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qxlgc 发表于 2004-8-21 11:43:02

全国到赣州火车时刻表;http://www.abkk.com/cn/train/search_station_3.asp?fzm=%B8%D3%D6%DD

hjqxlgc 发表于 2004-8-21 11:48:10

赣州城市网——让赣州走向世界:http://www.chinacsw.com/cszx/ganzhou/

hjqxlgc 发表于 2004-8-21 11:52:37

赣州市人民政府网:http://www.ganzhou.gov.cn/index.asp

hjqxlgc 发表于 2004-8-21 11:54:59

赣州之窗:http://www.worldwindow.org/cszc/ganz.htm

hjqxlgc 发表于 2004-8-21 11:58:02

中国赣州网:http://www.chinacity.net/zgcs/jiangxi/ganzhou/

hjqxlgc 发表于 2004-8-21 11:59:48

赣州市电子黄页:http://www.0797114.com/

hjqxlgc 发表于 2004-8-21 12:02:37

瑞金旅游景点:http://spot.cnair.com/jiangxi/ganzhou/classindex.htm

hjqxlgc 发表于 2004-8-21 12:04:07

赣州广告网:http://www.jiangxi168.net/area/fenzhan/gz.asp

hjqxlgc 发表于 2004-8-21 12:06:00

中国江西赣州旅游网:http://www.poyanglake.com/gnan/gnan-home.htm

hjqxlgc 发表于 2004-8-21 12:08:03

赣州旅游资讯:http://www.ctrip.com/destinations/districtshoppingoverview.asp?district=473

hjqxlgc 发表于 2004-8-21 17:33:48

时空感悟—赣江源头话客家

--------------------------------------------------------------------------------


--------------------------------------------------------------------------------

    大河流出了历史,赣江孕育了客家。一方中国版图。循长江、鄱湖,逆赣江而上,在它的源头有一片被罗宵山脉、武夷山脉、南岭山脉包围着的广袤红土,这里田陌纵横百里,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神奇的土地。它有着高山峻岭峥嵘风骨,也凝结着千溪万流的意志、信念和不灭的灵魂。      
    大江东去,水也滔滔,浪也滔滔,落日的余晖漫过苍凉的郁孤台……





   从河中捧起一掬清波,触摸着赣江的波纹,仿佛阅读着千百年流动的历史。船工的号子汇进了赣江的涛色,筚路蓝缕的的篝火烧红了荒原的晨曦,瘀滩上那踉踉跄跄的脚印,是客家先民写在沙滩上的象形文字——那是一部艰难挣扎的历史!读读这片土地吧,它记录着客家民系的孕育、形成和发展,记录着一代代客家人的跋涉、追求、苦痛、不幸、光荣和梦幻。

    北中国大地,几度桑田、几牧场;长城南北,几番征战,几多白骨。战乱与灾荒是历史之树上并生的两只毒瘤。

    历史上,每一次较大的政治动乱,或者王朝更替之际,伴随而来的便是移民潮的兴起。东晋永嘉之乱,形成了第一次北人南迁的高潮;唐末靖康之祸及宗室南渡,掀起更大规模的移民高潮。
    不绝如缕的移民,为什么不约而同流向赣南?天时不如地利,万事皆备于地缘。

    黄河中下游,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它的北边是比较难以逾越的蒙古戈壁,西北是万里黄沙,形成交通壁障,西南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险峻的青藏高原,客家先民唯一出路,向东南迁徒。

    而在水路交通为主的古代,纵贯江西全境,发源于赣州境内的赣江,是连接内外,沟通南北的黄金水道。北上入鄱湖,通长江,串京杭大运河抵京津;南下,越梅岭入粤穗,出武夷联泉州。命运就这样为客家先民安排了这样一种生存空间。
悠悠千载一代代黄河子孙,一代代客家先民,溯赣江而上,一程程、一站站,历尽艰辛,来到虔赣,他们在这里放下疲惫的行囊,有一种龙归故渊的感觉,纷纷在这里落脚谋生,繁衍生息;或者又从这里溯章、贡二江而上,跨南岭(大余梅岭梅关),越武夷(石城赣闽通衢),辗转它乡,走向天涯,衍布世界。于是乎赣南成为接受自北南迁移民最早、最多的地区,成为孕育客家民系的温床、摇篮和发祥地。推开厚重的历史之门,客家先民正是在赣南撞响命运的晨钟!

    这里至今生活着730多万书同文、语同音、习同俗、行同伦、有着共同文化传统、历史记忆、风俗习惯的客家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客家聚居区。尽管流行歌曲在那里反复咏叹“不要问我从那里来?”但客家人却不忘根在中原,根在黄河。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怀恋是人类通有的情愫。传统越古老,寻根越热烈。

    跨越时间的长河和空间的大海,今天仍可探索寻觅到先祖们大迁徙的确证,姓氏与故里,对客家人来说,永远是座斑驳陆离的迷宫。   

    念情依依,别意悠悠。世代相沿的堂号与郡望是客家姓族的标识,反映出强烈的血统传递和地域观念。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与身俱来的姓氏,是移民唯一终身相随的印记,人口的迁移同时就是姓氏的流布。因此从当代的姓氏分布状况里沿波讨源,控赜索隐,便可以爬罗剔抉出先民们在历史上活动的轨迹。

    到了二十世纪初叶,历史再一次钟情赣南,赣南亦再一次辉煌了历史。以毛泽东、朱德、叶剑英等客家杰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瑞金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赣南成为共和国最早的家园。追寻人民共和国前进的足迹,历史不会忘记——共和国从赣南走来!

    历史的经经纬纬,通常交织着神秘的丝线。关于客家民系的形成,发展,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只要来到赣南、驻足赣水源头,就无不百脉沸涌,低徊唏嘘,顿生“千枝归一本,万水实同源”,伟伟乎赣南大地,浩浩然客家摇篮的感叹!

    历史在河边长大。赣江,这条闪烁着客家历史和未来的灵光的母亲河,正以生生不息的活力向前流去。




稿件来源:《赣南客家画报》 作者:钟东林

hjqxlgc 发表于 2004-8-21 17:41:37

“闽粤通衢”石城县


--------------------------------------------------------------------------------

    石城是客家人南迁途中最重要的中转站,唐宋以来,是名副其实的“闽粤通衢”,是早期客家人的摇篮地和发祥地之一。

    西晋末年,政治腐败,民族矛盾上升‘,招致“五胡乱华”,史称“永嘉之乱”。晋室南迁,举国上下一片慌乱,导致了大批士族和百姓随之南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徙,先后历时几个世纪。据《石城井溪村郑氏六修族谱》载:“膺公,怀帝五年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十民避乱者多南迁奔吴,故由莱州高密南渡,避居豫章西山龙园梅井坪。子求安求富迁抚州宜黄。求安子孟远于东晋义熙八年壬子(412年),迁南康郡揭阳县石鼓遂速(今小松镇磷脑),与吴恭葆同居,复又迁南桥岭。”此郑、吴两家应是首批南迁之中原人。此后还有唐季、北宋末、明末、清咸、同年间均因战乱,而相继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五次的人口大迁徙。这五次人口大迁徙,大量的中原汉人千里跋涉,走走停停,前后历时十多个世纪,大部分已留居江南。其中部分移民先聚居赣北波阳湖地区,而后再溯赣江而上,由赣中而赣南。由于石城与福建宁化隔山而居,故很大一部分移民经广昌或宁都而达石城。





    石城是武夷山西麓的一块宝地,这里山清水秀,宜垦地多,相对来说人口较少,可容量大,且民风淳朴,可相安而居。故有大量的南迁汉人在此滞留聚居。据现存族谱记载,唐五代时期,新迁来石城定居的姓氏有48姓之多,宋代有70余姓,明代有30余姓,清代有20余姓。一千多年来,数以千百万的客家先民们为了求得更理想的安身之处,有很大一部分从石城越过武夷山,到达福建的长汀、宁化、建宁、连城等地。有的留下来了,有的又南迁粤东。明、清两代又有少数客家人再渡海到海外谋生,成了今天的海外客家人。

    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千里狭长地带,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条件,这里的山高林密,水源丰富,可垦地多,居民区多为山间小盆地村落。这种小盆地的农耕生活环境,形成和保留了比较稳定的民俗民风。这种近乎半封闭式的生活环境,保留了不少古中原音韵方言。经过千百年来的孕育,至明清时期,终于形成了有自觉意识的“客家人”。

    石城是中原汉人南迁的最重要的中转站,也是客家人形成的最早的发祥地,因此,客家文化建筑甚多。该县小松镇小松村燕交坪杨村坊式亭,建于清光绪元年 (1875),两头为节“节孝”牌坊,为“族太学生许清涟之妻”李氏所立。两坊间下连以墙,上覆梁椽砖瓦,即为亭。牌坊上雕刻甚多,工艺精巧。1983年4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雏卢田镇岩岭管理区上柏昌水口的永宁桥,又名阁式布桥。桥身用麻石砌成,单孔,横跨溪流,长30米,宽5.3米,跨度10.6米。桥身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周治五年(1866)于桥上增建亭阁,祀关羽像。阁分五段,中段最高,两级逐级降低,中段建庙,两边设靠栏木凳,供人憩息。桥身坚实,格局古朴。为南方山区特有的建筑。石城客一家文化建筑之多引来了许多海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石城客家人的饮俗风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客家人的主食为稻米和蕃薯,其次为大豆、小麦、代用食品和副食品中,以蕃薯粉条(皮)、粉干、面条为最普遍,其次有米饭,黄米东糯米米齐油炸糕、芋包子、煎丸、发糕、糖糕,蕃薯干等。农村普遍有吃擂茶、米茶的风俗,可解渴、充饥又可宴请亲友。客家菜谱中肉类(猪、牛、狗肉)、家禽(鸡、鸭、鹅等)、山珍(香菇、木耳、笋)、水产(鱼、甲鱼、田螺等)、粮食等组成,名菜有红烧棋子块(肉)、肉丸、鱼丸、薯粉水饺、红烧甲鱼等。



   
稿件来源:石城县委宣传部

hjqxlgc 发表于 2004-8-23 21:35:22

嘿!怎么只有看的没有顶的呢?

阿妹730 发表于 2004-8-23 22:36:47

也想顶你,但是看到赣州市政府领导有把这次世客会办得地方主义的倾向,没有什么心情.而且从行程看出这次世客会着重招商,如果功利心,能把这次大会做好吗?作为被邀者之一表示怀疑.

watersong2 发表于 2004-8-24 02:57:12

居然一个网址一个贴,烦不烦啊?
说实话,我对赣州的客家性质不是很有认同感。赣州似乎是近些年才“打客家牌”的,而不是一直把客家人的认同扎在心底。你们说赣州多数是客家人的,说宁都是客家,可是我的宁都室友连客家这个词也是从我这里听来的,而他哥哥明确说,他们不是客家。这种“客家聚居地”,要了有什么用处呢?
另外,赣州,刚刚有了客家的概念,我却看到了不少赣州的网友,在吹什么赣州的最大面积,什么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甚至还吹什么“客家摇篮”“世界客都”,我都要看不过去了!我不是梅州人,我不是长汀人,但我看不过去了!争什么争,有本事一起团结起来把我们的方言统一起来,跟人家白话闽南话争!
当然,客家认同的觉醒并不是什么坏事情,但,这种认同必须是没有任何功利心的,仅仅是出自自己对自己族群的挚爱,否则,只会令人耻笑。而且,随着这种认同的发展,应该逐步统一我们的方言,而不是任由它“十里不同音”地只能被其它方言同化。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想参加19届世客会吗?请走进客家最早的孕育地——赣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