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客家人的“号标”
摘要:信宜的客家人有一种相约俗成的习俗叫作“号标”,是群众在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自我约定,共同遵守的乡规民约。具体的做法是用植物打成草结或草圈,悬挂在显眼的地方,人们看见这些标志都会自觉遵守。
信宜的客家人有一种相约俗成的习俗叫作“号标”,是群众在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自我约定,共同遵守的乡规民约。具体的做法是用植物打成草结或草圈,悬挂在显眼的地方,人们看见这些标志都会自觉遵守。
客家人号标有很多,但按性质分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占有标,一种是警示标。占有标以此向人们宣示:这地方我要使用,别人不能侵占。如看中一块地,暂无时间去开发,便在那里挖一个口子,再在周围插上号标把地圈起来。后来者看见号标就不会再去圈内中开荒,也不会发生争执。有的上山打柴,发现好柴无法采完,便打上号标,后来者看到草标便主动离开。若砍的柴一次难以运回,只要打个草标放在这堆柴上,也不会丢失。有的人在葬坟山时,担心有人在前后左右的重要龙脉葬坟山,影响风水,便起个假坟(又称后土)作为号标,假坟同真坟一样也不受他人侵占。
还有一种警示标,属一种温馨的提示。如在稻田中养鱼,田主人在田边插上号标,他人不会放鸡鸭下田或下该田摸鱼捉虾。若在稻田施农药,也挂个草标,防止他人放鸭下田被毒死,起到保护庄稼和鸡鸭的作用。最有趣的是情标,男女青年在林中约会,为了避免外人撞见,便在入口处打个双圈挂在那里,若有人进山发现这类号标,便知趣地避开。这些号标可避免人与人的误会,增加乡邻和睦团结,其意义是积极的。
客家人的号标是“无声语言”,作用不同的号标不但起到维护当地生产、生活秩序的作用,还体现了客家人关心他人的传统美德和良好的社会公德。若有人故意到处乱号标,将自然界的财物占为己有,就是破坏当地习俗,则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时至今日,号标已逐步消失,但警示牌仍有使用,只不过会标有文字直接提示而已。
消息网络来源:http://www.mm111.net/2015/0914/268722.s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