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xiuhong 发表于 2016-12-16 09:47:54

赣南地区历史人物及其著作概况~作者:刘承源

赣南地区历史人物及其著作概况(一)

作者按:
这是为2016年12月6日在广州召开的一次会议而准备的资料,文字未曾梳理,史实未经考证,仅供参考。
1一、唐及五代钟绍京(659~746),字可大,虔州人。钟绍京出身卑微,唐中宗景龙年间任宫苑总监,因帮助临淄王李隆基攻入太极殿除掉韦后及其余党,被封为中书令、越国公,成为江南地区第一宰相。钟绍京也是著名的书法家,有《灵飞经》等作品传世。綦毋潜,字孝通,虔州人。唐代著名诗人。开元时进士及第,授宜寿尉,迁右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隐归,不知所终。《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26首。惟俨(737~834),别号药山,俗姓韩,虔州人。唐代著名高僧。惟俨是禅宗南宗青原系僧人,曹洞宗始祖之一,他是联系马祖道一神系和石头希迁禅系的重要禅师,在禅宗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文宗赐谥弘道大师,塔曰化城,据唐伸《澧州药山故惟俨大师碑铭》(见《全唐文》),惟俨生于南康。赖棐,字忱甫,雩都人。七岁能文,十五岁通晓九经及诸子百家。唐肃宗乾元年间进士,授崇文馆校书郎,辞归隐居乡里。智藏禅师(735~814),俗姓廖,虔化人,唐代著名高僧,唐宪宗谥大宣教禅师,唐穆宗谥大觉禅师。 凭祥兴,雩都人。晓勇略,与弟祥祯、祥兆皆英武尚义。黄巢之乱,倾赀募兵勤王,二弟皆殁于阵,祥兴累功为将军。诏遣归图卢光稠,及境,光稠阴遣人刺杀之。乡人神之,为葬溪南,立祠祭祀。卢光稠(840~911),唐末虔州人。唐末纷乱,与表兄谭全播谋割据,于唐僖宗光启元年聚兵举事,占据虔州,自任刺史。唐亡,请附于朱梁,为置百胜军,任防御使。开平四年命为镇南军留后。次年病逝,其子延昌嗣立。在位26年,着意治理开发赣南,成绩卓著。谭全播(834~918),唐末虔州人。唐末纷乱,与表弟卢光稠谋割据,于唐僖宗光启元年聚兵举事,占据虔州,拥卢光稠为虔州主。乾化二年,被州人拥立为虔州主,请命于朱梁,拜虔州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贞明四年被杨吴攻破,被幽禁江都,数年后抑郁而死。在位7年,治有善政。曾文辿(854~916),唐末虔州人,杨筠松弟子,著名堪舆师。著《寻龙记•八分歌》2卷行世。刘江东,唐末虔州人,杨筠松弟子,著名堪舆师。陈德诚,虔州人。尝出次池阳、泉州。康仁杰以诗投之,有“红旆渡江霞醮水,青蛇出箧雪侵衣”之句。德诚至金陵,荐之于执政,后主以远人慕化而至,使补溧阳尉。又庐陵刘洞精思为诗,自言得贾阆仙之体,德诚深推重之。其宏奖风流可想见。廖正图,唐末虔化人,廖匡图之兄。曾任马楚朝学士,有《廖正图诗》一卷(元▪脱脱 《宋史▪艺文志》),今佚,《全唐诗》录其诗四首。曾国荃 《湖南通志九▪艺文志▪九》:按宋志作廖正图,避太祖讳也。匡图等本䖍化而徙居长沙,旧志收入长沙府人物,今本之以著录。廖匡图,字赞禹,唐末虔化人。楚王马殷聘为幕僚,殷子希范开天策府,置十八学士,匡图列居第八,才华博瞻,为时辈所折服。有廖匡图集一卷(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今佚。《全唐诗》录其诗四首。《唐才子传》及《五代诗话》记载作廖图,字赞禹。魏礼称其兄弟之作为 “后世不易得”。廖凝,字熙绩,唐末虔化人。少聪颖,善吟诵,有学行,以诗著称于时。与兄廖融同隐南岳,曾仕马楚及南唐,历官彭泽令、连州刺史、江州团练副使。凝与张居 、李建勋为诗友,江左学诗之人,争向凝求教。著有诗集七卷(宋▪王尧臣《崇文总目辑释》卷十二),今佚。《全唐诗》录其诗三首。廖融,字元素,唐末虔化人,廖凝弟。性高洁,擅诗文。曾任都昌令,唐末与弟凝由虔化卜隐南岳,自号衡山居士。与逸士任鹄、凌蟾、王正已、王元共结诗社,互有唱和。湘守杨徽之过访山斋,留诗为别。左司谏张观过衡山,亦访之,请其出仕,竟不从。有诗集二卷(宋▪王尧臣《崇文总目辑释》卷十二),已佚。《全唐诗》录有其诗6首。卒后归葬本里大墓岭,刺史何承矩为之治丧,具进士郑宏为其撰墓志铭,入本州乡贤祠。廖邈,虔化人。家学渊博,通易理,主杨廖之说,善词赋,性淡泊,居家好竹,自号筠居士。有诗集二卷(宋▪王尧臣《崇文总目辑释》卷十二),已佚。廖偃,虔化人,祖爽、父匡图仕皆至刺史。偃少倜儻喜奇節,通左氏春秋班固漢書,授萊州刺史。會明州叛,潭州亦潰,偃所部多潭人,中夜作亂,偃率親卒力戰不能支,極罵而死。元宗下制哀悼,贈右領衛大將軍,諡曰節。单少达,南安郡人。生卒年不详,唐穆宗长庆元年撰有《大唐故口京内仓使朝议郎行内侍省内府局令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赐绯鱼袋扶风郡马府君墓志铭并序》。志石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现藏西安市小雁塔文管所。僧伽(灵济禅师),俗姓吴,名文佑,信丰人,五代时高僧。居雩都明觉寺,法号灵济,因当时是寺称“僧伽院”,文佑任住持,故人称吴僧伽。衷愉,虔化人。本姓哀,仕南唐,赐姓。有学识,尤善真草书,累官礼部尚书。李氏降宋,愉耻事二姓,归隐于东阳岩,黄冠野服终其身(穆彰阿 《(嘉庆)大清一统志》卷三百三十三)。

2二、宋代廖瑀,字伯禹,号平庵居士,又号金精山人,虔州人。北宋著名堪舆师。著有《怀玉经》《地理泄天机》《拨砂经》《九星穴法》《入式歌》《葬法新印》等。《地理正宗》认为此公系唐代人,而《江西通志》则认为是宋代人。刘元亨,字子嘉,南康人。性笃好学,宋开宝中入庐山白鹿洞进修学业。及江南废国学官例选赴阙,时诸生百余人以学行老宿咸师之。后还乡道过庐陵,郡官荐之。咸平二年进士第,授徳平簿,廉明正大,政声四驰,民德之(嘉靖《南安府志》卷三十二人物传)。黎仲吉,字汉儒。虔化人。进士。端正庄重,知识广博。曾结庐金精山南,弟子百数。宋太宗淳化间,被荐于朝,条陈时务数千言,善举贤良方正。宋真宗天禧间,叩阍言事,忤丁谓,贬授洪州文学。丁谓罢相,上召,辞以疾。改任袁州户曹,不久解职归隐(见元▪陈世隆 《宋诗拾遗》卷二十)。陈恕(945~1004),字仲言,石城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曾任盐铁使,整顿赋税,疏通货财,使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长。宋太宗亲自在殿柱上题写“真盐铁陈恕”五个大字,以示褒奖。淳化二年升为参知政事,位居副相。他主管国家财政,前后达十余年之久。卒时,年仅五十九岁。真宗曾为之废朝举哀,赠吏部尚书。《宋史》论及陈恕,极赞其“取士得王曾,举代得寇准,可谓知人之明,且他善理财,精吏治,亦颂他能吏之首”。陈执中(990~1059),字昭誉,陈恕之子,石城人。真宗时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知梧州。后历知江宁府、扬州、永兴军。宋仁宗宝元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宋宰辅编年录》卷四)。庆历元年出知青州,改永兴军。四年,召拜参知政事。五年,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皇祐元年出知陈州。五年,再入相。至和二年充镇海军节度使判亳州(同上书卷五)。逾年辞节,以司徒致仕。嘉祐四年卒,年七十,谥恭(《乐全集》卷三七《陈公神道碑铭》)。王奇,字汉谋,虔州人。年青时为县衙掾史,县令于屏风《画雁图》上题有:“只只衔芦背晓霜,昼随鸳鹭立寒塘”诗句,王奇就中续上二句:“晚来渔棹惊飞去,书破遥天字一行。”县令叹为奇才,劝他再接再厉学习。后游学京师,住文靖公李沆客舍。李沆去世时,宋真宗赵恒亲往祭奠,见李沆画屏上有《秋兴》诗:“雁声不到歌楼上,秋色偏欺客路中。宿寺梦回荷叶雨,渡江衣冷荻花风。”经询知为王奇所作,当即召见,特加赞许,准其参加殿试。王奇入试考取景德元年甲辰特科进士后赋诗云:“不拜春官为座主,亲逢天子作门生。”后官至殿中侍御史。孙长儒,虔化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赐五经出身,与庐陵欧阳修同年登进士第,累官至广西浔州知府、太子中允。为政“尚仁恕”,嗜学聚书,经史百家毕备。后被祀为乡贤,是著名的“孙氏五贤”(孙长孺、孙立节、孙勰、孙勴、孙登龙)之一。孙立节,虔化人,长孺之孙,与子勰、勴知名于世,号“梅江三孙”。登宋仁宗皇祐五年进士。师事李觏,与曾巩为友,学问淹贯,尝作《春秋论》,孙复见之,抚卷叹赏。王安石行新法,立条例司,苏辙为司属官,以议不合引去,安石欲立节为之,立节拒之,出为镇江军书记。著有《介夫诗文集》《传例论》《服要津图》《临川刀笔》。曾准,字子中,虔州赣县人。宋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周敦颐弟子。曾准少时苦学,得到当时通判虔州的周敦颐的赏识,对其多有奖掖嘉勉,且视为知己。宋仁宗嘉祐八年,曾准赴京会试进士及第。入仕后,曾准曾任后在陕西武功、湖北公安等地任职,为官时能体察民情、执法公正,受到吏民称赞。北宋著名诗人曾几,便是曾准之少子。曾准,字子中,赣县人,嘉祐进士。北宋著名诗人曾几,便是曾准之少子。据《赣县志》载:“周元公通判虔州,准拜悟,耽相契洽,坐谈移日。曰:‘准不遇公,几于诵读误’。由是潜心理道,往复辨晰,恍然有得。乃语同邑胡玠、陈衮臣等,敦请元公月朔讲学于明伦堂。自此郡人士悉重理学。”王鸿,字翼道,号需岩生,雩都人,宋仁宗皇祐年间被推荐到京城太学,后参加解试,名列第一。王鸿中解以后,更为勤奋攻读经书,善书法,尤工隶、篆、八分书,长于文,但在礼部应试时,因为在文章中,把“浊”字错写成“沼”字,而被除名。王鸿从此绝意仕途,在县城四十里的泉石清幽处筑室隐居,自题居之洞曰“需岩”。郡守刘彝聘请他主管郡校教学,他不出任。邑令张宗谔招请他出来做官,他婉言辞之。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曾来需岩与王鸿讨论学问。曾注《太元经》,今不存。利申,字仲通,南安军大庾人。值元丰为新学,遂不应试,游学江都,名倾同辈。有《广陵集》,庐陵郭劲序之曰:“其放得于太白,其易得于乐天,其蹇得于聱叟,其严得于昌黎。”唐国忠,虔州龙南人,宋仁宗嘉祐八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祭酒。温革(1006~1076),字廷斌,虔州石城人。以创办义学“柏林讲学堂”和藏书楼“青钱馆”闻名于时,著名学者李觏曾为之作《虔州柏林温氏书楼记》。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因祖父在湖北安陆经商,幼年时随父母迁往陆安。少负奇才,词章豪伟,宋仁宗皇祐四年壬辰科举人,皇祐五年癸巳状元及第。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宋史》称其“词章豪伟峭整,流辈莫敢望”。著有《郧溪集》三十卷、《觥记注》《幻云居诗稿》一卷。陈衮臣,字廷辅,赣县人。宋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周敦颐弟子。困学拙记,乃屏书渺虑,昼夜静坐一小庵中,后乃大敏。闻曾子忠师事周子,访之,与曾言论深相悦。遂谒周子,执贽为弟子,参究《太极图说》,发明宗旨,为赣纯儒。李潜,字君行,虔州人。宋代理学家。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累官至开封府尹、中书令。他知新淦县时,看到朝廷推行的盐法导致民间破产者众多,他下令“听民便”,百姓感德。死后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简”。他是北宋理学家,平生治学以身体力行为本,不空谈。与当时著名学者吕好问、吕本中兄弟相交游。与苏辙议论世事,辙恨相见太晚。他与弟李浑、子侄李朴、李格、李楫、李谦(《白云居士集》四十卷)、李存、开端等兄弟父子孙辈等一门八进士,皆以理学诗文名世。李浑,李潜弟,虔州人。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曾任南安军司理,秘书省校书郎。阳孝本(1039~1122),字行先,上犹人。29岁游学汴京上庠,因才华出众,学识渊博,被左丞蒲宗孟聘为西席,辞职还乡到通天岩隐居,号称玉岩居士。宋哲宗元祐九年,苏东坡被贬路过赣州时,专程前往拜访。宋徽宗大观三年,68岁的阳孝本被朝廷任命为直秘阁参事,但阳孝本对朝廷心灰意冷,不久便辞官还归通天岩继续隐居。宋宣和四年,84岁的阳孝本在通天岩无疾而终。诗文名于时,后人将其散见诗文辑为《玉岩遗录》。王原,字子直,号鹤田居士,赣县人。苏轼过虔,原从之游。后不远千里,访之于岭南,相依七十馀日,凡所游历,必与偕行。原为诸生,与同邑布衣赖仙芝、王正彦,一时并在苏门,相与无间。及苏轼北归,原往返百里送之,不辞劳瘁,其信义不渝如此。苏轼有诗赠之。兜率从悦(1044~1091),俗姓熊,法号从悦,虔州人。宋代临济宗黄龙派高僧。十五岁出家,十六岁受具足戒,为宝峰克文禅师之法嗣。师学通内外,能文善诗,率众勤谨,远近赞仰。因住于隆兴(江西南昌)兜率院,故世人尊称兜率从悦。宋哲宗元祐六年示寂,享年四十八。宋徽宗宣和三年,丞相张商英(无尽居士)奏请谥号“真寂禅师”。有《兜率悦禅师语要》一卷行世。李存,字乘远,虔州人。宋神宗元丰二年己未科进士 ,一生不入仕途做官。与阳孝本一起隐居赣州通天岩,二人并称“崆峒二老”,有《李存诗集》四卷,今散佚。钟伷(1062~1117),字少游,后改字公绪,龙南人。宋神宗元丰五年进士,初为韶州司理参军,不久转调瀛州防御推宫,后任浔州知州。钟伷在浔州任内集资建造学宫,兴办教育。任苏州知州,不惧豪富,秉公断案,责令豪富退还民田。任广州军节度推官、阳山县知县。钟伷在阳山任内考课为天下第一。调任广西转运使,不久擢升龙图阁学士。后以病辞归,兴办教育。钟伷博学多才,熟经通史,著有文集15集奏议3卷。李格(1049~1129),字正之,虔州人。宋神宗元丰二年进士。曾任知江宁府上元县事,后任殿中侍御史、焕章阁待制等职。李朴(1063~1127)字先之,虔州人。宋代理学家。宋哲宗绍圣元年进士,曾历两京国子监教授,后移虔州。既不满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更不满蔡京的弄权,他说:“熙宁以来,政体屡变,一二大臣所学不同,互相排击,失之于治,必至不可胜”。对于王安石的新学,李朴持反对态度,认为“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是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故在学术上倾向于程颐之学,因此也得罪权臣蔡京。蔡京便以“元祐学术不当领师儒”为由,罢免了李朴的虔州教授一职。李朴之学,虽倾向于程颐,但多由自得,冯熙谓其学“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严格地说,李朴之学与程颐理学路数不同,不应归之为程颐学派。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世,今佚。唯兴国志存其诗八首,《千家诗》录有其《中秋》一首。李楫(1055~1124)字济之,虔州人。 与兄李朴同登宋哲宗绍圣元年甲戌科进士,官至翰林院承旨。李楫“操行端洁,持心正直,议论正平,无阿私之谀妄,有超异之谋”,名震一时。何大正,字自中,大庾人。通诸经,宋哲宗元佑间入国学,虽老师宿儒,莫不推逊,时有上庠三杰,大正其一也。官南雄州司理,有惠爱,致仕卒。孙勰(1050~1120),字志康,虔化人,立节子,黄定婿,子虬。东坡知贡举时,得其文于黜籍中,登元祐三年进士。未冠时受业于苏轼门下,终生不违。历郓州教授,时曾几从兄官郓州,补试州学为第一,公持几所试史矜语诸生曰:“吾江西人之文也。”后累迁至朝散郎,除知岳州,因有田在陈,故归于陈。以疾卒,享年七十一。卒后,苏过为其作《孙志康墓铭》。平生无嗜好,老不废书,如饥渴然。居官不碌碌,议论劲正,有不可犯之色。著有《志康文集》四十卷,已佚。孙勴,字志举,孙立节季子,虔化人。少时与兄勰师苏轼,博学工诗,文史典雅有两汉风,台郡累荐不仕。隐居延春谷,环堵萧然,瓶无储粟。苏轼为其居题额“竹林隐居”,并赠诗曰:“小孙又过我,欢若平生亲。清诗五百言,句句皆绝伦。”尹天民,字先觉,虔州会昌人。少时清苦自励,读书于县郊西山岩。通诸经,尤精于易,太守孔仲平荐入太学。天民眼见奸臣当道,金兵南侵,民不聊生,曾“哭于斋后七昼夜”。蔡京闻之,邀天民至其府宅款延累月,但议论不合,天民怅然谢返。崇宁间,由上舍登第,初历教授,后改国子博士,时称尹夫子。丞相张商英甚为器重,待之以国士。商英罢相,天民改任果州相如知县。时学生王黼得势,有人劝天民谒见王黼,天民笑曰:“见王丞相岂不得好官,但恐为地下颜、闵所笑。”靖康初,改授翰林院待讲,不就。不久弃官归里,隐居青城山。著有《易论实篡》1卷、《易说拾遗》2卷,均佚。李开端,字子元,号中正,李格长子,虔州人。宋徽宗宣和六年甲辰科进士。曾任山西晋阳县知事。萧行可,兴国人。宋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官豫章宫校,著有《国学录》。钟恕:字守安,钟柔子,虔州龙南人。宋徽宗政和五年乙未进士。胡埜,字徳林,宁都人。宋徽宗政和八年进士,官婺州教授,方腊陷城罹害(江西通志),著有《诸经讲义》。曾弼,曾准子,赣州人。其父徙居河南府。宋徽宗崇宁二年进士,官至提举京西南路学事。曾懋,曾准子,赣州人。其父徙居河南府。宋徽宗元符三年进士,累官至吏部尚书。曾开,字天游,曾准子,赣州人。其父徙居河南府。少好学,善属文。宋徽宗崇宁间登进士第,任真州司户,累迁国子司业,擢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掖垣草制,多所论驳,忤时相意,左迁太常少卿,责监大宁监盐井,匹马之官,不以自卑。召还,时相复用事,监杭州市易务。除直秘阁,知和州,徙知恩州。请祠,得鸿庆宫,判南京国子监。复为中书舍人,罢。提举洞霄宫。曾几(1085~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曾准子,赣州人。其父徙居河南府。南宋著名诗人,曾为陆游老师。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有《经说》二十卷、文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茶山集》八卷。田辟,字帅孟,南康人。天资笃实,好学不倦,游学二十年未入仕途,浩然归隐,自号大隐居。艺花木九日岭侧,东园作堂藏书,曰六经堂,九子各授一经,登第及持恩七人。绍圣元年苏轼左迁广东惠州,路过南康,慕名拜访田辟。北归时,再度寻访田辟。(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第三十六云:“田辟,其先大名人枢密况之族也。游上庠二十年无所成,浩然归隐,自号大隐居士。子侄各授一经,教饬严甚,延名儒师,受其规矩。……子侄之登第及特恩者凡七人。言义方者,必曰田氏。”唐稷(1088~1163),字尧弼,号砚冈,会昌人。宋徽宗政和二年进士,历任宜黄县丞、上犹县蔚、监利县令、龙南县丞。宋高宗绍兴十年任太学教授,绍兴十五年升枢密院编修。后改任湖北江陵路安抚使、江南西路安抚使。晚年迁左朝举郎、左朝散郎。唐稷为官,关心黎民疾苦,不畏权贵,政绩显著。他与爱国名臣胡铨交往甚密,亲至临安向朝廷献14策,上万言书,针贬时弊,力主抗金。金兵入江西,进逼万安时,赣州民心慌乱,土豪陈新纠集人马趁火打劫,唐稷赴事发地梅林劝说停止作乱,陈新不听,反扰赣州南门,唐稷率兵民击败陈新。后辞官归里。唐稷一生博览群书,尤其精通《易经》,写有诗、赋、记、铭、颂等各种文体的文章,撰有《砚冈集》共52卷。蔡居中,字正夫,南康人。好学不倦,事亲以孝闻,尚名节,不以生产介意。宋宣和间入大学,政和甲午,释褐主文。霍端友侍郎以其文擬冠多士,同列有持他卷者曰:“波澜老成当为第一。”即张纲也。霍以居中文示之曰:“简洁明粹,非日锻月炼者不能及,足为两学矜式。”居中次之。会林台簿出守,居中谒,预修桑梓之敬,林喜语之曰:“公青春擢第,文学政事皆优为之。”且勉以当官见利未动,居中佩服。以清白闻,终大宗正丞(嘉靖《南安府志》卷三十二人物传)。赖文俊,自号布衣子,世称赖布衣,虔州人。南宋初著名堪舆师,著有《催官篇》。刘见道,名渊则,字叔云,雩都人。宋代著名堪舆师,著有《乘生秘宝经》。罗恺,雩都人。宋徽宗宣和五年《礼》第十一名,宋高宗绍兴五年乙卯汪应辰榜进士。奉议郎,任梅州判官。卢汝舟,大庾人。幼治《易》,长习律令。徽宗政和间,以陆藻荐隶御史府,廉约守正,不喜深刻。高宗绍兴中地震,上疏推本刘向、京房之意,无虑数千言。官至武翼大夫。卢宗迈,字绍先,大庾人,汝舟从子,大庾人。年十三,隶御史府枢密使。汪澈临边视师,檄以自随。宗迈熟知险扼,画城守屯戍之地,陈攻战之法,澈深嘉之。历馆职,文雅练达,两朝日历成,一岁五迁,官至武翼大夫。晚年,藏书至万卷。然终不满致身武阶云。按,宗迈阶仍武翼,则历馆职不确。盖当时多有换授文资之例,而馆职甚重,决不容武秩参与也。疑拜武阶至日历成十七字,后人所附益耳。著有韵学要籍《切韵法》(又称《卢宗迈切韵法》)。传世版本为南宋孝宗年间刊本,现藏日本国会图书馆。陈敏(1113~1173),石城人。曾任左翼军镇守统制,驻兵漳州剿匪。绍兴三十一年,金兵南下,陈敏升任司马统制,率部抗金,屯兵高邮与金兵多次交锋,连战连捷,升为宣州观察使,光州观察使,兼高邮军司知章。此后一直坚守与金兵抗战,屡建战功,并升迁为左骁卫上将军,被人称为“常胜将军”,他后来所坚守的楚州城,被金兵称为“银铸城”。乾道九年,陈敏因劳累致病,死于楚州军中。韩祐,石城人。南宋画家。绍兴间任宫廷画院祗候,善写生小景,花鸟草虫以林椿为师。今存有《琼花真珠鸡图》(重庆市博物馆)和《螽斯绵瓞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李宾,字献可,大庾人。张九成之寓横浦也,宾师事十余年。学《春秋》兼治《诗》《书》,旁通子、史百家之说。为文不事探索,沛然有余,意致超卓而行履甚洁,人谓其真能为范阳之学者。三登特科,任浔州推官。有荐之者,会当国恶九成,宾遂致仕。李谦,字和卿,李格曾孙,赣州人。少承家学,宋孝宗淳熙二年乙未科进士。缪瑜,字珍叟,龙南人。宋孝宗淳熙进士,官进贤令,工诗,有《崆峒集》《嵩台集》等。康熙《肇庆府志》卷二有缪瑜《放生池亭记》。刘后村《诗话》云:余筮江西,瑜以诗谒。其调官一联云“有客去游丞相阁,无人来问孝廉船。”襟度俊逸乃尔。崔嘉彦(1111~1191),字希范,号紫虚道人,南康人。南宋医家。精心钻研医术。他以《难经》中论脉浮、沉、迟、数为纲,论述了各种病证,写成歌括《脉诀》一卷。并将杜光庭《玉函经》一书加以注释。崔嘉彦的医学精华主要体现在《崔氏脉诀》一书中,全书以浮、沉、迟、数为宗,以风、气、冷、热主病,提纲挈领,阐明脉学义理,对于脉的生成,脉与阴阳气血的关系和血液循环的机理,诊脉的方法、部位、伤寒脉象、怀孕脉象及各种杂病的脉象都作了精到的论述。崔与之(1158~1239),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原籍宁都白鹿营,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宋光宗绍熙四年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嘉定中,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端平元年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端平二年除参知政事。端平三年拜右承相兼枢密使。嘉熙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卒谥清献。著有《菊坡集》一卷、《岭南遗书第三集》、《崔清献公集》五卷。《崔清献公集》今有清道光三十五年傅增湘校本。曾守约,字惟鲁,大庾人。闻濂洛开统于郡,心慕之,负笈师事黄斡(朱熹弟子兼女婿)。以居敬为本,穷理为要领。宋宁宗庆元元年,乡荐充本军学正,以文行著称。曾兴宗,字光祖,宁都人。宋宁宗庆元五年特奏名进士,授广东肇庆推官。自幼笃志理学,师事朱熹,熹曾以“纯茂笃实,切己致思,用功正当”称赞他。朝廷禁伪学,朱熹因犯上受贬谪,兴宗因此削职,筑室于筼筜谷,敦行古礼,从学者众。著有《唯庵文集》。陆游《剑南诗稿》卷七十一:赣士曾兴宗字光祖,以其居篔簹谷图来求诗。曾原一,字子实,号苍山,曾兴宗之孙,宁都人。幼以诗名,其弟原郧亦工诗。举宋理宗绍定五年戊子科。与戴复古结江湖吟社,诗作清新明快,有陆游田园遗风,诗名大噪,海内宗之。后隐居城西苍山,著有《苍山诗集》《选诗衍义》。邓富,大庾人。宋高宗绍兴间知昌化军事(昌化军,即后之琼州,事见琼州府志)。刘富,大庾人。宋孝宗乾道间知朱崖军事(地属后之琼州)。莫士先,字元亨,大庾人。登宋孝宗乾道辛卯特科,任雍州户曹。其子如德,淳祐四年进士。朱申,字维宣,雩都人。元祐间有声大学,尤善谈兵。以忧归,创青云阁,读书其中。所交皆为世知名士。会朝廷南幸,边臣议保甲。申从行溪洞,毕事,桂帅因边劳奏摄龙平县尉,期年而罢。自号熙时子。家极贫,恬然自适,卒祀乡贤。著有《语孟辨笺》《孙吴新注》及《防兵论》百馀篇,今皆佚,有诗录《全宋诗》。何源,字清卿,大庾人。通诸经,不赴举,力耕于南郭。以《春秋》授长子衢亨,登宋理宗宝祐元年进士;《礼记》授次子光龙,登宋度宗咸淳四年进士;《易》授门人莫如德,登宋理宗淳祐甲辰进士。莫如德,何源之学生,宋理宗淳祐四年进士。对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和《通书》有较深研究。何衢亨,何源长子,大庾人。对周敦颐理学颇有研究。何光龙,何源次子,大庾人。咸淳三年进士,对周敦颐理学情有独钟。孙琏,字器之,大庾人。家贫嗜学,喜吟咏,不应举,躬耕织履以为食。寿一百有一岁,人称寿隐翁(见万斯同《宋季忠义录》),系《龙文鞭影》“孙琏织屦”故事主人。罗克开,雩都人。宋宁宗开禧十五年举人。萧澥,字汎之,自号金精山民,萧立之兄,宁都人。理宗绍定中隐居金精山,著有《竹外蛩吟稿》,已佚。今《全宋诗》录其诗33首。萧立之,一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人。宋理宗淳祐十年进士,知南城县,历南昌推官、辰州判,有惠政。宋亡后隐居田园,自放于诗,著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罗伦序谓南渡以后高品也。久佚,今有明弘治十八年其九世孙敏辑刊《萧冰崖诗集拾遗》三卷(有《四部丛刊》影印本)。钱钟书在《谈艺录》认为:“这位有着坚强的民族气节的诗人,没有同时的谢翱、真山民那些遗民来得著名,可是在艺术上超过了他们的造诣。”立之子士贽、士贇、士资俱有文名。萧士贇,字粹可,萧立等次子,宁都人。宋末元初著名诗论家。笃学工诗,不求闻达。元初隐居不仕,与吴文正友善。人称其观书如法吏精明,情伪立判,搜括精义,毫发毕露。著诗评 《粹斋庸言》及《分类补注李太白诗集》三十卷。《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是现存最早的李白诗集注本。曾原一,字子实,号苍山,曾兴宗之孙,宁都人。曾师事庐陵杨伯子,任南昌县知县。宋理宗绍定三年避乱钟陵,与戴复古等结“江湖吟社”,系宋末年江湖诗派重要诗人。宋理宗淳祐十一年与赵希囿同游桂林,与戴复古、邹登龙等江湖诗人交往唱和,著有《选诗衍义》《苍山诗集》,编有《唐绝句》。吴澄誉其为“宋末江右之能诗者”。曾原郕,曾原一从弟,工诗词。师事庐陵杨伯子。南宋末避乱钟陵,与戴石屏诸贤结“江湖吟社”。遗作极少见,县志载有其《瑞鹤仙》词一首。陈继周(?~1276年),字硕卿,宁都人。宋理宗嘉熙四年举人,试司法廉州,后任衡阳知府、江东提点刑狱 (未赴任)。诏征勤王,适继周寓赣,文天祥登门问计。继周详述闾里豪杰与起兵方略,遂留继周幕中,授江西安抚司。天祥至临安,继周率赣义士欧阳冠侯等二十三人相从。至京,继周充江浙制置司主管机宜,其所属夜袭元兵于南栅门,杀敌甚多。后天祥使北营,有旨罢兵,继周父子领众归,则赣已失守。继周伏兵于龙盘,征集游勇,待机杀敌。景炎元年,宋端宗即位,授继周知南安军,不料为元军赣州总管捕杀。事闻,朝廷追赠继周敷文阁待制,谥忠节,立庙于赣州。继周次子榘从天祥于江岭间数载,后死于潮阳。尹玉,宁都人。曾任赣州三寨巡检,后随文天祥勤王至平江,元兵进发金陵入常州,朝廷命张全率淮兵来援,文天祥派尹玉、朱华、麻士龙带三千人马随行。至虞桥,士龙战死,朱华随大军战于五木,大败。元兵绕山后攻赣兵薄弱点,宋营诸将俱潜逃,张全按兵不动,隔岸不发一箭。玉以残军五百,独当其锋,一夜间,亲杀敌七八十人,全身负箭如刺猬,战至力尽,敌横四枪于其颈,以梃击之死。其部下无一降者,止生还四人。朝廷闻报,赠玉濠州团练使,立庙于五木和赣州,赐良田二百亩抚恤其眷属。后文天祥过五木,悲伤痛哭,赋诗二首悼念尹玉。赵东野,赣县人。博学,工文词。(宋理宗)绍定间,郡守姚镛豪隽能诗,自号雪篷,雅与东野善。常画一小像,骑牛涧谷间。东野题曰:“骑牛无笠又无蓑,断陇横冈到处过。暖日暄风不常有,前村雨暗待如何?”盖规之也。后镛果以事被贬。曾逢龙,字槐甫,宁都人。宋理宗开庆元年进士。宋度宗咸淳末为新会令。有古循良风,生平以节慨自许。景炎元年,元将吕师夔遣招讨黄世雄攻广州,通判李性道以城降受官爵,连、韶诸郡皆降。制置使赵举义,东莞人熊飞以兵应之,复韶州,举逢龙为韶州判。逢龙与飞合兵趋广州,杀李性道,走世雄。吕师夔复大举入南雄,使将校刘自立守韶,而遣逢龙与飞往御之。逢龙力战溃,正衣冠自尽旗下。事闻,诏赠龙图阁学士。刘震廷,名元春,以字行,号东皋居士,赣县人。宋理宗间人,著有《六经统汇》八卷和《东皋吟》。邱弘道,雩都人。博学能文。得郭璞《葬经》,究心三十年,遂精其术。浅深去就皆有法,与人言必以忠孝为本云(《刘槎翁集》)。巫双瑞,字祥卿,号云岩,石城人。宋理宗淳祐十年庚戌方逢辰榜进士第三名,尚理宗公主,为内宫监院驸马。官拜光禄寺上卿、统理诸州都督。后因病敕赐归石城原籍。及南宋覆亡,夫妇双双投环自尽。王瑞,字葵秀,别号古泉,瑞金人。宋代进士,知清流县,多善政,留福民间,至今食德。升守武昌,公惟乐兹川风土,遂致政而家焉(明《重建登贞观王公祠堂记》)。

3三、元代
萧士资(1251~1317),字深可,宁都人。精于文艺。历官从仕郎、江西广昌县尹、湖南泸溪县尹、湖南叙浦县尹、南安路行用库大使。父萧立之诗宗江西派,兄萧士贇亦能诗。著有《吹剑吟》《北觐纪咏》《卢溪客语》。刘君贤,字文定,本泰和人。元末兵乱,依母族袁氏于雩都,遂冒姓袁。故左修品序称刘文定,而郑应桂序则称袁文定。著有《雩昌集》六卷,又名《学问要编》。刘君贤一生以授徒讲学著书为务,博观经史,深研理学,兼通天文地理。所著《昌雩集》,后人评价甚高。清代宋惟驹称《昌雩集》“洞察天文地理之奥,综括理学经济之要,博古今得失之变,卓识确论,裨于学者甚大”。又谓“试取是篇观之,令人襟正危坐,如见当日内圣外王,一片用世之心。”(《四库全书提要》卷一百二十四“子部三十四”《学问要编》六卷:元刘君贤撰。君贤字文定,本泰和人。元末兵乱,依母族袁氏于雩昌,遂冒姓袁。故左修品序称刘文定,而郑应桂序则称袁文定。然修品序又谓今其子孙为袁氏,而乡贤祠则仍称刘。此本题刘君贤盖从祀典也。是书初名《雩昌集》。应桂序称,自元及明,仅有写本,藏其后裔家。康熙庚辰,雩都县知县卢某始为刊行。其分天地、理学、经济、伦纪、论古、杂说六类,及八十六子目,亦卢所编定。修品重刊序则称据袁氏家谱,知《雩昌集》乃其诗文,而是书乃所著《学问要编》。考古人杂著笔记,往往编入诗文集,是书必原在集中,卷帙标题相属,故诗文虽佚,而是书仍冒《雩昌集》名。今既别行,则修品所改是也。编中所论,虽以洛学为宗,而诸所援据,乃尽属小说家言,实以杂学佐雄辩。又其好还类中第二条,称金俘宋于青城,元人俘金亦在青城。果为君贤所作,断无当元之世,自称元人之理,相其文格,亦全类明万历以后清言小品之蹊径。元人敦笃,无此体裁,毋乃后人伪托,抑或有所窜乱欤。)钟廷芳,兴国人。绍安曾孙。祖斗光为赣儒学正,家藏书万卷,恣客借读,临终属其子以宝藏遗书为孝。廷芳恪守祖训。尝摄邑文学,家藏书未备者,捐资以购。手辑先世遗文名《一家机轴》,釆录名人诗咏为《治世雅音》。琴谱、丹经、奕数、星术,亦旁通而肆考焉。学者称东岩先生。廷芳以诗文著称于时,与泰和刘崧、陈谟友善。刘崧曾客廷芳家多年。廷芳卒后,陈谟为撰墓志铭。罗斗明,兴国人(一说肇庆人)。善诗文,凡受其教育与帮助的学生和朋友,多有成就。其文章有“明以缜,温以达,束规矩而不轻纵”的风格。著有《罗斗明诗文集》(见张德意、李洪《江西古今书目》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P195)。孙兴礼,字庆甫,宁都人。笃学力行,以孝友称。至元间,御史程文海荐之,以疾辞。以子良臣封承仕郎,名入乡贤。孙登龙(1241~1311),字寿甫,宁都人。宋理宗景定五年甲子科举人,任四川东川路同知。元至元年间出仕,举荐归仁州同知。孙良臣,兴礼子,宁都人。与弟正臣俱以文学称。良臣为淄莱万户府经历,正臣尝知吉州。延祐间蔡五九之乱,良臣昆弟竭资以助军饷,当事表其宅曰义门。孙正臣,兴礼子,曾任吉州知州。孙辅臣,登龙子,宁都人。以文学荐尹南康,知大都户府篆,五迁至湖南宣尉元帅,升资善大夫、广西廉访使。所到有政声。著名学者吴澄撰《孙氏五贤祠记》,书法家赵孟頫为 “孙氏五贤祠”书丹,江西行省参政全普安撒里曾给孙辅臣写门榜“忠义之门”,宁都县城曾一度易名“五贤镇”。刘云甫,赣县人,著有《爱山集》(见王义山《稼轩类稿》卷六《章贡刘爱山诗集后序》)。刘志行,号夔翁,又号梅南,赣县人(或说眉州人、吉安人)。元代进士,知镡州(一说镡津县,即后之藤州),著有《梅南集》十卷。王义山《稼轩类稿》卷五《刘梅南诗集序》云“夔翁赣产,去庾岭甚迩。”李贤《明一统志》卷八十四《政绩》云:“刘志行知镡津县政事之暇,以吟咏自适,有《梅南集》行于世。”管如圭,字季璋,元代宁都人,著有《管季璋诗集》(见《临川吴文正公集》卷十三《管季璋诗集序》)。刘明德,字作霖,赣县人。至正十年庚寅赴省试,慷慨言时务,落第。归益闭户读书,工诗,有闻缙绅间。广东宣慰使兴都刺荐为雷州路儒学教授,规条训戒,善于其职,超授庆元路总管府经历。未几,东境盗起,势摇郡邑,遂解印归。子礼,以才俊除龙江宣课司副。钟柔,字元卿,龙南人。融贯诸史,下笔千言。曾任雷州学正,从学者数万人,一时文风称盛。晚年归里讲学,从者数百人,皆心悦诚服,称“一峰先生”。 著有《诸经纂说》等。王舜举,字子直,大庾人。大德间以儒举任本路道源书院山长。孙伯颜,字元晋,宁都人,正臣子。精于译语,大德初“年甫十五,游京师,得备扈从”,奉旨录用为监修国史译史,改辟司农司译史。至元间任京畿运判,升提举。顺帝至正三年,任广东市舶。尝代理广东军务,分管两路三州,俱有善政。黄允宽,字阃英,定南人。工诗画,意高淡,元人逸品也。子恒红,字竹山。善诗画,尤工书(《赣州府志》。黄文杰,字显明,上犹人。大德间授为江西安远县儒学教授。著有《大学中庸双说》《文献稿》《郡学志》等。王竹逸、萧极初,皆赣县人。力学,工诗赋,自幼相友善。当元季之乱,二人间关险阻,未常少离。凡忧愉感遇,悉见于诗,名《联辉集》。成漠谓其诗“清新如白璧一双”。极初得黄庭坚挽其从父夷仲十绝诗,竹逸得苏轼所与王毛仲四律诗真迹,以为二妙,共珍藏之。其嗜古类如此。

yanxiuhong 发表于 2016-12-16 09:50:22

四、明代


管贞,字源清,宁都人。洪武四年辛亥吴伯宗榜进士,授阳谷县丞,寇至,竭力御之,不克,被执,骂贼而死。民哀悼之。管贞能诗,并以书法见称于时。
谢岳,宇惟高,兴国人。诸生。洪武十二年,以人材贡入太学。泰和陈谟为文送之,称其质醇而禀厚。服习经传,达于体用。官刑部主事
王明道,号惕斋,兴国人。洪武十五年举贤良。至京师,时方选儒士兼通数学者,考阅天下图籍。明道与选。寻遇疾归。弟本道,号立斋,弱冠负文誉,淹贯群籍。洪武十八年进士,仕终刑部主事。季弟与道,号宝善,工诗文,多所编辑。乡邦有“三王”之目。
刘渊然(1351~1432),号体玄子,其先萧县人,祖父伯成任赣州路总管,遂家赣县。明初著名道士,道教长春派创始人。元末拜雩都紫阳观道士赵宜真为师,兼习净明、清微、全真等多派道术。洪武二十六年,明太祖听说渊然能够呼风唤雨,将他召至南京,演示符法极为灵验,“乃赐以法剑,号高道,馆之朝天宫,眷待甚至”,擢道录司右正一。永乐初年升道录司左正一。嗣因得罪朝中权贵,被谪至滇。洪熙元年,刘渊然还朝受封,赐号“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长春真人”,诰加“庄静普济”四字,令领天下道教事,成为全国道教领袖。刘渊然弟子众多,以邵以正、蒋日和、徐道广、芮道才、李道如最为有名,其中邵、蒋二人为名闻全国的道士。
温德中,宁都人。元末盗贼四起,德中与弟致中、允中聚兵保障乡里,致中、允中皆死于贼,德中率士卒追贼寇于渠间,为弟复仇。后归依明廷,会同官兵攻破赣地,官至昭勇将军。
邱弘道,雩都人。博学能文,得郭璞《葬经》究心三十年,遂精其术。浅深去就皆有法,与人言必以忠孝为本云(《刘槎翁集》)。
吴谷善,大庾人。洪武间任柳州府知府(《江西通志》)。
汤衡,字执中,瑞金人。洪武二十二年岁贡,任休宁县知县。永乐中升中军都督府经历,后降知昌化县。慈惠爱民,劲直不挠。时抚黎土官桀鷔与县官抗,深为民害,衡奏革土官,黎人仍统于州县,自后地方乃安(见明•唐冑《(正德)琼台志》卷三十三)。
刘芳,字弥章,大庾人。洪武初辟举任本府儒学教授。诲士有方,能诗文,有《刘氏诗文集》行世。子公振,亦辟举任庾学训导。
吕复,字仲善,号易窗,兴国人。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即从龙,洪武初以文字征为国子典膳。时修元史,阙顺帝事迹,遣使十一人分行天下,吕复被命先适北平采集,贡献典籍最多。以功迁太常寺典簿,寻为太常寺丞,遣祭皇陵。校定礼乐,献礼乐图称旨,升太常寺卿。坐事谪凤阳,寻复原官。历官中外二十余年,乞休归里,卒谥文恭,祀乡贤。著有《采史目录》《北游集》《金陵稿》《礼乐图》《茅亭分韵诗》,今皆不传。宋濂《宋文宪公全集》有《送吕仲善北平采史序》《吕氏采史目录序》。
朱毂,字玉双,大庾人。洪武十三年贡,授於潜邑幕。永乐三年满考寓京师,元宵赏灯赋诗应制,授博士,转行人司左司。应求贤诏对策,擢河南布政使参议,督工天寿山。转参政,升湖广右布政使。复改山东,总率诸郡邑役夫数十万,采木楚、蜀,民不劳而事集。正统改元,以老疾致仕。
黎翰翔,字应文,大庾人。洪武四年举贤良,授广信永丰知县,人称明决。尝为民穿沟洫、兴水利,各有条理。六年,升信阳州,治如永丰。九年,升参议,未任卒。从弟凤翔,字应瑞,亦举贤良,知献县。
吴谷贤,字宾之,大庾人。洪武四年举贤良,召对称旨,授广西按察佥事。
方安,字子恭,大庾人,洪武中贡。任衡州府推官,用刑明恕。升池州府同知,摄郡篆,兴罢利病,更新学舍。升南京刑部郎中,持法平允。前后历官三十余年,以位终。
邓礼,大庾入。洪武间征辟,累任有能声,仕终云南知县。
曾慎(1374~1415),字伯敏,号谨庵,宁都人。永乐元年癸未科举人,永乐二年甲申进士,选庶吉士。初授翰林编修、经筵日讲官、侍读兼修国史,后因直言谪广西泗城州同。卒于官。书法见称于世。
赖生启,上犹人。以拔贡入南京国子监,永乐二年甲申科进士,永乐六年任三原县知县,永乐十三年任安丘县知县,后升吏科给事中,以书法见称于世。
丁彦信,字克之,大庾人。永乐三年贡,有诗名。任邵武县训导,大学士杨士奇荐之,升博士。
凌吉,字文学,龙南人。永乐中历刑部郎中庶狱,明允法之所在,虽有力者不能夺,僚众难之(凌迪知《万姓统谱》卷五十六)。
陈勉,字希进,雩都人。永乐四年进士。勉外和内刚,精通法律,吏不敢欺。授广东道御史,弹劾不避权贵,谳狱多平反。清赋浙江,寻命巡按,有平倭功。宁波卫军盗粮,连坐者五百馀人,疏请宽释。升广东按察副使,召入为左副都御史。扈从天寿山,宣宗欲出畋密云,勉上疏谏止。景泰三年,陈勉于南京左都御史任上告老归里。后卒于乡,代宗朱祁钰赐以葬祭。
杜泽,字惟芳,大庾人。永乐十二年贡,官工部主事。能诗文,为杨士奇荐,转礼部兼翰林待诏。正统元年,肇开经筵,充侍班官,升尚宝少卿。
喻良熙,会昌人。永乐十五年丁酉科进士,任福建泰宁训导,以德化梗,士知趋向,秩满升知广东清远,不久改任鹤庆通判。
黄闰,字期余,信丰人。永乐十六年戊戌进士,由庶常改仪陇知县,兴利除弊,政尚严明,人不敢干以私,时目为铁知县。卒于官,年仅三十一岁。著有《竹居集》。
刘永,大庾人。明正统年间著名清官。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迁郎中。正统中,以大学士杨荣荐,迁荆州知府,奉玺书之任。公性廉介,有才干。至郡劝农兴学,均赋简讼,清吏蠹,抑豪强,郡中称为神明。以亲王不法病民,疏于朝,被逮,下诏狱。寻释之,复故官。后以忧去,郡中军民数千人请于朝,夺情起复。卒于官,民立祠肖像祀之(见《江右名贤编》)。
蒋诚,字性存,大庾人。永乐十九年进士,历官巴县知县、南海知县、湖广监察御史、广西按察司副使、南京都察院御史,所至廉慎公勤,兴学劝士,有政声。与白沙子陈献章及陈门弟子邹智有深厚交情,陈献章有《送蒋诚之考绩入京》诗,邹智有《送蒋诚之归荣三首》。嘉靖《两淮盐法志》卷十《宦迹志》云:(监察御史按治者)蒋诚字性存,江西大庾人,由进士,十三年至是。时灶丁乏食,请留江南粮万石赈之。正额外,丁有馀力,能输盐一引者,给以石米。以故岁额既充,馀课亦积,亭户足而私贩息焉。
黎谅,字公允,号东园,宁都人。永乐二十一年癸卯乡荐,正统三年戊午授浙江处州府推官,谳狱多平反。属邑银穴素封闭,贼窃发。谅承檄往捕,设方略募壮士捕之,悉伏于法。郡民富者多诡寄丁粮,而贫者代差纳,往往破家,谅造册悉厘正之。朝廷行备荒之政,谅劝谕富民输羡余于官凡一十七万。暇则循行田里,兴水利,筑坡堰,修城东桥,以便往来。丽水妖人陈鉴湖、陶得二假立名号,杀掳居民。大司马孙元贞拔谅领民兵六千剿捕。谅度地建营,贼遣渠魁王胜一来战。谅命卷旗息鼓,坚壁不动,潜遣矫捷者伏贼寨之左右。贼出斗,谅命扬旗鸣鼓,伏兵四起,贼不能支,斩获千余人,直捣其寨。取所掳妇女幼弱悉召亲戚认还之,收金帛、器械籍送于官。捷闻,孙元贞喜曰: “不意功出儒生!”景泰三年,诏擢谅承直郎通判处州府,复以平贼功进奉议大夫正五品俸。未几升广东琼州府,未莅任卒。校著《流芳集》一卷、《叶水心文集》四十卷、《苏平仲文集》二十九卷行于世。
蔡云翰,本名蒲,字九节,易今名,大庾人。宣德五年进士,授工部主事,以事谪广西平乐府通判。景泰癸酉典乡试,文衡所取多名士,升福建按察司佥事。谢政犹不废文墨,与朱彀同修《南安府志》。子辛,举乡荐。
钟观,字尚宾,兴国北隅人。宣德八年乙卯乡荐,任福建罗源县、浙江临海县教谕。景泰元年,典试应天,任四川越崔卫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学正。时御史严核所司,俱屈膝为礼,钟观浩然拂衣。家居甚贫,有杀人者持百金贿赂,求免于官,观曰:“杀人逃死,非法也。”拒之。成化十七年与兴国知县袁天骐共同编纂《兴国县志》5卷。以诗闻于时,著有《游庵集》《梅花诗》各一卷。
丁文暹(约1415~1467),字景昭,号竹坡,瑞金人。明代著名画家。精于翎毛,兼善山水,时作枯木,萧疏有致。今存《秋树双雀图》《五伦图》等。与柯暹(《东冈集》卷五“竹坡为丁文暹景昭”)、倪谦(《倪文僖集》卷三“竹坡为丁文暹赋”)等人有交往,大约生活在永乐至成化年间。(明)朱谋垔《画史会要》卷四:“丁文暹号竹坡,山水翎毛笔力清劲,写枯木颇到精处。”(清)姜绍书《无声诗史》卷六:“丁文暹号竹坡,善山水翎毛,笔力清劲。”(清)彭蕴璨《历代画史汇传》卷三十四:“丁文暹号竹坡,善山水翎毛,笔力淸劲。又弄笔作墨戏,禽鸟枯木颇为精到。”(清)孙岳颁《佩文斋书画谱》卷五十六:“丁文暹号竹坡,弄笔作墨戏,禽鸟枯木颇为精到,笔失之弱。”(清)王毓贤《绘事备考》卷八:“丁文暹号竹坡,工画山水翎毛,墨气清润。”(清)徐沁《明画录》卷六:“丁文暹号竹坡,精于翎毛,兼善山水,时作枯木,萧疏有致。按,文暹江西瑞金县人。”
杨铭,信丰人,正统三年戊午科进士,官山西道御史,天顺三年降任长兴知县。
黄德温,字伯理,信丰人。正统十三年进士,历官吏部考功司主事、兵部武选司主事、镇江府通判。吏部主事。为官清明廉洁,勤政爱民,刚正不阿,不徇私情。著有《慎庵集》。
卢鸿,字大宾,宁都人。明代宗景泰元年庚午贡入太学,授湖广临武训导。临武地处僻陋,鸿训迪诸生,励思进取。秩满致仕,训导后进,循循有法。邑令胡澄岁节谒先师毕,即率僚属赴其庐拜。性孝友,为人外和内刚,坐必正襟,衣常曳地,终日无惰容。遇人以礼,然不苟同。董文僖师事之。邑有士行者,多出其门。著有 《皇明君道洪范》八卷,并有诗文集传世。名入乡贤。
袁端,字自中,宁都人。景泰元年庚午中江西乡试,二年任程乡县教谕,逊志苦学,行已端方,树立学校,教诲生徒,程士为之丕变。迁永兴县教谕,升顺庆府教授。初,端署永兴教谕,时奉勘合撰修《郴州实录》,寓京师,上书条十事:一曰隆圣学以端天下之本;二曰开言路以决天下之弊;三曰正士习以清天下之俗;四曰谨官常以善天下之治;五曰策贤良以任天下之事;六曰去贪暴以安天下之民;七曰修武备以防天下之变;八曰久任使以成天下之化;九曰节财用以济天下之乏;十曰严保举以收天下之才。疏入,宪宗嘉纳之,奉旨该礼部着拟复奏。刑部侍郎何乔新手札与端曰:“疏内条议俱中肯綮,词虽约而意巳尽,置之座右亦可以资圣德。”寻以母老乞休,督学使石淮列端行谊上之,都御史张瓒遣官以礼慰留之。任满当升秩,以养母告归。既归,孝养备至,居丧毁瘠逾礼。郭祐尝曰:“袁公正学懿行,我辈弗如。”母丧后竟不起,优游林下四十年,择地西郊濒河处构轩自适,名曰适轩,学者称之曰适轩先生。弘治间纂修《雩都县志》。所著诗文不为奇崛雕琢语,而温厚正大,殊类其为人。入祀乡贤祠。有《适轩集》藏于家。子名庆祥。
李迪,字遁道,兴国人。景泰七年举人,历官演州(治今山东滨县)知县、开州知州。平易近民,务为宽恤,有循吏风(正德《大名府志》卷六官守志)。著有《草庵文集》《击壤会诗》《仁寿会诗》。
黄济,字子舟,信丰人。少孤力学,默诵经史,不误一宇。长于议论,御史周进隆,督学邵宝亟称之。著有《经疑》一册。
俞适,字至中,号筠谷,信丰人。通敏有器识,景泰中诏举,怀才抱德不就。好歌咏,著有《筠谷集》《横槊集》(曾燠《江西诗征》卷五十一明)。
董越(1430~1502),字尚矩,宁都人。成化五年张升榜进士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弘治元年以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出使朝鲜颁诏,撰有《朝鲜赋》《朝鲜杂志》。后累官至南京工部尚书。卒赐葬,祭赠太子少保,谥文僖。著有《使东日录》《圭峰文集》《董文僖公集》等。
王本,雩都人。成化间任感恩县知县(雍正《广东通志》)。
吕桢,字廷福,赣县人。博学攻文词,雅负时名。成化间,由乡贡授雎宁丞,之任甫五月,拂衣归。卜筑龙潭山之麓,茅屋数椽,日吟哦其间。郡大夫重其人。所著有《龙溪清啸》《百感诗馀》《耕馀录》。
丁积(1446~1486),字彥诚,宁都人。成化十四年戊戌进土,知新会县。丁积任新会知县期间,鞠躬尽瘁,于成化二十二年二月卒于任上,年仅四十一岁。丁积以白沙理学之道执政,赢得骄人的官声政绩。去世之后,陈献章亲自为其营葬,抚恤遗孤,并发起县民立丁侯祠。李贽《续藏书》卷二十七《郡县名臣》:始至,问民俗,曰:“富而不教,令之过也。”见词牒倥惚,好越诉,曰:“令之不足于政,民弗靖也。”乃下教令,明约束,抑強扶弱。苟罹于法,虽日侍左右者不少贷,民始知有令,……年四十一,卒于官,士民哀慕,立祠祀之。
袁庆祥(1450~1531),字德征,号崖松,袁端子,雩都人。成化四年入太学,历任内府,上书陈“省国费,以节民用;严选举,以重守令;修武备,以防边患;存公道,以守国法;起民望,以惜才能。”五事,忤旨被杖,遣还国学。成化十四年中进士,任潜山知县,百姓相戒不敢为不法事。后任刑部主事,因办案能力出众,成绩卓著,加封为承德郎,升广东按察司佥事、提督雄韶等府兵备,总管广湖军事,晋阶朝列大夫。著有《崖松集》《归来稿》《读史录》《古今杂议》等。今安徽天柱山有袁庆祥石刻二方(2011年6月安徽美术出版社《天柱山山谷流泉石刻》P81、P82)
钟观,字尚宾,兴国人。宣德八年乙卯乡荐,任福建罗源县、浙江临海县教谕。景泰元年,典试应天,任四川越崔卫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学正。时御史严核所司,俱屈膝为礼,钟观浩然拂衣。家居甚贫,有杀人者持百金贿赂,求免于官,观曰:“杀人逃死,非法也。”拒之。成化十七年兴国知县袁天骐共同编纂《兴国县志》5卷。著有《游庵集》《梅花诗》各一卷。
俞溥,字德洪,信丰人。弘治间贡授泾府审理正,忧归,不起。师事陈献章,以立身行道表彰绝学为己任,辟馆谈道,以倡来学。“疾革,犹正衣正中,与学者讲《尊德性》章,端坐而没”。
胡易,字光贞,宁都人。弘治三年庚戌进士,观政吏部,冢宰王恕深器之,授礼科给事中,又升吏、户二科左右给事中。监御库,论内监贺彬黩货无厌罪状,彬饰辩诬易,有旨俱下狱。后查易奏多实,得直。星变,上《修德弭灾疏》,语极切至,封驳纠正,风采凛然。奔母丧,哀毁卒于途。名入乡贤祠。著有 《易学渊源》《山斗文范》。其门生有大学士李时、侍郎何孟春、少卿汪举、御史蓝田、郎中刘志道、员外郎李继先等。
袁庆云,宇德亨,端子,雩都人。博洽庄凝,有父风。弘治九年岁贡,任上杭训导,日进诸生讲贯不辍,都御史韩邦问巡按至汀(韩邦问任南赣巡抚在弘治十五年至十七年),庆云陈民间利弊六事,韩以国士称之。亲老乞归,奉养未尝离左右。亲殁,哀毁踰节,遂以疾卒。初端侧室生子庆旸,母卒旸幼,云抚弟成立,友于之风,乡人服之。著有《龙门集》。
袁庆麟,字德彰,雩都人。初为诸生,矻矻攻举子业。忽自悟曰:“吾性自足,何事外求?”遂锐志圣贤之学。既膺乡举,以亲老不仕。督学邵宝聘主白鹿洞,郡守吴钰聘设教,俱不就。正德十三年,谒王公守仁。称之曰:“是从静悟中得来者也。”檄有司礼聘,督本府社学。年六十五卒。守仁为文诔之,曰:“古所谓朝闻道夕死可者,德彰其几庶焉。”著有《刍荛余论》。刊刻过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
刘宽,字彦博,大庾人。性敏志高迈,幼从谭元洁学,元洁以子妻焉。工制举业,数踬场屋,乃益肆力于古文词。以弘治三年贡,任终崖州学正。孙龙,亦能诗。
苏琮,字伯重,宁都人。弘治八年乙卯举人。知湖广蒲圻县,正徳七年任补河南郾城县,治政精明。解绶里居,与诸名贤讲咏。性孝友。著有 《太极图解》《易经测旨》《思斋集》行世。
萧敏,字淳仁,宁都人。明弘治九年丙辰进士。初知浙江归安县。严明刚介,不避权势,以贤能召入朝。因忤时贵,出知泸州县,后升严州同知。丁忧归,病卒。名入乡贤。
董天锡,字寿甫,董越次子,宁都人。弘治九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青州知府、四川参政、南京大理寺卿。嘉靖十五年主纂《赣州府志》十二卷,是当时赣南名气最大的文人,著有 《璜溪文集》。
张九逵,字天衢,大庾人。弘治十二年进士。历官揭阳县知县、休宁县知县、南京礼科给事中、两广布政使参议等职,正德元年任休宁知县时,刻印过程敏政《篁墩程先生文萃》25卷。
刘节,字介夫,世称梅国先生,大庾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历任浙江左布政使、户部侍郎、刑部右侍郎。工书,书仿颜真卿。著有《春秋列传》《梅国集》等。嘉靖十五年,刘节纂修《南安府志》三十五卷。今有《宝制堂录》《梅国前集》传世。
王銮,字廷和,大庾人。王阳明弟子。正德三年进士,授邵武知县。入为都水主事,出辖徐沛闸河。十一年,织造中官史宣过其地,索挽夫千人,沛县知县胡守约给其半。宣怒,自至县捕吏,銮助守约与抗。宣诬奏于朝,逮系诏狱。以言官论救,守约罢官,銮输赎还职。已,分司南旺,又捕诛中官廖堂侄廖鹏之党。嘉靖初,迁武昌知府。镇守中官李景儒岁进鱼虾多科率,銮疏请罢之。楚府征税,茶商重困,銮谓税当归官,力与争。王诋为毁辱亲王,銮遂请终养,不待报竟归。后吏部坐以擅离职守,夺官。
叶芳(约1490~1535),又名惟七、挺芳,自号满总。王阳明部将。原籍广东兴宁,正德初为钟仕锦流寇小头目,正德六年冬归顺官府。正德七年春,追随巡抚周南扫荡赣闽粤边区山寨武装。事后安插到安远县黄乡保(今属寻乌县),接收各山寨的残余势力,拥兵近万,成为南赣地区实力最强的民间武装。正德十二年始,追随南赣巡抚王守仁,率军参与南平之战、桶冈之战、三浰之战及平定朱宸濠之战,授千总义官,成为安远县东部十五保及周边地区的实际控制者。叶芳所创建的黄乡兵以能征善战著称,六十余年间被历任南赣巡抚所重用。
蔡世新,号少壑,龙南人。王阳明弟子,正德嘉靖间画家。善钩勒竹兼工画像,今上海博物馆藏有其所画王阳明像。(明)欧大任 《欧虞部集十五种》之《思玄堂集》卷七有《访蔡世新》诗,(明)夏言 《夏桂洲文集》卷六有《蔡世新为余写真用梅国韵》诗、《送蔡世新入武夷》诗。(明)朱谋垔《画史会要》卷四:“蔡世新号少壑,虔南人。王文成镇䖍日,以写貌进者阅数十人,咸不称意。盖文成骨法稜峭,画者皆正而写之,颧鼻之间最难肖似。世新幼年随其师,进乃从傍作一侧相,立得其真。文成大喜,延之幕府,名以是起。久之,吾宗人聘至南昌,写面俱请世新,而衣摺丹彩则用罗素,故各极精妙,至今展之犹如生对。世新亦善钩勒竹,大幅则佳,亦画美人。”(清)彭蕴璨 《历代画史汇传》卷五十三、(清)孙岳颁 《佩文斋书画谱》卷五十六、(清)徐沁 《明画录》卷一,记载相类。(清)吴庆坻 《蕉廊胜录》卷七:“先生像为蔡世新所传者极多,惟以多故,随手辄肖然。至小者亦径尺,今如此小者不爽毫发,令观者肃然畏敬云云。”
彭莹,字廷璧,大庾人。弘治十四年举人(《诸暨县志》记为进士)。正德十二年授诸暨知县,任内纂修《诸暨县志》(今志书不传,仅存彭莹跋文)。后迁肇庆府同知。张瑶,上犹人。正德十五年任桃源县县丞。诚心爱民,不事边幅。嘉靖甲申大旱,躬率里老跣足祷于日中,三日雨作。因是致疾,卒于坛。舁榇归,士民号泣送之。祀名宦。
何儒,生卒不详,宁都人。正德间任东莞县白沙巡检。正德十六年,何儒向广东提刑按察使汪鋐报告发现葡萄牙船上有中国技工杨三、戴明,建议收为己用,得到汪鋐的支持。何儒说服杨戴二人,明军开始仿造佛朗机铳和蜈蚣船。是年秋,大败葡萄牙船。嘉靖元年,何儒因功升任上元县主簿,在南京操江衙门督造佛朗机铳炮300余门,杨三、戴明跟随何儒成了铸造铳炮的专家。嘉靖十二年,何儒任满,进秩宛平县丞,后调任上元县丞。何儒为明军在广东屯门驱逐葡萄牙人立大功,他把杨三、戴明从葡萄牙船队那里挖回来后,又为大规模推广使用佛朗机铳担当大任,为巩固国家边防起了重要的作用。《明史》卷九十二:“至嘉靖八年,始从右都御史汪鋐言,造佛郎机炮,谓之大将军,发诸边镇。佛郎机者,国名也。正德末,其国舶至广东。白沙巡检何儒得其制,以铜为之。”(明)董天錫 《(嘉靖)贛州府志》卷九:何儒 广东白沙巡检,有功,推升上元主簿、宛平县丞,改上元。
何泰,何廷仁长兄,雩都人。正德二年举人,正德间任武平知县,颇有政绩廉名。
何春,字元之(一说字符之),何廷仁二兄,雩都人。王阳明弟子。弘治十七年甲子科举人。历任福建诏安、直隶含山、霍山知县。在诏安知县任内,何春“行乡约,禁图赖,毁淫祠,教民间习文公家礼。”
何廷仁(1486~1551),初名秦,以字行,改字性之,号善山,雩都人。何廷仁治学初慕陈献章,后在赣州师从王守仁,因而放弃科举。何廷仁悟性极高,对王阳明的思想心领神会,在江西赣州与黄弘纲同时教授新入门的弟子。在王阳明的弟子中,当时有“浙有钱王,江有何黄”之说,新人门弟子多由何廷仁和黄弘纲教导,时称“接引师”。嘉靖元年,王守仁回浙江守制,何廷仁才应江西乡试中举,后考进士未第。嘉靖二十年,何廷仁在陈献章的家乡广东新会县任知县,亲自在献章祠中讲学,慕名学子接踵而至。任内五年期间,依法治政,以德化民。各乡设置学社,制订训规,并且修忠祠、辟义椽,祭祀为国死难的县民,以教化百姓,使穷山僻壤成为文明礼义之乡。又在县邑关隘处筑堡垒,建炮台,驻军防护,以保疆安民。嘉靖二十五年,以政绩最佳调升南京工部主事,分司仪真。后调芜湖掌管专卖,使当地市价度量衡公平合理,市场稳定。任职期满辞官回乡,以讲学著说为乐,著有《善山集》《善山语录》《格物说》等。
黄弘纲(1492~1561),字正之,号洛村,雩都人。正德十一年举人。曾师事王阳明,但并不赞成其师的“四句教法”,认为“天然良知,无体用、先后、内外、深浅、精粗、上下”之分。反对以“未发”“已发” 分性情为二,认为‘性之于情,犹理之于气,非情亦何从见性?”强调求道必“反求诸己”“深造自得”,修身则 “不致纤毫之力,一顺自然为主。”嘉靖二十三年授汀州府推官,迁刑部主事,因得罪吏部尚书,辞官归里。以师学授徒,长期不懈,与何廷仁齐名。著有《黄洛村集》二卷。
管登,字宏升,别号义泉,雩都人。管登少通理学,闻阳明先生论学虔中,登语何廷仁、黄弘纲曰:“昔伊洛渊源实肇此地,今日圣道绝续之关,其在斯乎!”乃偕黄、何诸子而受业焉。阳明子一见,即语及门曰:“宏升,盛德君子也。”语以格致之要,恍然有悟,如久歧迷途而始还故乡也。自是省察体验,终食不违。尝曰:“人于此道,如捕风捉影未尝真知实究,往往半上落下。若知之真,则行在其中矣。”阳明子曰:“宏升可谓信道极笃,入道极勇者也。”嘉靖元年壬午科举人。嘉靖十一年壬辰,授广东肇庆府通判,职司戎行。越三年,以才优迁广州府通判,监督管理薪给。因其曹铨课最,升湖广岳州府同知。丁忧归,卒于家。著有《吟劳集》。
赖元,字善长,号蒙岩,雩都人。监生。尝叹士读圣贤书,当为圣贤事。时王阳明讲学虔州,元裹粮及门,闻师训辄解悟。与同门何善山、黄洛村书疏往复辨证。洛村与刘龙山书曰:“近得阳都朋友相次兴起,甚得力者,皆善长一人倡率之功也。”邑令陈大纶设讲堂,推元为首,学者翕然宗之。与同邑李蒙泉讲学青原,吉人士称为“二蒙”云。又好善乐施,曾与弟赖贞在邑西建桥三座,嘉靖二年捐资修建先师庙及县学。未仕,卒于家。
谢魁,字文杓,兴国人。为诸生时,受学于王公守仁。正德间选入南京国子监,历官虞城、乐昌知县,著有《南雍语录》《廷训诸书》。
胡夷简,字近道,会昌人。师事罗洪先,又游何廷仁、黄弘纲之门。以贡授嘉善主簿,勤于职业,当事荐其廉能,迁长乐县知县,均赋兴学,士民祠祀之。升宾州知州,不赴。既归,日率其子弟与乡大夫谈学不倦,复刻乡约以范俗。邑大夫有所兴除,必就问焉。弟胡恕简,以贡生任南海县丞。赖贞,会昌人,能诗文,从罗洪先,讲学白鹿洞。
钟圆,字稚方,兴国人。年十七食饩,郡守爱其才,为行冠礼于堂上。嘉靖中以贡授江华令。致仕,从王文成讲求性理之学,寿八十九。
刘寅,字彦亮,大庾人。王阳明弟子。明正德九年甲戌科进士,授工部主事,后调刑部。母丧守制,服满复职,转任员外郎,升郎中。寅乞归养侍老父,寓居家十四年,起用为刑曹,迁贵州右参议,毕节土酋相争,寅妥善调停解决,调升广西按察副使。时安南莫登庸降,刘寅奉命出关,催福海前来受封官印,革除王号,归附大明。寅晋升福建省参政,三个月又升任湖广右布政使,不久,转任左布政使,在任时肃靖了楚藩英耀之难,并协助谋画平定了麻阳兵事,事后,寅即以年老引退.寅性情纯厚、闲雅、镇静,寿九十余。
詹道贤,崇义人。正德间书商,刊刻过李知先《类编伤寒活人书括指掌图论》(9卷,续1卷,提纲1卷,半页13行,行27字,原本藏上海图书馆)。
李国纪,字正之,号云山,宁都人。嘉靖元年由举人任顺天府通判,不久升为太仆寺丞、工部员外郎。后被降为松江府通判。上海自元代建县以来,一直未修筑城墙,所以难以抵御倭寇流窜式的攻击。李同纪一面以重兵抗击,一面倡建县城,修城墙4500米,箭台20座,楼阁四座,至今大境阁还保存着,是上海故城的始建者。李国纪积劳成疾,死于任上,著有《云山诗文集》。
张纯,字懋一,信丰人。天性颖敏,笃志力学。至京师,就翰林景旸学。为文有根底,名动一时。领嘉靖元年乡荐。
刘贤,字汝希,宁都人。嘉靖四年乙酉乡荐,嘉靖五年丙戌龚用卿榜进士。任桂阳州学正,转南京国子学录,升福州府通判。性夷旷冲恬,时偕同志讲学于胜地。解组归,以诗文自娱,不与外事。著有《麓泉漫稿》《纪会同声录》。
王兆,宁都人。嘉靖十一年壬辰选贡,任衢州学训导,升唐府教授。学博行雅,教洽士孚。休归三十余年,世味泊如,闾里称为长者。尤工于诗。著《省斋稚稿》。
黄注,字汝霖,信丰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嘉靖十八年任长兴县令,后升吏部主事。工于诗,著有《小峰集》四卷。
俞献可,字九河,信丰人。能文章,旁通星象、历数、兵符、剑术。少保胡宗宪辟为慕。与徐渭、唐顺之、茅坤友。宗宪平倭,制三边,诸纪绩碑文,多出其手。后官平南县知县,陆凉知州,俱有政迹。
李凤,字鸣冈,其先大庾人,父贤始徙籍番禺。生三子,长鸾,字鸣汉,嘉靖二十年进士,户部郎中,次鹗,凤其季也。少从鸾学,终身执弟子礼。二十五年举于乡,三十二年登进士,知萧山县,锄豪强,薄刑罚,新学校以振士风。严禁溺女,公均输之法,颂声载道。调余姚,著御倭功,累官大理评事,品陟庶狱,人称其平。迁登州知府,地濒海,饶于鱼盐,岁羡数千,凤一切却之。升贵州兵备,伸威振纪,边圉肃然。擢广西参议,历福建按察使、广西左布政使。所至清介自持,不索民间寸香片蠹。其所行,惟求合于道,不求合于乎世,官居二品,产业不足糊口,训家甚严,仆从衣服稍丽,必痛斥不贷。以老罢归,处之澹如(事迹见《粤大记》)。
吴国器,字君重,崇义人。嘉靖二十二年举人,任泰顺县教谕。尝捐赀佐迁学,又赙同僚归榇,士贫不自给者,倾囊周之。升河南修武县知县,迁湖广蓝山县知县,所在皆有政声。雍正《浙江通志》有吴国器传,艺文志录有吴国器《重修太平桥记》《重建爱薫桥碑记》,光绪《湖南通志》有传。入祀崇义县乡贤祠。
阳骥,崇义人。选贡,嘉靖三十一年任霍山知县(《六安州志》),性简静,居官不逐时,致仕以吟咏自适。
谢长艮,字子启,瑞金人。诸生。著有《四书便览》《论史君子录》。
袁淳,字育真,庆云孙,雩都人。幼颖异,读书过目不忘。年十二应童子试,构《五经》题义,援笔立就,主司见而异之,补弟子员。嘉靖三十五丙辰成进士,初授楚承天司理,有治声。寻召入内台,奉敕巡按浙直,进湖广按察司佥事。淳好学,尝谓近世士人讨论工疏,闻见汩没。于是取古人之书,上自周秦,下迨元明旁及稗官野史、柱下、天竺之语,分类编次第为二百二十卷,名曰《稽古大成》。论断评阅,具有特识。今其书半轶焉。自著有《罗岩集》。——临风按,袁淳系严嵩党羽,尝弹劾淳安知县海瑞,遂使落职。后因居乡恣行侵并,被雩都知县夏宗思上疏论罪。又,袁淳于嘉靖四十五年纂修《雩都县志》十三卷。
何源,字仲深,号心泉,会昌人。嘉靖三十八年己未进士,任嘉兴县知县,有妖神祠烟雨楼,赛会无虚日,源立仆而笞之,妖遂息(《嘉兴县志》)。
曾廷琦,雩都人。嘉靖间任霍邱教谕,王阳明门下土也,讲学施教,得师儒体(2006年黄山书社《颖州府志》P512)。
张渊,字时跃,信丰人。嘉靖间乡举,初授旌德知县,隆庆五年任凤阳知县,皆有惠政。工古文词,论议凿凿可行,介特忤时,不获展其用。入祀乡贤祠。隆庆间纂有《信丰县志》。
曾朝用,信丰人。嘉靖间刊刻过张逵《允庵先生诗集》。
刘翔,南康人,侨籍崇义。博极群书,嘉靖中以贡令湖广桂阳县,守官廉谨,士民爱之,祀名宦。后改广东河源县,亦著治声。入祀崇义县乡贤祠。光绪《湖南通志》有传。
卢述,字思斋,宁都人(赣州卫军籍)。嘉靖间倭寇沿海诸郡,述以策干兵宪谭纶,纶荐之督帅戚继光,从征闽广,以军功授赣州卫镇抚,累官至昌平游击。在边敌马不敢南牧,神宗呼为福将。(万历七年由赣州卫指挥出任舟山参将)历宁绍总兵,入为前军都督。其用兵号令严肃,以计胜人。常言“戎事之修,岂在多杀,贵治之于未乱耳。以年老乞休回籍。(万历二十八年)关播之变,上犹思用述,述亦自奋欲行而卒。
宋应奎,字五东,雩都人。隆庆元年丁卯岁贡,任上虞县训导,迁新兴县教谕,本躬迪士,振兴古学,为文浩博渊微,士林推服,受其教者多知名。升博罗知县,以儒术饰治,有惠政。
苏子奇,字舜锡、莲湖,苏琮孙,宁都人。游大学,授邵阳丞。以廉能得士民心。历署邵阳、新宁、宁乡、湘乡、耒阳诸县篆。所至颂“有脚阳春”,祀邵阳名宦。西游峒寇作乱,奇督兵讨平之。擢桂阳州同知,治行如邵阳。致政归家,朔望集里中长幼,讲圣谕于博济庙,名孝友会。
苏大成,字汝愿,号损斋,宁都人。苏子奇仲子,出继世父。弱冠,举隆庆元年丁卯乡荐,隆庆二年戊辰罗万化榜进士,万历初授湖广远安令。时遇凶年,兼有采木之役,区画采办,备尝劳瘁,其才足以济之,百姓安其政教。升北京刑部主事,谳狱称平。宣诏宁夏,胜任有余。累官韶州知府。
王瑞麟,字化成,宁都人。忼爽有才。正德中,太守临县试诸生对:“五马诸侯今日到。”麟年最少,应声曰:“六龙天子几时回。”太守大奇之。性刚直,不谐于俗。以隆庆三年贡,两任德兴教谕致仕。凡兴利除弊,邑侯往往造请,资其赞画。环玉一陂,殚力尤多。著有《龙江文集》。
汤拱,瑞金人。嘉靖年选贡,历任太仓州同知,升成都府通判,嘉靖三十四年任衢州府通判,迁达州知州,封中顺大夫。决事详明有政声,衢州绅民为其建祠。入祀瑞金乡贤祠。嘉庆《直隶太仓州志》卷十名宦上:“汤拱,赣州人,以岁贡生署同知,处事详慎,居四年,淸白不渝,升成都府通判去。”
陈朝用,号南湖,宁都人。嘉靖三十九年贡生,隆庆间官镇江府训导,与徐邦佐、朱文山同撰《京口三山续志》四卷。
孙希夔,字子乐,大庾人。隆庆四年庚午乡试第一,历官阳春知县,唐县知县,儋州府知府。在唐县任上“修学,礼士,条议均赋上官,凡有加派不复及唐。”今唐县志艺文志收有其《均赋役》一篇。孙希夔以擅文与孝顺继母闻名,著有文集若干,今佚。1991年江西教育出版社《江西出土墓志选编》有《儋州守孙希夔墓志铭》。
李涞(1538~1602),字源甫,号养愚,雩都人。明代理学家。隆庆五年进士,历官宝应县知县、户部给事中、山东按察佥事、广西参议、佥都御使、都察院中丞等职。嘉靖四十五年宰辅张居正遭父丧夺情,充大婚册使,李涞疏言此大典不宜以亲丧将事。居正怒,出为山东佥事。累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万历十九年,李涞遭弹劾罢官回籍。李涞的理学由薛暄入门,而上溯朱熹,所谓近里着已,不影附宗门者。与李涞同时的明代理学家、吉安人邹元标说:“雩都县稍前有何廷仁、黄弘纲两位先生,为王阳明的高足弟子。如今李涞的真学问、真人品,与何、黄两位先生相伯仲”。李涞致政家居,四壁萧然,惟聚徒讲学,寒暑易节勤讲不辍。晚年,刊刻薛暄的《读书录》和何廷仁、黄弘纲二人的文集,以训迪后学为已任。万历二十二年,主持修纂《雩都县志》。死后,既列祀郡、邑乡贤,继又奉配享濂溪、阳明二先生祠,门人又专祠邑中,置祭田。康熙十年,同乡举人易学实多方搜集其著述,编成《李中丞文集》二卷。
魏良静,字玉川,宁都人。隆庆四年庚午选贡,万历二十二年甲午科南都经魁。历严州府推官、台州府同知。少刻苦读书,恒达旦不寐。文词藻丽,为世所推。著有 《正续谈资》四卷行于世。(明)黄洪宪《碧山学士集》别集卷三:“尔浙江严州府推官魏良静,擢颖乡闱,筮官郡理,乃能操持亷恪,审克详明,俾吏无舞文,民无冤狱,荐章交上,佥曰汝贤,兹以岁绩特授尔阶文林郞,锡之勑命。志称严陵民俗淳厚,可以卧治,不可以棼理,尔益顾乃德,远乃猷,以称朕好生之意,行有显陟,钦哉。” (明)温纯《温恭毅集》卷四《疏》:“严州府推官魏良静,通敏之才,卓荦之器,摄篆一尘,若凂议狱,三尺为平。
温纯,宁都人。隆庆六年任富阳县丞,征税有法,署知县事,持守不苟,一邑号良吏(《富阳县志》)。
钟譔,字近修,号仰泉,瑞金人。隆庆间以选贡任南康府学训导,饬躬洁履,为郡太守所重,万历三年署白鹿洞教事。迁广东永安县教谕,历升国子监学录,满考升湖广武昌府通判。职主饷,矢操冰檗,却例金岁以千百计。后告归,蔬食菜羹,萧然自得,以寿终。万历三十一年纂修《瑞金县志》十一卷,又曾捐建邑南龙珠塔。
俞琳,字声甫,信丰人。为郁仪王孙舅氏。敏捷强记,家藏万卷,涉猎无遗。常为学博,陪御史中秋宴,命题赋诗,琳一夕作七律百首,御史击节叹赏。将荐之,因耳重听有误,应对不果。著有《还读堂诸稿》。
谢诏,赣县人。明万历二年进士,任颍川知府五年,提升刑部员外郎,后为陕西清吏司郎中。因平息杨应龙之乱有功,圣赐绯鱼二品服而不受,并连续上书要求退休。后起用为湖广、四川按察使,云南布政使,顺天巡抚,均不赴任。主持重修地方志,体例严谨,文词简练,当时称为一代良史。著有《虔台志》《赣郡志》《玉房山集》。
丘一鹏,字万程,宁都人。万历四年丙子乡荐,念父老不忍会试。父严督之,乃扬言入京,而私屏处。父果病,念子不得见,一鹏即出见与决。知乐昌县,有盐例入知县金数百,尽革之,立碑永禁。升惠州防海同知,每亲至碣石卫,按格阅舟卒,皆有法。戊戌寇发,一鹏即调度所素阅卒,歼贼数千。有闽贾五十人,误为逻卒所获,参将欲作生功报上,一鹏以去就争之不得,为移檄闽中。报至,果海贾也。而一鹏巳病笃,贾人至官衙仰天祝涕泣,愿以身代死。既卒,而歼贼功方上,升湖广按察司佥事。
熊懋官,字思守,号今是,石城人。万历三年以拔贡选入南雍,明年中式丙子科北闱第八名,任江南铜陵县知县,改浙江庆元县知县,皆有治状。踰年升福建漳州府通判。归而闭户读书,一意修词,力追大雅。平生所著有《蛰口录》《一籁稿》《青箱遗稿》诸书。祀乡贤祠。
卢逵,字渐甫,号云路,宁都人。万历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迁吏科右给事中。奉命册封鲁、周二王,各赠千金不受。万历十七年,兄卢通中南宫乙榜,卒于京师,时公甫四十,父母皆在,遂力请终养归。后阁部台省相继推荐其任礼科左给事中、刑科都给事中、尚宝司少卿、尚宝司正卿等职,公坚辞不赴。万历二十年曾与吴天德订定《宁都县志》。天启三年,加升太常寺少卿致仕。为人廉退静俭,不以一介求取于人。官于朝六年,家食五十三年,以清德闻天下。卒于家,享年九十三岁,祀乡贤祠。著有《易经儿读》《渐甫语录》《吏科奏议》等。
甘士阶(约1545~1608),字维藩,号紫亭,信丰人。万历五年进士,授黟县知县,万历九年迁丹阳县知县。历山东道御史、大理寺左少卿,升佥都御史,右都御史,巡抚凤阳。以艰归,起补两浙巡抚,升大理寺卿,万历三十九年卒于官。为官清廉,选贤用能,以身作则,死后经朝廷核准,在杭州府武林书院之阳建立甘公祠。
谭一召,字敬微,号华南,大庾人。万历七年进士,历任广东遂溪县知县、东莞县知县、湖南临武县知县、松江府通判,南京刑部广西司郎中,因弹劾元辅王锡爵而被免职。
黄大节,字思立,一作斯立,号无净,信丰人。万历十四年进士,授太常寺博士,迁礼部祠部郎中(祠部清吏司郎中)。因疏请早定国本,出为浙江副使,后丁忧归,卒于家(《赣州府志》卷五十一)。工诗,居京时与袁宗道兄弟结社,今有袁宏道《暮春同黄无净、曹季和、黄昭质、家伯修游高梁桥》《夏初黄无净邀同项玄池诸公及家伯修泛舟三忠祠》等诗。
谢于教(1565~1635),字觉甫,号青莲,宁都人。性友爱。万历十六年戊子乡荐,历官滁州知州。时魏党崔呈秀巡按南京,使人引于教附己,当得部属。于教日:“参罚降调,命也。吾不能入其党。”呈秀怒,思中之。突使取州柜天平与市平较,不贰。崔计诎去。邻郡白莲教倡乱,从者日众,人心震骇。于教增城堡,治楼橹,贼不敢犯境。事详《两朝从录》。迁湖州府同知,天启初辞归。崇祯间征聘理学师儒不就,辟居螺石以终。
李承勋,字锡庸,万历年间著名将领。先世江西安远人,洪武间选军籍,永乐中由南锦衣卫调处州卫。承袭职处州卫指挥同知,万历十一年因功升游击将军,万历十六年刊刻戚继光《纪效新书》十四卷,万历二十三年升授蓟辽参将,不久荐为镇守山东总兵官署都督佥事,赐一品服,提督南北水陆官兵。万历二十七年任防海御倭总兵官,入驻朝鲜。
谢子诏,字台岳,宁都人。万历二十三年乙未朱之蕃榜进士,知广东四会县(万历四十四年至四十六年间)。遇水灾,请于上,获准减免积欠税赋七千余两。并捐俸筑堤,以绝后患。悉力倡率修学宫,建水口塔。升霸州知州,时边关军需告急,子诏苦心调度,既未误公事,也未过份增加百姓负担。擢刑部员外郎中,累官河南卫辉府知府(天启年间)。
杨世用,字达兼,宁都人。万历二十五年丁酉岁贡,性恬淡,不喜仕进,生平以礼自持,讲学谈道,绝迹公卿间,曾加授太常寺典簿,入乡贤祠。著有《翼性论》《人伦鉴》《日用要编》。
王宾贤,字菉漪,号海观,宁都人。少负才名。文体卑弱,分划立义,卓然名家。于圣贤精理,大有发明。主司董公其昌,最赏其墨艺。万历二十五年丁酉举人,历知茶陵州、罗定州、耀州(万历四十八年任),皆有惠政。曾与同僚庭见巡按邱兆麟,邱公下堂执其手曰:“予读先生文久矣!不意乃屈于此。”
曾汝召,字澹甫,龙南人(今属全南)。万历二十九年辛丑科进士,万历三十年任江苏吴县知县,任内革冗差、迁青龙桥、修寅宾馆。万历三十五年升礼部主事会同馆提督。万历四十二年由会同馆提督迁任吏科给事中,转刑科给事中。万历四十八年正月,刑科给事中曾汝召言请至若屠城陨将歼属丧师之臣。天启元年,在降夷处置之争中,曾汝召反对接纳辽东降夷。天启三年八月,刑科都给事中曾汝召迁太常少卿。天启六年二月,因受阉党徐复阳弹劾,时任大仆寺卿曾汝召被魏忠贤削夺官职并追赃。崇祯元年起复。今存有《上魏抚台叶按台及都台书》《请严禁左道疏》等文。
廖应兆(1568~1649)字圣符,号太初,石城人。万历三十一年癸卯科乡试中举。翌年乡荐任江南太平府通判。后历署知广德诸州县,复司漕,皆有贤能之称。应兆任当涂知县时,三藩王前往封地,其小船巨舰填塞航道。为通舟楫,将毁两岸民房。应兆得知,乃广设浮筏,沿岸接济,数万家民房得以保全。后调任繁昌知县。因施政济民有功,升任辽州知州,加四品服俸。不久,以终养老母归。清顺治六年为清兵所杀。著有《醉泥草著》《耳瘿零》等,皆毁于兵燹。
钟显,定南人。岁贡,万历三十四年任漳州府督捕通判,三十六年任漳州月港舶政督饷官(月港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后被劾罢去。(明)张夑《东西洋考》卷七饷税考:钟显,江西定南人,岁贡,督捕通判,署三十六年饷,后被劾罢去。
孙应岳,字游美,大庾人。万历三十七年乡试举人,后在顺天考中进士,任刑部司务。后在南京国子监任职,著有《金陵选胜》。
陈即登,字彼岸,号大摩,石城人。万历三十八年由拔贡知广东阳江县。时黎裔自相争斗不已,上司欲征伐以谋取功利,即登坚不奉命,降广西按察使照磨。后辞官归里,放怀诗酒,著有《粤西游志》集。
王三重,大庾人。万历中举进士。初任龙门知县。性明察,无奸不烛。有告人盗牛而以皮置池中者,一索得之。三重曰:“此,诈也。皮置池中,汝从何知?”告者遂伏。其发摘,多类此。调任番禺,多善政。历官吏部尚书。
丘大成,字志竞,雩都人。万历四十年任连城县知县。练达治务,风励僚佐。迁学宫于旧址,建明伦堂。迁名宦、乡贤二祠于学后,建寅宾馆于衙右。当时,穆穆无可誉。死之日,民思之不能忘(《连城县志▪名宦志》)。
王立爱,字孩子,号菁莪,南康(一说崇义)人。万历四十年以拔贡任定襄知县,居官五载,廉政爱民,不避豪强,任内纂修《襄垣县志》八卷(今藏国家图书馆)。后擢镇江府通判,士民肖像祀之。
赖愈秀,崇义人。由选贡任遂溪县丞,万历四十二年升任奉化县知县(见万历《雷州府志》卷六秩官),通敏练达,开万家河,造太平桥,创北渡公馆,修学宫,事事精办,不动声色。在任未久而去,人皆惜之(《奉化县志》)。(明)《王以宁奏疏》卷六云:“遂溪县县丞赖愈秀,精勤吏务,清白儒风。”
谢士章(1581~1637),字含之、与苏,号石渠,宁都人。明代诗人,书画家。出生于宁都县黄陂镇杨依村,被宁都知县陈时言(贵州省普安州举人)收为养子,因名陈士章,在贵州成长。万历四十四年丙辰科进士,任广东增城县知县,天启五年升楚雄府知府,同年十二月迁重庆府知府,迁广东副使,升广西布政司桂平道、云南临沅道右参政(从三品)、云南布政司左参政,广东副使居官清正爱民,所在士民皆为立祠。崇祯七年奉圣旨准复谢姓。著有《谢石渠先生诗集》十三卷(今有2005年北京出版社出版《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本)。
温国奇(1577~1648),又名宗宁,字仲庸,号澄虚,宁都人。自小家贫,幼从母训,稍长授业于族伯克敦,且得其周全。勤奋博学,万历三十七年举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及第,入朝为官。后授广东惠州推官,任治所属各邑上访者众,国奇恤其守候之苦,设炊灶于署门,周全接待,终日开衙理事,立判而决,民皆颂其功德,在任六年,政声甚卓。天启元年,朝廷敕封其父克臻为文林郎,母杨氏为孺人。翌年惠州士民为建生祠。同年升江南巡按御使,复调甘肃巡按御使。天启四年朝臣杨涟、左光斗等人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国奇参与倒魏,事败,贬为苏州知府,再降为同知。天启六年,朱由检即位,魏忠贤败事,国奇得以平反,先转任陪京员外郎,后任四川清军驿传道。崇祯三年擢云南道应天监察御使。任满告归时,恰逢闽寇披猖,国奇率捐千金,倡建宁都新城,自崇祯五年起历时九年而竣工,州城扩大近两倍。明亡,国奇立志反清抗满,南明朝任为御营起居、兵部侍郎。清顺治五年初,国奇领兵抗清,三月十一日殉节于赣州。
温国信,字任我,石城人。万历间任陇西县丞,能秉公断案,苏按院奇其才,升任西和县令。西和习俗凶悍好斗,民人出入佩刀。国信教以礼让,立赏格,责成乡里父老,动以事诚,习俗遂易。县民萧兴汉聚众,两拒官兵,国信单骑谕散。复相度地势,作堰灌田数十处。莅位三载,境内安定,有治声,升江南长淮卫经历。
黄道月,崇义人。万历时任广东南海县,有廉声。致仕归,囊橐萧然,载石狮二,以壮行色,今列县前者是也。入祀乡贤祠(同治《南安府志》)。
蔡世敕,南康人。万历三年乙亥选贡。官浙江温州府通判,兴利除弊,卓著政声。巡按特荐卓异,升云南维摩知州,解组归,士民焚香护送数百里。祀乡贤。
赖子崇,崇义人。万历年间任江都县主簿,升河阳县知县,任内创建县学(见雍正《云南通志》卷七)。
刘震,龙南人。由录事判官为儒学教授,长于文词,号层崖先生(万历《雷州府志》卷六秩官志)。
邓鼐,石城人。万历岁贡,官太原府知府,著有《随篆集》。
黄戴玄,字九雒,信丰人。万历、天启间以诗闻于世。著有《醉石诸稿》。
王一令,崇义人。岁贡。曾任闽县主簿,天启五年任增城县丞。狷介自守,听讼明允不为苛细。次年,檄署西宁县篆(至崇祯三年),洁已爱民,厘弊剔奸,直指王业浩疏,荐之令全粤诸为丞佐者以一令为法(见道光《广东通志》卷二百四十七《宦绩录十七》)。
曾就义,字赤生,宁都人。天启五年乙丑进士,知江南溧水县,以兴除利弊为己任。境内苦水灾,率先捐俸建三圩,民赖其功。诸生陈文海遭诬陷十年,得其雪冤。因母丧致休。服满补南宫,治行如溧水。流寇围邻邑,就义预筑御台四座于城外,多蓄火药,寇不敢犯。数月后因父丧致休。服满补唐县,德政益懋。后奉诏入京,帝亲与对策,问兵饷国用。时督赋严急,民困多从贼。就义认为国赋在民,民之休养在官,有司廉俭则民不受害。对答深称帝心,授翰林编修,任起居注,管理六曹奏章、经筵日讲官。崇祯十二年己卯,充东宫讲官。因职务繁重,劳瘁得疾卒。都门诸缙绅为其具棺殓,有旨部给勘合 (文书),驰驿扶柩归葬。就义清介正直,己卯省试,虽与江西监临御史交厚,仍秉公不令其子入闱。入宁都乡贤祠、溧水名宦祠。
郭君聘,字修野,信丰人。泰昌元年拔恩贡,崇祯三年授福建建宁通判。后运解金花赴部,以绩优叙历署将乐县、松溪县知县。所至走访民间利弊,务除百姓疾苦。后迁云南新兴知州,在任廉洁。著有诗集《风雅居士集》。
杨文彩,字治文,号一水,世用长子,宁都人。崇祯元年戊辰选贡,入北雍,祭酒吴公称其天下文章第一,同乡陈大士、罗文止、杨维节、揭祝万皆下之。前后教授弟子数百人,魏禧最晚进,文彩深奇之。性和易,虚怀乐善。著 《尚书绎》,必浣手执笔,曰:“吾方对二帝三王 (尧、舜、禹、汤、文王),奈何不敬?”事父母至孝。因疾坚持早晚节食达十九年。年八十,精明如少壮,手不释卷。尝书训子弟曰:“无所与于人,而感且深者,谦以接物;无所费于己,而业日广者,厚以存心。”著有 《文耻斋文集》行于世,《尚书绎》存有藏稿。
缪正仕,字信吾,定南人。天启元年辛酉恩拔贡生,崇祯六年癸酉朝考第一。历任南直隶常州府织造通判、经征署通判、广东徐闻县知县、钦州知州。入祀乡贤祠。
杨以任(1600~1634),字惟节,号澹馀,瑞金人。崇祯四年进士,例授知县,改应天府教授。崇祯七年升南京国子监博士,同年卒于官,年仅35岁。著有《读史四集》《京学志》《皇明奏疏》《名臣言行录》《非非室集初刻、二刻》等,他曾与同县朱敬文、谢士芳、谢子起、杨希元、杨汝基结赤水社,讲学于城西郊之龙珠寺侧,时称赤水六俊。又与陈际泰、罗万藻、章世纯、艾南英并称为江西五大家。《读史四集》今有(清)西杨家塾刊本,藏于江西省图书馆。
曾应遴(1601~1647年),字无择,号二濂,宁都人。崇祯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御史。值李自成起义,应遴上疏论兵事有远见,但因朝政倾轧,终无所补,解职归。明亡,清兵破吉安后围赣州,杨廷麟、万元吉守危城,应遴与仲子灿动员闽地兵数万,赤日徒行二百里驰援,败绩,不久病卒。著有 《枢垣言事》、《篆草焚余》行于世。(清)庄士敏《滇事总录》下:“宁都曾應遴于三桂有恩,其子举人传灿游滇,以十四万金赆之。”
廖汝健,定南人。明末由岁贡授广信府学训导,督师黄道周委署贵溪令,单骑就任,贵溪城破,被执,死。乾隆间《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列有廖汝健。

yanxiuhong 发表于 2016-12-16 09:50:52

五、清代易学实,字云浮,号犀崖,雩都人。崇祯十二年己卯科举人。鼎革后,杜门读书、著述,年七十犹能灯下作小楷。曾编订《李涞文集》,手抄《困知录》,著有《犀崖文集》三十六卷、《云湖堂集》六卷。康熙二十三年,主纂《赣州府志》二十卷。殷奇,字云生,石城人。善人物、山水,笔气文秀,烘染设色,俱法北宗笔法。今有《春宫图册》等作品传世。曹宣光,字三德,信丰人。顺治六年恩贡。治理学,不因袭前说,不宗一家之言。自王守仁镇虔,虔地士子讲阳明学最盛。宣光独出己见,于朱、陆异同处,反复详辨,折衷至当。其治学博采众家之长,独树一帜。康熙三年主纂《信丰县志》(十二卷,外二卷)。李腾蛟(1609~1668),字力负,号咸斋,宁都人。明诸生,清初曾隐居翠微山,为“易堂九子”之一。后居三巘峰,以经学教授生徒。著有《周易賸言》《半庐诗文集》《易堂三处士稿》。录入《清史稿·文苑传》。彭士望(1610~1683),本姓危,字躬庵,又字达生,原籍南昌,入籍宁都。清初曾隐居翠微山,为“易堂九子”之一。著有《手评通鉴》《春秋五传》《耻躬堂诗文集》等。录入《清史稿·文苑传》。邱维屏(1614~1679),字邦士,三魏姊婿,宁都人。明诸生,清初曾隐居翠微山,为“易堂九子”之一。为人高简率穆,读书多元悟,禧尝从之学。晚为历数易学及泰西算法,僧无可与布算,退语人曰:此神人也。维屏教授弟子,手批口讲,日夜不辍业。康熙十八年卒,年六十六。垂殁,示子曰:“食有菜饭,穿可补衣,无谲戾行,堪句读师。”士望服其言。著有《周易剿说》十二卷、《松下集》十二卷、《邦士文集》十八卷。录入《清史稿·文苑传》。林时益(1617~1678),字确斋,原籍南昌,入宁都籍。本姓朱,明宗室益王后裔。清初曾隐居翠微山,为“易堂九子”之一。著有 《冠石诗集》五卷、《确斋文集》。录入 《清史稿·文苑传》。魏际瑞(1620~1677),原名祥,字善伯,号伯子,宁都人。明诸生,为“易堂九子”之一。入清后,魏禧和魏礼并弃诸生,魏祥独出应试,顺治十七年成岁贡生。曾先后在浙江巡抚范承谋、潮州总镇刘伯禄、赣州总镇哲而肯处为幕僚,皆受推重,易堂诸子及其族戚依其获安。康熙十六年,因招降吴三桂部将领韩大任不成被杀。著有《魏伯子文集》十卷、《五杂俎》五卷、《四此堂稿》十卷。录入《清史稿·文苑传》。魏禧(1624~1681),字冰叔,又字叔子、裕斋、勺庭,宁都人。明诸生,清初曾隐居翠微山,为“易堂九子”之一。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词科,不应,出游江浙一带,逝于仪征。著有《魏叔子文集》二十二卷,《诗集》八卷,《日录》三卷,《左传经世》十卷,《兵谋》《兵法》各一卷,《兵迹》十二卷。录入《清史稿·文苑传》。彭任(1624~1708),字中叔,又字逊仕,号草亭,宁都人。明诸生,清初曾隐居翠微山,为“易堂九子”之一。著有 《草亭文集》一卷、《理学弗措论》十卷、《周易解说》四卷、《礼记类编》十卷。录入《清史稿·文苑传》。曾灿(1626~1689),本名传灿,字青藜,号止山,曾应遴次子,宁都人。清初曾隐居翠微山,为“易堂九子”之一。著有《六松草堂文集》《止山集》《西崦草堂集》《过日集》等。录入《清史稿·文苑传》。魏礼(1628~1693),字和公,晚自号吾庐,宁都人。明诸生,清初曾隐居翠微山,为“易堂九子”之一。著有《魏季子诗文集》十六卷。录入《清史稿·文苑传》。曾畹(1621~1677),本名传灯,字庭闻,曾应遴长子,宁都人。南明时,随父抗清守吉安、赣州,屡有方略。失败后远走塞北。顺治十四年中举。以省母归故里,不久病卒。工辞章,有《金石堂集》。罗牧,字饭牛,宁都人,侨居南昌。山水意在董、黄之间,林壑森秀,墨气溺然,惟恣肆奇纵,笔少含蓄,世以江西派轻之。为江西画派的鼻祖。梅贲英,字子鹤,雩都人。性淡静,好钞录文史。每岁终,陈所录于案,以酒脯酹之。词义皆默诵不遗。顺治十四年举于乡,公车不第,键户著书。李元鼎尝曰:“子鹤骨劲神清,令人对之,萧然自远。”著有《鹿谷文集》、《史论》四卷、《诗集》六卷、《四书汇解》二十卷。杨以兼,号退圃,瑞金人。顺治十七年庚子科举人,康熙二十八年至三十年曾任河南涉县知县。与杨兆蟾共同编纂《杨氏五家文钞》。杨兆蟾,字又平,瑞金人。著有《钝斋文钞》七卷。彭光采,字嗣武,宁都人。顺治康熙间郡廪生。笃志嗜古,于经籍探微抉奥,旁通诸子百家,恒鬻产以购异本。喜理学,言行循规蹈矩,人以为迂,而特立不变。精数学,工印篆,书画亦端秀。著有 《常斋诗文集》三卷。钟元铉(1636~1710),士雅,号东皋子,晚号石湖,安远人。官安仁训导。博学强记,积书万卷,筑石湖草堂,泉石幽邃,著有《易经统约》《石湖诗文集》,入祀乡贤祠。今有《石湖草堂诗集》十卷,藏安远县文化馆,日本内阁文库藏八卷本。此集自康熙至雍正间陆续刻成。康世轨,崇义人。康熙初以乡贡任德安县训导,临财不苟,著有《苜蓿草余》《秋蛩集》。谢惟璧,字无瑕,号荆庵,宁都人。博闻强记,该洽群书,尤善草书,精二王笔法。康熙十二年癸丑领岁荐,康熙三十年辛未授都昌训导。尝谓诸生曰:“士子读圣贤书,以忠孝为本,文章绪余耳。若雕绘其文,而腥秽其行,此宫墙所进正也。”马中丞深重之,令主白鹿洞讲席。三十五年丙子致仕归。祀都昌名宦,著有《乐天集》。蔡受,字白采,宁都人。邑廪生。诗文具别调,图篆字画无师授,笔墨所至神通其妙。康熙十七年戊午应亲王安藩大将军聘至长沙幕中,敬礼有加。曾为王移火灾,用兵占验多奇中。王曰:“以子之才,不当寄疆场发迹之任耶!”拟凯旋奏大用之。后因病告假归卒于道。著有《鸥迹集》。僧德果,字昙见,字德果,信丰人。本宦族,康熙年间由金陵辞官人蜀,眉山人冯来建凌宵寺居之,帝召不返,因赠其诗云:“到处花为雨,行时杖出泉。”工诗,有《香林语录》《三游诗草》。黄虞,字耕山,号渔舫,信丰人。康熙二十五年选贡。为学尊朱黜陆,居亲不用浮奢。其诗文见知于宋中丞荦。及入太学,王司农绅尤重之。康熙五十八年主纂《信丰县志》(十二卷,首一卷)。著有《墨耕堂集》、《地理统宗》,选有《五大家诗钞》《明四大家钞》等。萧师谔,字峋峨,会昌人。康熙十八年戊戌科进士,雍正初为湖广攸县知县,有政声,因前任虚报田亩之事被揭发,而被朝廷废黜,死于任所。著有《念劬集》。吴之章(1662~1738),字松若,号槎叟,长宁人(今寻乌)。诸生,诗人、书画家。编辑有《唐诗排律选注》,康熙五十五年由会昌霞绮园刊行。著有《泛梗集》(诗文各半),雍正三年由会昌赖氏霞绮园刊行,诗文各半,乾隆年间被禁毁,今无存。道光元年,同乡后辈刘德熙、刘翰兼根据吴之章手稿重新编定《泛梗集》,定为八卷,存诗951首,今首都图书馆存其刻本。光绪六年庚辰,文谦堂重刊《泛梗集》,今江西省图书馆有藏本。廖国用(1641~1703),字柱臣,石城人。康熙三年从军福州邵武府,累功至兴化镇标左营中军守备。康熙二十二年,奉命随施琅攻台湾。国用率部攻克花屿、猫屿等三十六岛,歼敌一万四千余名。八月进抚台湾,留台任职镇守三年。二十七年升左都督。二十九年春,奉委任吴淞参将军务。三十三年,入京面圣,康熙观其骑射,并温语慰勉。三十五年,随康熙帝御驾亲征葛尔丹,奉旨押运辎重出口,兼理粮饷、修路诸务,出使和尔博十八台。三十七年五月迁任广西提标前营参将兼理中军印务。四十三年五月,升任江南督标中军浔州副将,因病未莅任,同年六月卒于官署。彭兆逵,字人淑,号陟瞻,宁都人。康熙三十六年丁丑进士,任山西太平县知县。上任伊始,即汰冗役,革火耗杂税,苞苴斥绝,四境肃清。有风波庙僧桀黠为奸薮,律以法,一邑惊服。后因父丧致休。服满补云南富民县。因地抚绥,刚柔并用,民大悦服。适天久雨,地上遍生小虫如线,渐大如指,食禾苗成灾。兆逵作文,率僚属步禳之,越三日,虫尽死,禾倍长茂,人咸诵神君。因病卒于官。尹元贡,字仲禹,号种雨,雩都人。康熙三十八年举人,任房山县知县,卒于官。有诗名,工书,不轻作,顾性嗜茗,得佳茗啜疾书,舒卷自如。著有《读史日钞》《步堂诗集》《步堂古今诗选》。邱尚志(1663~1734),宁都人。清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充治河馆纂修官。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因母老告归养终。雍正元年复起用原职,雍正二年甲辰考选科道,奏对称旨,授兵科掌印给事兼户科给事。因事陈言,不为矫激,上每嘉纳之。五年丁未监试礼闱,巡察严密,风采凛然。遇秋审,阅缓决各条,有羁狱数年至毙者,具奏减等发落。巡视芦沟桥,密奏查税人役需索状,皆蒙上准。后因病乞休。年七十二卒。邱时恒(1684~1718年),字咸若,尚志子。康熙五十年辛卯科乡试举人,考授中书。邱时升(1693~1724年),字宇楷,尚志子。康熙五十二年癸巳科乡试举人,拣选知县。黄道漪,字楚波,号立堂,石城人。中式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举人,授河南新蔡县知县。为官能体谅百姓,甚有治声。值水涝饥馑,欲发粟赈济百姓,未准,心情抑郁,作《大水歌》。又致书陈达庄,言:“欲为父母,不能,将为民贼。”后改补江西上高县教谕,日以经史课士。逾年,以病归里。著有《立堂诗文集》。其诗文汪洋奇肆,尤精五七言近体诗。邱上峰(1686~1724),字眉三,号簬村,长宁人(今寻乌)。雍正二年甲辰科进士,乾隆元年至乾隆三年任清丰县知县。工诗善书,今存有《簬村诗全集》四十四卷。另有《晓山草堂诗集》十二卷(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杨廷为,信丰人。雍正二年甲辰科进士。乾隆十二年任顺宁府知府,十六年休致。赖鲲升,字沧峤,会昌人。雍正二年岁贡生。康熙五十六年与弟赖凤升、赖纬邺将霞绮园赠答之作编成《友声集》七卷刊行。凡序、记、书、传、赋二卷,诗五卷。鲲升字沧峤,凤升字桐村,纬邺字嵇立。皆江西会昌人。鲲升父方伯、叔父方度,于邑治之西,辟霞绮园,与邑人沈开进、胡应柏、曾鉴、欧有骏读书其中。后鲲升兄弟复读书园中,并交四方之士,与会之人多善诗,于是霞绮园之诗名重于时,远迩人士过从,赠答之篇章日多。鲲升恐其久而散佚,遂辑而录之付梓,取《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语义,名曰《友声集》。杨于位,字及中,号镜亭,瑞金人。康熙六十年进士,雍正二年任平远县知县,迁始信知县。著有《镜亭草》。又,乾隆十八年主纂《瑞金县志》(八卷首一卷)。吴湘皋,字芷汀,榜名人缙,会昌人。雍正元年恩科举人,历任武进、宜兴、江宁、溧水诸县知县。于康熙四十三年,在会昌城南文溪扩建祖业响涛山房,收集藏书一万六千余卷,是当时赣南最大的图书馆。乾隆七年任赣州濂溪书院山长,制订馆诲,并编辑《书院志略》十卷。乾隆十五年,主纂成《会昌县志》。吴湘皋生平诗文著作甚多,以诗文名于世者数十年,著有《石臼集》《响涛山房全集》。邓澜(1683~1769),字观亭,号达泉,石城人。康熙五十年辛卯科举人。雍正二年遇特恩,挑选以贵州知县试用,历署婺川县知县、威宁府通判、黔西州知州,所至皆有政绩。署镇远县知县任内,正遇饥荒,粮价飞涨,澜开仓平价粜粮,秋收后,命亲属赴襄汉间籴粮,充实仓廪。上司闻知,备知赞赏,特补修文县知县。不久,又调任普安知县。后澜以功升古州同知。乾隆七年代理黎平府知府。翌年,以政绩卓异,进京觐见乾隆皇帝,擢任思州府知府。两年后,以年老体衰辞官归里。杨枝远(1694~1730),字季重,号狎鸥诗客,瑞金人。雍正七年拔贡,次年在赴国子监途中病卒,年三十七。著有《狎鸥亭诗钞》《大梦堂文稿》,为世人所珍藏,《狎鸥亭集》刻本,被列为江西省古籍整理参考书目之一。曾祖父杨青世、仲祖杨以兼均有文名。朱语,字圣宣,上犹人。雍正八年庚戌科进士,任建昌府、瑞州府教授。工书,著有《我我堂集》。黄文汾,字眠雪,号云畦,黄虞长子,信丰人。雍正十年岁贡。著有《云畦诗文集》《奇事考》。黄文澍,字雨田,又字谷亭,号石畦,黄虞次子,信丰人。弋阳教渝。著有《经解》、《经义杂著》、《童子问》、《敬义录》等。黄世成,字培山,号平奄,黄文汾子,信丰人。乾隆元年进士,官礼部主事。举鸿博,博学有文誉,为桐城派创始人方苞弟子。平生穷治诸经,著述甚丰,有《诗文集》五十卷、《经解》八卷、《偶礼》四卷、《耳目志》二卷和《制艺稿》。此外,于乾隆十五年纂修《吉水县志》四十二卷,于乾隆十七年纂修《赣县志》三十四卷(首一卷)。李启儒,字锦连,上犹人。乾隆元年举人,乾隆三十四年任高明县知县。皓首力学,博通经史。精书法,篆隶真草,人得片纸,争宝贵之。俞世沛,字尧荐,信丰人。喜为诗古文词,为人无他嗜好,惟读书是务。幼以疾痿,左手诸指不能攫书。家极贫,好学自若。有质以疑义及求其文者,略无吝惜。督学刘炎以薄学宏词试赣,所取者九人,而邑得其四,则世沛与黄虞、文汾、文澍也。世沛年六十馀,雍正十年始举于乡,末及会试而卒。所著有《放泉集》二十卷。温必联(1697~1772),字璧千,号鲁直、迂斋,石城人。雍正十年乡试中式,十三年充湖南乡试同考官,登乾隆元年丙辰恩科进士。授兵部职方司主事兼武选司,充兵部侧例馆纂修。十一年特授江苏直隶海州知州,兼署扬州府高邮县知事。后调知滁州。乾隆十四年升安庆府知府,护安微道兼理芜湖关税务,摄太平府事。两护安徽省等处提刑按察司印务,守皖十余年。乾隆二十三年,以政绩卓异,入京觐见,甚得乾隆嘉许。二十八年俸满,再度赴京面圣述职。奉旨升授中宪大夫,任河南省粮储、驿盐、水利道员。三十三年以年老辞官,寓居苏州吴门。三十七年病故。必联公务之暇,雅善诗文,曾与侄朝荣合著有《雪窗小草》《梧竹合稿》。何其睿(1684~1751),字克思,号嗔庵,赣县人。清乾隆二年丁巳科会试第一名,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充咸安宫学总裁,武英殿校勘官,参与纂修三礼,乾隆九年典贵州乡试,十二年督云南学政,试竣回京,卒于官邸。著有《无邪堂集》。曾廷翰(1691~1754年),字若韩,号息垣,宁都人。乾隆二年丁巳恩科进士。历山东济阳县知县、两任乡试同考官。爱民如子,任上讼狱衰息,藩宪卫曾旌以 “不留狱”匾额。谢礼,字和璋,宁都人。乾隆二年丁巳恩科进士,乾隆十一年任平远县知县。十五年任饶平知县,赠文林郎。李龙官,字渭英,宁都人。乾隆二年丁巳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穆堂李公绂以侍郎起用,兼修书馆,群贤汇征,独皆礼遇龙官。散馆,授编修,奉命充三礼馆校纂,龙官名日益重。乾隆十三年充会试同考官,十五年致仕归。著书宏博,每与朝士大夫唱和,诗稿盈笥,惜皆未付梓。李宜青(1711~1790),字荆山,龙官弟,宁都人。乾隆元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不久,因母疾告假归养。母终后赴京复职,转任员外郎,升江南监察御史。乾隆二十八年奉旨巡察台湾,留台约半年。鉴于台湾农业条件优越但人才不足之现状,宜青接连办起海峰、崇文两书院,并亲自授课,教诗书礼义;一边在全台湾引进良种水稻和蔗种。台湾常飓风成灾,每遇灾年歉收,宜青即据实向朝廷力陈减赋,均能恩准。宜青巡台期间,一面兴学兴农,一面会同督军兵总,北以基隆为据点,南以高雄为中心,加固海防设施,提高防御能力,政绩斐然,为乾隆间开发台湾的功臣,升为光禄寺卿。后致仕卒于家,享年七十九岁。黃天策,字一峰,号香山,信丰人。乾隆元年举博学宏词,乾隆五年拔贡,官教谕。为学肆力搜讨,渊雅宏丽。文词瑰奇绝特,卓然成家。著有《九十九峰草》。乾隆十八年纂修《瑞金县志》八卷(首一卷)。罗以桂,字丹五,宁都人。乾隆三年举人,官直隶饶阳县知县,十九年署祁州知州,二十六年赠文林郎。乾隆二十年主修《祁州志》八卷。钟一诚,字照林,定南人。中北闱副榜,为崇义教谕。中乾隆四年己未进士,任山西定襄知县,多有惠政。充山西乡试同考官,得士为盛。亲老辞归,筑半醒斋,著有《照林长短篇》数千首、《半醒斋杂著》十二卷。杨令琢,字式如,号璞存,宁都人。乾隆五年拔贡,授浮梁教谕。性慈恕而刚断。因卓异擢陕西鄠县知县。调知泾阳。泾阳多富商大贾,每立私党,持短长以挟制官府。令琢剔奸弊,除陋规,兴学校,士民咸服。后因丁忧致休。服满补山西荣河令。荣河素健讼,理亏者当受杖,而被诬之人惧其仇报,反代为乞免。令琢对此绝不宽贷,不但予杖,更予训诫,故俗大变。后迁湖广茶陵州知州,治行如秦、晋之时。不久,任河东运同,运署设安邑境内。令琢前在晋为官时,常署安邑县事,故父老闻其至,出廓相迎。令琢顾及运同职不理民事,遂严束家人不与盐商见面,身率以俭,终年不演剧,不宴宾客,商民大感悦,认为“仅见”。致仕后,家居五年,曾以所积清俸置义田千亩,公储父祖以下。年七十有七卒。在浮梁时,为授业师刻 《中庸阐义》,乾隆三十四年官荣河时修《荣河县志》十四卷。著有 《海岳宦稿》《鸿爪集》等。杨敬和,字硕人,令琢仲子。工书画,尤擅诗。著有《苓园诗草》。年四十二卒。管乐,字亮揆,雩都人,乾隆七年进士。任湖南长沙府醴陵知县,调繁任靖州绥宁知县,署茶陵州知州,升湖北汉阳同知,黄州知府。著有《卧村制艺》《汉江课士录》《考信篇》。廖运芳,字楚涯,龙南人,工诗。乾隆七年进士,任嘉定,遇二十年偏灾,亟发常平仓积谷给之。复请于上司,得旨赈恤,又免是年例浚河钱。劝富户乐输,悉以买米煮粥,活饥民数万。他邑重囚越狱遁入嘉定者悉擒之。重葺先贤祠堂,创应奎书院,识曹仁虎于髫龄。在任四年,调繁丹阳,将行,嘉定士民争作诗以赠之。著有诗文集。谭垣,又名谭庄,龙南人。乾隆十三年进士,初任福建政和县令,乾隆二十九年调任台湾凤山县令,任内大力整顿社会治安,鼓励发展生产,深受民众爱戴,被称之“谭菩萨”。著有《巡社纪事诗》数卷,有《搭楼社》《武洛社》《阿猴社》《上淡水社》《下淡水社》《茄藤社》等诗,描写台湾番社风俗,是难得的台湾书写,他也是最早来台任官的客家人。乾隆三十六年升福建上洋通判,后历署延平、建平、邵平、福州府事兼摄清军同知。杨方立(1717~1767),字念中,一字中甫,号白存,又号默堂,瑞金人。乾隆十三年戊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科给事中、鸿胪寺卿。工诗、古文辞,著有《默堂诗集》。卢明楷(1702~1766),字又李,一字端臣,号纯安,一号钝菴,字又李,又字端臣,宁都人。雍正十三年选贡入国子监,因品学兼优被荐任武英殿校对官。适值帝命和硕庄亲王与刑部尚书张文敏编纂 《律吕正义》,因明楷精通乐律荐为纂修,兼乐部行走,撰拟乐章故事,成为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明楷在国子监一边纂书,一边苦习举子业,乾隆六年中式顺天府乡试,乾隆十六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初授编修,后升为侍讲学士。在翰林院期间,历任陕西、河南、北京乡试主考官,会试同考官,武会试总裁,以品学见重于王公大臣。不久奉命提督河南学政,后升詹事府正詹事。因劳致疾卒于官,享年六十五岁。著有《乐章故事》。戴第元(1728~1789),字正宇,号簋圃,又号省翁,大庾人。乾隆二十二年中进士,改庶吉士,后授翰林编修。二十七年任江南行省乡试副主考官,后又为江南道、四川道监察御史。历官光禄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等,乾隆五十一年致仕。多才博学,名重海内。入翰林院后,词章倾倒一时。编有《唐宋诗本》八十卷行世。李睿,字淇圣,号慕园,雩都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江西乡试第一名,三试礼部不售。著有《易经咀言》《说余闲吟》《菉园诗稿》《志余闲吟》。乾隆十六年主纂《雩都县志》,独出体裁,考核精详,直笔无私,招致邑人不满。宋昌图(1729~1795),字道昌,号畏轩,雩都人。诸生。理学家。初谒赣县邓元昌,以为圣贤可学而至,居恒以敬为主,言动必宗礼法,终身无倦容,著有 《畏轩集》二卷、《训蒙要编》。宋华国(1735~1803),字雨宜,号立崖,昌图仲弟,雩都人。理学家。乾隆三十年乙酉拔贡,乾隆五十年部选授石城县教谕,六年后任吉水县训导,彭泽县教谕。著有《立崖文集》《立崖诗集》。宋光图(1738~1766),字尚宾,号二崖,昌图季弟,雩都人。诸生,副贡。理学家。终年二十九岁。著有《二崖先生文集》。彭贞,字冰淑,号筠仙,又号横江女史,崇义彭擎一女,上犹儒生蔡世浩妻。二十三岁夫亡守节,靠纺绩为食,清操凛然。从父学诗,兼善画。著有《翠筠山房诗钞》,有赣县进士袁嘉德序。(清)曾燠 《江西诗征》卷八十五《名媛》录其诗作。成渊,俗姓胡,字心月,龙南人。幼性悟,依止东华山慧敬剃度为僧。参游十余年,至天台山,得法于广润寺镜堂长老。住持广润寺十三年。乾隆元年退居京师宣武门外松柏庵,高僧羽流无不与之互相印证,名著京师。后结茅上方山。十一年八月,遗偈曰:“秋月圆明,归元消息。踏破虚空,不留形迹。”后不知所终。明度(1674~1747),初名福度,字一苇,号铁船,瑞金人。初依狮子禅林落发,后遍参丛林,末见秀水(今浙江嘉兴)普明浪祖,传以心印。出住浙江嘉兴福善、江苏兴化罗汉、浙江秀水普明诸寺。道风远被,日本遣使礼请说法,以信众坚留,未能成行。工书法,能诗。著有《一苇度禅师语录》(《如皋县志》)。谢启昆(1737~1802),字良璧,号蕴山,又号苏潭,南康人。早年师从翁方纲,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历官江苏镇江知府、扬州知府、江南河库道、浙江按察使、山西布政使、浙江布政使、广西巡抚等职。所至有政声,尤长于理财,颇受乾隆帝赏识。博学多才,于经学、史学、文学、目录学、方志学、文字学、金石学均有造诣,尤长于史学及文字学。主张经世致用,致力于方志编修,曾助章学诚编成《史籍考》。乾隆五十三年纂修《南昌府志》;嘉庆五年开广西通志局,在秀峰书院内主修《广西通志》,该书被学者推为清代省志楷模。著有《西魏书》二十四卷、《小学考》五十卷、《树经堂文集》四卷、《树经堂诗初集》十五卷、《树经堂诗续集》八卷、《树经堂咏史诗》八卷及《粤西金石志》等。钟俨祖,字子望,会昌人。乾隆二十六年辛巳恩科进士,历署江苏高淳县、宿迁县县丞,乾隆三十七年迁江阴县知县,后调补长洲县,因积劳成疾,乞假归,设教上犹义学。子钟德宾,嘉庆五年举人,授东乡县教谕。子钟德宾,字虞门,号寅斋,嘉庆七年壬戌科进土,授浙江天台县知县,迁山西寿阳县知县,擅长书法,小楷绝佳。杨田村,名宗岱,大庾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乾隆二十九年入广东学政翁方纲幕,乾隆三十三年任惠州书院掌教(第二年辞职)。乾隆三十五年入广东巡抚德保之幕,同年冬任南雄府学教授,三十九年春任四川绵竹知县,四十二年任井研知县,四十三年丁忧回籍,乾隆五十八年掌教湖南武陵朗江书院,撰写戏剧《离骚影》,乾隆六十年赴京参加千叟宴。罗有高(1733~1778),字台山,瑞金人。乾隆三十年举人。少慕马周、张齐贤之为人,习技击,读兵书。及见来道原,聆其教,乃潜心理学。既又师事雷鋐,学凡数变。后与彭绍升友善,相勖为性命之学,兼参竺乘,汪缙一见心折之。晚益归心净土,闭关七旬。卒之日,尽焚其所著书。有高所为文,绝去依傍,务抒其所独契。彭绍升辑其遗文,为《尊闻居士集》八卷。廖占鳌(1733~1806),字步峻,号海峰,会昌人。乾隆三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河南、贵州、山西清吏司。乾隆四十八年癸卯监督旧大仓,秩满当迁,以仓米失火,被议摊赔。旋丁外艰,羁留京邸,知交慕其贤,咸相资助。乾隆五十五年庚戌恩于升复,乃归里葬亲。历聘主讲鹅湖、鹿洞、濂溪三书院。所著诗文,脱稿散佚。卒年七十有四。黄德基,字春甸,石城人。乾隆三十五年举人,乾隆四十七年任石门县知县,乾隆五十五年任永顺知县,任内主修《永顺县志》(四卷首一卷)。蔡泰均,字平簿,上犹人。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进士,授工部主事。奉委办销算浙江海塘工务,积弊多端,概为清厘,得旨嘉奖,称为有用司员,转御史擢给事中。年五十,卒于京。其后嗣俱列胶庠,家无白丁。乾隆五十五年纂修《上犹县志》二十卷。戴均元(1746~1840),字修原,号可亭,第元弟,大庾人。乾隆四十年乙未科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安徽学政、光禄寺少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河道总督、都察院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尚书房总师傅、文渊阁大学士,道光五年七十九岁致仕。道光二十年卒,寿年九十有五。戴均元为官清正,多有政绩,主持编纂皇帝《实录》与《起居注》,还参与纂辑《明鉴》,草拟《科场条例》等。戴心亨,字习之,号石士,第元长子,大庾人。乾隆四十年乙未科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先后典试江南,视学湖北。戴衢亨(1755~1811),字荷之,号莲士,第元次子,大庾人。乾隆四十三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选任文衡,累主江南、湖南乡试。嘉庆初年,凡大典须撰拟文字,皆出自其手。历任侍读学士、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掌翰林院如故。嘉庆十六年卒,年五十有七,赠太子太师,入祀贤良祠,谥文端。著有《震无咎斋诗稿》。邱秀倌,南康人。乾隆五十一年丙午乡试举人,任卢溪县、宜春县教谕。卢元伟,字特夫,号西津,南康人。乾隆五十五年庚戌科进士。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员外郎。嘉庆三年戊午调任云南省曲靖知府,迁东川府、普洱府知府。后调任江苏镇江府知府、盐运使,直隶、山东、山西按察使,著有《选批文选》三卷、《易注》一卷。李如筠,字介夫,号虚谷,大庾人。乾隆五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曾主持湖南省乡试,后奉命视学福建省,遭父丧未成行,因哀毁过度病卒。著有《蛾术斋试帖》《蛾术斋诗选》。谭抡,字鉴溪,龙南人。乾隆末以拔贡知云南元谋县。嘉庆十年知福鼎县,卓著循声,以移风易俗为己任。重修桐山书院。念自设县以来,志乘缺如,恐忠孝节义多就湮没,爰集邑孝廉王锡龄、施如全等采访编辑,而躬总其成,著《福鼎县志》三十四卷。旋值大祲,劝赈兼行,富者以安,贫者以活。去官之日,父老攀留,至有泣下者。钟崇俨(1778~1858),字若思,号敬亭,赣县人。乾隆五十九年由附贡铨选刑部郎中,清嘉庆十九年至二十二年任浙江嘉兴知府,道光元年致仕。在嘉兴任上因为喜欢昆曲,就组建私人昆腔班,致仕后将昆腔班带回老家,并与当地高腔班合流,改造成“雪聚班”,成为赣州东河戏的奠基人。刘廷珍,字贡球,号待园。会昌人。嘉庆元年丙辰科进士,授云南弥勒县知县,兼署宁州。迁丽江知县。因积劳成疾,改九江府教授。工书,著有《诗古文制艺集》。戴嘉瑛,号蝶仙阁女史,大庾人。能诗画,与泰和女诗人顾德贞神交十年。道光二十一年,顾德贞为其残稿作序并题词。刘敬熙,号理堂,南康人。乾隆六十年乙卯科进士,嘉庆五年任文昌县知县,以振兴文风为务。每公余,与士子论文讲学不辍。学宫圮坏,熙劝捐重修,请师相地,以形势不吉,欲改建于县署之左。因地狭隘,乃益以署中旁屋,规模遂得大备。自是科名日盛,士民怀之。嘉庆十四年任石城县知县赖相栋,字秀成,号任夫,南康人。乾隆六十年乙卯进士,任沛县知县,署高邮知州,以事忤两江制军,遂解组归。历主讲濂溪、旭升书院,多所成就。道光三年癸未聘修《南康县志》。著有《四书管窥》。卒年九十。王元梁,号筠窗,龙南人。嘉庆七年壬戌进士,十八年宰三水,方正廉洁,常祿外不名一钱,接见士类循循善诱,人见之如坐春风中,其邃养如此。比年童试卷价递增,知其弊,为核定卷费,毋许吏胥需索,勒石尊经阁永禁之,舆论翕然,寻以疾自劾去。宋维驹,字月台,华国子,雩都人。古文家。嘉庆十二年丁卯科举人,官奉新县学教谕。师事姚鼐,受古文法。致力古文数十年,波澜不尚壮色,议论不求耸听,唯斤斤以无序为戒。著有《古文钞》。蔡家玕(1790~1860),字基美,号玉山,上犹人。清嘉庆二十四年己卯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工部主事,升员外郎,累迁江南道监察御史。道光十九年充福建副考官。官至钦命湖南衡永郴桂道,调岳常澧道,署湖南布政使司,一切公事呈词亲自批阅,数年间结百余案。善画,工山水。徐思庄,字柳臣,号孟舒,晚号游初老人,龙南人。道光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出为山东、顺天乡试同考官,任翰林院国史馆纂修,累官至山东按察使。徐思庄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清稗类钞》云:“道光时,欧底赵面之字,风靡一时,翰苑中人争相摹习,柳臣尤为此中能手。其初以善写柳帖名,通籍后,又添以右军襄阳各体,而独具匠心,运之以神,久之遂自成一家。”刘宗美,南康人。道光十一年辛卯江西乡试第一名。黄正瑛,字韵珊,定南人。道光十一年辛卯举人。考取教习。著有《事物原始广本》三卷、《读书日记》八卷、《昆樵诗稿》六卷,卒年四十三。刘德熙(1786~1848),字穆士,长宁人(今寻乌)。道光十三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道光十七年应邀编纂《秦安县志》。道光二十一年,编纂长宁县志稿,后为光绪二十五年《长宁县志》所采用。道光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代署湖南临湘县事,任内主修《临湘县志》。道光二十五年,迁耒阳县知县,第二年离任。道光二十六年,再任耒阳知县。道光二十八年七月,刘德熙卒于耒阳知县任上,年六十二岁,死后仅留有制钱三十贯。刘德熙在临湘、耒阳两地都有“刘青天”之称,两地县志均将刘德熙列为“名宦”,光绪十一年《湖南通志》卷一百八《名宦志》收录刘德熙事迹。朱禄衔,字子冰,南康人。道光十七年举人,工吟咏,精书法。咸丰六年避居赣州,曾以诗记清军与太平军胜败战事,辑为《寓虔草》。又吟咏自汉至宋名臣硕儒事迹,成《史诗钞》。还著有《种杏山房诗集》、《周易经史汇参》。李临驯(1811~1891),字友春,号葆斋,又号芷仙,上犹人。道光十八年戊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历充国史馆协纂官,文渊阁校理,甲辰恩科湖南乡试正考官,署理湖广粮道,历署湖广、山东道御史,改河南道监察御史,加按察使衔。曾主纂光绪七年《上犹县志》。著有《散樗书屋诗存》六卷。晚年曾主讲赣县濂溪书院,掌教于南昌豫章书院。刘禧祖,字蓉桥,龙南人。举人。道光二十二年,知阿迷州事。甫下车,谒圣庙,见殿宇湫隘,为之规画制度,捐资改建。寻擢开化知府兼安平同知,建考棚,设桌凳,易南关外木桥为石桥,悉捐廉倡首,泽及士民。迁昭通府。咸丰元年,署广南知府,考其形势,起“文风塔”于南山,以培风水。时粤匪窜边,禧祖亲历关隘,建碉设卡,边境赖以保全(《新纂云南通志•名宦传七》)。后迁知临安府。钟荣光,字红炎,号麟皋,长宁人(今寻乌)。道光二十五年乙巳恩科进士。道光二十九年至三十年任麻城知县,咸丰元年至三年任通山知县,咸丰三年春因在通山任上剿匪有功,以同知衔升任通城县知县,次年因太平军西征弃职归。陈众喜,龙南人。道光年间宗教界人物。长生教自明清以来一直在江浙一带流行,陈众喜在信奉长生教的同时,又广泛修习了佛教、道教和儒家的理论,主张三教合一,提倡忠孝、节义、五伦和合,著有《众喜宝卷》。谢质卿,字蔚青,号稚兰,南康人。道光二十六年举人。曾官守潼关道、陕安兵备道、乾州知州(咸丰二年、咸丰九年)。能诗擅词,与谢章铤友善。著有《转蕙轩诗稿》八卷附词一卷、《转蕙轩骈文稿》一卷。谢学崇,字椒石,一字仲兰,亦字茅石,质卿子,南康人。嘉庆七年进士,授编修。十三年充会试同考官,官至归德府知府。师事吴际蟠,受古文法。工诗词,著有《亦园诗剩》(又名《蕉南旧史诗词集》)五卷、《小苏潭词》六卷。许崇鼎,赣县人,同治三年并补行辛酉、甲子江西乡试第一名举人。彭鏊,字和奄,宁都人(寄籍南昌县)。同治三年顺天乡试副贡。同治六年选授宁德县知县。同治八年调补南平县知县,修孔庙。光绪元年任闽侯县知县,严禁行用小钱,市政为之一肃,私铸者多改业。光绪四年至六年任南安县知县。调台湾彰化知县,署鹿港同知。未几,擢知永春州,建多暇园。寻任福州府,卓著循声。旋以病谢事。曾行崧,字秀钟,号干臣,长宁(今寻乌)人。同治十三年甲戌科进士。光绪二年代理广东鹤山知县。光绪五年十月任新宁知县,光绪八年辞归。廖帝聘(1827~1893),长宁(今寻乌)人。中年出家学佛,研读罗祖之五部六册。同治年间创立真空教,以静坐法为人治病戒鸦片烟,信奉者日众,清末民国时期扩展到东南各省乃至南洋。著有《报空》《无相》《报恩》和《三教》诸经。陈炽(1855~1900),原名家瑶,字次亮,晚号瑶林馆主,瑞金人。光绪八年举人,历任户部郎中、刑部章京、军机处章京,曾遍游沿海各商埠,并考察香港、澳门,留心天下利病,主张学习西方以求自强。撰《庸书》内外百篇,疾旧制之弊,言改革之宜。光绪二十一年与康有为在北京组织强学会,被推为提调,力主变法,受翁同龢赏识。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维新变法失败后,忧愤而死。另著有《续富国策》等。刘楠轩,号秉奎,信丰人。光绪十一年乙酉拔贡,先后任香山县知县、潮阳县知县、翁源县知县、曲江县知县、三水县知县,授从六品府同知衔。蔡世信,赣县人。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进士,曾任皖南歙县知县。擅长诗联书法。刘景熙(1858~1917),字敬居,号皓畲,赣县人。光绪十七年中举人,二十四年进士,授礼部主事,不久外放广西等地知府,后因父母年迈未赴任。光绪二十七年创办赣县普通小学堂,次年创办赣州府中学堂和虔南师范学堂,光绪三十年任江西农工商矿总局协理,光绪三十三年任江西商务总会总理,光绪三十四年任江西铁路公司坐办总理、总理,曾与张周垣一起创办《赣报》。著有《瀛溪文集》五卷和《诗集》一卷。 http://mmbiz.qpic.cn/mmbiz/cZV2hRpuAPhQmPPCyMGfbceYAFImOiaof2xYw9Vc8uXPOP4nBBYwhc9mqCLdIR32Cdj7dMUeibDxRbRWwTUL6KQA/0?

http://mmbiz.qpic.cn/mmbiz/cZV2hRpuAPiaB5wTN4rt8SiaLwWPOGjzszkiaWVyY7Kf5D2r3fcXnib8XuI8V5I8xGDXfrImQqxjkVo2tKLZkJ21XA/0
http://mmbiz.qpic.cn/mmbiz/cZV2hRpuAPhQmPPCyMGfbceYAFImOiaofD6sZaictCrxnFebf4X9aIEnMV74hTtBu0ls4IvPVbwY0UmZFicsqBvicg/0?六、近代黄大壎(1861~1930),字伯音,号棣斋,又号涤斋,石城人。光绪二十四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创办江西高等学堂,就任监督。晚年,黄大壎归石城定居。黄大壎长于音韵、训诂,对《汉书》《昭明文选》诸书有精深研究。生平著述宏富,主要有《东游琐记》《梓桑管见》《经说札记》《说文解字集注》等。许受衡(1862~1929),字玑楼,龙南人。光绪十九年癸巳恩科乡试第一名举人,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大理院少卿、总监察厅厅丞。民国四年八月任直隶高等监察厅检察长,民国六年九月任广西高等审判厅厅长,民国七年六月任第二届国会参议员,民国九年十月任河南高等审判厅厅长,民国十年六月任江苏高等监察厅检察长。著有《清史稿•刑法志》三卷。张铁震(1873~1912),瑞金人,同盟会员。1912年,任广东北伐军参谋。同年,桂军改编,委任为广东北伐军司令部长。南北和议后,正拟任为广东都督,于同年3月3日被陈炯明诱杀于广州。邱珍(1873~1939),字伯藏,号果轩,派名礼珍,宁都人。1910年,北京法律学堂毕业。民国初年,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1928年任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检察署检察长,1939年病逝。珍谙法律,工诗,善古文,著有《瘦吟诗稿》《浔厅判牍》等,可惜文稿散失,未能行于世。陈任中(1874~1945),字仲骞,赣县人。光绪壬寅科举人,曾任京师大学堂检查官、教育部总务厅主任。1925年8月任北洋政府教育部次长。博览群书,擅长诗词、书法、乐曲,著有《庄子释义》《中国通史编纂凡例》《国乐旧谱今释》《尊光阁诗集》等。陈任中与蔡元培系连襟,与鲁迅系早年同事,有密切交往。曾有澜(1874~1932),号鹏仙、鹏仙父(一作朋先),寻邬人。民国初年政治人物、法学家。民国元年4月,任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请愿部常任委员(后为庶政部常任委员)。9月,选为第一届江西省议会参议员。民国二年1月,当选第一屆众议院议员。1915年,曾有澜任四川高等检查厅检察官。1916年,任四川高等检查厅厅长。1916年10月12日,辞去众议院议员职务。1919年,任奉天高等审判厅推事。1923年,任东省特区法院法官。1924年任山西高等审判厅推事。1925年10月,出任湖北高等审判厅推事。1926年夏,曾有澜在寻邬石溪书院旧址创办石溪学校,自任校长。1927年秋,曾有澜与返乡的寻邬籍共产党员古柏、刘维炉、刘维锷、邝才诚等人,将石溪学校改为中山学校,曾有澜任校长。1928年3月25日,中共寻邬党支部以中山学校师生为骨干发起暴动,占领县城。暴动失败后,曾有澜出走广西。1932年,病逝于广西平乐。陈鸿钧(1876~?),字容甫,上犹人。江西高等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中央大学法律科(一说早稻田大学)。曾任孙中山秘书,后任江西议会副议长。1913年后任参议院议员、众议院议员,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教员。曾斡桢(1877~?),字昭森,会昌人。日本中央大学法律本科毕业。回国后创办江西省法制专门学校。1913年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1917年任护法国会众议院议员。1922年北京国会恢复时,仍任众议院议员。刘景烈(1879~1939),字晓愚,赣县人。1912年3月被推举为江西临时议会议长,1913年被推举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廖鼎新(1880~1950),字栋臣,号幼民,石城人。幼年聪颖,十七岁入县学,二十二岁成廪生。后保送江西高等学堂,毕业后回乡执教,拜邓跃池为师学医。民国十七年创办琴水中学,自任校长。翌年至南昌行医,未一年,医名大噪,并为宋美龄看病。兼任中医专门学校教师,讲授《伤寒论》及脉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寓居赣州,潜心医学著述。民国二十八年参与创办石城县立初级中学,任校长。三十三年创办中医训练班,同年七月任县临时参议会参议长。民国三十六年十月任县参议会参议长。著有《伤寒论新论》《长沙疟类约旨》《脉学》《医案》《疟疾论》《草药标本》等10余种。邱道东(1885~1948),字振斋,原名邱玉麒,信丰人。历任信丰县教育会会长、省议员、南昌市政府秘书、省财政厅秘书、省建设厅秘书、代理建设厅厅长、江西裕民银行常务重事、代理董事长等职务。民国三十六年当选为国大代表。遗有《俗语随抄》《论语新编》《诗集》等。卢师谛(1886~1930),字锡卿,陆军上将。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曾任四川中华革命党司令长官、中华民国军四川国民军副司令等职,是孙中山的亲信干部之一。1930年12月23日病逝于南京。应四川国民党人的请求,国民政府以国葬礼安葬卢师谛于南京紫金山南麓,以之陪侍总理陵寝。1930年12月25日追赠陆军上将。赖世璜(1889~1927),字肇周,石城人。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北伐战争,官至国民革命军第14军军长。1927年12月被白崇禧杀害。1928年国民政府为赖世璜平反,以陆军上将因公亡故例予以抚恤。蔡桢(1891~1944),字嵩云,号柯亭词人,上犹人。早年从词学大师郑文焯、况周颐、吴梅等问学,后任河南大学教授,与邵次公、卢前过从甚密。著有《柯亭长短句》《柯亭词论》《词源疏证》《乐府指迷笺释》等。方其道(1893~1946),定南人。先后就读于江西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江西法政专门学校法律科。1921年任江西《中庸报》经理。1926年任北伐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1926年3月18目牺牲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烈士为其未婚妻),此后追随刘峙长达13年,任河南省政府秘书长,少将军法处长等职。1940年因与刘峙意见不合而辞职,1946年被选为江西省参议员,未及上任,病逝于南昌。方其道对古代字画、碑帖、拓片极有研究,是一名功力深厚的书法家。赖伟英(1894~1949),号波民,南康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40年晋少将,凇沪警备司令部参谋处长,江西保安处中将副处长兼南昌城防司令,江西南抚师管区中将司令,吉泰警备司令,南昌警备司令;1947年任第三战区浙赣边游击挺进军总指挥部参议,同年7月22曰授予陆军中将。赖波民以擅于吟咏驰名文坛,与诸多文豪有交往,著有《劫余集》。陈赞贤(1895~1927),南康人。1921年考入南昌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2年春,赴广西参加北伐军队,任少校书记。1926年11月,领导成立赣州总工会,被选为委员长。1927年2月,当选为江西省总工会副委员长。3月6日晚,被国民党新右派的爪牙绑架杀害。邓子超(1899~1951),又名德宗,字其善,石城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1934年任江西省保安第3团上校团长,抗战爆发后在庐山参加抗战,1941年任江西省第9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1942年12月调任江西省第5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并兼任鄱阳湖警备司令部少将司令,后任湘鄂赣边区第2路指挥官,1949年4月任江西省保安司令部少将高参。廖明(1901~1939),定南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先后任第十八军少校营长、上校团长,多次与侵华日军作战,曾两次负伤。1939年任十八军军械处少将,旋遇敌殉职,时年43岁。刘懋勤(1901~1941),字子克,号椿年,南康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为中学教员,1937年,抗战事起,投笔从军,入国民党军陆军第八十七师任政治部秘书,后任为国防部后勤部兵站史料编辑处编辑。因病逝世于重庆,追赠少将军衔。刘自幼耽吟,有诗文合集《蛾术斋稿》。多愤慨语,多独创意。感物兴谣,选词布局尤能迂回取势,宛转达情,境旷识宏。既从军,异地风俗,寒暑毒瘴,悲欢惊愕之情,尽发于诗,敢于对统治者进行犀利的批判,用事精切,骨气奇高,意境独辟。赖传湘(1904~1941),号镇之,南康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先后参加北伐战争、淞沪战役,累功至第10军190师少将副师长。1941年9月,在长沙保卫战与日喋血苦战中牺牲,中华民国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中将。刘英(1905~1942),原名刘声沐,字欲沂,瑞金人。1929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四十四师政委、红九军团第三师政治部主任、红七军团政治部主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政治部主任、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政委、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兼临时省军区政委、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中共华中局委员、中共闽浙赣地区特派员、中共七大代表等职,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张少舫(1905~1943),号植桴,瑞金人。先后就读于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科、中央训练团军官研究班第三期、中央军校校尉班,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长,团副。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兵补充旅副旅长,苏鲁战区第113师少将参谋长。1943年2月,在苏鲁战区反扫荡战役中被日军围困,率敢死队员突围时牺牲。谢承瑞(1905~1937),南康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第一期毕业,历任连、营长等职。1937年时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第一旅第二团上校团长,参加南京保卫战,在挹江门殉国。追赠少将。古柏(1906~1935),寻邬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与领导寻邬农民暴动,后任中共寻邬县委书记。1930年6月任红四军前委秘书长,1931年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长兼内务部长,1933 年春被左倾领导人撤销职务。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苏区打游击,在战斗中牺牲。杨承德(1908~1943),雩都人。曾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1938年,随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来到冀鲁边区,任三支队支队长。1939年,正规部队转移鲁西,他留守边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1941年2月,任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兼任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十六团团长。1943年3月17日,冀鲁边三地委、三军分区机关住在庆云县刘化风一带,突然遭到千余日伪军的围剿。为了掩护地委、军分区机关突围,他率一部分战士阻击敌人,与敌人的激战中牺牲。吴高群(1910~1933),上犹人。1933年任红军师长,同年12月战斗身负重伤牺牲。余斌,字小池,号晓墀,上犹人。近代医学家。撰有《读陈修园》十五卷(1914年)、《晓墀脉学》三卷(1920年)和《脉法图说》,以上三书合为《余氏医书三种》。另撰有《中华医学》十六卷(1920年)。罗寿南 (? ~1931),原名罗寿男,赣县人。早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1929年4月以中央军事部代表身份出席了在于都召开的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支持前委制定的割据赣南、闽西的战略计划。此后留在赣南地区工作,任中共赣南特委委员。参加领导了赣南地区的游击战争。1930年后,任中共赣西南特委东河行委书记,红二十二军政治部主任,赣西南特委南路分委书记,中共赣南特委常委。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斗争。1931年被错杀。1945年平反昭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赣南地区历史人物及其著作概况~作者:刘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