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pts.org.tw/~prgweb1/2000/writer2_01.htm
凸筆下的吶喊--賴和
他是一位留著兩撇鬍子的醫生。
原是個愛生怕死的人。後來克服恐懼,參與台灣抗議文學潮流,並提攜後進不餘遺力,被人尊稱為台灣新文學之父。
中日甲午戰爭那年出生彰化,隔年,一歲,日本佔領臺灣。
他生長在舊式家庭,唸私塾接受漢文教育,因為在他的意識裡「沒有一條辮子拖在背後,就不像人」,後來,書房先生再三催促下,才不得不進學校,學日文。終其一生,皆以中文寫作。
中學畢業,有人建議他去做「補大人」﹙類似警察﹚,卻因那時代的補大人,多是無賴,得法律保障,簡直是橫逆罪惡的標本。他天生就有正義感,
民國前三年,他十九歲,進入台北醫學校,決定了一生的事業。民國元年,和王草女士結婚。民國八年前往廈門博愛醫院供職,受不了思鄉之苦,回彰化自行開業。
他給鄉人的印象是穿短衣褲,留八字鬍,行為質樸有禮,說話謙虛得體,貨真價實、有修養的鄉巴佬。而醫德很高,志不在賺錢,對貧戶,不是減免醫療費,甚至贈送昂貴藥材。
遠渡廈門期間,受到五四運動衝擊,深感文學不該是貴族的消閒品。返台後積極參與臺灣新文學運動。\r
民國十二年,因治警事件第一次入獄後,發表第一首新詩『覺悟下的犧牲H二林事件戰友』自此積極投入創作。
民國十五年,發表第一篇白話文小說『鬥熱鬧』。此後陸續發表小說二十篇,新、舊詩及雜文隨筆多種。主要小說有『一桿秤仔』『不如意的過年』『善訟的人的故事』『浪漫外紀』…等。新詩『流離曲』是日據時代台灣新文學最長的一首詩。『南國哀歌』則是悼念霧社事件起義的抗日同胞。
他一生創作的主題大致有三:一、舊社會習俗的敗壞。二、被屈辱的人民。三、弱者的奮鬥。是殖民地抗議文學的標準模式。
他開創文人相重的傳統,受他影響的後進有楊逵、王詩琅、呂赫若;吳濁流、葉石濤…等人。
民國三十年珍珠港事變次日,他第二度入獄,獄中撰寫日記,因病重出獄,一年後以心臟病發逝世,享年五十。
他一生為反抗殖民努力,但終究沒看到台灣光復。
http://www.pts.org.tw/~prgweb1/2000/writer2_01.htm
http://www.pts.org.tw/~prgweb1/2000/writer2_01.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