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150|回复: 35

探访东莞最后的客家古村:古坑村(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6-19 21: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探访东莞最后的客家古村:古坑村   (2003年06月19日 10:55)   
http://dailynews.dayoo.com/content/2003-06/19/content_1113690.htm#b2288760
上南村古朴的民居





安放在祠堂案上的麒麟头只有在节日时才拿起来舞动。





桃花源般自然平和的生活





桃花源般自然平和的生活






桃花源般自然平和的生活






七十多岁的客家麒麟传人蔡东才老人写起书法来有板有眼





  大洋网讯 广州日报报道,客家古村寻古风,驱车行来,骤雨初歇,当繁华喧闹的商业街道、工厂林立的工业区被抛在身后,曲折迂回延伸的村间公路徐徐地拨开青山茂林,挑开了一个数百年静静屹立在现代文明之畔客家村尘封的面纱。

  樟木头是东莞惟一一个纯客家古镇,位于该镇东部最边缘处的古坑村,是最能体现樟木头镇客家古镇风情原貌的惟一所在。

  就在记者来访的上个月,古坑村决定以正在投资动工的金河工业园为名,将村名改为“金河村”,工业文明的号角还是打破了古村百年不变沉寂的晨昏。

  古村来历:古客家人移民

  古坑村3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载: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随隆皇太沿走洪、吉、虔州,皇太回临安,这些士民没有随太后的条件,又不能北返,因而一部分南渡大庚岭,入南雄、始兴、韶州,一部分由虔州入汀州,一部分滞留赣南各县。宋南渡与宋末,大批中原人民逃难至粤中与闽粤赣边地区。

  据古坑村族谱记载,该村蔡氏祖宗的路线大致为河南上蔡县、福建、以及广东梅州、揭西,最后定居东莞樟木头,在村里维金蔡公祠门上有一幅对联:“西山世胄南宋家声”,就清晰反映出当地客家人的由来。

  古村人物:最老舞麒麟人

  客家人钟爱麒麟,视其为吉祥灵兽,认为麒麟是“四灵”(麒麟、凤凰、龟、龙)之首,生性聪颖、祥和,可为人们排灾解难;客家人因而喜爱舞麒麟,客家人都是以此来庆贺各种喜庆活动,为节日、婚娶助兴。古坑村下属的8条自然村,村村都有麒麟队、武术队。

  舞麒麟自然要有舞师,在村民的指点下,记者来到当地年岁最大的麒麟前辈蔡东才师傅家中拜访。

  樟木头的麒麟门派基本是分为李家拳和蔡家棍,而蔡东才师傅正是当地大名鼎鼎的蔡家棍传人,蔡老从15岁开始学艺,已浸淫在舞麒麟这项民间艺术中长达77年,至今仍是耳聪目明,身板依然硬朗。

  古上南村:曾经的东纵情报站

  记者一行踏上了小道行进青山,前往古坑村下属的最东边的一个自然村———上南村,俗名“线鸡头”。

  车辆蜿蜒行数里,路两边鲜有人迹,有时路似乎也在前方断了。村里的老人说,上南村里虽只有十多户人家,却也有了几百年历史。

  就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当年东江纵队的情报机构和招收新兵点就设在这里。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革命老区,上南村有了一条可以通车的狭小水泥道,连通了村里与外面的世界。

  到达上南村,呈现眼前的是一幅典型的客家画卷:背靠小山的十多栋客家平房在池塘边一字排开,三五个客家老人坐在房前水边的小板凳上闲聊,一个中年妇女在门前池塘边洗搓衣服。各家门前养着的家犬,悠闲地在门前踱步。

  上南村的客家房屋建筑的特征是厅堂房间阁四方式的土木结构平房,有上下厅,左右两摆横屋左右对称,前后左右还各有天井。

  客家山歌:即将消失的古韵

  在新一代村民的眼里,除了上南村那般偏僻地理位置的村子,古坑其他村落的古老已经渐渐成为过去,古老村落的地盘、悠久的文化传统,在现代文明和脱贫致富的冲击下逐渐消磨。

  记者发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以前在客家人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客家山歌,那曾经在青山绿水之间飘荡回旋的悠扬乐韵,现时在村落中已经难得一闻了。

  对于年轻的当地人来说,客家山歌除了在舞台上,就惟有在镇里的敬老院还能聆听到这即将失传的古韵。

  无论如何,时代毕竟在进步,古坑村委蔡新发副书记介绍到,总投资5个多亿的金河工业园第三期正处于建设阶段,一旦该项目成功上马并取得成效,古坑村将摆脱目前全镇排名倒数第一的落后面貌,可望跃上前五位,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可望日渐富裕。(文、图/郑颖哲、李菲林、邱伟荣)

(大洋网 www.dayoo.com)
(编辑:子非鱼)
  
[ 本帖由 hcb8188 于 2003-6-22 12:04 最后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19 21: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探访东莞最后的客家古村:古坑村(转)

http://zmt.dg.gov.cn/ 樟木頭 網

樟木头是客家古镇位于东莞市东南部,群山环抱,山青水秀,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自古以来享有“麒麟之乡”美誉,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明朝以前,樟木头称“泰安”。传说在清朝期间,一宦官出巡路过此地,当时,“泰安”盛产樟木树,到处是成片樟木林,巡官由于路途劳累,憩于林中一树头,阵阵凉风带来悠悠清香,使巡官心旷神怡,即问随从树木名称。随从禀告为樟木树。兴致之至,巡官于是将“泰安”易名为樟木头,樟木头因此而得名。
樟木头毗邻香港,地处广深(广州到深圳)复线铁路,广深准高速铁路,京九(北京到九龙)铁路,深梅汕(深圳到梅州、汕头)铁路,莞惠(东莞至惠州)公路和东深(东莞至深圳)公路的交汇要地,位于广州、深圳、东莞、惠州四个大中城市中心地带。全镇总面积66.6平方公里,辖9个管理区,56个自然村,常住人口21000人,外来人口约为13万人,每日流动人口5万人。石马河从东南向西北贯穿境内8公里;樟罗、石新、柏地、樟洋等村山地上蕴藏着大量的岩石矿。“九五”期间,樟木头镇实施“工业立镇、房产富镇、商业旺镇、科教兴镇、法治安镇、文明建镇”的发展战略。
近年来,樟木头致力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房地产产业。据统计:已有10多万名香港人在樟木头购买了约4万套房,故樟木头又有“小香港”尊称。樟木头交通便利,景点瑰丽,商场众多,酒店林立,美食娱乐应有尽有,确实是居家旅行、休闲购物的好去处。难怪人人都说:“至YEAH小香港,缤纷樟木头!”
樟木头于今年4月被省政府定为中心城镇。打造具有“小香港”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镇,是樟木头今后的战略目标。



[ 本帖由 yanxiuhong9 于 2003-6-19 21:20 最后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19 22: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探访东莞最后的客家古村:古坑村(转)

.又是一个被广东土著同化的画面,唉......即将消失的客家村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20 10: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探访东莞最后的客家古村:古坑村(转)

jf01 于 2003-6-19 22:01 写道:
.又是一个被广东土著同化的画面,唉......即将消失的客家村落.

地处山区的客家地区经济文化得到飞跃式的发展,jf01不是欢欣鼓舞,而是唉声叹气,又把爷爷辈的那套“土著”理论翻出来,套用到今天。
樟木头镇是东莞市唯一的纯客镇,现在的规模实际上就是相当于一座发达的中等城市。东莞樟木头的客家人靠自己的奋斗,接纳八面来风,创出一片新天地,你却贬低为所谓“土著同化”的结果,你知不知道樟木头历史上就是铁路交通的枢纽站,与省港澳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你知不知道你的那套“土著”理论与现实有多大的脱节?

族谱记载的中原祖居地,不是客家民系与其他民系区分的标准。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看族谱,主要看族群认同的标志,祖居地为“石壁”或“嘉应”各县,讲客家话的,就是客家。东莞的客家人,多数是从兴宁一带迁入的,兴宁的朋友可以从图片的人物、景物中看出一些共性的东西,可以说,两地人的体貌特征是没有分别的。而历史上没有通婚的“土”“客”之间也是没有分别,而且在东莞、宝安、四邑一带的“广府土著”,身材高大者、南人北相者不乏其人,感觉上,比例比省内其他地区略高。我遇到的尹姓、陈姓、杨姓等朋友,粗看之下很容易和北方人混同起来,如果不是满口的土音真的很难识别。当然,这种类型在广东各地都是少见的,但在三大民系中出现的比例都差不多,说明人为地划分“土”“客”界限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从视觉上就说不过去。

按照jf01网友的观点,最好是传统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一成不变,这样,他无论是身在外地还是回到家乡,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很“优越”地体现自我价值。有多少人认同、有多少实际意义、有多少负面影响,一概不管。当然,传统文化是一笔珍贵的遗产,要在发展经济文化注意保护、保存,这也不仅仅是客家地区的问题,属于另一个论题了。按照jf01的逻辑,“土著”=文盲,“客家”=穷人,荒唐之极,可笑之极。广东历代状元均为“土著”,今天的“高考状元”也是“土著”为主体,jf01怎么解释?东莞的樟木头、清溪等客家镇经济发展居于东莞的前列,深圳南岭村的经济大发展、客家文化也得到很好保存,而经济落后地区的历史文化保护正是最头疼的问题,jf01怎么解析?以脱离实际的血统论,能“揭示”开历史的迷雾?

我认为,我们的文化传统,因特殊的时空条件,大量地继承、保留和发扬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我们的血缘,则带有四千年历史长河中民族融合的明显烙印,以东南沿海“土著”民族尤其是岭南“土著”民族的血缘占有较大的比例。在本论坛搜索“三大民系”,不难找到这方面的论述。我手上有一本《广东通史》,基本上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 本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3-6-20 11:12 最后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20 11: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探访东莞最后的客家古村:古坑村(转)

jf01,为什么叹气呢?客家人的地方得到发展有什么不好呢?难道你要客家人永远落后吗??客家人要发展,必须改变这个观念!!!我觉得情系珠江说得很有道理的。讨论客家人不要带什么“土著”什么的,要说土著人,广东三大民系的人都不是,都是北方移民的后代,只有古百越族人才是,但现在古越族人都被汉人同化了!真的不要再说什么土著人非土著人了,有什么意思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20 11: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探访东莞最后的客家古村:古坑村(转)

我并不反对经济的发展,也乐见经济的腾飞,痛心的是客家话被别人一步一步的蚕食.
猫大侠,土著和客家都是为了便于区分不同的族群,没有别的意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20 12: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探访东莞最后的客家古村:古坑村(转)

纵观南方各省有关“土”“客”的表述,准确的说法是土籍和客籍、“本地”和“客家”。不过现在统计本地人口的时候,谁也不会忽略本地“客家”。土著者,本地也,血缘文化之体现。其他概念均为错误,均容易引起歧义和.......对“土著”过敏者不宜,包括阁下。
[ 本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3-6-20 12:37 最后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20 18: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探访东莞最后的客家古村:古坑村(转)

很多媒体上的客家村落,都是被别人以猎奇的心态当作遗民来介紹的。

[ 本帖由 碧海青天 于 2003-6-20 21:36 最后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20 22: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探访东莞最后的客家古村:古坑村(转)

大猫,我看过敏的是你,土著和客家都是中性词.要我相信你不过敏,你要用行动来证明.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21 07: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探访东莞最后的客家古村:古坑村(转)

土著的词义就是本地人。我对土著先民是什么态度,对广东人血缘持什么态度,看看我的帖子就知道。我反感的是长期以来对“土著”的歧义。但这是无关紧要的东西,这么多年根本就没有什么人关注,现在在网上讨论这一问题的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位热心网友。实际上很多人有自己的观点,根本就懒得说。从实际情况来看,贬低“土著”也是客家人为了纠正别人长期以来的轻视、偏见而采取的矫枉过正之举,可以理解为在某个年代不得已而为之的,但有的人却信以为真,甚至“发展”(曲解)了罗香林先生的观点。
很多人对以罗香林先生为代表的客家学说了解不多,就凭印象来评判。实际上,按照过往的说法,三大民系都是北方“大移民”而形成的,客家是“中原贵胄”、“纯正汉人”,不与“土著”融合,而其他民系则是大量中原移民和少量土著民族融合的产物。这么多年研究的成果怎么样,无需我多说,我这个门外汉略微留意,就发现许多足以推翻原有观点的权威著述。例如对历史学、人类学都有研究的陈支平教授,在海峡两岸都有很大影响的张崇根研究员(教授)。不管是比较婉转的表述,还是直截了当地阐明,还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体验,都说明三大民系的血缘是基本一致的。而广府、福老民系通常都认为是“土著”血缘占有较大比例。
我觉得从地理环境和历史上汉越融合的趋势看,也是有道理的。如果真的有“贵族”全族出动远距离大规模的迁移那么便捷的通道,秦始皇有什么必要耗巨资修建灵渠沟通长江、珠江流域,张九龄有什么必要耗巨资修建南岭通道,历朝历代有什么必要在沿海设置海路转运的要塞?如果没有大范围的汉越融合,春秋时期的越国称雄一时、秦汉时期的赵佗把自己打扮成酋长以类的角色、称雄岭南广大地域的冼太夫人与中原贵族冯宝的联姻、宋代从交通便利的平原到南方少数民族的最后壁垒山区均形成汉族三大民系,都是不可能发生的史实。
正是汉越融合、以土著血缘占有较大比例的三大民系,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大花园的奇葩。所以,唠叨“土著”没有任何意义。现实生活中,客粤方言交汇地区通常以本地、客家对应来说,各取所需,共同认同。因为“土著”的歧义与本地经济文化相对较强的情况是大相径庭的,而且也是人为地割裂了两者在血缘上、地缘上的密切联系。
你对实际生活情况并了解不多,凡是看到攻击客家的言论就认为是“讲白话”的“南蛮”所为,其实这是很大误解。讲白话的人除了我这样的另类之外,是没有什么人关注这类话题的。实际生活中也是十分十分的融洽。我上来了解客家文化、发表自己看法,也许是一种缘分。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广府籍华人华侨,也是没有什么人关注客家话题的。那位在此发表过分的偏激言论的越南网友,可能是有一半中国(广东)血统的越南人(因为广东人乃至南方人学汉语无需借助拼音,一些语法之误,广东人也是不会出现的,这是我的猜测,不一定对),对中国文化有很大的热情去研究,但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够,才会产生许多误解与偏执。对他的观点,我是决不能苟同的,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广东人起码的良知。其中,他的极端态度,和这里某些人对少数民族的态度、对汉族其他民系的态度不是“异曲同工”吗?所以我才那么“过敏”。

[ 本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3-6-21 10:14 最后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21 10: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探访东莞最后的客家古村:古坑村(转)

碧海青天 于 2003-6-20 18:04 写道:
很多媒体上的客家村落,都是被别人以猎奇的心态当作遗民来介紹的。


南方的语言、文化都保留了许多汉民族古朴的东西,有的还有宝贵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当然,有价值的东西南北方都有,各有特色。

[ 本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3-6-21 10:19 最后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21 10: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探访东莞最后的客家古村:古坑村(转)

我认为不管南方北方,很少有纯正的汉人,北方汉人混有大量的北方少数民族的血统,汉人南迁后一样会和当地土著少数民族融合甚至通婚或土著人被汉人汉化而失去少数民族的民族特性,如果以上假设都不可能的话,那南方少数民族都哪里去啦?直到现在,少数民族还在继续汉化着呢。其实汉人和少数民族都是一样的,并不是说谁高级谁低级,所以我们没必要为是不是纯汉人而争得头破血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3-6-21 19: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3-6-21 19: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21 21: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探访东莞最后的客家古村:古坑村(转)

大块,我不是说照片上的乡亲不是客家人.我说的是客家文化和客家语言的消失很可惜,也让人很痛心.(我还第一次看到有人这样理解的,下次要认真一点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4 22: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