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北大中文论坛]有这样的一个贴《音节这一概念建立的意义何在?》,见于连接:
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7129&extra=page%3D1
并且讨论是热烈的。这说明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在汉语的语音界,音节这个概念还是一个争议的概念。
我的话题首先就要认识什么是音节?在讲述之前,先看一下下面的这个图,这是人说话的物理学声频记录图,是人的自然发音的真实记录:
.
图中的一个接一个的球就是音节,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人说话的声音是一个音连接一个音地分开来的,节奏分明的。而每一个音就是一个音节。不论句子有多长,发音速度有多快,而音节始终是分明的,语音的节奏是必然存在的。音节是人类听觉能分辩人的声音的最小单位,所以,研究人类的语音以音节为单位来进行是最为科学的和必要的。
随着人们对语音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音节的基本结构,就是音节的最基本的组件:辅音、元音和声调,并且认识了不同的辅音、元音和声调类型,音节就是以这样东西拼接而成。
[英语的音节]
根据构成音节的元音和辅音的不同,英语的音节结构有三种:
1,由单纯的元音组成的音节
如:
a,我“I” ;
b,耳朵“ear”
结构:元音
2,由前辅音和元音组成的音节
如:
a,说“say”,由辅音“s”+元音“ay”组成;
b,现在“now”,由辅音“n”+元音“ow”组成
结构:辅音+元音
3,由前辅音、元音和后辅音组成的音节
如:船“ship”,由辅音“sh”+元音“i”+辅音“p”组成;打“hit”,由辅音“h”+元音“i”+辅音“t”组成
结构:辅音+元音+辅音
这个音节模式在西方语言中称为“闭音节”,就是音节的尾部有辅音的音节。而把其它不是辅音结尾的音节类型通通称为“开音节”。
第三种情况完全包含前两种情况,而英语是一种没有声调的语言或者说英语的声调是没有区别词义作用的音节附加组成成分,所以,英语的完整音节结构是:
辅音(Consonant)+元音(Vowel)+辅音(Consonant)
英语是一种CVC音节结构的语言。这是学术界公认的结论,世界上的绝大多数的语言属于CVC音节结构的语言,除了藏汉语系的语言具备声调结构之外(声调在音节中的作用起区别字义、词义的决定性作用)
所以,某些中国人计算英语的音节的总数时,用“辅音数 * 元音数 = ?”这种计算方法来计算英语的音节总数,这种计算方法是不正确的,这是用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去计算英语的音节总数,而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和英语的音节结构是不同的,正确的计算方法应该是“辅音数 * 元音数 * 辅音数 = ?”。
[普通话的音节]
众所周知的普通话的拼音是这样组成的:声母+韵母,然后再加上声调。
这是正确的,是对普通话音节结构的准确的概括。但是,汉语语音界的争议在于普通话的音节包不包括声调。因为,如果不包括声调,普通话的音节一共只有400个左右,如果包括声调,普通话可一共有1200个音节。
音节是一个从西方语音学引进的概念,汉语一般是一字一音一义。习惯上把音和字同等来对待,但是,在语音学上还把“音节”当作“字”来看待显然是荒唐可笑的。
而根据西方的音节定义,音节是不包括声调(tune)的,这也是汉语音节定义出现争议的根本原因。但是,西方语言中,声调(tune或调高tone)在音节中的作用跟汉语是不同的,西方语言的声调(tune或调高tone)只是一种语气作用,对区别音节所包含的语言意思是没有区别意义的,不同的调对单词和句子的意思几乎没有任何影响。而汉语的声调却完全不同,汉语中,声母韵母结构完全相同的一个音读不同的声调时其意思完全不同,这不需要举例大家都清楚。不同声调但相同声母韵母的一个音在听觉上清清晰晰地不同,从听觉和字义的语言学意义上来讲,汉语的音节是完全包含声调的,如果不包含则整个汉语语音学理论体系都将崩溃了。
所以,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应该是:辅音+元音+声调,即CVT音节结构。
从这样的分析出发,普通话的音节应该有1200个左右,而英语的音节结构有1600个左右,这就是普通话的同音字比英语多的根本原因。
根据构成音节的元音、辅音和声调的不同,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有两种:
1,由单纯的元音和声调组成的音节
如:
a,爱“ai4”,由元音“ai”和声调的第4声组成;
b,意“yi4” ,由元音“i”和声调的第4声组成
(注意:“意yi4”和“义yi4”中的“y”在这里的作用是不同的,“意yi4”的“y”在这里是不发音的零声母,而“义yi4”中的“y”在这里送气的声母)
结构:元音+声调
2,由辅音、元音和声调组成的音节
如:
a,说“shuo1”,由辅音“sh”+元音“uo”+第1声组成;
b,想“xiang3”,由辅音“x”+元音“iang(介母+韵尾)”+第3声组成
结构:辅音+元音+声调
由上面可以看到,普通话没有英语的“辅音+元音+辅音”这样的音节模式,就是说普通话没有“闭音节”,闭音节在古汉语中称为“入声字”,所以,普通话是没有“入声字”的语言。
[客家话的音节]
按照目前的客家话拼音的主流观点来看,客家话和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是相同,但事实上这是完全错误的。
因为现在的主流客家拼音方案是根据普通话的拼音理论来推导出来的,而普通话的拼音跟客家话的语音相比,普通话的拼音理论就显得太简单了,以至于这套理论根本就不能拼读客家话的语音,这是以“简单”去描述“复杂”,这必然是做不到的。这种错误情况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因为20世纪初期,汉语的语音学刚刚萌芽,而主要的语音学家几乎全都是北方人,按照他们的思路,必然用普通话的拼音思路去思考客家话的发音,这就是现在的客家拼音不能广泛使用的根本原因。
客家话跟普通话相比,客家话的音节结构还存在第三种音节结构,这就是:
结构:辅音+元音+辅音+声调
如:
a,客“wak1”,由辅音“w”+元音“a”+辅音“k”+声调“1”组成;
b,国“gik4”,由辅音“g”+元音“i”+辅音“k”+声调“4”组成。
辅音+元音+辅音+声调结构的音节就是“闭音节”,就是“入声字”。所以,入声字是客家话的特点。所以,客家话的音节结构是CVCT模式。这个模式同时也是人类语音音节的最完整的模式。
从这一点上看,说客家话的语音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语音体系一点也不过分,因为要计算客家话的音节总数的正确方法应该是:“辅音 * 元音 * 辅音 * 声调 = ?”,单看这个计算程式就知道,客家话的音节种类要比普通话的音节总数多上倍数以上。如果要把各地不同的客家话的元音和辅音计算在内,客家话所拥有的声母和韵母的种类就比世界上几乎任何语言都要多得多,加上它的拼音模式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
我注意到,现在的一些新出现的客家话拼音方案中关于“入声字”的拼音方法,大都采用在音节的结尾用声母“p”、“t”、“k”来表示的新的拼法。在各地的各种方言中都出现了这种情况,这说明了一个正确认识语音本质的新的潮流。
[英语、普通话和客家话的音节结构模式的比较]
英语::辅音+元音+辅音
普通话:辅音+元音+声调
客家话:辅音+元音+辅音+声调
认识客家话的音节结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闭音节(就是入声字)。如果还把闭音节(就是入声字)当作声调来看待,那是一个严重的低级错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科技文明时代的今天,还容许这样愚蠢的学术观点存在是极其荒谬的。
注明:
1,上面的客家拼音的声调“1”和“4”约相当于普通话的第一声和第四声(暂用);
2,关于客家话的音节尾部的辅音(后拼声母)的问题和客家话声调问题将作为另一个问题来讨论。
.
[ Last edited by 皮扎诺 on 2005-4-22 at 10: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