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097|回复: 9

【转帖】三芝客家由來及歷史與各客家話腔調介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3 17: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許先生給我的E-Mail;
所發表的文章,把它貼上來了.

2005/02/20-22
許時烺

前言
客家俗諺「有食無食,食到年初十!有過無過,料到月半過!」非常高興元宵前的正月初十到十四,雞年春節中的首場客家活動『台北縣客家年俗節-重溫原鄉夢歡度客家年』中擔任客家文化的介紹,本次活動選在三芝辦理,意義非比尋常!敝人在此特別為主辦單位和承辦單位的用心給予鼓勵,套句本家話就是「咱鼓掌!!」
    台北縣是重要的台灣客家先民墾地,客家先民從石門、三芝、淡水、八里登陸後,就在當地拓墾並進入台北盆地新莊、樹林等地,不過除了石門、三芝、淡水的客家外,這些曾在新莊、樹林、八里的客家先民在辛勤提供地方建設後,卻因為台灣開發歷史留下最遺憾的「閩粵械鬥」而大部二遷桃、竹、苗,因此目前在大台北地區的客家族群,除了40-50年代再由桃、竹、苗、屏東等地遷入的外,屬於原本就是客家的就是主要集中在淡水、三芝、石門一帶的客家。
    這個區域的客家移民主要是來自福建西南的汀州府和少部分廣東福建交界的漳州府詔安、平和縣及潮州府饒平縣。在淡水、石門一帶有祖籍福建連城後遷廣東鎮平縣廣福鄉的鐵坑客屬的羅姓,鎮平廣福的十二世祖羅繼齋夫婦於清康熙、乾隆年間遷台墾石門,後裔分居淡水、石門,現傳至連城祖羅德達第二十一到二十三世裔孫外,其他則集中在三芝,目前客家先民未遷徙的並以三芝為最多。
    三芝的客家人有永定江、胡、蘇、李、徐、游、鍾姓與武平練姓詔安謝姓及在興華村本家的饒平客。其中的代表人物中,永定李姓以前總統登輝先生最出名,他的祖籍是永定湖坑人,母親是三芝永定江姓;三芝永定江姓以「台灣交響樂之父」美譽的江文也(原名江文彬)最出名;至於本家饒平除現住興華村的宗親是在日據時代回遷的一房外,其餘大部遷到關西、中壢,中壢以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關西以前內政部政務次長、前桃園縣代縣長、現任桃勤董事長的許應深最出名。另外不在三芝的永定籍胡姓,最出名的是台北縣新莊永定縣貢生胡焯猷,胡焯猷祖籍永定下洋鎮中川村,於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來台淡水新莊開墾觀音山麓,舊宅(址在今台北縣泰山鄉明志路二段)於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捐置為義學,名曰「明志」,並捐充學租。汀州永定胡姓在18世紀初期組成的「胡林隆」墾號,以及饒平劉和林、劉承讚父子,他們利用觀音山豐沛泉水,於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在新莊平原上開鑿劉厝圳(萬安圳-後張必榮出資改造,乾隆三十七年改稱永安圳,並併入後村圳),開墾的地帶範圍,北起今三重市頭前里的頭重埔,東至大漢溪止,南至北桃交界的丹鳳、迴龍。劉厝圳(萬安圳)開鑿後,使得此地的生產力大增,位於最熱鬧的新莊街上的廣福宮便是此時期潮州人經濟及宗教信仰實力之明證。此外在桃園有現國民黨副主席、伯仲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伯雄先生也是永定下洋鎮思賢村人,對客家文化相當熱心,在客家界也是相當有名望。
    三芝的客家人,大約是在清雍正到乾隆初期之間,就陸陸續續的進入三芝開墾,目前在三芝的客家人可以說是除了客家米食文化及「定光古佛」的信仰還保留外,在客家母語上,本家還有一位老年的「叔婆」還會自家的「饒平話」,其他詔安話、上杭話已經消失,至於三芝第一大姓江姓和其他永定客家的「永定話」,在民國五十年代還有人會說,當然現在幾乎已經沒有人會說永定客家話了。永定客家話在台灣還會說的有在桃園龍潭余姓、楊梅李姓、中壢胡姓,吳伯雄先生我不曾聽他說自己的永定話,其他余、李兩姓族人,我都曾經有過一段時間接觸,不過他們之間都認為對方講的不是永定腔?我想他們之間的差異,應該是跟祖籍地不同及遷台後語言接觸有關係吧!至於永定江姓在台灣到底還有沒有會講永定話的,我的答案是「有的」,不過不在三芝而在台北市及基隆。雖然如此,本次活動我將提供二個版本的永定客家話給三芝永定人作為見面禮,二個版本的原因是因為三芝永定江姓最多,因此我特別量身打造其中一個完整的永定江姓高頭客家話,這些語音資料將來都可以互相參照,為永定客家話做出貢獻。
二、客家話遠距教學
本次活動台北縣政府選在三芝,可見主辦單位對台北縣的客家文化推廣是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也是真正抓對重點進行最重要的紮根工作,敝人榮幸獲邀擔任客家文化的介紹,除了三芝是本家外,對於發揚客家的語言和文化的推廣則是責無旁貸。過去我曾經在三芝興華國小教過客家話,興華國小的陳校長很重視鄉土文化,「櫻花饗宴」可以說是代表作,現在已經是三芝的重點產業,陳校長功不可沒,另外興華國小的江聰督導是三芝江姓客家人,他們對客家都很認同,只是我對這些客家話用這樣的教學法太費力又緩不濟急,所以給江督導一個承諾,會將她的「永定話」和本家「饒平話」一起發揚,「遠距教學」觀念由此開始,今天「永定話」可以說是重現天日,興華國小的教學經驗可以說是起因。
目前客家話在台灣人數最多的「四縣腔」和「海陸腔」,這些語言在17頻道「客家電視」和各地「客家廣播電台」都可以收視聽到,但真正消失而急待搶救的客家話和三芝相同情況的地方非常多,例如中南部彰化、嘉義、雲林等就是,而她們客家母語的情形和三芝相同,語言腔調上都是屬於台灣客家話中的「超弱勢」客家話,而事實上這些為數眾多客家人所講的的客家腔,目前政府單位的教育部及客委會和各級學校是無法進行服務的,因此這次活動我特別在原先的網站上再加入這些「超弱勢」客家話語音資料,歡迎大家多多利用。這是一個為客家語言文化所做的「遠距教學」網站,主要目的是提供客語教學和提供這些「超弱勢」客家話一個學習管道。這個網站的網址是http://host.cpes.tyc.edu.tw/~team76/ 本次資料在「客家語言」網頁的「光復版」中。如果您需要用搜尋的,她是放在敝人現在教學的「桃園縣中壢市中平國小」中,進入後請點選「班級網頁」進入,在此特別感謝吳校長、鄧主任、鄭老師、蔡老師等,在這方面提供相當的網站空間與完備的教學設備,您在班級網頁中最下方將可找到「許時烺老師」的網址,進入後點選「客家語言」即可。
    這個網頁有客家話的「永定腔」、「饒平腔」、「詔安腔」、「上杭腔」、「大埔腔」、「平和腔」、「南靖腔」的統一素材,目前先完成光復版,並分別有各腔調的語音,併同原來的「四縣腔」和「海陸腔」語音資料,這些客家話就台灣的客家人而言,涵蓋面應該是達到99%了,這樣形式的發表在台灣及大陸都算是全世界第一次,因此她不僅僅是提供三芝和台灣各地客家人的母語教學協助,甚至全世界這些客家人都可以透過網路聽學自己的「母語」。另外要說明的是,客家文化多采多姿,語言也「豐富多元」,因此一些特殊性,例如三芝的江姓客家原鄉是「永定高頭鄉」,「高頭鄉」人口約萬餘人,牆上貼上「近親結婚遺禍後代」說明這是一個清一色江姓的鄉鎮,所以網頁上特別再增加一個「永定高頭腔」的語音服務給三芝人數最多的江姓,至於其他服務尚有不週之處,尚請各界先進多多見諒,也請多多宣傳並不吝指教。
三芝客家人的分布和歷史文化
(一)三芝沿革與客家入墾
明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原占領澎湖的荷蘭人被明朝軍隊所逐,轉而進據台灣南部占領台南安平後,西班牙人也在明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進入台灣占領北部基隆一帶,並在社寮島(和平島)建「聖薩爾瓦多城」(San Salvador),並設「三位一體」(Sanctissimo Trinidao)、「伯利安」(Parian)二砲壘。公元1628年西班牙人沿北海岸進入淡水,建「聖多明哥城」(San Domingo),並溯淡水河進入台北盆地。公元1632年西班牙人闢建淡水至雞籠「陸路」,經過三芝鄉之淡金公路的薃矢。公元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荷蘭人派兵北上,西班牙人受逼迫而退出台灣北部,接著荷蘭人在台灣島西部新竹新豐鄉等地建立通商口岸(今稱紅毛港)進行貿易。
    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鄭成功率兵進入台南安平打敗荷蘭人,荷蘭人撤離台灣。荷人據台時期在北部較短,施政、經濟、貿易、傳教等重心均在台南一帶,與北台關係極疏。明鄭三代(成功、經、克塽)以台灣為根據地,冀圖恢復,鄭成功逐走荷蘭人後改台灣為「東都」,以赤崁為承天府,下設萬年、天興二縣,天興縣北抵雞籠,南起鹿耳門之新港溪,實則政教未逾半線(彰化),北台勢同歐脫。明永曆十六年(公元1662年)鄭成功逐走荷蘭人不久後病逝,子鄭經嗣位,改「東都」為「東寧」,改二縣為州。明永曆十九年(公元1665年)鄭經派林鳳、黃安率艦北襲撤離台灣又再據雞籠的荷蘭人,故萬里鄉有國聖埔(國姓埔)地名出現。明永曆三十五年(公元1681年)有左武衛何佑戍淡水,翌年(公元1682年)據傳有屯弁鄭長隨宣毅鎮葉明之軍隊北上,由八里坌登岸,溯淡水河開闢今北投地區。前述二史事為明鄭時代與三芝鄉空間距離最接近者,事實上明鄭對台北規宇,有名無實,俟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施琅攻台,克塽投降,台灣歸入清朝版圖。
清廷取台之初原有墟地逐民之議,經由施琅力爭始歸幅宇,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四月,設全島為一府三縣,南起新港溪,北至雞籠城皆隸諸羅縣,淡北地區派水師駐淡水,實則半年巡弋,無戍兵之實。漢人未涉大甲溪以北,原住民(凱達格蘭族)部落散佈各地。依郁永河在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所撰之「裨海紀遊」,淡北地區的部落有二十四社,其中位在三芝鄉者為「小雞籠社」,此亦為三芝鄉轄區名稱首次出現在文獻上。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朱一貴事件」之後清廷依藍鼎元建議,分諸羅縣北部為彰化縣和淡水廳,淡水廳轄區由大甲溪至雞籠,尚涵括蛤仔難(宜蘭)一帶。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至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今台北縣由十八庄增至五十餘庄,唯三芝鄉可能草萊初闢,漢人仍少,尚未成庄。
清乾隆以降,閩粵移民渡台日眾,北部移民漸增,行政、軍務未能配合漸增移民摩擦,乾隆五十一年底(公元1786年)有「林爽文反清事件」,清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有海寇蔡牽騷擾淡水、蛤仔難,翌年(公元1807年)又有朱濆掠雞籠、蛤仔難。清廷採賽沖阿、梁上國之議,在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另設噶瑪蘭廳。道光年間三芝鄉稱「小雞籠社」屬芝蘭堡。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5-4-7 at 22:1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3 17: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淡水廳之區劃在公元1812年分出噶瑪蘭廳後至光緒初年仍無更易,而台灣開發大致完成,地方動亂頻仍,加以公元1860年淡水開港通商,涉外事務日多,行政區遼闊,治理匪易,有分區為治之必要。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分巡台灣兵備道夏獻綸、淡水同知陳培桂,議請改淡水廳為直隸州,移治台北,另設竹塹一縣,閩浙總督李鶴年准試辦,嗣因日本犯台發生「牡丹社事件」,議遂罷。牡丹社事件之後,總理郵政大臣沈葆楨在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上奏擬以台北建一府設三縣,裨利政令、治安、通商、科考、訴訟等事務。清廷准其議,乃設台北府,下置淡水、新竹、宜蘭三縣,另分原淡水東北地區金包裡、雞籠、三貂等三堡,併為基隆廳。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淡新分治,淡水縣南以桃澗堡土牛溝界新竹縣,北以南港溪(今基隆河)界基隆廳,東南以遠望坑和宜蘭縣分界。淡水縣治設在艋舺,地方區劃下轄大加蚋、擺接、興直、拳山、石碇、海山、桃澗、八里坌、芝蘭一、芝蘭二、芝蘭三等十一堡,三芝鄉隸屬芝蘭三堡。
  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台灣正式建省之後,將石碇堡劃歸基隆廳,淡水縣之十堡區劃則未變更。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台灣巡撫邵友濂設南雅廳於大嵙崁(大溪),並將海山堡歸屬南雅廳,故在日本據台前夕,淡水縣共有九堡二百八十四庄。芝蘭三堡共有二十六庄,包含今淡水鎮、三芝鄉、及石門鄉之大部份,其庄名為小坪頂庄、小八里坌庄、芊蓁林庄、三空泉庄、莊仔內庄、水雅仔庄、大庄、油車口庄、沙崙庄、水梘頭庄、北投庄、中田寮庄、蕃薯寮庄、草埔尾庄、林仔街庄、圭柔山庄、雲廣坑庄、灰搖仔庄、大屯庄(以上淡水鎮),土地公埔庄、後厝庄、錫板庄、小圭籠庄(以上三芝鄉)、頭圍仔庄、老梅庄、石門庄(以上石門鄉)。
甲午之役後中日締結馬關條約,台灣與澎湖群島割讓給日本,由於台民抗拒割讓,日軍在公元1895年(日明治二十八年)5月29日在澳底登陸,以軍事行動達成條約之實現。6月16日,日軍進入台北城,翌日舉行「始政式」,台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日人治台五十年間之地方行政區劃大致有三階段,初期為縣治(公元1895-1901年),繼而為廳治(公元1901-1920年),後期為州治。唯前期由於地方未靖,抗日武裝行動蜂起,調整變化亦較頻繁,三芝鄉為基層行政區,所受影響不大。公元1895年6月28日,台灣總督府頒布地方機關組織規程,分全台為三縣一廳,台北縣下分台北縣直轄大加蚋、芝蘭一、芝蘭二、文山、興直、擺接等六堡,另有宜蘭、淡水、新竹三支廳,淡水支廳轄芝蘭三堡及八里坌堡,三芝鄉屬淡水支廳的芝蘭三堡內。8月6日又頒布總督府條例,分全台為一縣(臺北縣)二民政支部(台灣、台南民政支部),台北縣沒有改變,只是直轄區域增加海山、桃澗二堡而已。公元1896年(日明治二十九年)3月,恢復民政,全島改為三縣一廳,台北縣下設四支廳(宜蘭、淡水、基隆、新竹),三芝鄉仍轄於淡水支廳下的芝蘭三堡。公元1897年5月,台灣總督乃木希典依日皇勒敕令,改正台灣地方制度,分全島為六縣三廳,台北縣下之支廳取消,改設台北、士林、新莊、滬尾、景尾、桃仔園、三角湧、樹林口、中壢、基隆、金包裡、頂雙溪、水返腳等十三辦務署,三芝鄉隸屬滬尾辦務署。公元1898年6月,兒玉源太郎繼任總督,依日皇敕令施行地方制度,改全島為三縣三廳,台北縣下設十辦務署,三芝鄉屬滬尾辦務署之芝蘭三堡。
公元1901年(日明治三十四年)11月,總督為增強集權統治,依日皇敕令改地方行政區為二級制,廢縣及辦務署,全島分為二十廳,原台北縣分為基隆、深坑、桃園、新竹、台北五廳,台北廳之下設錫口、枋橋、新莊、士林、滬尾、小基隆六支廳。公元1909年10月,依敕令重行修改地方制度,改二十廳為十二廳,台北廳除直轄區外,另設錫口、板橋、新莊、士林、滬尾、小基隆、金包裡、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深坑、新店等十三支廳。公元1901年至公元1912年之小基隆支廳包含三芝鄉及今頭圍莊、石門莊、老梅莊(石門鄉)。公元1912年(日大正元年)10月,改滬尾支廳為淡水支廳。公元1915年(日大正四年)3月,將小基隆、瑞芳兩支廳分別併入淡水和基隆兩支廳。當時之淡水支廳下轄八里坌堡(八庄)和芝蘭三堡內三十二庄,其中屬於三芝鄉約有北新仔庄、土地公埔庄、後厝庄、錫板庄、小基隆舊庄、小基隆新庄等六庄。
公元1919年(日大正八年),田健治郎首任台灣文人總督,標舉同化政策和文武分治,擬廢支廳以作為警察與文官分治之始,並減少中央集權之勢。公元1920年(日大正九年)7月,依敕令改革地方制度,廢西部十廳,設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五州及花蓮港、台東二廳。州之下設郡,郡之下為街、莊,郡有郡守,街、庄有街長、庄長。台北州之下設台北市及七星、淡水、基隆、文山、海山、宜蘭、羅東、蘇澳、新莊等九郡。淡水郡轄淡水街、三芝庄、八里庄、石門庄。三芝庄下轄北新莊子、土地公埔、後厝、錫板、舊小基隆、新小基隆等村莊。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安藤利吉總督宣佈日本天皇之「終戰詔勒」,台灣及澎湖群島無條件歸還給中華民國,十月二十五日舉行台灣省受降典禮。十一月五日成立各州廳接管委員會,台北州接管委員會由連震東擔任主任委員,十一月八日開始接收至十二月一日完成接收事宜。光復初期為利用原有基礎,以便利政令推行為原則,將原先的州、廳行政區劃為八縣、九省轄市、二縣轄市,縣之下則改街、莊為鎮、鄉。鄉之下設村,以一百五十戶為原則,不少於一百戶,多於二百戶。村下為鄰,以十戶為原則,不多於十五戶,少於六戶。
民國三十五年開始實行新制,一月十六日正式成立台北縣政府,依照省頒縣轄市、區署、鄉鎮公所組織規程,台北州原先之宜蘭為縣轄市,改基隆、七星、宜蘭、淡水、海山、文山、羅東、蘇澳、新莊等九郡為區署,原有街莊改為鎮鄉,共計三十七鄉鎮。三芝鄉隸屬淡水區,為三級鄉鎮,民國三十五年一月二十七日成立鄉公所,下設十八村,分別為八賢、埔頭、古莊(舊大字名舊小基隆)、新莊、埔坪、茂長、大坑、橫山(舊大字名新小基隆)、海尾、小坑(錫板)、北勢、陽住(後厝)、埔尾、濱海、二坪(土地公埔)、店子、田心、車埕(北新莊子)等。 民國六十七年三月奉令更改三芝鄉行政區,七月正式執行,將十八村縮併為十三村。八賢、埔頭、古莊、新莊、埔坪、茂長、店子等七村不變,大坑村與橫山村合併為橫山村,海尾、小坑兩村合併為錫板村,北勢、陽住兩村合併為後厝村,埔尾村和濱海村的一至三鄰合併為福德村,二坪村和濱海村的四至九鄰合併為圓山村,田心村、車埕兩村合併為興華村。
三芝鄉地處台灣島北端靠海位置,明清時期適合大陸移民進出。移民入墾及年代如下:
清雍正年間:
有汀州府永定縣人江士學、江正安入墾。
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
有汀州府永定縣人江慶玉等,入墾八連(西班牙人稱呼此地村落名Parian)溪(今八賢村)。
清乾隆中葉:
1、有汀州府永定縣江、謝二姓,入墾草山(陽明山)竹子山山麓二坪頂(居內者為內坪,突出者曰外坪),後村名改二坪村又改今圓山村,由於地勢高、水利欠缺,後來遷居埔頭一帶。
2、有周、陳二姓,於清乾隆中葉開闢舊莊,因開墾較四周村莊為早,故名,後改名古莊村。
清乾隆末年:
1、有汀州府永定縣江姓,入墾陳厝坑溪與新莊溪會流處「社寮港」北側背風坡下方濱海村落,由於村落形成晚於南方的舊莊,故對稱為「新莊仔」。新莊仔水口處有「民主公王廟」,清光緒年間江姓移民時從汀州府原鄉分靈而來。
2、汀州府永定縣江姓,於乾隆末年入墾介於二坪、布帆二溪之間埔頭坑,後改名埔坪村。
3、汀州府永定縣江姓、賴姓,於乾隆末年入墾新莊溪上游溪谷大坑村。
4、漳州府人李、簡、林及汀州府永定縣江姓,以及由滬尾(淡水)移來之居民共同開墾橫山。
5、泉州府同安縣人盧姓,於乾隆末年由淡水芋蓁林來闢,由於地點位於北投、淡水翻越大屯山地的道路會合處,人口漸增形成小型市街,稱店仔街,或後店、店子莊,後改名店子村。
6、泉州府同安縣人楊姓,於乾隆時期入墾陽住,後陽住合北勢併成後厝村。
7、曾姓、陳姓族人入墾埔頭。
8、鄭、盧二姓族人入墾錫板。
9、楊、謝二姓族人入墾陽住。
10、盧、蘇二姓族人入墾店仔街。
11、王姓族人入墾田心仔。杜姓族人入墾車埕。
12、宋姓族人入墾宋厝。
13、陳姓族人入墾茂興、陳厝坑、土地公埔、大湖。
14、江姓族人入墾新莊子、番社後、埔坪、二坪頂。
15、張姓族人入墾海尾。林姓族人入墾南勢岡。
16、鍾姓族人入墾埔坪。
17、鄭、陳、孫三姓族人入墾錫板。
18、吳、陳二姓族人入墾大片頭。
19、何姓族人入墾土地公坑。
20、江、謝二姓族人入墾二坪頂。
21、華姓族人入墾八連溪頭。
22、陳、李二姓族人入墾員山子頂、三板橋。
23、蘇、姚、洪三姓入墾菜公坑。
24、許姓族人入墾車埕。
清嘉慶年間:
1、汀州府永定縣江由興渡台,入墾新莊子圓窗一帶,清嘉慶初年已成一大族。
2、楊姓族人入墾海尾。
3、葉姓族人入墾山豬堀。
4、鄭姓族人入墾番婆林。
5、葉、洪、郭三姓入墾番子崙。
6、王、許、姚三姓族人入墾楓子林。
7、泉州府同安縣廈門山蔡唐社藍前埔人曾呈胎、曾呈儼,於清嘉慶年間渡台,先抵新竹再來埔頭經營商業,曾家經商致富後,再購地成為地主,為前總統李登輝夫人曾文惠家族。
(二)三芝、淡水的永定客家信仰
    大致而言,三芝鄉大陸移民入墾年代較集中在乾隆朝時代(公元1736~1795年),亦即在十八世紀末期三芝已開拓完成。三芝的永定縣移民有江、胡、蘇、李、徐、游、鍾等姓,其中以汀州府永定縣高頭鄉的江姓最多,永定縣是純客縣,所以講的是客家話的永定腔。百八郎公為高頭開基祖,永定江姓家族龐大,建有「東峰祠」紀念明朝時(公元1561年)族人江寬山誤饒平張鏈為盜賊,江寬山率領子弟抵抗時不幸與三子二侄同時遇害,江寬山字東峰,江姓家族遂建「東峰祠」紀念,又稱為「東風大帝」或「東方大帝」。東峰公的信仰隨江氏子孫繁衍而散佈於汀州、漳州府一帶,視他為宗族守護神,到了台灣後,更不忘這位英靈不滅的祖先。所以在台北三芝與板橋湳仔、四汴頭,嘉義的大林溝背、水上江竹仔腳、新港菜公厝,以及台南楠西鹿陶洋等,這幾個以江氏為主的聚落,無論他們來自汀州府或漳州府,都虔奉這位祖先神明,同時也標注了他們的客屬身分。彰化縣長翁金珠說實際上彰化縣與客家的淵源很深,客家人的信仰「三山國王廟」,全台灣第一座就在彰化縣,那個地方叫「霖肇宮」,十七世紀從潮州那邊請過來的!講到信仰,彰化客家就有『東峰公太』的信仰,這是一位在永定的客家祖先神江寬山,東峰為其號,公太是客家話的曾祖父的意思,從這個信仰也可以看出他是否為客家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3 17: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定屬汀州府,「定光古佛」是汀州府的代表性信仰,淡水學府路上的「鄞山寺」,即是以定光古佛作為主神,兼充汀州人來台暫住的會館。今天,淡水「鄞山寺」是出名的古蹟,主要還是清中葉以後,閩粵移民渡海來台,淡水是北部的港口,而且康熙、乾隆、嘉慶及道光數朝一百多年之間,台北盆地多客家人,像五股、泰山、新莊就住著不少客家人,因此有感於台北汀州府八縣客籍移民漸多,必須在渡台登岸處建廟奉祀汀州鄉梓神明,以凝聚鄉親向心力,也為人單勢弱的汀州後進安排落腳處,一盡互助之誼,所以才由六桂(江、蘇、游、練、胡、徐)的客家人出資,因此由滬尾街經商的羅氏兄地後代出地,在淡水東邊山丘下建造「鄞山寺」,而之所以定名為鄞山寺,是源於故鄉永定縣鄞山寺之名,當時並迎來八縣總鎮守的定光古佛來台享人間煙火。
    目前,鄞山寺仍是由汀州後裔六姓負責管理。除了淡水之外,台灣僅有的另一座定光佛寺是在彰化。每年的農曆初五、初六是例行祭日,但香火一直以來並不鼎盛,直到十餘年前華視連續劇「大廟口」以它做為外景,才聲名大噪。至於鄞山寺這種同時兼具有「會館」性質的寺廟在台灣來說並不普遍,也有一些風水傳說令人津津樂道,傳說當時汀州人就是看上這是「蛤蟆穴」的好風水,所以當時也就按地理作蛤蟆狀的設計,如廟前的半月形池塘和廟後左右的兩口二尺寬的水井,總體觀之,還真有點像青蛙的樣子呢!汀州人得此風水而興旺,但後來又有與廟門正前的村落發生風水沖剋的傳說,這些傳說也為該廟帶來了豐富的傳奇性!(參考資料:閩西客家與永定縣位置圖)
(三)三芝、永定的客家民居
    永定是福建著名的老區、煙區、僑區、土樓區和礦區。永定位於福建西南,居閩粵邊陲。縣界東邊南靖縣,東南與平和縣交界,西南與廣東省的大埔縣、梅縣接壤,西北和上杭縣相連,東北與龍岩毗鄰。面積2223平方公里,人口465269人。和南靖、平和、詔安、饒平、大埔的客家人一樣,永定人的民居是住在世界建築上最著名的建築-「土樓」內,她門是和江西的「土圍子」差不多,但和梅州地區的「圍龍屋」不一樣。「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客家民居建築,是世界建築的一朵奇葩,以她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風格、特別的建築藝術爲世界所驚歎。土樓主要有圓樓和方樓兩種,除此而外尚有其他各式各樣的形式。永定全縣有圓樓360座,方樓4000餘座。圓樓像地下冒出的“蘑茹”,又如“飛碟”,冷戰時被西方國家認爲是無數的核反應爐。土樓閃耀著客家人的智慧,她有多種功效:防震、防火、防禦,通風採光良好,冬暖夏涼。她的建築格局和形式,體現了客家人世代相傳,團結友愛的傳統,進入任一土樓,就猶如回到很久的歷史年代,最重要的是永定人將土樓保護的很好,這是永定人值得驕傲的地方。
    高頭鄉地處永定東南部,是永定通往閩南金三角的咽喉地帶。公元1998年才從古竹鄉分出設立鄉級建制。全鄉總面積30平方公里,轄5個行政村,82個村民小組,人口萬餘人全數姓江,堪稱一絕。高頭鄉是永定重點僑鄉之一,旅居海外的僑胞和港、澳、台同胞達6萬餘人。農產品主要的是“紅柿子”,全鄉共有紅柿果園面積萬餘畝,年産量達400萬斤。我看到的還有「茶園」,茶園可能地屬南靖,南靖通往高頭是水泥產業道路,彎彎區區在叢山峻嶺溪谷中,山頭瀰漫著雲霧,看得到的地方全部是一圈一圈的梯田式茶園,情景和三芝梯田一樣,但差異在處在群山之中張眼四望的全部是梯田,實在是大大的一大片,看起來實在美麗,將來這些梯田一定是旅遊的一個好賣點。梯田上種茶,看起來茶的行情還不錯,到處還在進行開墾,這邊住的都是客家人,希望開墾時水土保持要做好,避免「土石流」發生才好。
    永定高頭可說到處是土樓,就建築上,三芝江姓屬閩式三合院,彰化江姓屬半圍龍式,這些地方我都去過,比較上高頭的乾淨和新舊建築與環境融合相當好,讓我印象最是深刻。一座座方形、圓形的土樓真是漂亮,要拍一張漂亮的土樓照片可不是隨時想拍就拍就可以的,您想看嗎?下面有一張相片,但漂亮的在敝人網站內的「客家建築」內,歡迎欣賞。可以這麼說,這麼多客家縣有土樓,但永定、南靖的土樓是相當精緻的,目前兩地都互爭「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地位,當然是兩地本身就都是有相當精緻土樓條件的,至於最大土樓,就到饒平去吧!從交通上看,永定由梅州進入比較方便,如果是南靖,土樓由市郊開始就有,經過「船場」大約二個小時的車程上「天嶺」到達「書洋」,聽到「天嶺」的地名,就知道山有多高了,進入書洋第一個看到土樓觀光牌就是呂副總統秀蓮的老家,方形的土樓名字是「龍潭樓」,現在闢為土樓博物館。出名的「田螺坑」土樓群也在南靖境內。其實南靖書洋和永定高頭相鄰,所以土樓建築事實上是連成一大片的,都值得看。土樓因為太出名了,因此還引起土樓是客家人的還是福佬人的之爭,主張是福佬人的應該看看這篇文章,聽聽上面提示網站上的聲音,就知道土樓是誰的!
    永定最著名的土樓就三芝江姓人的原鄉-高頭,高頭高北村的「承啓樓」是江集成、江建鏞及孫三代人創建,從明代崇禎年間破土奠基,到清代康熙48年(公元1709年)方才竣工,占地5376平方米,直徑73米,外牆周長1915米,承啓樓外環樓四層,每層72個房間,第二環樓兩層,每層40個房間,第三環樓爲單層,有32個房間,中心是祖堂,有4部樓梯400個房間,號稱「土樓大王」,其他漂亮的還多的是不勝枚舉,福建大力推廣土樓觀光,中型巴士行駛在叢山峻嶺的產業道路上,一車又一車的觀光客給這邊的客家人帶來經濟上的利益,客家人發展「觀光產業」是值得鼓勵的,台灣和大陸都是一樣。不過參觀土樓在這裡能夠住上一宿,找一個嚮導乘「機車」南靖、永定到處跑,才真是看個夠的超級享受。(參考資料:永定承啓樓圖)
(四)三芝江、李姓的永定世系與許、嚴姓饒平世系
1、三芝江、李姓的永定世系
    明朝時永定江姓即分成東山、北山、南山三大房派(現在是高東村、高北村、高南村),分派情形如下:以百八郎公高頭開基祖。百八郎生一子千十郎;千十郎生一子念六郎;念六郎生一子五十八郎;五八郎生二子,長成海;成海生五子,曰添祖、添濟、添澄、添洧、添滿。
    添祖大公,號念一郎。生一子紅深,其後移漳州;添濟江二公,號念二郎,生一子後無傳;添澄江三公,號念三郎,開基東山房,明成化十六年庚子(公元1480年)開基在永定縣,生五子,長紅富,生二子曰仕海、仕山,派傳東山大;次紅登,生三子,是爲東山二;三紀琳,生一子瑛,分傳東山三;四紅沂,生二子曰清、仰淵,別爲東山四;五紅濡,生三子,曰玉斌、玉廣、玉藍,系傳東山五。
    添洧江四公,號念四郎,生三子,曰元廣、元厚、元深,洧公爲北山房基祖。
    添滿江五公,號念五郎,生一子曰觀保,開基南山房。……此高頭三山之由來也。
    永定江姓三山各派下子孫來台者也多,三芝部分,根據濟陽堂(汀州府永定縣)江姓族譜所載:十六世江心知與石昌、楊壽、元妹等三子全家移來台灣,其播衍情況不詳。另載:十六世江心道子江珍甫,江珍甫子江若濟,江若濟生四子,士學、士軒、士連、士瑞,十九世士學等人合股購買山豬堀之田。江士學次子江懷旦生於康熙四十年,卒於乾隆廿二年(公元1701-1757年),由此可知江士學應係在雍正年間(公元1723~1735年),或乾隆初年就已在三芝鄉定居拓墾,並可視為三芝鄉闢墾之始祖。
    另外南山派下的「江由興」在三芝立足後,又開創了「圓窗派」,後裔有「台灣交響樂之父」美譽之稱的江文也。
    三芝李姓的前總統李登輝是宋代寧化石壁李火德第26代孫,李火德第21代孫李崇文自永定湖坑遷台北縣三芝,其世系是:火德、三一郎、千三郎、三五郎、淑良、千五郎、大六郎、德玉、子華、添祿、成聰、月輝、五富、鑒、選、接山、白春、弘措、維茲、榮仕、崇文、興發、乾聰、財生、金龍、登輝,李前總統的母親也是永定三芝江氏,兩姓淵源頗深。
    在三芝永定江姓南山派外,其餘在台世系還要往上追溯,筆者2004年參訪彰化客家民居,又見大溪、觀音有江姓後裔,遂允代查台灣江姓間之淵源,在此一並說明。
    按江姓族譜:閩西及粵東宗親多屬江萬里公之後裔。江萬里生?子(二世,注:這又是典型的客家寧化圖騰來源之一例,根據濟陽郡《汀州府永定江氏族譜》2003年秋出版,對祖上淵源亦多懷疑,關於客家淵源詳見敝人網站內客家源流有詳細說明),二世生四子;長鐸十八郎,次念二郎,居永定務義鄉;三念三郎,移住大埔縣黨坪;四念五郎,留江西,後嗣未詳。
    三世鐸公十八郎,配邱氏十六娘字國瑀,生九子,長,百八郎,高頭基祖;次,百九郎,分在潮州府海陽縣灤州都小靖村龍窟坪居住;三,百十郎,分在潮州府大埔縣清遠都湖寮村居住;四,百十一郎,分在潮州府饒平縣弦歌都三饒村葛藤凹居住,五,百十二郎,分在永定縣金豐里陳東坑水尾居住,六,百十三郎,開基平和大溪;七,百十四郎,分在平和縣莒溪家下居住;八,百十五郎,原在上杭居住;九,百十六郎,在上杭居住。
    按族譜記載:前祖妣率邱妣子孫,至寧化石壁鄉暫住,後遷汀州上杭縣三萍鄉定居,僅八百郎公移居永定高頭鄉,除八、九二房仍住三坪外餘皆分居各處,迄今三坪仍有八郎公基,春秋祭典無缺。吾人尊曄公八郎(注:前記江萬里,此處又稱曄公八郎,未明尚待查。)爲入閩始祖,以百八郎公為高頭開基祖,分成東山、北山、南山三大房派,三芝永定為南山派後裔。
    至於平和開基(鴻溪衍派),始百十三郎江六公,後裔分居平和大溪、莒溪、竹籬頭等住。江百十三郎生五子;長,千一郎,分住於新寨屋;次,千二郎,分在漳州南靖縣清寧里河頭居住;三,千三郎,分居瓦窖;四,千四郎,分在南靖縣清寧里大豐村倒水居住;五,千五郎,爲平和始祖、另立一世,開基漳州府平和縣新安里葛布大溪江寨,千五郎生二子,長,萬三;次,萬四。
    平和大萬三公,生一子江淵璜,派下十六世江潛及江雄二兄弟,於清乾隆初遷台,卜居彰化縣燕霧下堡東山鎮興莊。又有十四世江士印、江士香、江士根三兄弟,於乾隆中葉渡台,卜居於今之桃園縣大溪鎮仁和宮廟前(注:需參照本條及下面昭穆後再考江榮國「江姓族譜」:乾隆年間永定高頭鄉人江漢渝,初遷新莊,後徙湳雅(今桃園縣大溪鎮)之紀錄修正。)。
    平和二萬四公,生一子江紉肇,派下十三世東興媽劉氏魏娘,於乾隆九年甲子歲春,親攜五子並三孫移台灣,卜居彰化縣燕霧堡三塊厝莊開族;又有十四世江調偕侄欣、艾、動、及江星四子,於乾隆廿二年丁丑歲春舉家遷台灣;又有十四世江創父子,遷臺灣淡水擺接堡;又有十五世江朝雪,於乾隆四十五年庚子,攜眷渡海來台,卜居今之台中北屯區七張犁建築。
    另其他參考資料尚有;「南瀛文獻」:乾隆十六年,江華芳捐建麻豆北極嚴齋房。余文儀「台灣府志」:康熙六十年,粵籍義民江士灝居於下淡水,於平定朱一貴之亂時立功。劉萬枝「南投縣人文景觀」:雍正五年,江又金入墾今彰化縣馬嗚潭、水堀頭二莊。「臺灣中部古碑文集成」:嘉慶十八年,江步昌與江永昌居於燕霧保,與貢生曾文鳳等立東山義示禁碑。劉萬枝「台中彭化史話」乾隆七、八年間,平和人江某入墾今台中霧峰。「屏東縣古碑文集」:乾隆廿二年,江允中捐修里港天后宮。「屏東縣古碑文集」:乾隆五十年江元慶立里港呂分縣德政碑。鄭津梁「雲林沿革志」:乾隆年間,江源入墾今南投縣竹山鎮。伊能嘉矩「臺灣篇」乾隆年間,江複隆入墾今苗栗縣卓蘭鎮。「屏東縣古碑文集」:嘉慶八年,江錦輝捐修屏東縣內埔鄉天后宮。「嘉義縣古碑文集」:嘉慶十三年,粵人江觀龍立嘉義三山國王廟石聯。「嘉義縣古碑文集」:道光十六年,江騫觀捐嘉義城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3 17: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至於台灣江姓家族的世傳昭穆,則大致有下列諸項,可供參考如下:
永定來台:(東山、北山、南山三大房派)
永定來台江琪臻公派:(永定江琪臻與平和江玉山系兄弟,康、乾間來台,開基於今之桃園縣觀音鄉):琪(十四世)九應連,欽敬金漢,新元吉瑞,聖貞祥麟,乾泰文鳳,和宗增振,加典加興。
東山四房來台江敬欽公派(祖籍福建汀州府永定縣金豐里高頭鄉,於康、乾間渡台,子孫聚居今之新竹、桃園等地):敬(十九世)宏生台,天文永成萬世勳,宗榮祖耀,全家慶憲瑞祥雲。
東山四房來台江晉庸公派(祖籍福建汀州府永定縣金豐里高頭鄉東山祠):天(廿四世)生木松梅秋季,萬年樹枝棋茂盛,東西日月照景明,乾坤振上立業成,禎英繼漢相文武,雙登欽玉連士寶,山畝分塘益鑒開,良田雲水泉源來,金銀賜福廣進財。
北山房來台江盛伍公派(祖籍福建汀州府永定縣金豐里高頭鄉北山石砌樓):伍(十九世)進喜長生,居家慶光榮,濟陽傳派遠,千載仰芳名。
北山房來台江常瑞公派(祖籍福建汀州府永定縣金豐里高頭鄉北山,開基龍潭三洽水,現新埔鎮新北里建有祖塔):常(廿世)鼎日雙山清財,登貴海秀業統成。
平和來台:
江樹公派(其先世由永定高頭徙平和,其三子士印、士根、與士香,自平和縣葛布大溪渡台灣,在今桃園縣大溪鎮仁和宮廟前一帶,辟地開族):承(十五世)世排次序,宗支衍慶長,耀閭稱帝德,祖恩萬載揚。
江瑞玉(朝雲)公派(祖籍平和葛布大溪,乾隆四十五年來台,卜居今之台中市北屯區七張犁):國(七世)九明隱,流廷維惠,朝中大振,乾道永連,與傳廣世,毓秀欣然。
江玉山公派(祖籍平和葛布大溪):玉(一世)純創連添禎,邱錦世績長享,進德修業奕繼,興宗輔國昌榮。祠):天(廿四世)生木松梅秋季,萬年樹枝棋茂盛,東西日月照景明,乾坤振上立業成,禎英繼漢相文武,雙登欽玉連士寶,山畝分塘益鑒開,良田雲水泉源來,金銀賜福廣進財。
詔安來台:
江四十六郎公派(祖籍福建漳州詔安季篆鄉埔坪保江屋城):世(十一世)永文興章上國, 德長詩禮成大家,流傳萬載千秋盛,芳名後世再排加。
□□公派(祖籍福建詔安二都秀篆):士(十二世)世應明時,朝適萬選奇,懋修光祖德,建立振鴻然。
其他來台:
海豐來台江澤良公派:澤(十四世)聰乃日鴻雲福文甯昌盛得明增賜。
豐順來台江清秀公派:萬(七世)代朝君,伯仲齊鳴,舉家和順,永建泰寧,創垂宏遠,樹德榮昌,克承前烈,佑俗賢良。
惠安江友傑公派:胤(十世)中際景,克承嘉謀,丕顯前烈,宏圖遠大。
    本次講座蔽人再提供2003年新版永定江氏族譜提供參考,實在是很多人不知道他是客家人,多年前我在擔任電台節目時有一次邀請「觀音蓮花」推廣人,他是前國大代表「江瑞添」先生,為了上客家節目還請客家籍丈母娘一起來,他說他是閩南人讓我耿耿於懷,所以有機會我就蒐集一些族譜資料,證明很多人自稱是福佬人的其實都是客家人。我想舉一個具體的例子,我的內人原來認為是福佬人,後來我努力追查,原來桃園黃姓屬福建平和客家。我的姐夫原來也是認為是福佬人,後來我努力追查,原來姐夫李姓屬福建詔安客家。這是我增進閩客和諧「土法煉鋼」的笨方法,方法雖土但是它確實是最有效,當他們知道都是客家人後,家庭和諧多了,姐夫還買CD學唱「客家本色」,如果可能,希望大家發揚客家文化,也多多往「從根做起」這方面去做,一點一滴的累積踏實得多,影響也深遠。(參考資料:永定縣江氏分布圖)
2、三芝許、嚴姓饒平世系
    三芝客家饒平籍則在山線大屯山腳下,有行政現屬三芝,地處淡水三芝交界半天寮(現興華村)的「許」、「嚴」二姓,「半天寮」的意思就是在大屯山半山腰有開墾時搭建的簡單草寮而來,半天寮還有非饒平籍的「絲」姓,我們家族習慣稱此處為「淡水」,祖父輩以前每年掃墓時要花兩天,第一天坐火車到淡水,然後從淡水走路到這裡宿夜,第二天祭祖然後趕回去,現在祭祖每年農曆8月初一半天來回,時代進步的腳步實在很快,舊時情景不可同日而語。雖然三芝和桃園相距很近,但此處的宗親稱我們是「下港」,倒是相當奇特。
三芝興華村許姓的祖籍是廣東潮洲府饒平縣元歌都山前鄉,許氏瑞蘊公派下十三世上珍、上珀、上璠、上珩、上域五子同遷台灣,墾台北縣三芝鄉北新莊興華國小後方大屯山腳半天寮(今屬三芝鄉北新莊),初有百餘甲,來台祖上璠、上珩、上域葬祖地。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閩粵械鬥,淡水芊蓁林閩人「興福滅廣」,許氏舉族他遷,上珍公、上珀公子士素、士薑他遷尖山黃泥橋。許上璠子長許生淡、次許生連舉族遷新竹關西大旱坑,後許生連由關西再遷桃園中壢過嶺,許生淡仍居新竹關西,日據時期生淡後裔部分再遷回三芝,關西派裔孫前內政部政務次長、前桃園縣代縣長、現桃勤董事長許應深等,過嶺派裔孫前民進黨主席、總統府資政許信良,前立法委員許國泰、筆者等,上璠公派下墾三芝,生淡、生連公目前留有山林共業約三十餘甲,後裔主要現居三芝、新竹關西、中壢過嶺三處,再派衍台南白河、彰化各地。
另一三芝饒平客家也是在興華村的嚴姓,嚴姓祖籍廣東潮洲府饒平縣南行鄉荔枝堡後塘甲(浮山鎮荔林區),嚴仕良、嚴仕廣兄弟二人,於清乾隆年間遷台灣,墾台北淡水半天寮(今屬三芝鄉北新莊),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閩粵械鬥,淡水芊蓁林閩人「興福滅廣」,瀘舍盡遭焚毀,後裔遷新竹縣關西鎮石岡子莊,初年年到半天寮祭祀來台祖,民國八十年代左右嚴姓家族將最後半天寮來台祖墳等土地全部賣掉,另於關西鎮石岡子重建祖塔。後裔新竹縣嚴盛光等。
(五)永定客家的民性與三芝族群械鬥
閩粵械鬥曾經是台灣清代開發時期的叢林社會現象,今天平心而論,好鬥的
大概也不是福佬人的專利,根據《永定建置沿革》記載:「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
年),汀州路改稱汀州府,屬福建承宣佈政司,永定治地隸於汀州府上杭縣。明
天順六年(公元1462年),上杭縣勝運里爆發號稱“白眉”的農民起義,“破縣
治、殺都閫”。後溪南里又爆發以鍾三、黎仲端爲首的農民起義。明成化十四年
(公元1478年),福建巡撫高明,以“去治遠”、“山僻人頑”、“地險民悍”,
必須“鎮撫化導”,會同福建承宣佈政使司、福建都指揮司、福建提刑按察司上
奏朝廷批准,析上杭縣溪南、金豐、豐田、太平、勝運等五里十九圖添設縣。定
名永定,屬汀州府。」由此,可見永定人過去的凶悍。
三芝的閩粵械鬥「三芝鄉志」未載,可能三芝行政一時屬此,一時屬彼的關
係,以致編者疏漏。根據酆賚周《基隆市志》沿革篇大事志139頁記載:「道光
六年虎尾溪以北閩粵人分類械鬥,小雞籠山上,粵人千餘被漳人圍困,日久糧絕,
官往救之。」又根據許文雄“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檔案與台灣史研究學術研討
會”《林爽文起事和台灣的發展》第32頁記載:「林爽文起事結束不到一年,福
佬客家就在龜山及南崁打起來,停息了九年後台北地區福佬客家要相互算帳,就
組織起來。一七九八年元月廿六日在淡水鹿寮庄楊肇(原籍彰浦)共八人在吳興
家歃血結盟成小刀會,十天內找來一百多福佬入會。他們做『漳泉滅廣』旗,計
劃攻散居水梘頭(在淡水鎮)、青礐村、半天寮、新莊仔的客家,械鬥後要造反。
二月五日他們之中約五十人帶刀、竹篙、木棍到水梘頭放火並殺死九個客家,正
要趁勢起事,早聽到風聲的官兵已來捉了。」這是文獻的紀錄,提供三芝文史工
作的補充。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3 17: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致上三芝永定籍客家較其他客家集中,再加上原本民風就悍又團結,因此
雖受到攻擊,卻未有他遷情形,但散居的其它客家則受到長年的械鬥威脅,因此
造成如饒平籍許姓、嚴姓先後遷到新竹關西情形。從械鬥看三芝客家母語保存的
關係,目前三芝饒平籍只有他遷的饒平許姓保留饒平話,而饒平許姓日據時代遷
回三芝的一房也只剩一個年老者會講。而嚴姓在新竹已經被同化成講海陸腔。因
此客家母語的流失主要是受到外來的干預,而外來的干預一部份是械鬥造成的客
家「隱形化」,一部份是受經濟面的強勢語言影響,一部份是和政治面的強勢語
言加速了弱勢語言的消失。
各種客家話腔調介紹
客家話是在中國南方的客家人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方言,主要包括廣東東部、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廣西東南部、台灣、四川等地,以梅縣話為代表。客家話雖然是一種南方方言,但保留了一些中古漢語的特點,尤其是本家饒平話保留「中唐」以前語音,相當值得研究。說客家話的人口大約占中國總人口的4%,全世界說客家話的也有約一億左右,但尚無確實數字,這和台灣一樣,沒有人統計過,有統計的也都有錯誤,在台灣最大的錯誤是長久以來很多人都以為客家人都是「粵」籍,三芝客家人祖籍大都是「閩」籍,可以證明福建有相當多的客家人。
(一)台灣的客家話
   台灣客家的次方言以講四縣人口最多,是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種方言(約四分之三)。海陸次之,饒平又次之,一般分布如下:
1、四縣腔:廣東省嘉應州府,現梅州市長樂(舊五華)、興寧、鎮平(舊蕉嶺)、和平遠等四縣,分布在北部苗栗和南部高屏及桃園部分地區。
2、海陸腔:廣東省惠州府,現海豐、陸豐、陸河,分布在新竹及桃園部分地區。
3、大埔腔:廣東省潮州府大埔縣,分布在東勢、石岡、新社。
4、豐順腔:廣東省潮州府豐順縣,分布在東勢、石岡、新社。
5、饒平腔: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分布在台北縣三芝、中壢平鎮過嶺、新竹六家芎林、苗栗卓蘭、彰化員林、永靖、田尾。
6、詔安腔:福建省彰州府詔安縣,分布在雲林崙背、西螺及桃園八德、大溪。
7、永定腔:福建省汀州府永定縣,分布在台北縣三芝、石門鄉及桃園部分地區。
(二)台灣客家話的聲調
四縣腔台灣北部的四縣腔和南部六堆的四縣腔略有不同。例如南部的回去說「歸去」,不說「轉去」,雞蛋說「雞春」不說「雞卵」,「蓋鬧」是最常聽到的口語。四縣腔的聲母最少,共十七個。變調只有陰平加去聲變陽平加去聲、陰平加陽入變陽平加陽入及陰平加陰平變成陽平加陰平三種。聲調有六個,即高、低、升、降,加上高、低二種入聲。(客語保留古代的入聲,這是國語沒有的。)
1、高平:如「變」,類似國語第一聲。
2、低平:如「田」,類似國語第三聲。
3、上揚(上升、低降):如「天」,類似國語第二聲。
4、下降(低降):如「扁」,類似國語第四聲。
5、高入:如鹿、熟、入。
6、低入:如捉、福、出。
海陸腔新竹的海陸腔在聲調上因為去聲分陰陽,所以比四縣腔多了一個「中平」聲調,變成七個聲調。由於海陸腔各聲調的調值和四縣腔差不多相反,也就是說四縣腔唸為高音的海陸腔唸為低音,四縣腔唸為低音的海陸腔唸為高音。所以在轉換上有規則可循。海陸腔和四縣腔間用的詞語略有不同。例如花生海陸腔講「地豆」,蚯蚓海陸腔講「蟲憲」等。海陸腔由於有舌尖面聲母(ㄓㄔㄙ)存在,所以有的音聽起來略有一些捲舌的感覺,聲母的個數因此比四縣多,這些舌尖面音主要是從中古的照三系而來。此外海陸腔有些無聲母的字會有擦音唸成類似ㄖ聲母,海腔的變調比四縣複雜。
饒平腔形成方言島在桃、竹、苗的饒平腔聲調和四縣腔一樣有六個聲調,變調情形為兩個字的前字變調,還有31和33兩個變調。饒平腔和海陸腔一樣,有舌尖面音聲母(ㄓㄔㄙ)存在,還多了擦音聲母ㄖ。饒平腔的特點是有些在四縣腔中唸為無聲母的字唸為v聲母。例如雨(vu53)。還有一些s聲母的字唸為f聲母。例如水(fi53)。以及h唸k如客(kak2)、去(kiu53)。f唸k如褲(ku53)。ng唸n如年(nen55)。此外on變en如轉(zen53)等。在詞語上也有一些特別的地方。如追趕說「躐(liap5)」、哭說「喔(vo53)」等。
大埔腔大埔腔以東勢表現,東勢大埔腔和四縣腔一樣有六個本調,但是由於多了超陰平和去聲變調兩個變調,所以變為八個聲調。東勢大埔腔中的降調比較多(上、去),升調很少(只有超陰平一個),所以聽起來比較重且硬。東勢大埔腔和海陸腔一樣,有舌尖面音聲母(ㄓㄔㄙ)存在,還多了擦音聲母ㄖ。用的語詞也和海陸腔比較接近。但是其調值卻和四縣腔比較接近。東勢大埔腔中有的韻母和四縣腔不同。例如ang的韻在東勢大埔腔中很多變為en,像是「廳聽(ten33)」。還有ai變為e,如「泥(ne11)」。ieu變iau,如「橋(kiau11)」。大埔腔有一些和其他地方不同的語詞。像是一樣說「共款」不說「共樣」,而東勢大埔腔在變調上平聲和去聲都可能變調,但沒有一定的規則。
詔安腔的地區主要是雲林的崙背一帶,它也是有六個聲調。詔安腔客家話中有許多的s聲母或無聲母唸為f聲母,例如水(fi53)。還有v變成b聲母,如烏(bu11)。在韻母上詔安客語入聲韻-k消失。
其他腔調除了上面這些腔調外,還有永定腔、豐順腔等散居各地,本網所提供的三芝永定江姓高頭鄉語音與李前總統的湖坑鄉及吳伯雄先生的下洋鎮地域上較接近,互通性較高。其他桃園區的永定腔有學者整理,將來可以和網站上的永定腔二個版本參照。
(三)客家話的分片
    客家方言又稱客方言,客話,客家話,屬於漢語七大言之一。從分佈上看,主要在福建、廣東、江西,湖南,台灣,四川等7個省,海外有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地。各省分佈主要如下:福建閩西地區的長汀、連城、上杭、永定等8個縣;廣東梅州、惠州、蕉嶺等16縣市;江西南部寧都、瑞金、興國等14縣市。此外,非純客縣,如福建南靖、平和、詔安、龍岩;廣東潮州、海豐、韶關、東莞;江西銅鼓、廣昌、永豐等不少縣市的許多地區也講客家話。此外,台灣海南四川湖南等不同程度地分佈著客家話。依據內部的差異,客家話大體可以分爲三個類型:以長汀話爲代表的閩西客家話,以梅縣話爲代表的粵東客家話,以贛縣蟠龍話爲代表的贛南客家話。進一步,可以分爲如下八片:汀州片(又稱閩客片),粵台片,粵中片,惠州片,粵北片,寧龍片,于桂片,銅鼓片。
    敝人在下面依照這些和梅縣主要語音差異資料比照這些分片,依我的看法或許應該做一個包涵上杭、永定、南靖、平和、詔安、饒平閩粵交界區的「閩粵片」的修正,畢竟這些客家話和梅縣話之間,主要語音的差異是一致的。
(四)客家話主要特點(以下使用通用音標)
  語音上:多送氣音,古全濁聲母,不論平聲仄聲,大多變讀爲送氣清音,如; “別、步”多讀作(p),“地、大、弟”讀作(t),“在、字、坐”讀作(c),“舊,舅”讀爲(k)。古非敷奉聲母部分字今讀作,而客話讀重唇音,如;“斧、分、放、腹”念(b),“孵、訃”讀(p),“扶、肥、飯”也念(p)。古曉匣母合口字,客家話中多讀(f)聲母或(v),如;“火,花”念(f),“話、黃、換”念(v)。古是曉組聲母(如“基、欺、希”的聲母),在細音前不齶化,仍保留舌根及喉音(k)的讀法;大部分地區沒有撮口呼韻母,撮口呼韻母混入齊齒呼韻母;古鼻音韻尾和塞音韻尾各地不同程度地保留著;聲調上,多數地區是6個聲調,少數地區有5個或7個聲調。閩西長汀話,連城,清流都沒有入聲,剩下平聲分陰陽,去聲分陰陽,上聲自成調共5個調。粵東客話平聲入聲分陰陽,上去不分陰陽。三芝鄉所屬閩西客家話的永定話、上杭話,饒平話都保留陰入陽入兩個聲調。
    在辭彙語法方面,最明顯的是保留了不少古漢語詞語。如“禾(稻子),食(吃),索(繩子),面(臉)”。還有一些具有方言特色的詞,如“目珠(眼睛)目汁(眼淚)”等。在語法上,常用一些如“老、公、子、哩、頭”等字首、尾碼。(參考資料:閩西、閩南、粵東北、粵東客家地理位置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3 17: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客家話各腔調的特色
1、豐富多元的客家各腔調詞彙
    台灣客家話腔調多,在三芝的客家話就包括永定、饒平、詔安、上杭、南靖五種之多,其中永定腔以高頭江姓永定高頭腔為主。要說客家各腔調特色,網站上所提供的這18課客家話各腔調,希望大家先全部仔細聽聽。這裡面我個人認為客家話各腔調中最具特色的是永定腔的“二”,“二”在客家話各腔調口語中幾乎都讀“兩”,如“二個人”讀“兩儕人”,但讀課文數字時也讀“兩”的卻只有永定腔如此,另外“有一天”一詞,客家話各腔調都已改讀成“有一日”,永定腔卻仍讀“有一工人”,“真快樂”一詞,高頭讀“好暢”,南靖讀“真暢”,這些詞彙在時代變遷中仍用這樣道地客家的讀法,彰顯永定腔在客家話中最具客家味特色,永定腔道地客家話本質實在是其他腔調望塵莫及的。
    客家話的豐富多元在連接詞“和”上的表現最是突出,例如;紙和筆的“和”,上杭讀“跈”,永定讀“同”,高頭讀“打”,南靖讀“搭”,平和讀“參”,詔安讀“和”,饒平讀“打”,大埔讀“同”,四縣海陸讀“佬”。另外這些有特色的一些詞彙也可以看出它們在地域上的關係,例如;從永定高頭、南靖、平和、詔安到饒平,分別“一起”讀“做伙”,“看”讀“仰”,“拿”讀“遞”,“頂”讀“崠”,這樣的特色套用永定話說真是“好有特色”。
    今天,客家已經是一種“學問”,研究客家的語言文化正在興起之中,我對客家擁有這麼多豐富的資源感到興奮,而客家各腔調的了解牽動著客家幾千年來歷史之“謎”也在一層一層抽絲剝繭中掀開,越是了解客家越是深深有一股“真過癮”的感覺。對於教學上,南靖客家話“拿”讀“擎”,饒平客家話“決”讀“gat2”,“不知如何,無法決定”讀“唔決煞”,我和江西的客家接觸過,江西客家語音和梅縣差不多,不過“客”讀“kak2”,“話”讀“va”,“姑娘”讀“bu ngiang”。這些都是給客語教學和做客家字典的人一個更謹慎下註解的參考。下面依照本網所提供的語音及地理關係因素分別閩西到閩南到粵東北到粵東到台灣,以上杭、永定、永定高頭、南靖、平和、詔安、饒平、大埔和台灣四縣海陸各腔調次序,表列網站上部分詞彙,並將相同的詞彙以同色表示提供參考,其餘的充當講座的習題,各自研究。
普通話        上杭        永定        高頭        南靖        平和        詔安        饒平        大埔        四縣        海陸       
壓歲錢        磧歲錢        磧歲錢        磧歲錢        磧歲錢        磧年錢        磧年錢        磧年錢        磧年錢        磧年錢        磧年錢       
很有趣        好有特色        好有特色        好特色        真特色        真過癮        真歡喜        恁趣味        恁趣怪        盡生趣        盡生趣       
對不起        對毋起        對毋起        對毋起        對毋起        歹意思        對不起        唔意思        毋好意思        失禮        失禮       
頂        頂        頂        頂        頂        崠        崠/頂        崠/頂        頂        頂        頂       
拿        拿        拿        拿        擎        遞        遞/拿        遞/拿        拿        拿        拿       
一起        共下        一下        做伙        做伙        做伙        做下        做伙        共下        共下        共下       
看        看        看        看        仰        仰        仰        仰        看        看        看       
和        跈        同        打        搭        參        和        打        同        佬        佬       
謝謝您        多謝你        感謝你        感謝你        感謝你        受惠你        感謝你        好得你        恁仔細        承蒙您        恁仔細       
真快樂        好快樂        好快樂        好暢        真暢        真歡喜        真快樂        真快樂        恁開心        真快樂        真快樂       
賽跑        來做超        過過子        拼相逐        走相躐        走相躐        走相躐        走相躐        盡盡逐        走相逐        走相逐       
翻開來            翻開來        翻開來        打開來        打開來        扳開來        翻開來        扳開來        翻開來        打開來        打開來       
2、客家各腔調語音差異與比較
    台灣客家腔調以講四縣人口最多,海陸次之,接下來是饒平。居於少數的是詔安、大埔、永定、上杭、南靖、平和等。作為台灣客家腔調語音區別大致有二點;一是四縣和海陸之間,“什麼、雞、街、介、解等字”的“ge”和“gai”,“要、票、貓等字”的“eu”和“au”;二是以四縣海陸和饒平腔之間的音韻系統,例如;見系溪母古章系三等合口聲母,“客、褲等字”的“f”和“k”,個別語音字,例如;“嘴”的“zoi” 和“ze”,“吹、炊”的“coi” 和“ce”,“水” 的“sui” 和“fi”,“弟” 的“tai” 和“te”,“碗” 的“von” 和“van”,“鞋” 的“hai” 和“he”等等,以下表列客家各腔調語音差異,主要差異字的語音並將相同腔調語音以同色表示。
普通話        上杭        永定        高頭        南靖        平和        詔安        饒平        大埔        四縣        海陸       
嘴        zhoi55        zhoi55        ze53        ze53        ze53        ze53        ze53        zhoi55        zoi55        zhoi11       
手        shiu53        shiu53        shiu53        shiu53        shiu53        shiu53        shiu53        shiu53        su31        shiu35       
弟        te35        te35        te55        te35        te55        te11        te11        te35        tai35        tai53       
飯        pon55        pon11        pon55        pon35        pon55        pon35        pon35        fon55        fan55        pon33       
碗        van53        van53        van53        van53        van53        van53        van53        von31        von31        von35       
筷/箸        kuai55        kuai55        kuai53        chu35        ciu55        ciu35        chu35        kuai55        kuai55        kuai11       
帽        mu55        mo55        mo53        mun55        mu55        guai53        mu35        mo55        mo55        mo33       
褲        ku53        ku53        koi53        ku53        ku53        ku53        ku53        ku55        fu55        fu11       
鞋        ha55        he11        he55        he55        he35        he55        he55        he11        hai11        hai55       
船        shon11        shon11        shen55        shen55        shen35        shen55        shen55        shon11        son11        shon55       
客        kak2        kak5        kak2        kak2        kak2        kak2        kak2        kak2        hak2        hak5       
廳        ten35        ten35        ten11        ten35        ten11        ten11        ten11        ten35        tang35        tang53       
貓        miau53        miau53        ngiau53        miau53        ngiau53        ngiau53        ngiau53        miau53        meu55        ngiau11       
雞        gie35        ge35        ge55        ge35        ge55        ge11        ge11        gie35        gie53        gai35       
世        sii55        sii55        sii53        sii53        she53        she53        she53        sii55        sii55        she11       
界        ga53        gai53        gai53        gai53        gai53        gai53        gai53        gai53        gie55        gai11       
水        fi53        fi53        fi53        fi53        fi53        fi53        fi53        shui53        sui31        shui35       
透過上表我們可以充分得到一個比較後的結果,那就是整個以上杭、永定、永定高頭、南靖、平和、詔安這些和四縣海陸主要差異字的語音是和饒平較一致的,其中南靖、平和、詔安和饒平幾乎相同。而距離梅州較近的上杭、永定,這些主要差異字的語音和四縣海陸及饒平比較,也是和饒平較一致,大埔則介於四縣海陸及饒平之間。所以將包涵上杭、永定、南靖、平和、詔安、饒平閩粵交界區的客家話做一個「閩粵片」的修正,是有相當理由的,畢竟這些客家話和梅縣話與四縣海陸之間,最重要語音如上表所示,她門差異是一致且共通性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3 17: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世界各國處理內部多語言的方式
1、瑞士:
    瑞士聯邦是一個智慧處理語言問題成功的例子。瑞士人口不及650萬人,國民人口比例為德語65%、法語18%、義大利語9.8%、羅曼斯語0.8%、其他6%,四大語言平等地得到憲法上「國語」的法律地位。
    雖然人口數字顯示德語佔著人口競爭力的優勢,不過事實上法語基於文化上的的優勢,具有高於德語的權威,但是意大利語和羅曼斯語顯得相對弱勢,尤以羅曼斯語最弱。為了解決內部爭議,公元1848年的瑞士憲法即規定前三大語言為「官方語言」,不包括羅曼斯語。公元1938年修訂的憲法規定包括羅曼斯語在內的四大語言共同為瑞士「國語」,但官方語言仍然只有三個。
    所謂的「國語」的規定強調民族語言平等,聯邦政府對境內弱勢語言提供教育補助,以免弱勢語言因競爭不過強勢語言而消失。所謂「官方語言」是實際行政工作的使用語言,聯邦政府的公文必須翻譯為三種官方文字。瑞士憲法依語言分佈實際情形,將全國劃定為四過語言區,其中有些是雙語區。聯邦政府對地方則尊重使用各郡所屬語言區的語言。但人民在境內任何地方都可以用使用任一官方語言。
2、加拿大:
    加拿大位居北美洲靠北極圈的半部,土地面積571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但人口只比台灣多一點,只有2,670萬人。國民大部分說英語,唯東部魁北克省為法語區。魁北克人口約680萬,佔加拿大總人口的27%,其中80%說法語。
    加拿大原為印地安及愛斯基摩人的分布區,十六世紀起法語人口逐漸移入,十七世紀末建立新法蘭斯殖民地。公元1755年英法戰爭的結果,魁北克遂歸英帝國管轄。雖然英人對魁北克採寬大政策,給予大幅的自治權,承認其使用法語的權利,但事實上英語族掌握了經濟實權,而法語族則淪為二等國民,英語成為高階語言,法語無法在政治、經濟等高階使用場合使用,法語成了次等語言。
雖然加拿大政府給予魁北克大量援助,推動雙語政策,但是仍然無法改變法語人口逐漸流失、法語次等地位低落,法語人口為二等國民的命運。魁北克人的不滿日益高昇,逐漸醞釀成魁北克獨立運動,公元1970年10月魁北克解放戰線綁架了英國駐蒙特利爾商務官,接著殺害魁北克勞動部長,震驚世界。公元1977年魁北克議會通過「一0一條款」,規定法語為魁北克省唯一的官方語言,所有公務機關文書必須使用法語;法語知識不到一定程度不得任用為公務員;員工有權要求雇用者使用法語通知、傳達、命令;非職務上的需要不得要求員工使用法語以外的語言;新移入魁北克的移民必須進入法語學校;交通標誌只使用法語標示。這個法案被聯邦最高法院判決「違憲」,但是魁北克省政府拒絕服從,仍然一意孤行。從此一語獨秀的的英語在魁北克省變成了非法語言,英語人士忍不下這口氣,組成「英語聯盟」,依然掛起招牌,卻被法語人士一夜之間全部拆光,英語聯盟總部被縱火。
    這個事件使得聯邦政府非常難堪。公元1990年聯邦政府召集全國省長會議,最後為了國家統一與和諧,通過了「查洛頓協議」(Charlotteton Accord),並由議會通過修正憲法所謂「特殊社會條款」,承認魁北克「特區」的地位,特區有權立法保護自己的文化與語言。加拿大的印地安人、愛斯基摩人並因此法的通過而得以成立自治區,組織原住民議會,保存自己的語言文化,並獨立處分區內的自然資源。
3、比利時:
    比利時王國位居歐陸西岸的中間,土地三萬五千平方公里,略小於台灣,人口只有一千萬,約台灣的一半。居民有兩大族群:即說荷蘭語的佛拉門人「Flemen」,佔人口的55%,聚居於北方;說法語的瓦隆人(Wallon),佔人口的44%,聚居於南方,其餘是東境約1%的德語人口。
    瓦隆人從事工業,經濟地位較高,佛拉門人務農,及下層勞動,經濟地位較低,但佛拉門人出了許多才子,頗有文化上的自傲,兩個民族互相輕視,互相討厭對方的語言。這兩個民族因為共同反抗來自法國和荷蘭在政治上或宗教上的壓迫而團結為一個國家,但是多民族國家共通的語言問題卻也一樣無法避免。
比利時200年來一直以法語為唯一官方語言,公元1814年拿破倫跨台,為荷蘭所併吞,荷蘭開始在荷語區內設立荷語學校,並在其他區域設立荷語課程,此舉引起仰慕法語文化的佛拉門貴族和瓦隆人的不滿,乃聯合於公元1832年推翻統治而獨立。
    雖然憲法上承認佛拉門語與法語有使用的自由,但為了報復荷蘭人強迫使用荷蘭語,政府竟以法令規定法語為唯一官方語言,此舉引起佛拉門平民強烈反彈,乃制定「語言法」,規定在北部的佛蘭德爾區禁止法語使用,導致創校已四百年的魯門大學分裂,為了收容一萬五千人以上的法語學生,政府乃在瓦隆區建設一所新魯門大學。
    國會中使用語言最具有語言平等的象徵意義。法語一直是比利時的貴族語言,雖然獨立了,比利時國會一直是法語獨霸的局面,雖然是佛拉門語區選出的議員也以法語發言,公元1894年開始有人使用佛拉門語時受到瓦隆人強烈抗議。以佛拉門語發言的次數到公元1919-1920年下議院只有31.4%,上議院則為0%。直到公元1930年國會設同步翻譯,以佛拉門語發言的情形才得到改善。公元1960年佛拉門語發言次數在下議院達47.6%,在上議院達41.6%。
    經過許多紛爭和協調的結果,公元1961年修改新憲法,明確劃分全國為四個語言區:佛拉門語區、法語區、德語區、首都布魯賽爾佛拉門語法語雙語區,而以法語及佛拉門語為官方語言。公元1963年又制定「語言三法」,規定在各自的領域內,行政、司法、教育等各種制度的官方語言為該區語言。各區內交通標誌原使用雙語,自此只使用該區的語言,唯首都交通標誌使用雙語,並強制佛拉門人學法語、瓦隆人學佛拉門語。
七、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
1、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的通過
    爲了解決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過反復的研究和科學論證,提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概念,採取新的舉措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元2003年10月17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十二屆大會上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公元2003年10月頒佈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産”系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爲個人視爲其文化遺産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人類的創造力。”
按上述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産”包括以下方面:
(a)?口頭傳統和表述,包括作爲非物質文化遺産媒介的語言;
(b)?表演藝術;
(c)?社會風俗、禮儀、節慶;
(d)?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e)?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截自目前為止,中國已有29處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其中文化遺産21項,自然遺産4項,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産4項。另外中國的古琴、昆曲2項被列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産”。
2、閩粵區客家話應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
    台灣最主要的語言是福佬話和客家話,關於她們在漢語中的時間定位,福佬語文言讀音,可以推論到所謂的中古音,也就是廣韻,集韻等韻書所記錄下來的唐代、宋代的漢語發音。至於客家話,一般說起來,客家話、廣東話,只能上推到中古音(隋、唐)。普通話則只能上推到元朝(中原音),算是漢語內的小娃娃。
    要瞭解福佬話和客家話在漢語中的時間定位,就要瞭解漢語演變的過程。從春秋、戰國一直到秦漢時代,聲韻學上稱爲「上古」。在漢代後,複輔音聲母消失,語音也漸變。從六朝到宋朝,聲韻學上稱爲「中古」。它又可以前期和後期。其中最重要的是「廣韻」這本書。廣韻這本書記載的是唐朝初年的語音,許多漢語方言都可以從這本書的音系來加以分析。
    三芝的客家話包括永定、饒平、詔安、上杭、南靖五種,透過語音的比對,這些上杭、永定、永定高頭、南靖、平和、詔安和饒平是比較一致的,其中南靖、平和、詔安和饒平幾乎相同。饒平客話“市集”稱“墟hiu11”是古越語的保存,此外還有其他更多有音無字的詞彙,經專家考證的結果,也都是古越語的留存。另外饒平客話和古漢語語音直接關係可考的,以下舉二例說明:
(1)如“他”字
      饒平客話讀“giu55”,而閩語讀“伊 i”,四縣、海陸客語讀“gi”,而考
     “他”字原屬方言,作第三人稱代名詞,考原正字為「亻渠(通渠字)」,
      而“渠”字集韻解如下:求於切音渠呼彼之稱通作渠;唐韻解如下:疆
      魚切;集韻 韻會 正韻解如下:求於切音蕖,又俗謂他人為渠儂。
(2)又如“區”字
饒平客話讀“kiu11”,而閩語讀“ku”,四縣、海陸客語讀“ki”,而根據音韻家考“區”字中古音為“kiu”(注:《漢字古今音表-修訂本》,李珍華、周長楫著,中華書局,第90頁),而“區”字唐韻解如下:豈俱切;集韻 韻會解如下:虧于切;正韻解如下:丘于切音驅;韻會解如下:曲禮不嫌諱名謂宇與禹,丘與區,禹宇二字其音不別,丘之與區,今讀則異然尋古語其聲亦同。從上,則此“區、丘”二字饒平客話今均讀“kiu11”,合於韻會之“丘之與區,今讀則異然尋古語其聲亦同。”之說,所以饒平客話只要比對其他方言“區、丘”二字是否讀同音,即可知“何者為古?”。又從中古音比較上,饒平“區”字讀“kiu11”,而閩語“區”音失去“i”變成“ku”,四縣、海陸客語失去“u”變成“ki”。
    由上說明,顯然“他”字音,饒平客話較合於韻書“渠(ㄑㄩˊ)”之說;“區(ㄑㄩ)”字音,饒平客話也較合於韻書所謂“古語”之說。而饒平客話和四縣海陸客話更大的區別在客話中介音“ㄧ(i)”、“ㄨ(u)”和“ㄩ(i u)”的部分。
    關於“i”:饒平客話“天、添、田、甜、邊、片、點、典、電、店、停、廷、庭、間”等字,都沒有“i”。因此“天”、“聽”不分,都是ten11。
    關於“u”:饒平客話“關、官、觀、棺、冠、鰥、管、館、灌、慣、貫、拐、虫另、怪、快、瓜、寡”等字,都沒有“u”。因此“瓜”、“家”不分,都是ga11。
    關於“ㄩ”:饒平客話“語、女、區、渠、取、去、趣、需、須、虛、墟、鬚、徐、許、居、舉、矩、具、句、拒、聚、鉅、巨、俱、詎、炬、鋸、呂、旅、屢、鋁” 等字都是有“iәu”或變體“iu”。例如“女”ngiәu53。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3 17: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饒平客話一些語音與四縣海陸差異部分,例如:“才、財、材”等字都是cai55,“圓、袁” 等字都是vien55,“斤、根、巾” 等字都是giun11……等等。
    關於饒平客話許多字沒有“i”介音的問題;中國社科院語言所、上海師大語言所,鄭張尚芳在《浙南畬族話的特點及其來源分析》表示:“四等 -i- 介音在中古音前期時還沒有出現(因而混於二等),客話中一些四等帶 -i- 介音,是直到中古音後期──中唐至五代才出現這種介音增生現象。”
    國立中山大學邱彥遂在《喻四的上古來源、聲值及其演變》2002/7,引述潘悟雲(2000:64)越南語中的漢語借詞有“漢越語”和“古漢越語”兩個層次,“漢越語”反映《切韻》以後的歷史層次,“古漢越語”反映《切韻》以前的歷史層次(注:中唐以前),四等字在“漢越語”帶 -i- 介音,但是在“古漢越語”中不帶-i- 介音。例如:“邊ben”、 “點dem”、 “蜆hen” 、“貼tep”、 “添tem”。有趣的是,以上這些越南語中的漢語借詞不但都沒有“i”介音,並且讀音和饒平客話相同。這樣“古越族”、“越南語”、“畬族語”和“饒平客”語言相同部分,可以解釋筆者對饒平客家和“畬族”血統之間的關聯的說明(注:見拙作《客家源流》,詳細內容在網址http://host.cpes.tyc.edu.tw/~team76/客家源流中)。
    以上說明,饒平客話語音深層裡最突出表現爲部分語音“保留比四縣、海陸客語更早期,也比福佬話所謂中古音更早期的古漢語”。證明饒平客話不但是“語言活化石”還是“客話之寶”。
    筆者認為,包含饒平客話在內的這些「閩粵客話」,不但是“客話之寶”,他們對客家的研究有不能忽略的重要性,對漢語的研究也是有相當價值的,這些包含饒平客話在內的古老客話,可以說已經是“世界人類共同的遺產”,足夠具有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定義中的資格,應該向聯合國申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以取得保護,而這些母語也實在值得後裔們多多珍惜。
八、三芝文化休閒產業的具體建設
三芝擁有美麗的山水景觀,梯田、藝術村是本鄉基礎,櫻花和農作物筊白筍是本鄉特產,就現有文化建設“名人館”和“李天祿布袋戲館”顯然仍不具文化休閒產業號召力。敝人具體建議在半天寮建設一個世界級“草屋聚落”,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曾經舉辦,我也參加了“大家來建草屋”活動,有一個小型樣版可供參考,可惜這個“草屋”位置偏僻又只有單一而無法形成氣候,在這裡建設一個世界級“草屋聚落”,並結合半天寮山腳楓愛林山莊的藝術家,可將櫻花、民居、藝術家結合成長期有生命力的文化休閒產業。另外在三芝複製一個世界級“土樓群”,是一個很具創意的構想,“土樓群”內可以展演布袋戲並且和圓山仔藝術村結合,單單它具有的校外教學功能,就足以帶動人潮。我想都市中大家爭相建設世界超高大樓,在此地建設這樣的一個世界級“土樓群”是和地方文史環境完全融合的。這兩個構想將使三芝文化休閒產業從海線擴大到山線,整體而全面的開創一個新局,它將帶動整個三芝現有藝術村、櫻花和農作物筊白筍特產,台灣在轉型之中,處於農村的三芝在這方面的規劃與投資,相信對地方和整個台灣都可創造長遠且無限利益的。
九、結論
   從歷史和人文的角度看台北縣的客家話應該就是永定、饒平、南靖、平和、上杭、詔安腔的客家話,基隆和三芝、淡水、新莊更是永定、饒平的主要基地,可惜這些語言因為歷史的因素而消失。而現在世界上有將近六千種的語言,到了21世紀末世界上90%的語言會死亡、滅種。語言和瀕危動植物物種一樣,正在迅速消失,我們只有表現出承諾和關心,才能使瀕危語言生存下去。台灣原本有二十幾種以上不同的語言,但是目前已經有一半已經死亡了,這些死亡的台北縣客家話就是。台灣的本土語言流失嚴重,要是根據 Krauss 世界語言流失的情形來推算,21世紀末,台灣大概就只剩下普通話一種語言了。
    語言流失、語言衰微、語言死亡的問題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如何挽救語言流失以促進語言保存、如何讓衰微的語言得以復健及如何讓瀕臨死亡的語言得以重生。進步文明的我們已經知道,台灣的多元語言現象,就像花園裡百花盛開的美景,多元語言並不是我們的負債,而是我們的文化資產,多元語言更是我們走向國際文明社會的寶藏。弱勢語言就像珍貴稀有的花朵一樣需要細心呵護,特別的加以保護,才有繼續存活的機會。
    由於歷史的因素和社會結構的改變,造成這些客家人的國語化和福佬化,即使這些國語化或福佬化的人都還是客家人,但就語言流失、語言衰微、語言死亡而言,其中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不同。永定、饒平、南靖、平和、上杭、詔安客家話的困境,我們從客家電視台的開播到現在,就極少有機會聽到,這種情形就足以說明這些客家話和瀕危動物物種一樣,正在迅速消失。並且是目前客語中最弱勢而急待挽救的語言。
    從毛利人復興毛利語的過程,我們看到他們動員整個國家機器,從修法開始逐步到落實推行,確實值得我們學習,而世界上也有許多國家處理多語言成功的例子可為借鏡。這些客家話的復甦,不只是代表台灣的進步而已,是古越語的留存,是古老且深具保留價值的“語言活化石”。因此這些客家話的發展需要各界更多的關懷與鼓勵,況且會這些客家話的人,幾乎也會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和福佬話,他們真正可說是台灣各民族融合中的模範生和大典範。因此希望讓所有學客家話的人,都能在學客家話中學到這些客家話,也能認識台灣語言的多元之美,為台灣族群和諧走出健康的未來。
    歡迎您的光臨,這幾場的講座安排社區、國中學老師和學生一起參與,是一個成功的開始,雖然不會說「客家話」不等於消失了文化,但身為一個客家人不會說客家話總是一個遺憾,它不是擁有一個博士或總統的頭銜,它也不是擁有滿口英文日文就可以就可以彌補的,而它的遺憾是一代一代無止境的延續,我們應該當機立斷採取行動「恢復母語」。您的光臨見證我們是一起為如何挽救語言流失以促進語言保存,如何讓衰微的語言得以復健,如何讓瀕臨死亡的語言得以重生,做出實際且具體貢獻。台北縣政府對於推廣客家話向來是積極而有效率的,相信有能力的政府才有機會在台灣使這些客家話復甦,最後網站上的這些客家話足以作為這些客家話“朗讀比賽”的素材,爾後進行必要的“師資訓練”和這些客家話的“聚落導覽”,建立一個這些客家話的“教學資源中心”正是時候,而台灣和大陸都在進行“世界客家中心”的建構,這些資料也提供教育部和客委會這方面建構的參考,感謝您!!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 10: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host.cpes.tyc.edu.tw/~team76/myweb7/new_page_0.htm 里面有各地客家话口音对照

地点:

大埔    永定    詔安    饒平

平和    上杭   永定高頭   南靖書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0 16: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论写得很好.....

2、閩粵區客家話應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

有人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吗???

六、世界各國處理內部多語言的方式

魁北克人太强大了!
看来都要从立法方面去努力才有用...
可是中国政府30年来一心一意地搞经济,在保护文化多样性方面做得实在太少了...文化流失的问题是刻不容缓的,不能等啊...
印度政府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可是他们经济发展没有中国快..
这一定是个tradeoff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13: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