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4-2 02: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位真正的客家人看到客家话的流失都心痛。用“涯系客家人”为题也未为不可。只是艺术并非口号,须讲究受众的心理审美和接受度等要素。
2000年左右广东卫视有部宣传客家的文化片,名字就叫《我是客家人》或者《客家人》,当时大家看了都反映好。虽然因为是由一些企业赞助的,在片尾非常别扭地专门说到某几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正如前面有乡亲提到的,台湾也有首歌叫《涯系客家人》。
所以adj乡亲所说的观点我认同。他的提醒并无什么不怀好意。
当然没谁指望一部由某地域自己出资拍摄的有可能有结果也有可能流产的电视片能反映到整个客家世界。但有一点必须澄清,在本论坛待久了的人都清楚,大陆客家流行音乐或者称为新客家原创音乐并非由梅州一地的人作了努力,除了惠州的华D,广西的黄有异老师和阿秋哥所见不同却不乏真知灼见,还有很多人都作过努力,付出过辛劳。没谁要争名夺利,也没什么名利可争,我们做得还不够,离客家大众对客家音乐的需求还差得很远,虽然有些人坐享着别人劳动成果却在那指手画脚。
《客家围龙屋》的诞生不是先有曲后有词,而是在鄙人的鼓励下点燃了阿彬的热情,使他一路走了下来,我还非常清楚地记得,2003年的秋天,阿彬在本论坛发了几首他的普通话歌曲,我揪着他不放,用QQ跟他聊天,一边鼓励他要坚持,一边又一起商榷歌词和音乐的定位,那段开头的时光对于他来说非常重要。
十分值得一提的当然是阿彬本人的智慧和勤奋。也还有ZMY兄,浪子兄等人的后来的参与和不懈努力。而且我们的脚步都没停过。
时至今日,我对大陆客家原创音乐界还是一如既往地关注,力求更多地发现些能唱能做客家原创音乐的人,比如最近我与赣南歌舞剧院的作曲老师刘洪忠合作了《故乡的山歌》这首比较受人喜欢的歌曲。一个专门做采茶戏的作曲人,要迈出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也是黄有异老师给我们搭的桥,黄老师和刘老师在一同去新加坡参加茶阳会馆的150周年庆典演出时,黄老师劝刘老师要多写原创客家歌曲,并劝国家一级演员,赣南歌舞剧团的团长龙红女士多唱客家话的歌曲,而龙红女士本来都已经走到了用京片子口音来唱采茶戏的地步了的。黄老师一提醒她,她也幡然悔悟,但要她真正走到客家原创音乐的路上来却还是有些难。
梅州小伙梁君在我把《故乡的山歌》的谱转发给他后,花了心血多趟往返于汕头和揭阳之间,自己掏钱请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那个长头发,有颗痣的著名的华人指挥彭家鹏的妹妹和妹夫做了这首歌的伴奏。梁君,一个从梅县山歌剧团走出去的人,一个已经被普通话流行歌曲拉了去的人,能再度回到客家原创音乐的阵营来,我认为与我努力是分不开的。当然也有他内心残存的对客家文化的热爱。《故乡的山歌》这首歌曲在汕头歌舞厅里由他用客话演唱时,使那些听腻了普通话流行歌曲和一个腔调的潮州话流行歌曲的客家或者非客家人的精神为之一振,可见我们的客家歌曲是多么的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并非象这个坛子的一些人所说的,一定要写流行风格的客家歌曲才是有了创新的。2009年全国首届流行音乐原创大赛里七大赛区入选央视的209首歌曲,有132首都是民族风格的,可都深民众和行家的好评,音乐本来就很难区分民族与通俗的,所以现在有人把这种受大家喜欢,有民族音乐的元素又以通俗唱法和编曲的歌曲称为民通歌曲了。现在《故乡的山歌》这首歌已经有四个人演唱并录制了。但在该论坛里却只有几个人听了听,哈,我有点失望。
在我眼里,无论是什么地方的有音乐潜质,又冒了点客家音乐的芽的年轻人我都要发现和鼓励他,比如我专门为海南的三方、深圳的刘伟聪等人写过乐评,一经发现了上犹的黄志颖,我又常常引导他如何真正地做客家的音乐,虽然有时是他们比我强,观点也不尽相同。昨天我还在客家堂上发现了大埔的庄文并联系上了他,他有首叫《月光光照茶阳》的客家流行歌曲十分的赞。
反而,广州市和深圳市里有些所谓的全国的流行音乐的带头人,能把普通话歌曲甚至白话歌曲做得唱遍大江南北的那些真正的音乐人,他们是客家的身份,却时至今日还无动于衷,没有参与进来做点客家的好音乐。还有大把大把梅州和赣州等地的以音乐为业的山歌剧团或者是采茶剧团、歌舞剧团的人,本该担当责任多做点客家流行音乐或者客家原创音乐的,但却还抱着传统的客家山歌不放,也许他们的音乐创作神经搭不上客家新音乐的脉络。呵呵。
发现客家新音乐的人才,团结鼓励关注他们,使他们不觉得孤独,而觉得有一群人在做同样的事。大家都来这样做吧!不要坐而论道,不要指手划脚,不要主观臆断地泼冷水。
最后还得说这么句话,电视剧这种艺术形式不仅要有客家传承的责任感和热情,更要有合乎受众心理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手法,动不动就把传承客家文化的铁肩担道义之心在剧中迫不及待地显露无遗是会坏了他们的观看胃口的。
[ 本帖最后由 hjqxlgc 于 2009-4-2 10:49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