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kkanews 发表于 2015-7-10 19:47:38

粤北赣南自驾 客家人寻根之旅




http://www.gndaily.com/kjgz/attachement/jpg/site2/20150709/00eb0103be431708751912.jpg  曾看过一篇文章,总结几大国家旅人搭讪开场白,欧洲人喜欢用“和我喝杯咖啡吗?”开场,而中国人见面总未能免俗地问一句:你是哪里人?
  起初,我会答:广东人。
  这样的回答,大多发生在两人初见,纯粹图个省事。当然也会遇到几个刨根问底的人:广东哪里人啊?
  这时,心中出现两种答案:广府人?客家人?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祖辈从粤东梅州兴宁迁移到广州。十几年的打拼,落地生根,父亲娶了本地女子,安家落户,组成“本地媳妇外来郎”家庭,而我也顺理成章在广州出生。从小生活在西关,每天早上“一盅两件”,晚上TVB港剧“拌饭”,玩着趟栊门,钻在麻石巷,自然为自己对广府文化甚是了解而自豪。而对老家兴宁的认识仅有童年闪影,连客家人最明显的文化特征—客家话,也是“晓听唔晓讲”(客家话音译,会听不会说)。
  你姓什么,你从哪里来
http://www.gndaily.com/kjgz/attachement/jpg/site2/20150709/00eb0103be431708752713.jpg  从广州出发,向北到南雄珠玑巷,主要有3条高速公路。传统的线路是走京港澳高速公路后转国道323线,全程要5小时以上。当然也可以从广州经京港澳高速公路转入韶赣高速公路,不出3个小时便可到达。但出发前收到消息,修建5年的乐广高速在9月底全线通车,双向6车道,预计3小时到达珠玑巷。
  位于梅岭和南雄县城之间的珠玑巷,唐代时期为驿站,是中原人经梅岭南迁移居的必经要道。
  据中山黄慈博先生遗稿《珠玑巷民族南迁记》所载,有家谱族谱可查、先后从南雄珠玑巷南迁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有76姓、166族。
http://www.gndaily.com/kjgz/attachement/jpg/site2/20150709/00eb0103be431708753114.jpg  停车购票,进入巷里。在这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一串串腊鸭、腊肠,摆放着XX姓氏起源的书。抬头一望,门楣上挂着“XX宗祠”、“XX姓氏联系点”的牌匾。随便在一户人家门前驻足,会有一面容枯槁的老人探出头来问“你姓X吗?”
  行走在由鹅卵石铺成的古驿道,有穿越时空的错觉,似乎能听到千年前祖先的脚步声,看到千年前颠沛迁移的场景。虽然深知这里的宗祠与自己的宗族无太大关系,但看到梁氏宗祠,母亲还是不由自主地入内一探究竟。或许这就是珠玑巷的魅力,行走其中,你总想深入了解:我姓什么?我从哪里来?
  赏银杏泡原生态“野”温泉
http://www.gndaily.com/kjgz/attachement/jpg/site2/20150709/00eb0103be431708753e15.jpg  适逢11月底赏银杏的最佳时节,临时改变计划,前往帽子峰林场。
  每年的11月下旬是赏银杏的最佳季节,一浪接一浪的好摄之徒便会在此聚集。步入其间,目之所及是满树的金黄,足之所履是如地毯般柔软的落叶。无论是上林场时水泄不通的双车道还是被预订满的农家宾馆,都一一印证银杏的强大吸引力。由于临时决定出行,没有事先预订住宿,无奈之下,只好在当地居民的带路下,驾驶5公里到附近的锅坑村石寨沟投宿。
  顺利投宿石寨沟后,父亲发现附近1公里处有村民自用的野温泉—锅坑温泉。温泉外观如两间农家小屋,分男女汤,浓郁的硫磺味站在门口也能闻到。走进一看雾气氤氲,据说泉眼最高温可达七十多摄氏度。害怕被“煮熟”,找了一个离泉眼最远的角落,坐下将脚缓缓放入水中。瞬间脚面皮肤变红,温泉水的热刺激脚底神经,浑身发热舒坦,不出3秒,连忙“拔脚而起”,大喊“烫”。由于是当地人自用的野温泉,这里不收门票,晚上7点左右,很多居民会带上瓢子、毛巾、沐浴液到这洗漱一番,建议大家在不打扰当地人的情况下,晚上8点后前来体验。
  客家人,走到哪,哪都有亲戚
http://www.gndaily.com/kjgz/attachement/jpg/site2/20150709/00eb0103be431708754c16.jpg  休整一晚,循原路下山,沿G323,重回赣绍高速,两小时左右,到达江西赣州。再经大广高速转入S322,在这之前道路平坦畅顺。谁知行至S322和S230分叉口的横店,道路开始坑坑洼洼、泥泞不堪,三步一小坑,五步一大坑。泥坑密集,使劲踩油门前进,也躲避不来,只能任由车子在坑里上下颠簸,短短20公里路,走了足足1小时。
  “泥”尘仆仆到达左安镇,随意问路,碰巧路人认识住在目的地的何姓一家。疑惑又兴奋地来到老街何家,只见老人坐在门口乘凉。仅凭儿时依稀记忆,何老太一眼认出祖母,阿姊、阿姊地叫着。是的,猜测正确,何老太正是祖母的远房堂妹。两人一见如故,忆过去,话当年,从她们的谈话中,我才知道祖母娘家的家族迁移史。
http://www.gndaily.com/kjgz/attachement/jpg/site2/20150709/00eb0103be431708755617.jpg  百年前,如许多客家人一般寻求发展,外曾曾祖父拖家带口从广东兴宁迁移到江西左安,做起酿酒生意,日子平稳。祖母在左安出生,排行老大。无奈世事变改,家道中落,外曾祖父外出谋生。在前往贵州途中遭遇意外,自此留在贵州毕节一带,另娶妻房,生儿育女。而祖母跟随家中长辈,卖掉左安田产,徒步一个半月回到兴宁。每每说起儿时那段徒步迁移,祖母都会哽咽半响。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这句话让许多客家人引以为傲。句中的“海水”是虚指,指代任何地方,处处在在。外曾曾祖父的二度迁移,外曾祖父在贵州穷山恶水中谋求生存,都体现了客家人骨子里的不怕艰辛、锐意进取。正因如此,客家人不断迁移,遍及世界角落。犹如一粒随风飘荡的种子,一旦有适合的环境,便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只怕世事变化,大批的客家古村被征收拆迁,外来文化入侵,日后会有越来越多像我这样对客家传统文化一知半解、客家话“晓听唔晓讲”的客家后裔。
 柳暗花明,梦中桃源
http://www.gndaily.com/kjgz/attachement/jpg/site2/20150709/00eb0103be43170875bf18.jpg  准备离开之时,干部提出一同探望在深山中的朋友。步行十几分钟,曲径通幽,来到一处农舍,鲜红的对联贴满了大门和窗户,农舍是典型的客家“竹竿屋”。住着曾姓一家5口。有趣的是曾姓祖先为避战乱从广东兴宁迁徙至此,至今已二十多代。可能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曾姓一家坚持要留下我们吃饭。
  结束一天的梯田行程,从左安镇驾车约10公里,前往邻镇汤湖镇一尝江西有名的汤湖温泉。据说这里水温常年84摄氏度,泉水自然喷涌。泡在池中,温度适宜,顿觉神清气爽。闻着淡淡的硫磺味,感叹百年前外曾曾祖父可真会挑地方!
  粤北赣南自驾Tips
  从广州出发一路向北,经韶关、始兴、南雄、赣州,最后到达目的地赣州遂川县左安镇,4天行程单程约637公里。五分之四的路程是柏油高速路,对车辆越野性能无太大要求。到南雄帽子峰时一些盘山路需要注意车速,经过一些乡村地带需要特别小心行人。
  Day 1
  广州—南雄珠玑巷
  从广州到珠玑巷,全程高速。经机场高速转入乐广高速出城,驾驶约3小时到达珠玑巷出口。高速公路起伏小,双向6车道,路况不错。
  Day2
  珠玑巷—帽子峰
  从南雄市中心出发,进入S342省道,行驶20公里左右进入Y434,沿Y434前进15公里左右就到达帽子峰林场。要注意的是11月底来赏银杏的人很多,上帽子峰的双向两车道盘山公路很容易造成堵塞,司机要十分留意车速和有足够的耐心。
  Day3
  帽子峰—赣州左安
  从原路折回南雄市中心,沿G323,重回赣绍高速,两小时左右,到达江西赣州。再经大广高速转入S322。到了S322和S230分叉口横店,路况十分糟糕,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短短20公里路,走了足足1小时
  Day4
  左安镇桃源梯田—汤湖镇汤湖温泉
  沿S322出左安,行驶5-6公里左右,在一个名叫河口的村子向左驶入乡间水泥路,约7-8公里就是在半山腰的桃源村。路面为单车道,弯道多且急,约有一半的路是盘山路,要特别小心,减速慢行并提前鸣笛。再从原路返回S322,往汤湖镇方向驾驶10公里左右就到汤湖温泉。
  美食
  赣南美食的口味很接近粤东客家风味,与江西其他地区有较大的区别。赣南客家人在招待贵客时有酒酿蛋、擂茶;宴请和逢年过节吃“四盘八碗”,即分别用4个大盘和8个大碗盛菜,共12道大菜,还有地方风味小吃、特色食品等,数不胜数。
  客家擂茶
  客家擂茶是一种独特的茶饮料,与我们平时认知里的茶大相径庭,倒不如说更像是芝麻糊之类的饮品。擂茶主要原料是芝麻,再配上适当比例的花生、黄豆、茶叶、生姜、茴香、八角、茶油、食盐、薄荷,然后放入专门的擂钵中捣碎。饮用时,取擂好的茶泥,用滚烫的开水冲兑,搅拌后,即可饮用。
  荷包胙
  荷包胙,又名荷包肉,是赣南客家人喜欢吃的一道名菜,不管是红喜事还是白喜事,桌面上都少不了这道菜。制作时用荷叶垫笼底,大块肉蘸香料、米粉放在叶上蒸熟后,又用荷叶一叶包一块肉,回笼再蒸,整笼连叶上桌。入口伴有荷叶的清香和糯米的幽香。听说在宴席上,开启荷包胙也有讲究,一般要由酒席上的一位年长者和一位年轻人两人配合,才能打开,俗称“开苞”。
  黄元米馃
  黄元米馃是赣南客家人独特的食品之一,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就被列为贡品。打黄元米馃也是赣南客家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逢每年腊月农闲时,十来个男人齐心协力用黄元棍将米饭捣烂,意在营造出和睦共处的氛围。所以即使在今天,黄元米馃仍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
  (本文有删减)
消息网络来源:http://www.gndaily.com/kjgz/2015-07/09/content_1574179_2.ht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粤北赣南自驾 客家人寻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