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11-12 17: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关于金玉的报道,让金玉的朋友了解一下乡情:
潮阳金玉官坑村邱秀春带领群众发展特色经济二三事
大华网-汕头日报
许多人认识金玉镇都是从橄榄开始,记者也不例外。“三棱橄榄”这一名优稀水果名扬天下,尝过者莫不交口称赞,每年挂果时不知引来多少仰慕者重金追捧,也使得金玉这个不起眼的小镇名声在外。一颗小小的青果能有如此魅力,确实难能可贵。
早在没去过金玉的时候,记者就听潮阳的同志说起金玉的官坑村,说那里的橄榄最好、最正宗,又说官坑的书记人实在,又很公道,发展集体经济很有一手。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记者和潮阳的同志一同来到了官坑村。
邱秀春,官坑村党支部书记,四、五十岁年纪,脸庞黝黑,身板结实。看到记者,他大跨步走上前来表示欢迎,一口带客家腔的潮汕话给人印象深刻,一问才知原来官坑村300多户、1500人口全部都说客家话。
老邱1976年入党,1991年开始任官坑村支书。上任之初,村里派别严重,不时发生纠纷,党支部班子涣散,软弱无力,集体经济负债30多万,真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以和为贵,稳定民心,是老邱处事的宗旨;秉公办事,清正廉洁,是老邱当官的风格,这两点让老邱在村民心中赢得不少“印象分”,但仅凭此远不足以解决官坑的问题。老邱深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许多纷争和表象的背后,追溯其根源仍然是经济利益的驱动。解决官坑问题的根本在于发展经济,许多问题只有在发展经济中解决,而一旦经济发展上去,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看准了这一点,老邱“该出手时就出手”,第一刀就砍向了让金玉扬名的三棱橄榄。
以往官坑的三棱橄榄虽出名,却没有给集体和村民带来太多的好处,原因就在于“见果开标”这种管理模式。“见果开标”是指每年到橄榄树挂果的时候,根据每棵树结果的情况进行招投标。由于是每年一次,而且要等到结果的时候,果树平时甚少有人去管理,造成资源浪费,财源损失。邱秀春认识到这种落后的模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大胆尝试,改每年一次的“见果开标”为5年一期的招投标承包,对村里集体提留的高值橄榄树实行公开招投标承包,5年为一个周期,在此期间内果树的管养和经营全部由中标承包者负责。这种做法一实行,官坑村第一个5年的集体收入上升到38万元,一下子就比以前提高了一倍多。到第二个5年,村集体收入窜升至120万元。在第三个5年,承包收入已突破200万元,老邱又把每个承包期延长至10年,后5年的承包额比前5年递增10%,进一步稳住承包者的心,稳住村集体的收入。现在,仅橄榄一项,官坑村每年集体收入就达到50万元。
俗话说,桃三李四橄榄十二。意思是种桃树一般3年可结果,李树需要4年,而橄榄则至少要12年才开始有收成。在官坑,一棵品质优良三棱橄榄树甚至需要二十多年、三十多年才结出好果子,“前人栽树后人尝”成了三棱橄榄的典型写照,官坑的橄榄树多数便属此类,有的树龄已达二百多年。这也使得官坑人在享受前辈福荫的同时,却很少有人敢承包山林种橄榄,因为一来生长期太长,势必造成长时间只有投入却没有收入;二来山林承包期太短,等到树长成时,承包期也快到了。
靠山吃山。小山村不依靠山林特色求发展,还有什么可依赖?难道就守着祖先留下的三棱橄榄树吃一辈子“祖宗饭”?在深入分析各种原因之后,1997年,在原先的山林承包期届满前两年多,也就是在部分村民开始观望和猜测之时,邱秀春在官坑提前把村里3000多亩山林重新分给村民承包,确定了30年的承包期。在解除了村民不敢种橄榄的后顾之忧后,他又开始鼓励村民种橄榄与种杨梅、油柑、水梅相结合,快结果的与慢结果的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在老邱的带领下,官坑村民在短短几年间种下了不少于6000株的橄榄树,为官坑的未来种下了希望。
如今的官坑村,集体年收入达7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多元。逐步走上致富路的官坑通过上级和各界的支持及自身的努力,先后投入400多万元,建起了小学、党政办公楼、水泥村道、排洪渠、治安岗、露天水果专业市场和大众游泳池,又尽力促成了镇道建设,结束了长期以来果农外运水果要靠肩挑的历史。官坑的这些变化,都离不开邱秀春这个基层“父母官”的努力,而老邱对取得的成绩却表现得相当清醒,他认为这些主要是靠大家的努力。他还说道,跟自己的过去比,这些年确实进步很多。但跟外面比,却还远远不足。要赶上先进,还要不断努力才行。
本报记者钟立
http://www.ezeem.com/Forum/read.asp?id=1329&no=984537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