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92|回复: 2

【转帖】连城风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30 12: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涮九品   

连城传统火锅名菜,俗称"涮九门头",源于连南朋口溪流域一带。据传,昔日朋口溪流域船工很多,他们常年累月泡在水里劳作,为驱除湿气,时常煎煮香藤根、鸭香草等中草药饮服。后来,一位船工偶然发现以这些草药加牛肉炖酒服食,妙不可言,于是,米酒炖"九门头"逐渐传开。 涮九门头,系选用牛身上最精华的九个部位的肉,即牛舌峰、百叶肚、牛心冠、牛肚尖、牛里瘠肉、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经过严格选料,精细刀功,辅以佐料、米酒和数味中草药制成。此菜鲜嫩脆爽,汤味馨香,有健胃补肾、法寒去湿的功效,是药膳兼济的佳肴。由于食用的是牛身上九个部位的肉,几乎包括了牛身上主要精华,故又有"一餐吃了一头牛"之说。 "涮九品"制作方法,是将牛肚尖等九样肉洗净切好,分别装盘;将姜什、芝麻酱、花椒、沙茶酱、香醋等佐料分别装碟;以米酒炖香藤根等中草药熬出的汤汁倒入火锅。食用时,火锅烧旺,边涮边吃,独具风味。
此菜已列人全国名菜谱。

芋子饺


芋子饺皮呈玉色,形如半月,内包猪肉、香菇、大葱等原料调制的馅心,食之皮嫩馅香,润滑适口,是连城城乡群众逢年过节必制的传统名食,在连城已有数百年历史。据传,早期制作的芋子形如"米桃"(寿桃),俗称"桃子,又因芋饺上席后须趁热食用,放凉后则香味流散,故又有别名"赶烧"(趁热之意)。 芋子饺的制作方法,是将煮熟的芋子去皮捣烂,和以地瓜粉反复搓揉,擀成圆形薄皮,将瘦肉、香菇、虾米、大葱等配料剁碎炒至半熟,榨去汤汗做成馅心,以皮裹馅捏成半月形状,置蒸笼上蒸熟后装盘,淋上麻油、猪油,撒上芝麻,趁热食用,有鲜、香、嫩的特点,来连城的游客在街头小吃摊上即能品尝这种别具风味的小吃。

慈菇

慈菇,又称剪刀草、燕尾草、蔬卵,属泽泻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连城已有百余年种植史,县志中有"莽菇,即慈菇也,味甘而带苦"和"慈菇,俗称蔬卵"的记载。 慈菇是连城的主要特产之一,其主产区分布在莲峰镇的李彭、城西、赤岭和松洋等村,亩产可达千斤左右,高的可达1500斤,每年都有几十万斤上市。 慈菇果实为黄白色或青白色球茎,外形呈长圆形,上有肥大的顶芽,表皮有环状节,类似闽南的水仙花种。慈菇富含淀粉、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维生素B、C及胰蛋白酶等多种营养成份。慈菇与猪肉(或猪大肠)、大蒜、油炸豆腐等搭配,可加工成"慈菇红烧肉"、"和尚戴帽"、"慈菇片炒瘦肉"等酥香美味佳看,是宴席上的连城名菜之一。此外,还可制成慈菇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慈菇不仅可作蔬菜,而且还有药用功能,鲜慈菇切碎,加上适量的冰糖和豆油煎煮,临睡前服用可治疗肺结核引起的咳血。另外,将慈菇捣烂与生姜汁调匀,涂敷于皮肤肿痛处,有消炎、退肿、止痛之效。

大头菜

大头菜是连城的土产之一,又名根用芥菜,系十字花科、芥菜的变种。人们利用其肉质根和茎叶进行腌制。是人人喜爱的佐餐佳看。 大头菜的根呈圆椎或圆筒形,肉质肥大,叶似萝卜,茎细长,叶互生,叶色浓绿,叶柄细小,两侧有翼。腌制后的大头菜呈黄褐色,甘咸适中,香而微酸,脆嫩可口,生吃、炒吃均可,切丝与猪肉共炒,其味更美。固带微酸,故有增强唾液分泌、开胃、健脾、消食之功能,是病后增强食欲,促进康复的佳品。 大头菜一般经选料、初晒、拌料、复晒、加料、密封和腌制等工序加工而成,加工后的大头菜只有原重量的囚成左右。存放越久味越香,大头菜的主产区分布在城郊,年产量约五六十万斤。由于经济实惠,味道可口,故畅销于毗邻的长汀、清流、宁化、上杭、龙岩、永安、三明等县市。

荸荠

荸荠,别名"地粟",俗称"马莽",《连城县志》物产记载称"凫茨",系莎科。荸荠属当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果实为扁圆形球茎,已有3OO多年种植史,为连城传统特产之一。肉质纯白,甜嫩多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钙、磷、铁、抗坏血酸、尼克酸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广泛的药物价值、有生津清热、益气消食、明目退翳、清炎、降压、醒酒等功效,被誉为仙果。主产地在莲峰、揭乐、隔川、林坊和文亨等乡镇,年产8000吨左右。 1979年起外销香港,年外销量5000多吨。经加工的荸荠松,远销南洋一带。

御豆

御豆,俗称鱼豆,亦称皇帝豆,一年生草本植物,有大、小鱼豆之分,是蔬菜豆类中的佼佼者。成熟籽粒扁而椭圆,略带黄色,红花斑点,含丰富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肉质疏松鲜美,不论鸡、鱼、鸭、肉、冷盘都可掺用,烹、炒、煮均宜,是连城宴客珍品。据传清代曾列为贡品,御厨称羡,因而得名"御豆"。 县内各乡镇村均有零星种植鱼豆,主产地在罗坊乡。鱼豆每年中秋上市至年底,带壳鱼豆日上市量近百担      。

漾豆腐

"漾豆腐"是四堡乡一带地方传统风味菜肴,已有数百年历史。四堡群众家家户户善于加工豆腐,由于使用山泉水,制出的豆腐特别鲜嫩。以此加工的"漾豆腐",风味独特,远近闻名,是当地群众逢年过节、婚丧喜庆、款待亲朋不可缺少的佳肴。 "漾豆腐"的制作方法是,准备好白豆腐、鲜瘦猪肉、香菇、葱等原料和味精、香油等调味品。将白豆腐切成一寸见方的小块,将猪肉、香菇、葱等剁烂成酱作焰。以手指在豆腐块上戳出小窟,填入馅料。烹时将豆腐块排于油锅中,加入骨头汤焖熟即起锅装盘,撤上葱花、胡椒粉上席。 "漾豆腐"的特点是浓香软嫩,清爽可口,趁热品尝,味道特佳。

珍珠丸

"珍珠丸"是连城传统风味名点,是城关群众逢年过节必制的食品,素负盛名。特别是客人至时,当地群众常以此招待,以示尊重。因其外层裹糯米,晶莹剔透如珍珠,故名"珍珠丸"。 "珍珠丸"的制作方法为制皮:洗净水芋,煮熟后去皮捣烂,掺入地瓜粉搓拌均匀,捏成小圆团,擀成薄皮;制馅:鲜冬笋、五花肉去皮,连同水发香菇、荸荠、虾米、葱等切碎炒至半熟。制丸:在皮块内包入馅料,团成丸子,外面滚粘上充分泡胀的糯米,上蒸笼蒸熟即可。造型别美观,食之鲜香软糯适口。

捆粄

"捆"亦称米粉米反、卷米反,是客家人祖先自北南迁后,因当地不种小麦,无面粉可制春卷,而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的一大创造,北风南味,别具特色。连城南部地区,几乎家家会做,人人爱吃,街头小吃摊上也时有出售。 "捆米反"所用原料为粳米或杂交稻米,淘尽泡发后磨成米浆。以平底铝盘蒸成薄粉皮,将瘦猪肉切丝、韭菜切段加绿豆芽炒成馅,以米粉米反皮包馅制成春卷样,即可食用。

白骛鸭

被农林部列为全国禽畜优良品种之一的"连城白骛鸭",又名:"连城白鸭",被誉为"全国唯一药用鸭"。光绪年间上海锦章书局石印《十药神书》记载治咯血、虚痨等病症。清朝道光年间列为"珍品、贡品"。 建国后被编入《中国家禽品种志》。经厦门大学生物系和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福建省分析测试中心测定,富含17种氨基酸和10种微量元素,胆固醇特低。具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法痰开窍、宁心安神、开胃健脾功效。民间常用于麻疹、肝炎、肺结核、不明原因的低热、高烧、烦燥失眠等病的辅助食物疗法。 该鸭不油腻、汤味独特、肉质鲜美。饲养期越长、药效越高,饲养4个月以上方能食用。 连城白鸭主要分布在城关、北团、塘前等地。相传它是骛与鸭杂交,经鸭农不断选育而成,平均体重1.25~1.5公斤,年产蛋22O~240枚。其外貌特征:嘴、蹼均为青绿色,眼球黑色,全身羽毛洁白,故称白鸭。由于长期的培育选种,遗传困子比较稳定,外形比较一致,身躯狭长结实,前胸浅,腹部略下垂,体形呈楔状,行动轻快,适于丘陵梯田山区饲养,因此,是比较有发展前途的良种。

红心地瓜干

素有闽西著名"八干"之一美称的连城红心地瓜干色泽鲜红,味道甜美,质地软韧,营养丰富。加工时不加任何色素,是老幼皆宜的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和宴客的美食。早在二三百年前,就驰名中外,成为清代贡品,清宫御厨还把连城红心地瓜干制成宫廷宴席上的上乘名点--金茹片,博得"老佛爷"的喜爱。连城地瓜干的经营及其优点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的,它是用当地培植、嫁接的红心地瓜制成的。这种地瓜产于冠豸山下一带,此地土壤多系紫色土,微酸性,含磷高,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利于地瓜生长。其制作一般经过选薯、蒸煮、去皮、初烤、压制、烘干、修整、包装等工艺,故能保持天然色泽和品质。 连城地瓜干既可作旅途点心,也可切成条块,拌上面粉、鸡蛋、香料,经油炸后,撒上白糖,作为佐餐佳肴。若蒸煮时调以芝麻、蜂蜜等佐料,则更是芳香扑鼻,诱人食欲。 近年来,地瓜干的品种及其产量增长很快,目前城区的十多家工厂已能生产二三十种地瓜千系列产品。产品不仅畅销大江南北,还远销东南亚和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连城仅地瓜干一项,年产值就达亿元,已形成良好的"地瓜干效应"。

网络来源:http://www.minxi.com.cn/kjzj/meishi/lianchen.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11 10: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名菜:“八大干”、“涮九门头”

转帖:

客家名菜:“八大干”、“涮九门头”

http://www.ha.xinhuanet.com/xhzt/2003-10/23/content_1094785.htm
( 2003-10-23 16:37:23)


--------------------------------------------------------------------------------

  提起客家民俗,不能不说客家饮食。中国地大物博,食物资源广泛,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且内涵丰富多采,汉民族尤为世所公认是最会吃的民族。客家人的饮和食,与汉族其他地区很多相同或基本相同,而由于本民系发展有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历史背景等等,饮食文化也别具特色。

  据客家民俗文化研究有关专家介绍,
客家饮食既传承祖居地传统,又能吸取迁徙所经之地诸多饮食特色,更善于与聚居地的土著相融合,这便形成了客家饮食的丰富性。客家人的食谱,既有吴越地区的酸甜菜肴,也有巴蜀湖广地区的辛辣食品,更有闽粤地区的酱腌味菜。然而,客家菜特点的形成,与客家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水平有很大关系。客家人早期既多聚居山高水冷地区,地湿雾重,食物宜温热,忌寒凉,故多用煎炒,少吃生冷,在使用香辣方面更为突出,菜肴有“鲜润、浓香、醇厚”的特色。出门即须爬山,生产条件艰苦,劳动时间长、强度大,需要较多脂肪和盐分补充大量消耗的热能,饮食以烹调山珍野味见长,略偏“咸、油”。 长期的迁徙流离及聚居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客家人艰苦度日,就地取材,制备咸菜、菜干、萝卜干等耐吃耐留的食物,这便形成了“咸、熟、陈”的特点。闽西豆腐干、罗卜干、地瓜干、菜干、猪胆干、老鼠(田鼠)干、肉脯干、笋干等闽西“八大干”便是客家人在长期生活中创造的。从上述特点的形成,也可见客家人适应环境能力特强,并创造了有特色的饮食文化。

  记者在客家人聚集地连城县采访中,品尝最具特色的客家风味菜肴——涮九门头。所谓“涮九门头”,是精选牛身上九个部位(牛里脊、牛肝、牛肾、牛舌峰、牛心冠、蜂肚头、百叶肚、牛肚壁、黄血管)的优质肉,配以除风湿的香藤根、鸭香草,用有通筋活血的当地米酒涮熟而食。由于配料来自牛体内各九个门户,因此被客家民众称为“九门头”,有人风趣地把这道菜称为吃了一头牛,因为牛身上的重要部位几乎都吃了。据传,连城县多山,交通不便,主要由水路运输,船工很多,他们终年累月泡在水里劳作,为驱除湿气,时常煎煮香藤根、鸭香草等中草药,一位船工偶然发现以这些草药加牛肉炖酒服食驱湿极好,但又买不起牛肉,只好买些牛杂,于是发明了“涮九门头”。该道菜不仅味美,口感好,而且健补身,自创造之后,便世代相传,延续至今,已历经数百年。

来源:新华网 记者景延 - 编辑:游 黎

http://www.ha.xinhuanet.com/xhzt/2003-10/23/content_1094785.ht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12 22: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随笔】小镇香肴

小镇香肴   

黄征辉
     
    民以食为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当年读了陆文夫的小说《美食家》,始知“吃”除了果腹,还是一门学问。
    现如今的人们,是越来越会吃了。美食家一天天多起来。
    闽西这地方,民间有一道菜,过去叫“涮九门头”,前些年上《中国名菜谱》时,叫“涮九品”。不久前又有人称它为“一壶九香”、“一盘九脆”。这道莱原先在乡村间流行,现在不仅进了城,还进了星级宾馆。吃过的人都说好吃,没吃过的人都想尝一尝。
    说明白了,你可能不信,这道莱的主料是为人所不屑的“牛杂”。即是:牛肝、牛肾、牛百叶、中舌黄等九种牛肉脏。原料不奇,煮法有讲究。
    要先把辣薯、香藤根等几种中草药,置于酒中婉煮,待婉出药味,加入米酒。煮开后,将九样牛杂投入壶中“涮”。稍顷捞起,以大盘盛肉,以大碗分装壶中的涮酒,碟中调好熟油、姜汁、香醋等佐料。宾主围桌坐定,便可在满屋香气里端碗举著,吃得不亦乐乎。有人喻称:一餐吃了一头牛!
    做这味菜,不容易的地方是买料。杀牛一般在凌晨,杀的牛不多。所以要起得早。去迟了,买不齐九样肉,也不那么新鲜。实际上,由于有的牛内脏肉量少,大多数时候只能采购到九种肉里的五六种。有时为了换口味,将这中杂改涮为炒。炒得好,脆嫩爽口,也就成了“一盘九脆”。 这“涮九品”的发源地是连城南部的新泉一带。新泉是个小镇,风景秀美。两条河流在此交汇;再滔滔奔向河江。古榕葱葱,绿竹婷婷,河面宽阔如江,把个镇子围成翡翠半岛。历史上,小镇曾是水运码头,墙帆片片,人来舟往。镇里许多人家以撑船放排为生。常年水上劳作;易得风湿。不知何时,当地人品察出牛内脏经药酒煮涮,既上口健体;又祛除风寒,实为一食多益之妙膳。遂时常煮食,并讲究刀工火候。他们没想到,劳苦船家琢磨出来的这道土菜,竟有今日登堂人室、身价倍增之风光。
    新泉父老还是煮狗高手。俗语道:狗肉上不得正席;然狗肉之香,多人垂涎。据说客家人都喜好杀狗烹狗,而美食家们认为,吃狗肉就要吃新泉人做的,其味最佳,尤其是他们的焖狗肉。装得满墩墩的大盘狗肉端上桌面时,只见肉块硕大,白白颤颤;但闻奇香人鼻,直透肺腑,把你肚内沉睡八辈子的一条条馋虫都勾醒了!
    实际上,在新泉的狗肉宴上,最美味的还不是那大块大块的狗肉,而是最后上桌的“狗肉稀粥”。煮这粥程序大约是:待桌上的狗肉吃得所剩不多时,原先搁狗肉的灶锅中开始升大火煮粥。米要少些,水要多些。将席上剩下的九块疙瘩狗肉连带汤汁倾入粥锅中,尤其不要忘了放人曾与狗肉一道炯煮的一种香味独异的草叶——毕拨。待米心尚未煮透时,这粥便起锅了。米少汤多,香气氤氤。碗中调入少许醋汁。咬着尚未煮烂的米粒,有清脆感,冲淡了原先吃狗肉时的满口粘腻。食者边吃边叫好,打了一碗又一碗,肚皮涨圆了,还不愿罢手。 新泉镇上的井水好,做的豆腐特生白软韧,远近有名。配上河里的小鱼儿,又增了一样可口的菜肴——溪鱼豆腐。
    远客闻香而来。等客人坐好,奉上清茶,店主人递上菜单,一看,菜名一长溜,好吃的多着呢。
    此去往北四十余公里,便是山雄水碧的冠豸山。新泉人在大路边竖起大牌子,上书:游冠豸山名山,品新泉美食。到这里饱口福的人,倒真是一天比一天多了。前些时,镇上搞起了美食协会,有模有样地做起了“吃”的文章。 美食协会成立那天,镇里几十家大大小小饭店的老板来了。县长也来了。选了几家木秀于林的店,第一批授给“美食店”的牌匾。一行人敲锣打鼓沿路送去接愿的店家,门前点起震耳的鞭炮。老板穿戴着统一制作的雪白衣帽。乐不可支地与县长及镇里的头头脑脑握手合影。

     
    来源:http://www.keshang.com/keyuan/fengwu/ys19.html

[ Last edited by fxfx1972 on 2005-4-12 at 22:23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23: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