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398|回复: 7

【转帖】贺州莲塘镇白花村的江家大屋(客家围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3 21: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贺州莲塘镇白花村的江家大屋(客家围屋)

001.jpg

002.jpg

003.jpg

004.jpg

005.jpg

江家大屋的周围环境
006.jpg

007.jpg

008.jpg

009.jpg

010.jpg

011.jpg

客家围屋的夏天
012.jpg

013.jpg

贺州市文化局和贺州市博物馆已与江家大屋的后裔、设计人员开始着手在莲塘的白花规划客家人生态博物馆的工作。
014.jpg

用来架设长枪短炮的
015.jpg

“泰山石敢当”的碑铭
016.jpg

泥磨
017.jpg

018.jpg

进入围屋的大院,一个用来做豆腐的小石磨摆放在大门的后面,与之此前见到的泥磨相眏成趣。
019.jpg

老井和石盆
020.jpg

华表
021.jpg

022.jpg

门前的水塘里植满荷花
023.jpg

庭院
024.jpg

025.jpg

大厅
026.jpg

木门木窗上的雕刻
027.jpg

028.jpg

029.jpg

房屋的挑手也非常别致
030.jpg

这挑手的图案是龙头与龙尾,那龙的身子呢?显然是留在屋子里了。难怪江家出了那么多达官显贵。
031.jpg

032.jpg

033.jpg

034.jpg

035.jpg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客家人为了防止外来势力的欺负,除去在围屋的墙上设有枪眼炮口之外,他们还深挖洞,修筑地下迷宫式的地道,如果不是向导带路,进入这里是很难想象如何可以走得出来。(作者:乌龙人马)
036.jpg

这是江家围屋的地道,为了更好的表现出它那神秘的气氛,拍这组图片的时候只用了一支手电筒打光,尽量的把它那潮湿、阴森的感觉表现出来,让大家看后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作者:秋子)
037.jpg

038.jpg

039.jpg

040.jpg

客家简介
041.jpg

042.jpg

043.jpg

044.jpg

045.jpg

046.jpg

047.jpg

048.jpg


来源:红豆社区贺州论坛,更多图片请看(大多是建筑)http://hongdou.gxnews.com.cn/for ... 83492&pagenum=1
作者:乌龙人马、秋子(标有“秋子”名字的图片及客家简介即是)

[ Last edited by hd136302 on 2005-8-13 at 22:03 ]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0-2-2 12:4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4 00: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在红豆看过,还回贴了,不过在这看要全一点!!!谢谢老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6 22: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不是泥磨,是“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8 23: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 围 屋写了首迎客歌

Posted by 兴宁阿哥哩 at 2005-8-26 22:50
那个不是泥磨,是“砻”。


Posted by 兴宁阿哥哩 at 2005-8-26 22:50
那个不是泥磨,是“砻”。


    老一辈人是叫做砻,我听他们是这样叫的,但到了我们这一代都把它叫做“磨”了,在篾编的框内压好泥,再将很多竹片有规律的斜排插入(有专门的师父做这活)。用来磨谷的。小时候 在农村我使用过这个工具,那时才十一、十二岁,没有力气,好累啊!(贺州网上说是用来磨米用是不对的。米是用另外一种叫做“碓”的工具来樁的,很有特点的一种工具,可惜这些图中没有它。
  
  去年(2004)我回贺州采风,这江屋就是重点之一,一看就很熟悉亲切。贺州姓系素来有“莲塘黄、白花江”之说,我祖籍是莲塘黄屋,离江屋很近。但我出生在贺州市郊, 由于出身不好,十代书香,三代地主,虽然祖屋和亲戚都在那里,根本就不敢来往,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敢到那里去。
  今年,江屋(即贺州莲塘围屋)被定为《客家生物博物馆》,心里很高兴它终于 被世人发现了! 我特地为它写了一首迎客歌《欢迎汝到围屋来》,交给了菊子和秋哥,上次秋哥到南宁来,我把我的想法和这首客家歌的旋律特点和他作了交流,并且委托他去完成,现在秋哥正在制作之中。2005年9月4日 秋哥在贺州电台做的专题节目《涯系客家人》开播了,这对客家文化是一件大喜事啊!

  这首歌曲的歌词,乐谱 ,和和唱的小样发在   社区音乐的 《公告】新词觅曲及讨论专贴  栏上。也曾托一楼的超级版主将 这些  乐谱和 小样转帖到贺州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8 23: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贺州姓系素来有“莲塘黄、白花江”之说,还有“桂岭张、半路汤”之说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9 00: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啊 我从小离开家

Posted by 阿秋歌 at 2005-8-28 23:22
贺州姓系素来有“莲塘黄、白花江”之说,还有“桂岭张、半路汤”之说哦!!


从小离家少见闻    张黄江汤没区分   老来回家打一转  只有乡音最招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9 13: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赶圩归来啊哩哩 at 2005-8-28 23:16
老一辈人是叫做砻,我听他们是这样叫的,但到了我们这一代都把它叫做“磨”了,在篾编的框内压好泥,再将很多竹片有规律的斜排插入(有专门的师父做这活)。用来磨谷的。小时候 在农村我使用过这个工具,那时才十一 ...

哦,真有叫泥磨的啊。我以为他们看到与石磨有点像就喊“泥磨”呢。
我们叫砻,砻谷就等于现在的碾米。
我的印象中,砻齿系用沙炒的木片来钉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1 18: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20: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