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3-8-12 21: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年轻的上将--肖华[兴国人]
一代将星闪耀(上)
--------------------------------------------------------------------------------
《世界军事》
杨民青开国元勋,功彪青史。
一代将军,风貌依存。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步步向廿世纪深秋更加坚实迈进的时候,无疑,那些当年横戈马上,为新中国奠基的一代老将军,健在者逐渐减少,这越发显得他们的珍贵。
这如同壮丽的夕阳一样璀璨、血红。
这如同丰硕的秋天一样灿烂、辉煌。
健在的一代老将军尚有多少”“纷纷进入古稀之年的老将军,尽管他们绝大多数肩头没有如今新将军金光灿灿的将星,然而,在人民共和国的将军谱中,他们依然是最为耀目的星座,有着难以比拟的光辉。
1992年5月,聂荣臻作为最后一名老帅,带着亿万人民的思念离去,划出了一个时代。
在此之前,10位大将都已成为古人。
如今健在的老将军,年长者,当数上将李聚奎,1904年生,已88岁。年轻者为少将王扶之,1923年生,69岁。
如今仍在职者主要有——上将王震: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上将叶飞: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上将宋任穷:中顾委副主任;上将王平、杨得志、肖克、张爱萍、陈锡联:中顾委常委;上将洪学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将秦基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长,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中将余秋里;中顾委常委;中将阿沛·阿旺晋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将赛福鼎·艾则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将廖汉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将王恩茂: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将张震:国防大学校长兼政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少将刘华清:中央军委副主席,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少将李德生:中顾委常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少将邓兆祥:全国政协副主席;少将徐信: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拜将之时,多少老将军风华正茂除10大元帅之外,在一代老将军中,大将张云逸在衔之初,堪称老当益壮。
这位比毛泽东主席还年长一岁的将军,在所有老将军中是位老大哥。他生于1892年,如健在,恰好是百岁老人。他原名张云镒,又名张胜之,与“宋氏三姐妹”为同乡,都是海南岛文昌县人。因此,他早年便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还是在他任粤军许崇智部旅长时,便目睹大革命高潮。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成了光荣的北伐军一位战将。以后,他与邓小平一道领导了百色起义,在广西燃起了革命的燎原烈火,映红了那块红土地。于是,驰名的红七军成立,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政委兼前委书记。张云逸为邓小平第一位军事搭档,他们默契配合,后来成了佳话。
1988年,当贺老总之子贺鹏作为总参军务装备部部长于44周岁被授予少将时,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将军,然而,与曾横戈马上、东拚西杀的老将军授衔时比,已经不年轻了。
1955年第一次授衔时,最年轻的大将许光达只47岁,大将粟裕、谭政也只48岁。
最年轻的上将肖华当时才39岁。这位被举为“娃娃司令”的儒将,12岁在老家江西兴国参加革命;17岁还未脱离稚气,便担任红军“少共国际师”政委;22岁便被任命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
说22岁的肖华司令为“娃娃司令”的,不是别人,而是老奸巨猾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抗战中,肖华率军来冀鲁边区,为推动统一战线,前往山东惠民与59岁的沈鸿烈谈判。“一个娃娃,也来和我谈判?”虽说这位“沈老爷子”出口不逊,可唇枪舌剑之后与激情漾溢一番,这位老者竟对肖华敬佩不已。“娃娃司令”是此传开。
除肖华外,上将年轻者依次为刘震、陈锡联,40岁;叶飞、李天佑、杨成武,41岁;韦国清、洪学智、贺炳炎、韩先楚,42岁。
中将里,最年轻者是曾号称“英勇善战”的“皮旅”旅长皮定钧。他生于1941年,佩戴金光闪闪的中将军衔时,只41岁,相当我军今天众多营团职干部的年龄。而当时的皮定钧已是一位屡建战功的军长政委。还是20多岁的时候,在解放战争中,他便是华东野战军的纵队副司令。令人惋惜的是,57岁时,身为福州军区司令员,在刚刚遵循毛泽东同志“八大军区司令员调动”赴任不久,便因直升机触山失事,以身殉职,留下人们对这位传奇将军的思念。
在共和国众多的一代老将军中,有一批少将被授予军衔时不满40岁。如少将朱云谦、陈熙、陈忠梅、陈志彬、朱耀华、成少甫等,均在三十五六岁和三十六七岁上下。
后来曾为林彪反革命集团死党的江腾蛟,被授予军衔时也只36岁,是有名的“红小鬼”,至于他沦为罪犯,是后来的事情。不能否认他还有革命的过去。功罪分明,却又不能相抵。
当时被授予少将的最为年长者也只62岁,其余上50岁者为数寥寥。
血与火铸造将星,将军称号与其无愧自古以来,军衔既是阶级又是荣誉,仅仅显示阶级的军衔,也许是世上不值得提及与以此荣耀的。
我军一代老将军可以无愧地说,每人都无愧于那金灿灿的将星和金灿灿的称号。那闪耀在他们肩头的星花,是血与火铸造,是灵与肉熔炼。他们几乎每人都有一部值得后代永远崇敬、永远纪念的光荣历史。
60年代,在黑龙江荒漠冻土,当石油工人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在冰天雪地安营扎寨的时候,一位老将军的行为,成了工人们的动力——黑土地上,这位独臂将军空着一只袖管,一只手紧紧拉住肩上的绳子,与大家奋力拉纤,如一条不知苦累与疲倦的老黄牛。
人们都知道,他叫余秋里。
也就是“文革”报纸中常被打入“另册”,既受到保护,又受到岐视的那个“还有”的“余秋里同志”。
众多人知道余秋里为独臂将军,但很长一段时间里,众多人却不曾知他如何失去臂膀。长期从事我军政治工作的余秋里,一直反对突出自己,宣传自己,即便在他退出总政主任之后,我们当面采访,提及此事时,仍讳莫如深。但与他并肩战斗的同志却始终难忘。
那是长征途中,在贵州则章坝。
身为团政委的余秋里和团长成钧率众冲锋,一连缴获敌人八九挺机抢。他们四五人刚上一座山头,余秋里眼见不远处躲藏的敌人一梭子子弹射来,他随身遮挡身边同志,子弹全部打在他左臂上,顿时鲜血涌出,断裂的白骨茬历历在目。
事后,因缺医少药,只包扎了一下。这伤臂漫说触及便钻心疼痛,满头大汗,就是阳光晒着,也火辣辣难忍。行军途中,余秋里无奈,专找庄稼地行走,好让茂密的庄稼遮挡日晒,可每当稍碰一下枝叶,全身仿佛都在抽搐。
后来伤口化脓,他躺在担架上。医务人员打开包扎一看,整条臂膀已发黑萎缩。那时,余秋里唯一的止痛方法是用一只水壶装满凉水,剧痛时,用凉水浇在断臂上。在甘孜,医生决定给他做截肢手术,清创时,伤口已腐烂生蛆,惨不忍睹。
其实,余秋里将军只是断臂中的一位,在一代老将军中,独臂者还有几位!这几位独臂将军并不为人所周知。他们是:上将贺炳炎,1935年在与国民党部队作战中失去右臂,后曾任副成都军区司令员;上将彭绍辉,1932年在反围剿中失去左臂,后曾任总参谋长;中将晏福生,1936年在长征途中失去右臂,后曾任军分区司令员;少将陈波,1940年在抗日战争中失去左臂,后曾任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政委;少将彭清云,1938年在抗日战争中失去右臂,后曾任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少将章炎生,1944年在抗日战争中失去右臂,后曾任省军区副司令员。
除这9位独臂将军外,在一代老将军中还有鲜为人知的独腿将军、独脚将军:中将钟赤兵,1935年,在红军东渡赤水,与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作战中,失去右腿。
那时,钟赤兵是团政委,开始只不过右腿负伤,因战事紧急,无法治疗,直到红军第二次占领遵义后,才得以救治,但为时已晚,不得已做了截肢手术。术后,钟赤兵面临的严峻选择是:要么留在当地老百姓家,要么带重伤残随部队长征。难以想象,钟赤兵坚韬地选择了后者。如果说,健全的红军战士是用双腿走过长征路,钟赤兵将军则是靠独腿走过来的。虽然开始时大家用担架抬着他,但伤轻后,钟赤兵坚持用一根棍子爬山越崖。
独腿走完长征路,这需要怎样难以想象的超人毅力,只有红军,只有老一辈将军,才有这奇迹的创举,想想这,今天我们还有什么障碍不可逾越?还有什么险阻不能克服?少将谢良是我军老一代将领中唯一的独脚将军。用一位作家的话说,谢良是位多次走入地狱的人,但他次次返了回来,靠的仅是那一只腿。在西路军一次战斗过后,警卫员突然发现谢良腿部有鲜血,在这以前,谢良竟没发现自己负伤。原来,他脚上早中了一枪,只是情势紧迫,没有觉得。几天过后,因无法治疗,眼见化脓,子弹却无法取出。万般无奈,他让人用一把大剪刀,活生生将逐渐变黑的脚趾剪掉——就这样,后来连脚掌也失掉了。
作为三军统帅的毛泽东,在谈到我军的独臂及伤残将军时曾说过——“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独特人才!”的确,哪朝哪代,有这样多的独臂将军、独腿将军、独脚将军?这是殊荣,这是骄傲!将军们失去的臂膀,已变作共和国大厦的旗杆;将军们失去的腿脚,已变成祖国现代化的车轮,载着幸福的后人飞驰向前!老一代将星——各民族的骄傲中国革命星火燎原于中南、中原的特定历史,使共和国数百名老将军同出于一个故乡,集中于少数省份。
这给其家乡带来了骄傲,带来了自豪。
1955年,除授予朱德、彭德怀等10位元帅外,共授大将10名,上将57名,中将175名,少将800名。之后,晋升中将2名,少将560名,到“文革”前,共授少将以上将军1614名。
在这1614名将军中,如若按将军们原籍所在的省份排列,前10位者如下:江西,325名,占总数的20.1%;湖北,234名,占总数的14.5%;湖南,199名,占总数12.3%;安徽,128名,占总数7.9%;河南,106名,占总数6.6%;四川,95名,占总数5.9%;山东,87名,占总数5.4%;福建,83名,占总数5.1%;河北,79名,占总数4.9%;陕西,63名,占总数3.9%;在这其中:出元帅最多的省份为四川,4人,占40%;出大将、上将最多的省份为湖南,28人,占总数的36%。
若按将军所在的原籍县份统计,前10位的“将军县”依次为:湖北红安、江西兴国、安徽金寨、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湖北大悟、河南新县、安徽六安、湖南浏阳。
曾出过10位以上将军的县还有:福建上杭、湖南茶陵、湖北麻城、江西吉水、江西泰和、江西于都、安徽霍丘、江西宁都、湖北黄陂、湖北天门、江西莲花、福建永定、福建长汀、四川达县、江西瑞金、河南商城、四川巴中。
老一代将军中,汉族占绝大多数,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其他少数民族将领,如:上将韦国清,壮族;上将乌兰夫,蒙古族;中将丁秋生,满族;中将韦杰,壮族;中将朵噶·袁措饶杰,藏族;中将阿沛·阿旺晋美,藏族;中将覃健,壮族;中将廖汉生,土家族;中将赛福鼎·艾则孜,维吾尔族。
在少将中,还有一批出身其他少数民族的将军,无疑,他们因名垂史册,为各民族所骄傲。这也充分说明,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国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为共和国的创建贡献出了优秀儿女,他们不愧为一代革命英豪。
在老一辈将军中,还有一位鲜为人知的外国籍人,他是越南人,名叫洪水。
洪水将军原名武元博、阮山,原籍为越南河内市。1925年,在中国大革命风暴中,洪水从越南来到中国广州。当时他只有19岁,入黄埔军校,成了一名学员。在学校的两年中,洪水从黄埔军校的中国共产党那里,了解了党的主张,看到了他们为共产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品德和意志。1927年,经人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大革命处于低潮,在白色恐怖中入党的一位外国人,这足见其国际主义的纯真与坚定!以后,洪水来到广东的东江游击队,担任连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成为红军中一位出色的政工领导干部。洪水的脚印一步步留在了漫长、艰苦的长征路上。此时的越南人洪水,早已与中国工农红军将士别无二致,就连说话也判断不出是一位异域人。
一代将星闪耀(下)
《世界军事》
杨民青将军们的珍闻——传奇的故事、奇险的经历,令后人感慨、赞叹。
老一代将军为何至今令人敬佩不已?除了他们功勋卓著外,他们传奇的故事、奇险的经历,无疑构成了他们大智大勇、大悲大喜的色彩。
6岁便成为童养媳的李贞,17岁时敢于冲破层层封建阻力,走上革命道路,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
有一次,身为“浏东游击队”士兵委员长的李贞率众狙击敌人。敌众我寡,李贞子弹打光了就与敌拚刺刀,用石头砸。最后,李贞等5人被逼到山崖上,她带头高喊宁死不降,第一个纵身跳崖。万幸的是李贞被崖壁上树枝挂住,有谁想到,这时李贞已怀孕4个月,当场造成流产。昏迷中醒来,她挖坑掩埋了流产儿,又拖着虚弱伤痛之躯寻找部队了。
红军西路军斗争英勇悲壮,惊天地泣鬼神,当代革命斗争史上十分罕见。在西路军工作过的大将王树声,上将李聚奎、朱良才,中将方强、杜义德、郑维山,少将陈明义等人,在西路军失败后,抱着东回找党的坚定信念,都曾沦落为乞丐,沿路乞讨,几乎每人都有一次次惊险的历程。
88岁的老将军李聚奎如今患白内障,近乎失明,当向我们回忆起那难忘的过去,眼中仍迸发出闪亮的光泽。
回延安找党的路上,在河西走廊,马家军布满岗哨与截兵。而作为军参谋长的李聚奎却只身一人、只凭一根讨饭棍,一条干粮袋,一只指北针。他白天躺在坟地里睡觉,夜里兼程。一次进村讨饭与敌骑兵遭遇,近隔数米,逃跑来不及,幸亏身边有一羊群,他挥动讨饭棍,口中含含糊糊吆喝,骗过敌人。
老人说,如果没有那羊群,也就没有我李聚奎了!上将朱良才的“乞丐”经历同样奇险,不知躲过多少敌兵的围追堵截,朱良才只身一人来兰州。黄河大桥上敌人盘查严密,没有通行证,插翅难飞。要回陕北,此路必行!愁苦中,朱良才不禁想起,好在这样的经历不只一次。1927年湘南暴动后,朱良才去韶关找朱德部队,在一桥头也遇类似堵截。那天恰巧有几顶坐着妓女的”“轿子,朱良才混在抬轿人中逃离虎口。这次,朱良才来不及细想,看到一敌军乘轿过桥,他冒着被抓的危险,又一次蒙混过关。在甘肃会宁,他又混入押解西路军红军俘虏的敌人“谴返队”,得到了一点返乡路费,又串通好坚决找党的数位红军战士,在敌人刺刀的押解下,逃出狼窝,重新回到红军队伍中。
大将陈赓陈赓将军竟有一段“救蒋反蒋,被蒋所俘,又逃离蒋巢”的传奇经历。
早年曾在湘军当兵的陈赓,在党成立的第二年就成了共产党员。1924年,他考入黄埔军校。次年东征,任北伐军连长的陈赓身先士卒,英勇善战,被东征总指挥蒋介石看中,调其担当护卫。在华阳一次战斗中,蒋率所部被敌重围,蒋介石自尊受挫,不想突围,真真假假要“杀身取义”。陈赓镇静若定,一面劝蒋介石拚力突围,一面指挥部队掩护。危急中,背着蒋介石脱离险境。
于是,陈赓对蒋介石有了“救命之恩”。
这之后,陈赓被调到蒋介石身边做侍从参谋,享有随便进出蒋住处的特权。
但有一天,陈赓从蒋的桌子上看见一本黄埔军校学生和各级负责人的花名册,陈赓名下有这样的批注——“此人是共产党员,不可让他带兵。”
事后,陈赓按周恩来指示,以解甲侍母为由,脱离蒋介石羁绊,走上反蒋道路。后来他被俘,押解见蒋,尽管蒋对他威逼利诱,贿以高官,但陈赓不为所动。陈赓终于在党的帮助下越狱成功,免遭杀害。
人民军队1955年在中南海怀仁堂,三军统帅毛泽东主席亲自向诸位将领授衔。有谁想到,在拜将之时,竟有159名原国民党军官。而数年之前,在战场上,他们还不同程度地是人民军队的对手,在关键时刻,当机立断,弃暗投明,纷纷起义,成为革命力量中的新军,为共和国建立,为覆灭蒋家王朝,建立功勋,对此,人民并没忘记他们。
对此,共产党没忘记他们。
这再一次证明了共产党所申明的一条道理:革命不分早晚。或许,这也算国共合作的一种范例。
在起义的原国民党高级军官中,以后被授予上将的有陶峙岳、陈明仁、董其武。
陶老与大将张云逸同庚,也是诸将军中年长的一位。1983年曾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进入党和国家领导人行列。
1911年19岁的陶峙岳以一腔反封建热血,参加了辛亥革命,以后因战功卓著,升任国民革命军少将师长。但作为蒋介石非嫡系部队,他厌恶国民党的尔虞我诈,一度陷入内战反共的迷津,踌躇彷徨,进退维谷。
得以欣慰的是,1945年,陶老在任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时,受到国民党“和平将军”张治中影响和开导。张治中同意协助共产党将在新疆关押的一百多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保送延安。为此,他找到陶峙岳。陶峙岳立即安排能干可靠部下,亲自拟定有关安全、生活、交通、医疗等各方面的保护计划,分10辆大卡车,千里迢迢,巧妙与蒋介石亲信胡宗南周旋,终于将这些人保送延安,为人民立下了功绩。
1949年,解放军直捣兰州,解放新疆迫在眉睫。因与共产党有前缘,一经张治中提议和平解放新疆,陶峙岳便一拍即合。经与部属反复商量、计划,他以全国大局和保护新疆人民生命财产为重,向毛泽东主席发出两份起义电报。于建国前一星期,宣布起义,脱离国民党政府,归入人民行列。
5天后,毛泽东、朱德亲自回电,表扬陶将军义举。
其后数天,彭德怀副总司令员在甘肃酒泉会见陶峙岳,鼓励他说:“陶将军,今后我们在一起共事了,不要有什么顾虑,继续大胆工作,把部队带好。”
这以后,党依然让他执掌兵权。这种信任也为历史上少有。
上将陈明仁也有着类似经历。
陈明仁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曾参加广东革命政府两次东征,官至国民党兵团司令,被授予中将。抗日战争中,陈明仁率部在中缅边界与日军作战,沉重创击敌人,为民族建立功勋。
1929年,陈明仁同国民党元老程潜一起率部起义,对和平解放长沙,做出历史贡献。对此,毛泽东给予相当高的赞誉,在电报中称:“义声昭著,全国欢迎,南望湘云,谨致祝贺。”
不久,毛泽东亲邀程潜和陈明仁赴京,共商国是。在北京,他们受到了极高的礼遇。聂荣臻在车站迎接,送往“六国饭店”下榻,朱老总率众多解放军将领出席迎接宴会。毛泽东在门口迎接并与程潜、陈明仁携手游园,泛舟中南海。毛泽东请程潜安坐,亲自执桨,在湖面上谈笑风声。在祈年殿,毛泽东特地从人群中召唤出陈明仁,亲切呼其字:“子良,来,来,我们两个单独照个相。”
于是,历史留下了这张永存之照。
老一代将军中的原国民党军官,以实际行动履行了国共合作的夙愿,给后人做出了榜样。
文韬武略不错,从战争年代过来的众多老将军,家境贫寒,出身微贱,许多人曾是大字不识的农民、挑夫、苦力等等,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却一步步向儒将迈进。尽管一些老同志文化程度不甚高,但也有不少将军,才华横溢,早已不是“大老粗”了。
大将中,个个都是有相当文化水准与各方造诣的军事家,他们亲自撰写的专著、文章,早达到专家水平,已成为实际的高级知识分子。也正是这深厚的文化知识,使他们担负我军各岗位上的重任。
上将肖华是位诗人,其诗作《长征组歌》早已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其他作品也不一而足。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位才子。
上将肖克堪称儒将。早在烽火岁月,于运筹帷幄、指挥鏖战间隙,便酝酿文艺创作。为此,他曾读过大量中外名著,他像研究作战一样,研究巴尔扎克、福楼拜、托尔斯泰,研究鲁迅、郭沫若、沈从文,即便转战沙场,仍手不释卷。
1937年他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浴血罗霄》,虽然断断续续,写写停停,但肖克将军却始终不殆,初稿写成后,曾先后4次删改。有些传奇色彩的是,这部浸透将军心血的书稿,在战火中曾两次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有一次肖克爱人发现在古北口一个团里,书稿不见了,急得满头大汗。人们纷纷去找,直找了一整天加半夜,终于将这份珍贵书稿找回。“文革”中,这部书在出版之际,曾遭到严厉批判,被扣上宣扬“战争恐怖主义”罪名,荒谬地说将军是为了“打倒共产党”。
大文学家曹雪芹含辛茹苦10载,写就不朽之作《红楼梦》,而我们的老将军,则用了整整50年,终于使这部长篇小说《浴血罗霄》与读者见面,并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由是,肖克将军当之无愧成了著名作家。
成为作家的,不仅是肖克将军,少将谢良也是一位。这位独腿将军在新疆盛世才的监狱中,除了苦读《资本论》,还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在狱中,他以狱中生活为背景,创作了小说《狱中怒火》。为躲过敌人搜查,他忍痛三次焚稿,四次重写,将书稿藏在假肢中,带出监狱。早在1948年,便出版了其中片断。解放后,他创作欲旺盛强烈,先后推出《边城女囚》、《铁流后卫》、《五颗红心》、《独脚将军传奇》等7本小说和传记文学。
1980年,他以斐然的创作成绩,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郭化若则是位集诗人、学者与书法家于一身的将军,是国内外公认的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权威。
郭化若原来文化水平很低,只上过5年学,全靠自学考入黄埔军校,学完中学”“的数理化知识。他从1938年起便研究精深的孙子兵法及其他古代兵书。解放后,他将大量论文汇集成册,成了我军研究军事辩证法的专家。
老将军中还有众多名副其实的书法家,上将张爱萍书法笔走如龙,为许多收藏家珍藏。“大老粗”出身的孙毅其书法也达到相当水平,为书法家称道。已逝世的上将李志民长期从事我军政治工作,喜爱文艺,与文艺界、文学界许多知名人士结为挚友、诤友,被称为文艺界的良师益友。谈起文艺与文学,老将军纵横捭阖,宏论滔滔,为众多人称赞。”“建国10年大庆,周总理提议,组成“将军合唱团”,为伟大祖国的生日献上一份将军的厚礼,并找来李志民,要他担任指挥。那天,230名老将军在人民大会堂登台演唱。幕布一开,满堂生辉,势惊四座。老将军们虽不是歌唱演员,但堪称业余歌手,歌声气壮山河,波澜壮阔。李志民成为指挥将军的将军,更是引人注目。“将军合唱团”此举名闻中外,沙场横刀立马,舞台引吭高歌——这就是值得自豪的一代老将军。
其他,还有海军中将刘道生是位出色的网球运动员,在北京市大赛上,曾三次折桂问鼎,显示其大将风度。少将苏静是红军时代一位业余摄影家,当时,他靠这架红军唯一一架缴获敌人的相机,拍下了众多至今价值连城的珍贵之作,尤其是数位红军领导人的照片,更是极为珍贵。
1988年,在《中国老年》杂志举办的一次老年迪斯科健身舞大赛中,有一位翩翩起舞的86岁老人,让众人齐声喝彩。他获得了本届大赛中唯一的男队员特别奖。有谁想到,这位满头华发的老者便是老将军吴西。这位原海军后勤部副政委,长期为我军政治思想工作者,却极为敏感地乐于接受一切健康新事物,在健身同时,他恰恰是用舞姿支持改革,投身新的精神文明生活。
还是那位一直拒绝接受大元帅之衔的伟人在诗词中说得好——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代老将军,正是一代天骄。
一代老将军,正是一代风流人物。
--------------------------------------------------------------------------------
出处:http://www.infomall.cn/cgi-bin/mallgate/20030420/http://read.cnread.net/sjwz/zgrw/292.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