨傘樓
四.其他
1.特殊變異
順源樓
http://sekitori.web.infoseek.co.jp/Houses/ie_cn_FK_gokak.html(日文網站)
八卦堡
半月樓
提督府
2.連排式
張廣盛宅
------------------------------------------------------------------
編輯按語
http://club.ntu.edu.tw/~hakka/about/thu.htm
土樓的建造方法
(1)開地基----放線、挖槽
興建圓樓時,先請風水先生選擇地點。首先要確定的不是圓心,而是正門門檻的位置。隨後再用羅盤定出樓的中軸線。在軸線端頭不妨礙施工的地方立「楊公先師」的木樁,並殺雞敬神。
然後根據土地大小、財力、物力的可能,以及所需房間的多少,定出圓樓的層數和間數,算出半徑。再從門檻中點出發,沿中軸線定出圓心。用繩子繞圓心畫出內、外牆的位置,並且劃分開間。再依基礎設置外牆的寬度,畫好基槽的灰線,就可以挖基槽築地基。
(2)打石腳----墊牆基、砌牆腳
土樓基槽的深度視根據當地土質狀況而定。一般挖至老土,深約二、三尺到五、六尺不等。基本上樓基與牆腳寬度相同,但是從上到下會有收分。樓基多用大塊河卵石壘砌,空隙以小卵石填塞。
牆腳也多用河卵石或毛石壘砌,內外兩面用泥灰勾縫。各地區土樓牆腳高度不完全一樣,一般高約兩、三尺。有洪水的地方要砌到最高洪水位以上。
用大塊卵石壘砌牆腳時,要注意將較大的一面朝下,三方靠穩,並使砌築面保持向內傾斜。同時石塊需大頭朝內,小頭朝外,相互卡住,牆腳才不會被撬開。壘砌法比座漿砌法更牢固,而且可防止毛細作用,不會使地下水沿牆腳向上滲透,發揮牆身防潮的作用。
(3)行牆----夯土牆
牆腳砌好之後,就在牆腳上支模夯築土牆,俗稱「行牆」。
支好「牆篩」(即夯土築牆用的木模板)後,先插入長竹筋,然後將拌好的黏土倒入牆篩中,第一次倒滿,夯實成牆篩三分之一的高度,再放入較短的竹筋,作為牆骨。如此分三次夯完一篩。薄的土牆需兩個人夯,厚牆則要四個人同時夯築。夯築有一定的方法,按順序分三階段完成,才能確保夯得密實。夯完脫模後,再將土牆內外兩面修平、拍實,使之平整密實。
(4)獻架----立柱架梁
每夯完一層高的土牆,便在牆上挖好擱置樓板或木梁的小槽,然後由木工豎木柱、架木梁。這個階段俗稱「獻架」。
因為土樓的外牆很堅實,可以承載很大的重量,所以大梁的一端直接支承在外牆上,另一端則由內圈的木柱支撐。柱子和柱子之間,架上橫樑後,在架上擱置樓板的「龍骨」。每一開間並排數根龍骨,一端直接插入夯土外牆中,另一端則支承在橫樑上,並有部分出挑,以便支撐樓上走廊的地板之用。然後鋪上木樓板,用竹釘固定。竹釘事先用熱砂子炒過,乾燥耐久。至於單元式的土樓,往往便在夯土的隔間牆上直接架梁鋪樓板,完成木結構部分的工程。
(5)出水----封頂
大的土樓一般一年建一層,三、四年之後建好頂層再封瓦頂,當地稱為「出水」。
建屋頂時,先架好木結構的梁架,一般是「穿斗」和「抬梁」結合運用的形式。然後架檁條、釘望板,在鋪上屋瓦,用磚壓住以免被風吹走,屋頂部分就完工了。
土樓的兩坡瓦頂內外出簷不相等。內簷比較短,外簷則很長,可達二至四公尺,顯然是為了防雨,以保護外圍土牆。
圓樓屋頂的外坡越往外,周長越大,內坡越往內,周長越小。所以採用特殊的「剪瓦」方式來處理。
鋪屋瓦時,大部分的瓦隴仍是照一般的鋪法,維持標準距離。只在每一開間的外坡作一個「開叉」,將一條瓦隴開成兩條,增加圓周周長。內坡則每一開間剪一至二槽,減少圓周周長。如此,只要調整少數一兩條瓦隴,將少數的板瓦稍作剪裁,就可以適應圓樓屋頂弧形變化的要求。
(6)內外裝修
一座土樓的結構在出水封頂後便告完成,接下來便是內外裝修的工作。這個階段要鋪木樓板,裝各間門窗,安走廊欄杆,鋪地面,開外牆窗洞、裝木窗,作卵石臺基和大門的石階,並且製作樓匾,還要裝飾祖堂。
大的土樓一般一年建一層,建了三、四年後封瓦頂,另外內部裝修又要一年,因此,建一座土樓大約要花上四、五年。
完工後照例要請客,然後選好時辰搬進新樓。主要的傢俱預先搬好,等按照時辰正式搬家時,全家便按年齡從大到小排好隊,每個人手中都要拿東西,例如燈、火把及小件物品等,一邊走一邊放鞭炮,一邊說吉祥話,熱熱鬧鬧的搬進新樓。土樓的建造至此大功告成!
--------------------------------------------------------------
建材要求
七竹八木(七月的竹子,八月的杉木)
圓樓之優點為:
1沒有角房間
2各房間為同心圓分配均等。
3同週長,圓形面積內部空間最大。
4節省建材。
5因圓形關係,建築構件材料統一。
6只有一脊頂屋頂,施工較方樓容易。
7圓對風之阻力小。
8圓對地震扺抗力較強。
-------------------------------------
客家土楼――花萼楼(转贴)
来源:http://64.124.76.22/BBSView.asp?SubID=world&MsgID=11259
<br> 客家土楼――花萼楼,是民居建筑造型艺术中最粗旷、最典型、最富魅力,属世界著名的四大民居建筑之一的古建筑。
<br>
<br> 花萼楼位于大埔县大东镇联丰大丘田村。它构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08年,距今已近400年的历史。该楼占地面积2886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背靠虎形山,面向梅潭河,周围群山环抱,碧水环绕。该楼与天地浑然一体,圆的外形与天穹呼应,本色的黄土墙与大地密接。墙体厚度为1?2米,用土夯实;楼顶木梁灰瓦,楼高三层,层内加开两个半层,顶层外墙开窗,内设有一环形回廊,宽度为1?2米;里外三重,内底外高,最高点达11?9米;楼内可供28户人口生活住宿,各户可单独上顶楼,通过回廊,户户通连,公共梯口设在大门右内侧,全楼共有房间210间;楼内天井占地283?6平方米,全用鹅卵石铺成,中心有一个圆的古币图,直径达3?8米;天井南边有一水井,深达18?6米;楼内房屋正中为大厅,是合族议事的地方;大厅对面是该楼的唯一大门。门框用宽而厚的花岗岩石板组成。门板钉有厚厚的铁皮,门顶设有一个蓄水池,二楼不开窗,多处设有枪、炮眼,供灭火、防盗之用。
<br>
<br> 花萼搂构建匠心独运,按易经八卦形态设计,玄藏天机,文化内涵丰富,包含着客家独特的建筑风格,折射出客家人忠孝、贤惠、勤劳、勇敢的伦理美德。
<br>
<br>文/林旭稳
<br>
<br>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5-7-26 at 20:29 ]
[转帖]客家土楼的分布区域
客家土楼的分布区域客家土楼分布的主要区域是分处博平岭南脉西东两侧的闽西南和粤东北几个县市,特别是客家话和闽南话这两大方言交界地区。如龙岩、湖雷、古竹、岐岭、大溪、湖坑、下洋几个乡镇,南靖西北部的奎洋、梅林、书洋3乡,平和西部的芦溪、霞寨、合溪、秀峰、九峰几个乡镇,诏安西北部的秀篆、官陂2乡,以及大埔东南部的双溪、枫朗、桃园、丰顺西部的官西,饶平北部的上善、三饶等几个乡镇。历史上自宋代以来,这里是汀、漳、梅、潮4州分界线,迄今除极小析分以外,基本无变化。十分值得注意的是,汀、梅2州境内居民悉为客家人,而漳、潮2州边境有客家人渗透现象。
3种典型土楼中,五凤楼主要分布在永定高陂、坎市、湖雷3乡,这里平川面积较大,耕地多且交通便利,自古就是客家地区中盛产粮、烟、煤的聚宝盆,与一般“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贫瘠景象大不相同,应该看到,正是这里的发达经济提供了使五凤楼得以建造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同时因为距离边境冲突地区较远,生存环境相对安宁。故住宅强调尊卑秩序而无须专注于防御,五凤楼总数甚少。
方楼主要分布在龙岩、永定、南靖交界地区。博平岭纵贯其间,宋代至今,为汀、漳2川的区划所在。方楼在3类土楼中数量最多。据目前对3至5层方楼的初步统计:龙岩适中镇共有242座(另有遗址可查的,1864年太平天国战时被毁38座,1924年军阀混战时被毁24座)。永定高陂镇649座(其中2座6层),坎市镇1016座(其中1座6层),抚市镇统计暂缺,湖雷镇609座,古竹乡统计暂缺,岐岭乡376座,大溪乡155座,湖坑镇201座(其中6座6层),下洋镇统计暂缺。南靖奎洋乡34座,梅林乡62座,书洋乡230座。无庸赘言,永定方楼总数占支配份量,撇开分布零散的几个乡镇不计,已有统计数字的6个乡镇共3006座。以平均500座计,则统计暂缺的3个乡共1500座,则永定一县3层以上的方楼总数超过4500座,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另须指出,上述全部方楼的楼主或建造者几乎都是客家人。龙岩适中镇居民属性不明,其通行土话亦非客家话非闽南话,但“适中大楼建筑师来自永定金丰,如肖姓,操木工而在适中定居”。南靖县11乡镇中,8个乡镇全为闽南人,只有奎洋、梅林、书洋3乡客家人闽南人混居,而且方楼集中客家人村落中。永定则为纯客家人居住县。
方楼分布地是平川向山脊过渡区域,这里耕地较少,经济较差,交通不甚便利,历史上匪患械斗多发。因而方楼同五凤楼比,显然秩序感减弱而防御性增强。
圆寨主要分布在永定、南靖,平和3县交界地区,这里山高水冷、耕地几乎悉为梯田,历史上社会极不安宁,而客家人的永定县与闽南人的南靖、平和2县之间交通隔绝,直至1980年代才开通永定、南靖交界是处隘口,修筑简易公路,但迄今交通状况并未根本改善。在3类土楼中,圆寨的三堂屋最为隐蔽,防御性最强,这引起因素显然发生了重要作用。
据目前对现存3、4圆寨的统计,永定主要集中在古竹、岐岭、大溪、湖坑、下洋5个乡。其中岐岭乡28座,大溪乡31座,湖坑乡64座。古竹、下洋统计暂缺。但据笔者实地踏勘看来,前者较湖坑稍多,后者较湖坑略少,若以平均等于64座计,则全县总数不下于360座。南靖奎洋乡14座,梅林乡39座,书洋乡101座,般场乡23座,加上其他乡镇数量,全县总数约在210座以上。这里也须注意,在圆寨最多的4个乡中,客家村落最为集中。平和圆寨数量暂不明确,但据新编《平和县志·文物名胜卷》统计,全县现存2至4层的方楼圆寨共约280座,尤以圆寨为多,集中在芦溪、长乐、九峰几个毗邻永定的乡镇。长乐乡为纯客家人居住,芦溪、九峰则客家人闽南人混居。
[转帖]客家土楼的分布区域
九峰4万人,3万人说客家话.[转帖]客家土楼的分布区域
闽南漳州四个县有客家的延伸分布,基本上是土楼圈之内.平和县的长乐乡是纯客家,九峰,大溪镇则以客为主,崎岭,国强,芦溪客家则有部分.
诏安县的秀篆,官陂,霞葛纯客乡.红星和太平镇有部分.
云霄县的下河,和平乡以及常山农场有部分.
南靖县的梅林,书洋多数为客家.
台湾阿扁祖先是诏安客,吕秀莲则是南靖的.
闽南此四县的客家人数20万以上.
客家土楼――花萼楼(转贴)
客家的土楼是很出名的。在国际著名建筑大师矶崎新在珠海的海市计划(一个城市规划中)就用了中国民居的两种形式元素:一个是北京的四合院,一个就是客家圆形土楼。客家土楼――花萼楼(转贴)
客家人多数居住在华南山区,生活质朴简单,但是建筑方面的创造不少:<br>永定,大埔土楼,梅县,赣南的围龙屋,连城宣和培田民居......
客家土楼――花萼楼(转贴)
在雅虎引擎中输入:客家民居<br>可以找到750条相关信息。
<br>客家民居的特色由此可见一斑。
客家土楼――花萼楼(转贴)
google.com中则共约有849项查询结果符合“客家民居”。<br>“闽南民居”共约有81项查询结果。
<br>“四川民居”共约有214项查询结果。
<br>“潮汕民居”共约有75项查询结果。
<br>“浙江民居”共约有102项查询结果。
<br>“福州民居”共约有21项查询结果。
<br>..............................
客家土楼――花萼楼(转贴)
梅州不但有很多围龙屋,也有土楼.[ 本帖由 hcb8188 于 2002-9-20 23:42 最后编辑 ]
闽西南土楼乡村[转贴]
闽西南土楼乡村来源:http://www.ebookpub.com.cn/viewarticle.asp?articleid=149293
◇本文作者是何葆国,于2001.08.14 12:01:22 发表于 旅游见闻 进入本文作者专栏区
古竹、高陂、湖坑、书洋、梅林、芦溪,这是普通中国地图上查找不到的几个行政乡。
这里是闽西永定县与闽南南靖县、平和县的交界地带,崇山峻岭蜿蜒几百里,一片莽莽苍苍。
这里的主要居民是客家人。客家人是汉族的一支民系,来源于汉族早期文明中心的黄河中下游流域。
我们都看呆了!
在这些客家人繁衍生息的乡村,山坳里、溪流边散布着一座座土楼。如果你以为土楼只是土垒的矮房,那你的想象力实在是太有限了。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茂木计一郎教授在提到他第一次见识土楼时,是这样写的:“过了山口,(我们)发现山麓的环形土楼,座落在山谷里蜿蜓而流的河岸凸出的地带,好象大地上盛开的巨大蘑菇一样,圆圆的土墙建筑物点点相连,又象是黑色的UFO自天而降,那真是不可思议的景象,与其说是住宅,不如说是城堡,不,是不可想象的怪物,超然地横躺在我们眼下的山谷里,我们都看呆了。”
1989年冬天,我第一次见到土楼,内心的那种震撼也是无以言说,土楼那恢宏的气势、那古拙而精致的形态、那历经沧桑的斑斑陈迹,令我许久不敢说话,生怕一说就浅薄了。我在土楼乡村的一所中学里教了四年书,周末和寒暑假里走遍了土楼乡村的村村寨寨,开始写起了以土楼乡村为故事背景的小说,几年里发表了数十篇,还获得冰心老人的题签结集出版,可是我总觉得我的笔仅仅触到土楼的外表,尚未深入到土楼内在的灵魂里,因为土楼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文化圈,如此博大精深,一个人是很难廊清它的全貌的。这几年,我离开了土楼,但是常常带外地的朋友重返土楼。我充当了导游的角色,实际上,我依然象初次见识土楼一样,依然是初识的惊叹与激动洋溢心中。
据说,闽西南土楼如今声名远播,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美国中央情报局呢。他们在卫星照片上看到闽西南土楼,好象核反应堆,不由一阵惊慌,那可是漫山遍野啊,于是加紧探测研究,仅仅卫星照片就拍了上亿张。不久,中国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美国中央情报局有关人员以游客身份前来旅游,方才恍然大悟:那“隐匿的核力量”,原来是民居土楼!1985年,在美国洛杉矶世界建筑模型展览会上,中国参展的模型便是北京的雍和宫、天坛以及永定湖坑乡的振成楼。1999年12月,土楼较为密集的永定、南靖两县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把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批批旅游者和专家来到了土楼乡村。
土楼从哪里来?
闽西南乡村的土楼大大小小,数以万计,主要是圆形与方形,另外还有椭圆形、八卦形、弧形以及五凤楼无围龙式、加围龙式等多种形状,同一形状里又有单环式、双环式、多环式之分,可谓千姿百态。
每一座土楼都有一个名字,大都取自族谱里的祖训。登上石门槛,走过楼门厅(这里大都有舂米用的槌子,以及长长石凳供人小坐闲聊),面前便是宽阔的天井,天井中间有一口水井。楼门厅对面是祖堂,这里是土楼里祭祀、婚丧、议事的地方,显示了浓厚的家族血缘色彩。所有的土楼,一楼都是灶间,是每家每户作饭、用膳和会客的地方;二层则是禾仓,放置谷物和各种农具杂物;三楼以上才是卧室。也只有从三楼开始,才对外开一孔小窗。所有的房间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由一条畅通无阻的走廊把它们紧紧地连成一个整齐的圆环,或者一个巨大的“口”字。这些土楼最早的建于唐代,宋代、元代建的也不少,明代的建筑则随处可见,但现存最多的还是清康熙年间至20世纪70年代所建的。其建筑材料是红壤土、砂石、竹片、土纸浆,其中红壤土为进一步加强粘性,加入了红糖、蛋清和煮熟的糯米饭,用足够的水彻底搅拌均匀,这也正是最为外人所津津乐道的地方。客家人就是用这些就地取材的材料,用简单的工具如夯杵、墙槌版和拍板等,夯起了一座座神奇的土楼。
那么客家人为什么要建造土楼呢?学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说是土楼人的先祖从中原迁徙而来,落户异地他乡,“惟恨所居之不远,所藏之不密”,为防盗匪的骚扰和土著的进攻,便聚族而居,建起了土楼。普通旅游者似乎十分乐意接受这种“防御说”,看着土楼便浮想联翩地想起刀光剑影的战斗故事。而多年来研究土楼文化的著名专家林嘉书则称此说大谬,他认为“防御说”是根本无法成立的,土楼客观上固然有防御的作用,但实际上建造一座土楼短者要两年,长者要十数年,盗匪洗劫只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谈何防御?其实,从史料分析来看,客家先民南迁定居之后,远离了中原战火纷飞灾祸连年的环境,得到了相对的稳定与发展,其所处的山区要比沿海地区更少匪祸与天灾,收成更有保障。一座土楼造价不菲,倘无相当的积蓄,是建造不成的。客家人建造土楼,聚族而居,主要是源于对中原传统文化的认同,由半坡村的建筑模式转化而来。血缘传统、家族传统以及客家人所处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这才是土楼人建造土楼的“情感基础”。
作为普通旅游者,当然可以不必理会学术界的唇枪舌剑,我们只管看着惊奇就行了。跟着我,我们一起去看看几座特别著名的土楼――
神话般的民居
丰作厥宁楼,位于平和县芦溪乡芦峰村,是现存最大的圆土楼,楼体直径77米,楼高四层14.5米,每层均有72个房间,全楼共计288间房。这是当地叶姓家族两代人用了四十几年时间建造而成的,最多时住过700多人,现在还有200多人生活在里面。
承启楼,座落在永定县古竹乡高北村,中国民居邮票里的“福建民居”即是它的图案。这是一座三环圆楼,最外环高四层12.4米,每层72个房间,共计288间:第二环二层,每层40间,共80间;第三环平房,有32间,圆心位置是祠堂。承启楼共有400个房间,楼中有楼,犹如迷宫,假如你想好好参观一遍,这大概需要一天的时间,假如你想在每个房间住上一天,则一年也住不完。
深远楼,与承启楼相邻不远,跟它一样也是一座三环式圆土楼,结构、规模也相差无几。当你信步从承启楼走出,再走进深远楼看看,也许你会觉得它们象是两兄弟呢,骄傲地并肩站立在闽西南乡村。
怀远楼,位于南靖县梅林乡长教村,是单环式圆土楼的典型代表,它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你一走进大楼门,一眼便可以看到一座上下五凤楼平房模式的“斯是室”,它既是怀远楼的祖堂,也是它的私塾,结构精巧,雕梁画栋,十分古雅。
顺裕楼处于南靖县书洋石桥村一处海拔400多米的山腹,是排名在丰作厥宁楼之后第二大的圆土楼,直径74.1米,但是它的天井直径长达59米,却要比丰作厥宁楼大得多。当你穿过7米多深的楼门厅,猛然看到一个宽广的圆形天井,心里必定为之一震。
振成楼,位于永定县湖坑乡洪坑村,是一座两环式八卦形土楼,外环四层高16米,内环则只有两层。外环共有八卦即八个单元,是标准的八卦图式,单元之间彼此隔开,同时又有小门相通。走进振成楼,一眼可以看见祖堂,其正门两边立有两根圆形大石柱,周长1.5米,高则达7米,象征着灵魂接天的意思。祖堂里有一戏台,造型十分奇巧。
长源楼,是一座方形土楼,坐落在南靖县书洋乡石桥村,依陡峭的河岸山壁而建,前后高低起伏,虽然落差很大,但是错落有致,象是山水画中的桃源仙境。长源楼依山傍河,巧夺天工匠心独运,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落日时分,坐在门槛上看小河流水,别有一番情致。
大夫第,是五凤楼的典型模式,位于永定县高陂乡大同角村的一片山坡上。一条曲折的乡村小道从公路向它蜿蜓伸来,大门前是一片禾坪,下面是一泓半圆形池塘,清澈的水里荡着朵朵荷花。门楼高大威严,气势不凡,门楣上雕石刻木,镏金漆彩,显得一派金碧辉煌。这是一座三堂两横式的五凤楼,横屋从前向后逐层升高,登上四楼,凭栏远眺,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实在是美不胜收。
众多土楼里,最具特色与震撼力的当推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群,四圆一方五座土楼环环相抱,从上住下望去,犹如一朵盛开的梅花,又象是一群神秘的UFO(飞碟)飘浮在青山绿水之间,令人赞叹不已,又引人遐想无穷。这五座土楼分别是圆形的瑞云楼、 振昌楼、和昌楼、文昌楼以及方形的步云楼。从视觉上来说,圆形是无始无终的,给人一种不确定感。四座土楼建在一起,环环相连,令人无法分辨出东西南北,但是只要居中建一方形楼,方向感立即就明确了――步云楼便象是一只无形的大手,把四座圆楼揽在了一起,形成一个和谐而完整的整体,没有超凡的想象力是做不到的,你不能不佩服民间建筑匠的奇思妙想。
到土楼里住几天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楼周围也建起星星点点的“洋楼”,可是这些用钢筋、水泥建成的“洋楼”似乎不大受到欢迎,更多的客家人还是喜欢住在土楼里,他们认为“土楼发人”,这不仅仅因为土楼里每一代人都有人走出土楼,到了海外和大都市当了大官或发了大财,他们只是本能地喜欢土楼冬暧夏凉的特点。土楼的土性温和,外面潮湿时,它能吸水,外面干燥时,它又能放潮,因而空气总是清新宜人。
闽西南土楼乡村民风纯朴,客家人热情好客,你到土楼里一个朋友家里做客,全土楼里的人都会把你当作客人。我便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我在一个朋友或者学生家里的灶间吃饭,每户人家都有人过来打招呼问好,有人还把家里的好菜端来共享(当地话叫作“凑碗”)。说到吃饭,主人不管你能吃多少,总是将一碗饭盛得极满,有如高高耸起的小山。你接过饭碗,拿起筷子,可以摇着头说,这么满我怎么吃得完啊,然后往主人碗里拨,主人会很高兴的,因为你吃不完就是“剩”,当地话里读如“春”,即是年年有余的意思。要是你面对满满的饭犹豫不决,或者把筷子插在饭碗上,那就惹了主人老大不高兴。
土楼默默无闻地生长在闽西南乡村,几百年来“养在深山人不识”,现在,似乎一夜之间成了名,从厦门、漳州、龙岩乘车均可直达,不过,来的人并不是太多,而且主要是一些专家学者和一些品味较高的旅游者。说实在的,我内心里不大希望土楼成为旅游热点,因为太多的人必定会打破土楼的宁静,破坏它的生态环境。土楼本来就是寂寞的,只能有不多的人在这里流连忘返,寻得一份都市里失落的幽远情怀,人太多,就变成赶集似的索然无味了。
如果你是一个独立特行的旅游者,你应该到闽西南土楼乡村来看看。走马观花,看个稀奇也好,如果你想品咂土楼文化那绵长的滋味,那你就在土楼里好好住几天吧,坐在楼门厅与土楼人拉呱、吃客家人的饭包、喝客家人自酿的红酒……一切妙不可言。
土楼的节日文化
http://www.guxiang.com/zhuanti/renwendili/tulou/files/jieri.htm农村的大节日除春节外,尚有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和重阳节。永定客家土楼各自还有一些小节日。如清明、立夏、惊蛰、冬至等与农事有关的小节日,也进行一些简单的饮食文化活动。惊蛰日,主妇把花生、黄豆、南瓜子之类放到锅里炒,将这些香酥可口的食品当作损害农作物的小虫,一边炒动,一边口中喃喃念唱:烟虫菜虫豆子虫,青虫黑虫花麻虫,田菜虫、地瓜虫……炒你落肚变屡虫!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跟着念,等着吃,从中学习农事知识。
清明,有些地方的农家做米饭,宰一只鸭子,清亲友来吃一顿。立夏,则是小麦收成之后尝新的小节日,楼楼户户用新麦磨成的面粉做面条吃,还特别喜欢在清明节吃狗肉。有一名谚言:“立夏狗,食了会走(跑的意思,指腿脚灵健);立夏面,食了更健”。冬至日,则做汤圆吃。至于大节日,活动就隆重得多了。端午节赛龙舟、比游泳、包粽子、孩子挂香袋、相互走亲戚。中元节是鬼节,活动没有闽南人隆重。中秋节除了亲友之间互赠月饼之外,中秋之夜男女青年常喜欢搞山歌对唱。“文革”前有些边远村落,土楼与土楼之间,男女山歌手分成2个阵营,一首对一首,既有传统民歌,也有即席编唱的,许多男女老少听众,沿山沿溪席地而坐,一边赏月,一边欣赏山歌,往往唱到下半夜才尽兴而散。
< 联系我们-故乡-隐私声明 >
故乡版权所有
RE:土楼的节日文化
http://www.guxiang.com/zhuanti/renwendili/tulou/files/lunwen_2.htm传奇土楼---土楼探秘孙小宁
客家圆楼成因之谜
偌大个世界,有防卫需求的地区有的是,为什么偏偏只在中国这个小小的地区才出现这种规模庞大而奇特的圆形民居呢?
客家土楼中最有特色的要数圆楼,对于圆楼产生的成因,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最感兴趣也是争论最多的问题。过去人们总说,客家圆楼是客家人南迁时为适应防卫需求聚族而居才出现的住宅形式。然而为什么它会是圆的?偌大个世界,有防卫需求的地区有的是,为什么偏偏只在中国这个小小的地区才出现这种规模庞大而奇特的圆形民居呢?
显然,防卫要求是圆楼产生的最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事实上许多客家村落都是方楼、圆楼并存的。经过仔细考察我们发现,不论是永定县还是南靖县,方楼的出现比圆楼要早,如何从方楼发展到圆楼这是需要进一步回答的问题。
与方楼相比,圆楼有七大优点:
1、方楼的四角房间光线暗、通风差,紧临木楼梯,噪音干扰大,因此不受欢迎,而圆楼消灭了角房间。
2、与方楼相比,圆楼房间朝向好坏差别不明显,有利于家族内部分配。
3、同样周长围合成圆形的面积是方形面积的1.273倍,因此,建圆楼可以得到比方楼更大的内院空间。
4、圆楼内扇形房间的外弧较长是土墙承重,内弧较短是木构承重,与方楼相比更省料。
5、圆楼的木构件尺寸统一。
6、风水认为圆楼可制煞,科学的解释是圆楼对寒风的阻力较方楼小,因此邪气对居室的影响也相对小。
7、从抗震的角度看,圆楼能更均匀地传递水平地震力,因此比方楼有更强的抗震性能。
圆楼是客家人首创的吗?
闽南圆楼相对年代较早,到底是客家人还是闽南人先创造了圆楼的形式呢?
圆是大自然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图形,圆形也是人们原始空间认识的典型。因此,客家人产生圆楼的意象是不足为怪的。真正奇怪的是,世界历史上大型的圆形建筑并不少见,如古罗马竞技场等。然而如此成群出现的圆形楼房住宅,世界上仅此一处,这是客家人首创吗?
客家人从北方南迁,从四合院到五凤楼,再从五凤楼发展到防卫性更强的方楼,再将方楼四角抹圆,进而选择有更大优越性的圆楼是顺理成章的。
然而,闽南人的圆楼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年代,北方五十八姓入闽,在与地方畲族武装斗争中落籍安家,在唐代漳州特有的战争环境中,结合闽南圆形土丘的地形,从兵营、山寨,发展到四周楼房围合的城堡,再到圆形的土楼住宅也是顺理成章的。
到底是客家人还是闽南人先创造了圆楼的形式呢?现在仍在争论中。事实是现存有纪年的圆楼中,闽南圆楼相对年代较早,可以推测客家人可能是从闽南人那里学来圆楼的形式,从而完成从方到圆的转变。但这只是个推测。谁先谁后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客家圆楼同闽南圆楼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这不仅表现在地区的相邻、外观形式的相似,还表现在客家人与闽南人的相互渗透与交融之中。 土楼为什么历尽千年风雨而不衰?
现存的客家土楼,大多是明清时代的建筑,为什么现在还保存完好?
现存的客家土楼,大多是明清时代的建筑。这些建筑何以现在还保存完好,这是由它独特的施工技术决定的。客家土楼可以说是把中国传统的夯土施工技术推向了高峰。
客家土楼的夯土墙之所以能做到薄而坚固抗震,首先是夯土墙的用料都是选用粘性较好含砂质较多的黄土,有的还掺上粘土。讲究的做法有的选用“三合土”,即黄土、白灰、砂子拌和夯筑,以增强其坚硬程度。
其次是墙身的构造处理,墙角用卵石干砌以防洪水浸泡。墙厚从底层往上渐渐减薄,外皮略有收分,内皮分层退台递收,一般每层减薄3至5寸,这样在结构上更加稳定。
在墙身的处理上,客家人还摸索出一套用松木垫墙基的方法。俗语说“风吹万年衫,水浸万年松”,因此他们一般都选用直径很大的百年老松,其木质赤色,油质饱满,泡水不烂。 土楼怎样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初访客家圆楼的人,他们的感受往往是:一跨进门楼,立即进入被屋顶圈成的天空之下,视线禁不住随屋脊线而盘旋,刹那间仿佛置身于古罗马剧场,有一份不由自主的晕眩之感。进入内院,空间出乎意料地明亮开阔,感觉和外观完全不同。内部被纤细的木结构组成的圆环包围着,充满柔和之光——回廊门口张贴的春联,鲜艳的红色配合祖堂屋顶上的苔绿,协调而美丽。
堡垒式封闭的外观和超大的尺度表现出强烈的防卫性,显示出一种气势逼人的威严。而土楼内部空间则是用纤细的木构件组成,并且居住空间对内院开敞,采用标准的小开间和接近人的尺度,从而使人倍感亲切,这是以人的尺度建造的空间,是为人的生活而设的理想环境。客家土楼给人的感知是:一个大尺度一个小尺度,一个泥土高墙一个杉木回廊,一个威严一个亲切,同时也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客家土楼专题集[转贴tom.com]
http://heritage.tom.com/zhuanti/kejia/index.html华美莫比三堂屋
方形楼寨的别样特色
开阔疏郎的单环式--侨福楼
双环式圆寨的典型--振成楼
多环式圆寨的典型--承启楼
形态各异的他类土楼建筑
功能与妙趣结合
夯土技术是建土楼的关键
圆楼是客家人首创的吗?
土楼历尽风雨而不衰
客家圆楼成因之谜
如此解释客家土楼
土楼怎样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访永定土楼六赞
为了"读不完的书"重放异彩
RE:客家土楼专题集[转贴tom.com]
探秘永定客家土楼2001-09-08 06:00:18 来源:千龙新闻网
【转帖】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http://www.longyan.gov.cn/kszd/kjtl/tljg.gif 土楼大多为方形或圆形,主要分布在永定,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尤以奇特的圆形土楼最富于客家传统色彩,最为震憾人心。
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堪称天下第一楼。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
这种圆楼都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一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三米,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0.9米。然后沿圆形外墙用木板分隔成众多的房间,其内侧为走廊。
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由于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http://www.longyan.gov.cn/kszd/kjtl/tljg1.gif
客家土楼闪烁客家人的智慧,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的民俗更令人陶醉,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传统文化的可见、可触、可感更吸引众多的游客的莫大兴趣。
來源: http://www.longyan.gov.cn/kszd/kjtl/kjtl.htm
[ 本帖由 yanxiuhong9 于 2003-3-26 20:29 最后编辑 ]
===================================================
編輯按語
http://www.jyu.edu.cn/kejia/kemj_2.htm
轉帖 闽西客家民居建筑
闽西客家民居大体上可以分为群体住宅和土楼住宅两大类。
闽西客家群体住宅多位于地势比较开阔平坦处,占地较大。其平面布置,类似近代的单元标准设计,它可以分为堂屋、横屋、围屋等三个基本单元,而随着经济、居住人口以及地形环境的不同进行拼拆,从而组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平面。综观这类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三堂式、四堂式、二堂一横式、三堂一横式、三堂二横式、六堂二横式等。
与上述群体住宅相比,土楼住宅则是闽西地区最具特色的民居,由于闽西地处山区,地形十分复杂,防御上要求人力更加集中,构造上更坚实,所以形成这种建筑形式除保留着原来三堂二横式的封建制度、农业生活以及防御、风光等方面的布置以外,还用厚达一公尺左右的外墙,将三堂二横的房间,以及附属建筑等都包罗在一个单元之内,犹如一座堡垒。这种堡垒形式的住宅即当地一般通称的土楼,亦称围楼或生土楼。
这些以极厚外墙围筑,不重装饰,门窗又开得少的土楼,尽管外形与碉堡相似,但由于当地人民表现了利用天然材料的智巧,在经济及实际要求的前提下,作了适当的加工,因此他的外观并没有碉堡那样怕人和单调乏味;相反的,这种红褐色墙基,黄土墙,灰瓦顶,以及墙上的阴影等等,与周围蓝天白云,树木相互印照,给人造成了一种朴实静雅和稳定端正的印象。加上这些土楼均有雅号和门联。这种家堡合一的土楼,究其起源有的学者认为明请时代福建乡村土堡的演变过程,从最初单纯为着切敌御盗的军事意义,而逐渐向军事和生活两种作用并重,最后生活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军事的所用,这应该是福建土堡发展的一个规则。“明清时代福建的土堡有:围城式、碉堡式、家堡合一。”家堡合一式土堡具有更多的优点显然是在总结上述两种土堡的经验教训之后而发展起来的。
而刘佐泉教授则持不同意见,他经过考察得出结论:作为围城式土堡的代表性建筑物是闽西连城县新泉张氏家族所建的土堡,该堡是在明朝嘉靖以后方修建的;作为碉堡式土堡典型的是漳平县永福乡李庄下楼的长青楼,系明万历年间李氏所营建。而仅福建南靖的普查,初步查出全县有大型土楼共492座,其中圆形土楼306座,方形土楼187座。并经过考证,发现其中有元代建造的5座,明代建造的24座,清代建造的50座,福建现存最古老的土楼是永定县湖雷乡下寨村的馥馨楼,它建于唐大历四年(769)。
土楼外形有方形、圆形、交椅形、曲尺形、扇形、综合形等。其中圆形最多,方形次之,交椅形为最特别。
1、 方楼 高二层至五层不等。平面一般稍呈横阔而近似方形,其平面布置原则与三堂二横式住宅大致相似,但因此种住宅需要紧凑集中,又需要外墙尽量少开门窗而内部房间却能达到采光的要求,所以在布置上除了中堂设在全宅天井正中以外,房间都沿着天井四周排列,围绕着天井成“日”字形。
在中堂前后,中轴线上的二个房间,面阔较宽,前面一间称为下堂。下堂前部即大门。后面一间称为后堂。至于其他附属建筑如猪圈鸡舍、柴房等则都并列靠在中堂二侧的山墙上。
在方楼的使用中,下堂、中堂仍分别作为门厅及全宅举行婚丧喜事的礼厅。后堂用作供奉祖先灵位及平常的祭祀。四周房间则按当地习俗,都把底层作为厨房、饭间及客堂,二层作为谷仓储藏粮食,三层及三层以上为住室。但在较低的住宅中,也有不尽如此的。
此类土楼的外观,通常前面低后面高,相差一层;其前后等高的较少,其规模最大的有400多个房间,可住80户人家,600多人,较小的则中间不设中堂,仅有天井四周一围房间,十16间起脚,前面高二层,后面高三层,住六、七户。此外,这类土楼也有因为后来子孙增加,利用旧楼正面土墙,于前部再接建一楼的,则规模更为宏大。
2、 圆楼 由于闽西山区夏秋之交常有台风侵袭,较高或较空旷地区的建筑物易于招置风灾,所以在这些地方的住宅,除了与方楼一样,必须使人力更集中,建筑更坚实以外,为了分散风力,增加刚度,多采用圆形的平面布置。但据当地人说:圆形、方形平面的选择主要仍都是由风水先生决定的,认为有的地方只有建圆楼才能人丁兴旺。圆楼大门大都开向二山交接处的豁口,当也是这个原因。
圆楼的布置与方楼相同,也用极厚的土墙将天井与房间包围在一个单元之内,房间沿着外墙成一圈排列,中央是天井。但由于其为圆形的平面,所以如从空中鸟瞰,就宛如一个圆桶的形状,远看如从地下冒出来的巨大蘑菇。通常在中轴线上的二间面阔较宽,前面大门所在的一间称为下堂,后面一间则为后堂或称祖堂。下堂与后堂之间常以走道连通。其他如猪圈、鸡舍、厕所等附属建筑就放在天井中央走道的二侧,在较大的圆楼中也有天井中设厅的,则其布置一如方楼,厅也称中堂。
在使用上,下堂仍作门厅之用,后堂兼作祭祀及举行婚丧喜事似的场所。如有中堂的则喜事等在中堂举行。周围房间,底层作为厨房及客堂,二层作为谷仓储存粮食,三层及三层以上辟为住室。
此类圆楼的平面种类,一般皆作一圈,高三层,有16间起脚住六、七户的,也有20间起脚住十余户的。但在少数大型圆楼中,则有作同心圆两个甚至三个相套的,如永定县丰盛乡的振成楼,有里外二圈,外圈高达四层,里圈高二层,共有屋200余间。而在永定县高南乡的天助楼,则更有内、中、外三圈,外圈高达四层,周围72间起脚,中圈高二层,36间起脚,里圈一层,24间。里圈的中心还设有圆形带天井的大厅一座;里外一起竟达380余间之多,据说曾住有七八十户人家。至于其所以外圈较高,内圈较低的原因,无疑与封建性建筑的内部采光和通风有关。除此之外,在永定县中川乡更有限于地形,平面成四分之一的圆形的,甚为特别。
3、 交椅楼 交椅楼一般筑于临河陡峭的坡地上,呈交椅形,故称“交椅楼”。其前墙、前房较低;而左右两翼略高,像交椅扶手,后墙、后房最高,约四至五层,如交椅靠背。这种楼前低后高,便于眺望,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日本茂木一郎教授考察时赞叹道:“造型之奇,世之罕见。”可惜目前仅存数座。
4、 综合形楼 在南靖县书洋乡田寮坑的一座山上,雄踞着五座奇妙膨大的土楼,中央是一座方形楼,四周则是三座圆形楼和一座椭圆形楼,整体布局巧夺天工,壮丽无比。登高远眺,恰似梅花怒放,从下仰望,宛如拉萨的布达拉宫。许多外国专家称之为“福建的布达拉宫”。上海同济大学路秉杰教授考察后赞叹不已:“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土楼群”。
目前,福建客家土楼一个群落一个群落保存下来,总数有1000多座。近年来,已有30多个国家的建筑、历史、民俗学专家学者和记者、华侨等前来考察,无不为这些奇特的建筑所折服。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安德烈来此考察后说:“这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生土建筑———神话般的居民住宅。也是世界住宅史上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5-5-12 at 14:24 ]
-----------------------------------------------------------
中國古鎮網:
http://www.sozhen.com/default/townpicture_29.html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6-7-15 19:0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