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95|回复: 0

【转帖】石城陈坑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6 12: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城陈坑围

石城县木兰乡陈联村陈坑村小组,有一座99间半房屋的大围屋,俗称陈坑围。

    陈坑围屋始建于道光18年,迄今已有167年的历史。这是一座构思精巧、风格独特,却又尘封多年,蒙着一层神秘面纱的古宅。

    2004年11月,世客会前后,才陆续有客家研究的专家、作家、摄影家走进这座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古宅。然而,凡是进过这座围屋的人,无不感叹它建筑结构的豪华大气、精致雅韵,也无不为这座庞大的建筑物没一人居住的奇怪现象纳闷。

    距县城30公里的陈坑围,坐落在盆地之中,背靠青山,翠竹环绕。从外观上看,这座房子和普通的民居没有太大的差别,仅是更高大宽阔而已。因为房屋的外墙全是用泥土夯成的,就连窗户也是常见的木窗,任何陌生人都不会想到土墙里面会是一座高墙大院的豪门富宅。令人奇怪的是矗立在土墙围屋尽头的白色建筑物特别醒目,外来的人会认为是这座房子旁紧连着的一座祠堂。因为这座白色的建筑物与这座围屋的墙体不成一条直线地往内斜进去了。其实这极不协调的白色建筑物就是陈坑围屋的门楼。

    一进这白色的院门,我们惊讶无比——我们进入了墙内墙外两重天的另一个世界!这是一座坚固结实、设计典雅、用料讲究、做工精细的清代建筑。整座房子匠心独具地融中原府第式、苏州园林式和客家天井式的建筑风格于一体。呈“回”字形砖木结构的房子长49米、宽49米,上下2层,建筑面积达4916平方米。整幢房子用同一色的青砖青瓦砌就,飞檐翘角的风火山墙竟有前后左右的好几面。我发现,陈坑围屋里凡是有屋檐的地方都用凹凸造型的斗拱形成一种立体状,凸起的面上全都雕塑了一尊观音半身像。古宅内有十分气派的正厅和中厅,墙上描绘的花鸟山水、人物群像栩栩如生,庭院各条巷道的墙体上用石材砌出的窗户有好几十扇。

    陈坑围屋的窗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小窗户是扇形、菱形、圆形,甚至有花蓝、花瓶各种形状的造型,大窗户中镂刻的窗花图案也各不相同。我到过赣南和闽西的一些围屋,还从未见过客家人居住的屋子里的窗户造型有这么雅致的,它极容易让人联想起苏州的园林和水乡周庄的建筑风格。

    依照九井十八厅模式构建的这座围屋,共有99间半房屋,房间数量不超过100间是客家人的一种习俗。这是一个用围墙全封闭着的古民居,但它却全然没有龙南围屋那样的防御功能,这可能和石城淳朴的民风有关,比如石城人的木式粮仓至今都是建在门前屋后的露天处。

    陈坑围内回环转折的通道全采用大理石砌成圆拱形的门楼,厅堂的柱子也是采用大理石,且是一根到顶,长有4至5米。真不知道这么长的大理石是从哪儿运来的?也真不知道当年的工匠是如何把这些沉重的柱子立起来的?

    从石城客研会朋友的介绍中我们得知,这座围屋是由两位温氏兄弟合建而成,当年住进这座房子的温氏家族人丁兴旺,有200多人,之后这房子里的人竟越来越少。封建迷信的缘故,到上世纪90年代,陈坑温氏后裔就全部搬出了这座房子。如今这座围屋里,只零星地堆放着柴火、稻草、风车、石磨之类的杂物。

    曾在围屋居住过的温良珍告诉我们,他们的祖先温荣卫、温荣章,原本是两位读书人,是因为挖到了“窖”(埋藏的金银财宝)才发了横财的。用这钱,两兄弟开始置田产、做卖猪崽和卖木头的生意,还耗时十几年地做起了这座大围屋。他们的这两位祖先在太平天国军队进入石城前,把做房子、置田产后剩余的财宝匆匆埋掉。然而,太平军临走时还是把温氏两兄弟杀害了,余下的家人惊恐万分,纷纷出逃,陈坑温氏家族从此一蹶不振。

    查看《石城文史资料》,发现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军队确实进入石城。这个时间和陈坑围屋建好后的时间基本吻合。太平天国的军队也正是咸丰年间在石城木兰乡被清军追剿而全军覆没的。

    如此,这座围屋的谜团便有点轮廓——围屋外观寒酸,是因为房屋主人得了横财怕露富而遮遮掩掩的结果;房屋的构造设计及花卉图案很有艺术性,是因为房屋的主人是两位读书人;而温氏两兄弟的暴死当是直接导致这座豪宅衰落的根本原因。

    陈坑围屋最奇怪之处为把明堂挡住的白色门楼,此门错斜了5度,传说是房东克扣了工匠的工钱,工匠故意在门楼上做了手脚,从而导致陈坑围内生人愈来愈少。这一传说很有伤害性,终于在流传了百余年后,在人口越来越少的围屋里生活的温氏后代彻底丧失了对祖屋的崇敬,他们络绎搬离了这豪宅。

    其实,陈坑围地势低洼、潮湿、寒冷,才是造成人口减少的根本原因。不过,我乐观地认为,这些远离陈坑围的温氏后人,他们从精神意义上战胜了自己——远离不义之财的阴影。

    (龚映华)

    转自:赣南日报 时间:2005年3月14日

http://gz.jxcn.cn/news/2005-3/2005314110813.htm

[ Last edited by hd136302 on 2005-3-16 at 12:33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20: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