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3-7-10 18: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客家将军总先锋,海军航空兵原司令员曾克林将军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junshi/71766.htm
红军全能长一将——曾克林
曾克林将军富于变化、丰富多采的军旅生涯与我军历史上的许多“第一”联系在一起:第一个率军挺进东北的是他,我军第一个战车师师长是他;他参与组建了我空军第一个航空混成旅、海军航空兵第一师、海军第一个歼击师;1955年我军第一次授衔时,他是惟—一位参加过陆、海、空三大军种的将军,也是红军出身的将军中惟—一位驾机上天、踊身跳伞的人……将军的身上,浓缩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兵种向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发展的历史。
一、曾克林对飞机并无好感,
却与飞行终生结缘
50年前,当在陆地战场上奔跑了20多年的曾克林走进中南海,站在朱德总司令面前时,他并没有想到他的军事生涯从此开始了全新的转变。
总司令和蔼地望着这位风尘仆仆的战将说:“克林同志,现在空军刚刚组建,刘亚楼同志希望你到空军工作。你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早点过去报到,那里有许多工作需要人去开展。”
曾克林甚感意外:“这个……朱老总,但我不懂空军呀!”
总司令笑笑,依旧是一脸和蔼:“别有什么顾虑,任何事都是从不懂到懂的嘛。我军干部都是扛枪杆子出身的,谁都没有摆弄过飞机和军舰,这就需要你们在实践中去闯出一条路来。”
就这样,曾克林告别了陆军。这是1949年的秋天,他担任我军第一个战车师师长才几个月。l年之后的初冬,一场纷扬的大雪卷过北国冰城哈尔滨。曾克林在风雪中来到空军第一航空学校,成为400多名受训者中年龄最大的学员。
曾经拿惯枪杆子的手,现在却提起了驾驶杆;曾经是指挥千军万马的纵队司令,现在却成了一名普通学员。曾克林迈出的这一步并不比当年走过长征路轻松。由于没念几年书,学习飞行理论十分艰难,但他咬紧牙关,硬是啃下了飞机构造学、飞行原理、发动机、领航、战术、射击等近20门课程。飞机少,汽油缺,曾克林
就利用坐汽车的机会,练习判断飞机与地面的高度和速度。他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脚蹬板”,练习飞机起飞和着陆的动作。
第二年的春天,曾克林在同期学员中第一批获准放单飞。这时的他,38岁,享受正军职待遇,是400人中惟一飞起来的“红军”学员。
将军永远不会忘记那一瞬间,当他拉起驾驶杆,雅克—18的引擎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机身颤动着冲出跑道。蓝天越来越近,太阳越来越近。将军感觉到自己的热血在向头顶上翻涌。在挣脱大地的时候,他觉得分明有许多眼睛正注视着自己。
好像,有一双眼睛是老军长黄公略的。
这目光已如此的陌生,那双眼睛是在1931年8月11日就闭上了。那一天,蒋介石派来轰炸红军的飞机黑蝙蝠一样在空中左盘右旋,军长就在狂轰滥炸时倒下了。18岁的曾克林扑到他身上,悲痛欲绝。
好像,有彭真、陈云等老首长投来的目光。
1945年秋,他陪同彭真、陈云、伍修权等飞返东北,由于天气不好,飞机在山海关机场着陆时冲出跑道。结果,彭真被撞成脑震荡,他与伍修权也都受了伤,只有陈云幸运,顺着飞机的势头摔进了驾驶室,反而毫发无损。
好像,还有林弥一郎的目光。
当年将军率部挺进沈阳后,当时驻在沈阳附近奉集堡机场的日本航空军树弥一郎航空大队弃机逃跑,窜至凤凰城北摩天岭,企图占山为匪,结果被曾克林的部队发现并包围。
听到这个消息,曾克林大喜:“一个都别让跑掉。要活的!我们正缺会摆弄飞机的。”
林弥一郎投降后,曾克林指示部队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八路军的俘虏政策,并细致地安排他们的生活。在部队食物紧缺的情况下,曾克林派人千方百计地为他们筹来一批大米及5头牛、50只羊。
曾克林的诚心感动了林弥一郎等人。后来,林弥一郎尽心竭力地服务于我军早期的空军建设,并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字:林保毅。
更为奇妙的是,当初在林弥一郎大队留在奉集堡的几架飞机的基础上建立的空军第一航空学校,后来又成为曾克林学习飞行的地方,这便仿佛是曾克林为自己走向空军埋下的伏笔。
好像,还有……
许多年后,回忆起这次起飞,将军沉静地总结道:“我飞得很好!”
二、挺进东北,全能战将一生的光荣
每当将军驾机飞临白山黑水之间,那片苍苍茫茫的黑土地出现在视野之内时,他都会回想起自己一生中最辉煌的那一页——1945年,日本投降后,时任冀热辽军区16军分区司令员的曾克林立刻率部挺进东北,这是第一支进入东北的八路军部队。
然而在沈阳,曾克林遇上了平生最尴尬的局面。
1945年9月5日中午,沈阳火车站。曾克林坐在火车头里,车厢里坐着他的3000部下。火车被打扮得喜气洋洋,插满了红旗,贴满了标语。与这气氛不相衬的是,一个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他们。八路军战士困惑不解,敌意竟来自苏联红军,一支在他们心中充满了好感的部队。
原来还是震天价响的锣鼓声沉寂了。
曾克林下车与苏军沈阳卫戍司令卡珍通少将交涉了两次,毫无结果。曾克林真有些模不着头脑呢。卡夫通少将的交谈中屡次提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可曾克林从未听过关于这个条约的片言只语。
此刻,曾克林的倔脾气又显露出来。“不行,我们一定要进人沈阳。”曾克林坚决地对副政委唐凯说:“我们决不后退。”
由于电台功率太小,部队一出关就与上级失去了联络。曾克林不知道,他的行动已经与党中央的要求相左了。鉴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限制,党中央于29日发出电报,要求八路军部队只以地方军及义勇军的名义,非正式进入东北,“不要声张”,“不要坐火车进入大城市”,“不要勉强与红军接治与联络”。而曾克林却插红旗、贴标语,大事声张;坐着火车浩浩荡荡开进锦州、沈阳;他们丝毫没有隐瞒八路军的身份,反而佩带臂章,戎装整齐地进入;曾克林不但早已与苏联红军主动接洽,还与苏联红军并肩攻下了山海关,接收了东北重镇锦州。曾克林不曾想到,这一系列误打误撞,竟使他成为抗日战争后我军第一个接触苏联参战部队、第一个进驻东北、第一个接收大城市的高级军官。
曾克林也未曾想到,他的误打误撞,最终促使我党我军及时快速地开辟了东北的大好局面,成为撬动我党我军整个解放战争期间战略布局的一根重要杠杆。
下午3时,曾克林与唐凯第三次来到卡夫通的卫戍司令部。曾克林态度强硬地对卡夫通说:“沈阳是中国的国土,我们有权进驻。我们是共产党、毛泽东领导的队伍,冀热辽是我们的土地,我们长期在这里抗日,你们不让我们来,让谁来?”
曾克林的话打动了卡夫通。他终于同意曾克林的部队下车,但必须停驻到离沈阳30公里的苏家屯。
曾克林对这样的安排并不满意,但毕竟取得了初步胜利。傍晚时分,他下令部队下车,一律着装整齐,戴钢盔,亮刺刀,并将于弹袋换成子弹盒,每个连再配9挺轻机枪,列队通过沈阳城。他自己则与唐凯牵着马,精神抖擞地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沈阳沸腾了。做了多年亡国奴的沈阳百姓潮水般涌上街头,敲锣打鼓,热情挽留部队留驻沈阳。欢腾的场面使卡夫通少将震惊了。他专门派人乘车追上曾克林,邀请他们说:“不要去苏家屯了,就驻在沈阳。”
第二天,苏联驻沈阳最高长官、苏联近卫军第六集团军司令克拉夫琴科上将约见了曾克林与唐凯,他向曾克林建议为避免外交麻烦,换掉曾克林部队八路军的番号,改叫东北人民自治军。
曾克林欣然同意:“好,我们讲求实际,并不在乎名份。”
回到部队后,曾克林下令取下八路军的臂章,改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曾克林自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沈阳卫戍司令部司令。短短两三天内,他就把沈阳市15000多伪军、宪兵、国民党地下军的武装全部解除。随后,部队分兵5路去辽宁各地进行接管,到10月上旬,曾克林率领的两个团、4000人的出关部队已经扩大到9个旅、7个独立团,共6万人。
开局大好。9月15日,曾克林乘坐苏联驻长春最高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派出的专机飞抵延安。当天下午,中央政治局就在杨家岭召开会议,听取了曾克林的汇报,当晚,又通过电报将情况报告给正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周恩来。据此,中央最终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正如刘少奇所说:“这是千载一时之机。”第二天,曾克林陆同彭真、陈云、伍修权一同飞返东北。
此后,我军以东北为策源地,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依次展开,最终在3年之间完成了中国大陆的解放大业。
三、大小百战,所战者兼及三大军种
云卷云舒,曾克林一飞就是10年。飞上蓝天使他成为了红军战士出身的第一位“全能将军”。
1952年3月,在进入空军工作两年多之后,曾克林又一次面对他军事生涯中的一场转变——从空军转到海军。在海军,曾克林一干就是30多年。海军航空兵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统制序列里的出现,可以说与他密不可分。
“全能将军”的戎马一生,在每一军种都留下一串串战争传奇,其中陆战的故事最多。
在陕北吴起镇,长征途中的最后一战中,曾克林开始进入毛泽东的视线。那天凌晨,马洪逵的骑兵尾追而至。此时,镇上担任保卫毛主席、党中央任务的只有曾克林任教导员的警卫通讯营。曾克林一面派人掩护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撤退,一面带领3个连的战士迎击马洪逵的千余骑兵。曾克林等人以弱胜强,射人先射马,痛快淋漓地撂倒了300多,来敌大败而归。一里多远外的山坡上,毛泽东、叶剑英用望远镜目睹了这扬战斗。战后,毛泽高兴地对曾克林说:“克林同志,打得好,打得好呀,万事大吉。”
其后的岁月里,曾克林参加了反“扫荡”作战、东北大剿匪、本溪保卫战、四平保卫战、临江保卫战以及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而其中,“四保临江”是曾克林最为难忘的陆战之一。
从1946年12月中旬到1947年4月,东北国民党军集中了近20万的兵力,四次向我临江进攻,进攻我南满根据地。我军三、四两个纵队3万将士被压缩在长白、抚松、临江一带,处境极为不利。
曾克林时任三纵司令员,50多年后将军回忆说:“当时气温下降到零下40多度。战士们吃的是冻得硬邦邦的窝窝头,喝的是雪水。有时一连10来天爬冰卧雪,部队冻伤减员很多。由于奇寒,有的枪打不响,有的连枪桂都拉不开。”就是在这样险恶的情势下,“四保临江”之战打响了。
“四保临江”可谓是我军运动战的一个典型战例。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曾克林在战斗中运用了毛泽东“避实就虚、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地与敌人展开周旋。曾克林的目光一直盯着敌人的主力八十九师。“八十九师是典型的狂妄自大之师。他们编制满员,装备优良,所以目空一切。又刚从热河调来,不熟悉我军的战术,所以最容易犯轻敌冒进的错误。因此我们便诱其深入,以便聚而歼之。”曾克林先派小股部队与八十九师接触,然后一打即撤。敌人果然上钩,紧追不舍,很快进入我军设在三源浦的包围圈。经10小时激战,敌人十九师与五十六师一六二团遭全歼,代师长张孝堂被生俘。此战,敌我伤亡比例为25:1。
经过100多天的艰苦作战,“四保临江”之战胜利告终。是役共歼敌4万余人,使南满的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南满的形势,扭转了东北的战局。
走进空军与海军之后,曾克林又在海空作战领域展现出杰出的指挥才华,而最为典范者,便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解放一江山岛之战。
“我军过去几十年与国民党军队作战,尝尽了敌机轰炸之苦,许多人牺牲在敌机的炮火下。而在一江山岛之战中,我军第一次掌握了空中优势。”回忆这段往事,曾克林极其愉快。时任海军航空兵副司令的曾克林在此战中与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将军被分别任命为空军前线指挥所的正副指挥,负责空战的指挥任务。
“解放一江山岛战斗是在1955年1月18日正式打响的。但空军和海军的飞机从1954年8月开始,就已经执行各种侦察与轰炸任务。由于我军战机的杰出表现,实际上,在一江山岛战斗打响之前,敌人的舰艇白天已不敢外出,飞机不敢起飞。我军控制了整个战区制空权,一江山岛孤立无援。”
进行这样的战斗,曾克林无疑十分舒畅。
登陆作战拉开战幕后,依然是空军、海航的战机先行。l月18日凌晨,9架杜—2轰炸机在拉—11、米格—15歼击机的护卫下凌空振翅,扑向一江山岛,刹那间,岛上敌人的通信系统、气象台、导航台及炮兵阵地灰飞烟灭,一江山岛一片火海。战斗中,敌人没有一艘军舰、一架飞机敢出来接应救援。下午14时29分,登陆部队浩浩荡荡地开上一江山岛。战斗只持续了3个小时,岛上守敌全数肃清。
“一江山岛之战中我军占据了压倒性优势,海空力量已优于蒋军,敌人几无还手之力。这证明毛主席和党中央建国初期作出的建立一支强大海军和空军的决定极其英明。”
一江山之战虽小,但在曾克林将军的记忆里却非同一般。
四、结语
曾克林, 1913年出生于著名的“将军县”江西兴国。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其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历任红二十八军第三团参谋长、冀察热挺进军随营学校教育科长、冀东军分区参谋长、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沈阳卫戍司令部司令员、辽东军区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司令员、辽南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副军长、海军航空兵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晓峰)
中国网 2001年11月1日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junshi/71766.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