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xiuhong 发表于 2002-4-24 05:26:41

中国防护化学和军事保护化学的奠基者 黄新民[闽西清流]

黄新民
http://www.cpst.net.cn/kxj/zgkxjszj/CX/lxb/pe/hx02007001.htm
(1913—1983)

   黄新民,有机化学家,是中国防护化学和军事保护化学的奠基者之一,培养了大批防护科技人才,奠定了中国环境科学的基础,并热心有机化学名词审定工作。
  黄新民于1913年2月7日出生在福建省清流县,自幼酷爱读书,立志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先考取长汀第七中学,继而考取上海清心中学插班生,并获得全校唯一全免学、宿、膳奖学金。直至高中毕业,学习成绩一直名列第一。1934年考取清华大学,获化学系、数学系两系奖学金。他进入化学系后刻苦学习,同时十分关心祖国的命运。他积极参加了“一二·九”爱国运动,参加了党领导下的进步学生组织——实用科学研究会的国防化学组活动。
  193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留校担任助教。同年抗日战争爆发,黄新民出于抗战激情,参加了国民党军政部兵工署防毒学兵队,担任化学教官。由于该队政治腐败,不久即愤然离去。辗转来到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担任讲师。当时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国民党统治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已经有了妻子和孩子的黄新民,不得不先后兼任中学教师、家庭教师、化学药品公司工程师和医院、药厂的药剂师,以维持生活。
  在昆明时期,他时时为国担忧,多方探索民族出路。他参加过吴晗、闻一多等学者名流的民盟活动,还参加了党领导下的学习会。1945年考试获取了英国文化协会奖学金和美国庚子赔款奖学金,他先入英国伦敦药学院读研究生,1946年转入剑桥大学学习。在前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A.R.托德(Todd)为主任的化学系及在P.G.曼(Mann)指导下刻苦钻研,1948年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是《吲哚化合物若干问题》。吲哚化合物广泛地以天然产物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中,其中许多具有工业应用的价值,如作为染料的靛蓝和药物的吲哚生物碱,而且能够合成生产。黄新民在他的吲哚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中,提供了50多种新的吲哚衍生物,并发现其中有些化合物具有光敏性能,有可能成为新型的光敏剂。在剑桥大学的第四年担任博士研究员,继续异吲哚方面的研究,寻找更好的光敏染料,即可使照相底片感光速度大为增加的一些染料。
  黄新民留学英国后不久,就接受了我党在英组织的直接领导。先后以留英科学工作者协会总干事和中国留学生总会常务委员、主席等身份,编写进步刊物,宣传进步思想,团结留学生开展革命工作。1948年在布拉格代表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出席了世界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并做了题为《科学与人类》的演讲。1949年又以国际学联代表身份出席了在巴黎召开的第一届和平大会,为我党在海外的进步活动做出了贡献。
  1949年7月黄新民根据党的指示和安排,动员和组织留欧学生回国参加祖国的建设事业。
  1949年9月黄新民等30余人从国外回到北京,一同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被任命为教育部留学生管理处处长,兼政务院文委招待回国留学生委员会秘书。黄新民根据周总理指示以个人名义向欧美和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发出了两千多封邀请信,号召留学生和科学家们回国。他领导的留学生处共接待并安置了近两千名回国的科技人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事业,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总理曾亲切鼓励黄新民说:“牺牲一个博士专业,换回千百人专家,不很合算嘛”。黄新民倍受鼓舞,在3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把周总理的话当做座右铭,经常勉励自己、教育同志。他说:总理的指示很深刻,我们要事事想到全局,想到长远,听党的话,服从党和国家的需要。
  在此期间先后兼任华北大学工学院副教授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此外,他还参加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关于学术名词统一方面的工作,被聘为化学物质命名原则修订的审查委员。
  化学物质的种类繁多,其名称的系统化及统一工作,极为重要。化学名词较其他科学名词更加繁多,实难在一本篇幅有限的名词书中一一列出,而且新化合物不断发现,事实上亦无法使其完全。比较合理的办法,是定出一套命名法则,以便学者对于一些结构已知的物质,不论它是早发现或新发现的,一看便能定出它的系统名称。18世纪末,欧洲即已开始从事无机化学物质命名的系统化工作。19世纪末关于有机化学方面,曾举行国际会议。我国化学物质名称的统一工作始于1915年,并于1932年公布了化学命名原则,1937年修订一次,1945年出版了化学命名原则增订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分重视学术名词的统一工作。黄新民从1950年开始参加关于化学命名原则的修订。1953年参加了《化学物质命名原则》一书的修订工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编著工作。黄新民曾建议:将一切杂环母核均由其结构相当碳环母核来衍生名称;加杂原子名称于碳环名称之前以命名。常见的芳香族碳环母核,大抵均有简名;唯环间戊烯尚无简名,黄新民特创造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6-3-13 20:59:21

军事防护专家黄新民博士传略

--------------------------------------------------------------------------------

军事防护专家黄新民博士传略

    黄新民、清流县灵地乡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生于公元一九一三年。一九八三年间病逝北京,终年七十一岁。他是建国后一个比较杰出的军事防护专家,也是国防科学事业上作出过卓越贡献的学者。

    他出生书香门第,父亲黄菊华,前清廪生。对古文和中医学都有相当的造诣。黄新民自幼聪敏过人,在父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小学阶段,己崭露头角,成绩优异,是全校有名的高才生。毕业后,因患肺结核病,在家休养医疗。此间、他一面在母校灵地小学担任教师,一面在父亲辅导下学习古文。经一年的刻苦努力,为后来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九二八年,他考入长汀福建省立第七中学肄业,成绩优异,屡屡名列榜首。后因参加学生会,公开揭发校长贪污公款的卑劣行为,被扣以为首“闹学潮”的罪名,开除了学籍。挫折并没有使黄新民气馁,反而成为他上进的动力。当他看到报纸登载;上海清心中学专为培养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设有一份奖学金的消息时,毅然克服重重困难投考清心中学插班。半年、因品学兼优从初二跳引高一,并获取学宿费全免的奖学金。从此,他更加勤奋刻苦,一心扑在学业上,直至高中毕业,始终名列第一,备受学校的赞扬,获得“品学兼优”的银盾奖励。

    他十九岁考上北京清华大学,一如既往地专心致志勤奋学刀,从而分别取得了化学系和数学系两门奖学金。 他进入化学系后,除了刻苦学习外,还秘密接受地下党领导和教育,积极参加“一二·九”和“一二·六”等学生爱国运动,参如了党指导下为进步学生组织——“实用科学研究会国际化学组”活动。

一九三七,黄新民在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他竞竞业业为学校培养科技人才而努力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有志青年纷纷投入抗日救国斗争。他曾一度应邀到国民党某化学兵队授课。不久,发现该部队贪污腐化,纪律废驰,便愤然离去。后来,辗转到了昆明,任西南联大讲师。为了一家生活,他还兼任某中学教师、家庭教师、化学药品公司工程师和医院、药厂的药剂师。

    在昆明期间,他与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接触频繁,交往甚密,使他懂得了只有共产党才能解救中国的革命道理。从而积极参加吴晗、闻一多等学者名流的民盟活动,与国民党反动派作不调和的斗争。为了祖国的生存与发展,他毅然离开了祖国,到科学发达的国家学习、深造,寻求真理。

一九四四年,他报考应试,取碍了英国文化协会奖学金和美国“庚子赔款”奖学金,远度重洋,到久负盛名为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在留学期间,得到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陶得勋爵、和曼博士两位导师的关怀和指导,经过三年苦读钻研,终于得到博士学位。从第四年起,担任博士研究员。

在英国留学期间,由于他热烈追求进步,在留学生中又有一定的影响,得到留学英地下党领导的信任,支持他做学生会工作,号召参加各项政治活动。

    一九四六年夏,他代表科学工作协会,出席了布拉格举行的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在这个国际讲坛上,他热情洋溢地歌颂了解放区人民的生话。愤怒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不久,他又以国际学联代表的身份出席巴黎召开的第一届和平大会。

一九四九年七月,他根据党的指示和安排,组织了三十余名留欧学生返回祖国。当时正在英国讲学的李四光同志,亲到码头为他送行,并亲手递交自己翻译的一份有关“原子能应用于和平事业”的材料给黄新民,要他回国后亲自送交周总理。(详见青少年读物《李四光》一书。)

建国初期,百废待举,大规模建设需要大量知识分子参加。争取留学生和国外的专家、教授、科学家回国的任务,组织上考虑到黄新民留英的经历,就让他担任教育部留学生处处长职务,从事组织接待留学生和国外的高级知识分子回国的联络工作。

黄新民是一个已经取得相当成就的化学家,他渴望着能在科学道路上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但是党的需要、祖国的需要,他坚决服从党的安排,愉快地把党交给他的光荣任务承担起来。

黄新民在留学生处工作两年多,共接待安排了将近两千名回国的留学生和科学工作者。这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科技队伍的成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现任中国科学院各部委员,很多就是那时回国的。

在一次宴会上,周总理知道了黄新民是留学英国的博士,回国后,愉快服从党和国家的安排,便亲切地对他说,“牺牲一个博士的专业,换回千百个专家,不是很合算么?”周总理的亲切鼓励,使黄新民深受教育。在以后二、三十年革命生涯中,他把周总理的话当作座右铭,经常用来勉励自己教育同志。

抗美援朝期间,美帝国主义悍然残踏国际公约,在朝鲜战场使用化学武器。当时前线没有防护器材,我军防护科研还没有起步,为了填补这个空白我军领导机关经过多方了解,于一九五二年八月向黄新民发出了热情的邀请。他毅然辞去了兼三所大学的教授职务,来到我军防化学校担任化学系主任,主持防护研究室工作。他说,“这是新的科研领域,需要有许多开拓者,我愿意为这项事业全力以赴”。黄新民一到岗位上,立即带领全室人员奋力工作,仅一个多月,就研制了我军早期型号的一批侦察毒气等防护器材,运往抗美援朝前线,供应我军使用。

一九五六年,黄新民同志参加主持制定的我军防护科研规划,列入周总理倡议制定的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他就在这一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把“一切献给党”五个字端正地写在入党,志愿书上,并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这一庄严的誓言。黄新民深深懂得,人才培养是各项建设事业的基础。他在领导军事防护科研中,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当他为抗美援朝前线研制防护器材的紧张日子里,还组织科研室里十多名新手到厂矿企业单位参观学习,探讨科研新途径。

    一九五七年,他选派了一批科技人员出国留学,为培养防护科研人员开辟了宽阔的途径。经他积极工作,到五十年代末,北京、天津、武汉南京等地城市的六所大学,陆续开设了专业班,培养军事防护科研干部。黄新民一面抓普及提高,一面抓重点培养。到六十年代初期,他先后开办了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等学习班和培训队。他既是组织者,又是授课者,工作十分繁忙紧张

黄新民说,“敌人有什么化学武器,我们就要研究如何防护。我们一定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他从现在需要出发,设置了防毒、洗消和化学侦察等若干专业,又从外国重视发展核武器的历文和现实出发,增设了核防护专业。经过黄新民和其他科研同志的共同努力,一大批中、高级科技人员人才培养出来了,成为建设和发展军事防护科研事业的一支骨干力量。

在十年动乱中,黄新民身心受到了严重摧残,有七年之久没有人身自由 但他从不计较这些,事后,他自己从不谈起它,也不让家人议论它。他没有消极悲观,没有怨天尤人,不发唠骚,也没有因为自己对党的事业有过贡献而居功自傲。他心里装着的总是党的事业上。

    黄新民恢复工作后,他不计较职位高低。他担任副所长期间,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搞好科技情报工作而踏踏实实地工作。

    一九七九年间,他被调到国家科委“国务院引进人才办公室”工作。继而被任命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付院长职务。在新的岗位上,黄新民一如既往呕心沥血地抓筹建工作,不幸病魔迫使他住进医院时,他仍以“病马不知嘶枥晚”的精神,批阅文件,给前来病房的同志解答问题,指导工作,还向有关领导提出进一步发展军事防护科研事业的建议等。

    一九八三年一月廿五日,癌病吞噬了他的生命。在他快要离开人间之前,中央军委下令调任他回军队任防化研究院顾问时,他听到这一喜讯,热泪盈眶地说:“感谢党、感谢同志们!”他在弥留之际,郑重地对家属说:“你们把我的遗体献给医学、科学事业单位,可以为党的事业再尽一份力量!”熟悉他的同志都感慨地说,黄新民真正做倒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党的事业。

    注,材料来源,

一、《解放军报》一九八三年五月五日第二版。

二、《防化杂志》一九八三年六月十二日一期,有关黄新民的材料

三、肯少年读物《李四光》

http://smql.fj-archives.org.cn/m_listData.asp?CatalogCode=4636&FlowId=1140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防护化学和军事保护化学的奠基者 黄新民[闽西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