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元凶 中研院找到了
大肠癌元凶 中研院找到了2014年11月01日 04:09
汤雅雯/台北报导大肠直肠癌连6年蝉联国人癌症发生率第一名,中研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王惠钧研究团队,日前成功解开好发于大肠癌、直肠癌的蛋白酵素「PTPN3-p38」的分子结构关系,未来可望用于大肠癌的治疗参考和标靶药物开发,减缓大肠癌的恶化速度。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1-01/656/B06A00_P_01_02.jpg
中研院研究團隊成功解開大腸直腸癌惡化關鍵,可望成為治療大腸癌的新契機,左起為院士王惠鈞、陳愷恩、孟子青。(中研院提供)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1-01/Clipping/656/B06A00_T_01_03.jpg
RAS(核苷酸轉化酶)開啟致癌連串反應示意圖
过去认为p38扮关键
中研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孟子青说,大肠癌恶化的过程中,最具杀伤力的致癌基因之一,即为「核苷酸转化酶」(Ras),过去只知道p38γ扮演关键角色,一旦Ras突变导致p38γ去活化,癌细胞将失控恶化;反之,若能阻止p38γ去活化的发生,将有效缓减癌症恶化速度。
拍到PTPN3犯罪证据
不过5年前有学者提出一项假设,Ras突变之后,会先影响蛋白PTPN3,然后才导致p38γ去活化,之后恶化成大肠癌,但两者关系一直无法证实,直到中研院研究团队首次利用3种结构生物学的分析技术,「拍」到分子结构犯罪证据,证实PTPN3才是主谋。
孟子青形容,大肠直肠癌就像一个犯罪现场,在Ras突变的癌细胞中,p38γ就像猎物,而PTPN3就像妖魔会去「咬」p38γ,导致p38γ去活化,所以过去认为嫌犯是p38γ,实际上主谋是PTPN3,p38γ只是共犯。
有助设计新标靶药物
论文第一作者陈恺恩指出,他运用传统结构生物学的分析利器—「X光结晶绕射法」,结合新技术「小角度X光散射线法」和「化学交联结合质谱鉴定」技术,才能在动态的蛋白质活动中,瞬间拍到p38γ被抑制的「犯罪证据」。
此项研究成果,日前登上国际期刊「科学讯息传递」(Science Signaling)封面文章。王惠钧表示,将与北医进一步合作,分析大肠癌病患检体,盼设计出更有效的大肠直肠癌的标靶药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