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过。
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捞饭”。
我们这要么是饭,要么是粥,没有“捞饭”一说。 什么没听说过,我现在在博白县城家都是捞饭吃的。还有,剩下的粥叫“清火粥”
涯边毛有喔。。
听讲过,里下因该毛咧怕。涯听最多饱饭食,捞开得泥人水才。喊人家食木解咯。。。。:shy: 涯还不时回想那久久回味的话勒:“阿弟呀,没看电视啦,炒菜捞饭,食饭了。” 重温一下历史,80年代的年轻人基本不会这一招了。象我这种70年代的人就多做一点。1、下米时,米要占锅的2/5,水占4/5,多太多易溢出,水太少汤水稠,影响口感。
2、大火待水沸后水会溢出顶开锅盖,这时再拿开锅盖让它继续煮,等水心成菊花状,看到米粒已经很鼓,试吃起来软中带硬(没有米心,但又不能熟透),大概有7、8分熟的样子,就可以捞出来(带眼的饭捞),沥掉水份(我的经验是上下晃几次以减少水份),放到另外一个小锅去,带进小锅的水份不能太多,免得饭”烂“,也不能太少,太少不好”焗“。
3、这一过程我们叫做“焗饭”,用小火,小锅的盖要盖上,先把锅底的某一底边部分置于火上加热,隔1、2分钟后旋转加热位置。把锅底的各部份都加热完后,大概到5-10分钟就可起锅。
4、此时还不能开盖,先让饭在里面焗着一小会。我一般是掀开看看成色及味道正不正常就盖住再等家人回来吃。
5、捞饭剩下的米汤就继续煮到成粥。此时的米汤水色较清,入口清爽,是县南人最钟爱的”清水粥“。县南农村经常讲的一句话是:”转屋卡食碗清水粥先。“
捞饭的口感松软、米粒成形不烂,米饭香味很浓,特别适宜老人小孩的消化。
这是我初中以前的实践经历,高中以后电饭煲就普及了,做饭的时间也减少了很多,捞饭逐步在人们的生活中淡化。 听长辈说过番薯丝饭可能就是这个东西吧 呵呵:shy: 没吃过 涯阿爸在单位上班,涯系在城市大,第一次听讲。 唔系喊做“捞饭”计,人家喊做“楼饭”,:lol:lol:lol 很久很久以前吃过,现在不这么做饭了,也许这样比较麻烦吧。
我
呵呵 米粒特别大 可是容易饿啊爽口捞饭 哈哈 我小时候也是吃过捞饭。 在中国, 我小时候干过好多活,砍猪菜, 喂猪,煮饭,扫地。。。早上上学前去浇菜,我父母,大姐在外打工,我和我阿婆在家,里里外外都要做。我家的猪吃蕃鼠藤熬的加上米汤。。。。。。 这有什么,我现在还经常这样煮呢.
这样容易下咽. 哪有那么多猪喂啊。。。。。。。。。。。。。。。。。 九十年代我们赣南农村还是那样做饭
现在不同了基本用高压锅: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