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11|回复: 8

[转帖] 闽语客语畲语源流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8 21: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闽越土著曾是强盛的水上民族,驰骋于江河湖海之间。《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闽在海中,西北多山……”“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势力范围主要在福建全境以及粤东赣南赣东北浙南,据说势力还曾抵达东南亚,甚至传言到过美洲澳洲(中美专家研究证实:南岛语族的祖先源于中国福建,远古尚未发明船的时代,借助风向,向外漂流,在一个又一个岛屿上生活、繁衍)。闽越也应该是百越最强的一支,北边的瓯越臣服于闽越,南边的南越败于闽越而求助汉武帝。闽汉两族经过长期奋战,最终闽越落败,闽越王城的军民被千里流放到江淮之间,散居各地的闽越土著再也无力建立强大的军事集团抵抗汉朝了,成为遁逃山谷间山越。两汉时期,汉人先后在闽江流域以及沿海建立了几个军事据点,主要的城池为今建瓯、温州、福州、泉州、潮州一带,这些戍边将士守卫的城池起初只驻有少量随军亲属,后来纷纷扶老携幼,人丁兴旺起来,逐渐就军民杂处了。但闽粤之地在汉人心目中一直是化外的瘴疠之乡。
两晋时期,中原战乱,陆陆续续有一些汉人辗转各地,最终进入福建(主流为习染吴越文化的山东青、徐移民,这也是闽语白读层存在很多连现代吴语都失落的吴楚特征,白读音系比中古的广韵更古老的原因),但这几座城池中容不下这越来越多的流民,于是大多人口只得住到城外,汉人与闽越土著的军事冲突又开始了。殖民战争是残酷的,对于非我族类的土著,传说男的被赶杀,女的被掳来为汉人传宗接代(母子言语相承,虽然主流为汉语,但语音词汇句式必然带有很多闽越特征)。一些闽越土著匿居深山野林,后来形成畲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另一些遁逃江海之间,成了闽江上、下游、福建沿海,广东沿海的疍民(或疍户”“贱民”“曲蹄”“交趾)和大部分台湾、东南亚土著的祖先。经过不断的开疆拓土,城外大片土地都为汉人拓殖,闽北更是形成几大重镇,沿海的温州福州泉州、潮州也大大扩展了管辖范围。(带有前述特征的始祖闽语形成了,但文读尚未出现)。
唐初,汉人继续采取武力将闽越土著驱逐到远海岛屿和深山野林,从而牢牢控制江西、闽北的大部分地方以及沿海数块平原,并因为解决了泉、潮间蛮獠啸乱,设置了漳州,使得温州到潮州沿海一线都连成片了。此时只有闽西南、粤东北未被征服,仍是闽越族势力范围,但已不成气候,失势败落了。虽然广大的闽粤赣一带仍是其活动范围,但由于泉潮之间早已被汉人攻占,赣南也早已成为汉地,所以只有其间的凤凰山区才是最安稳的化外之地,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认同,畲族先民形成了。
唐末,王潮、王审之等人进一步开疆拓土,并趁中原政权动荡之机,建立闽国,从而更加尽心的经营福建,使散居境内的闽越都逐渐接受汉文化了,因为民族融合,始祖闽语在原始闽越语底层基础上引入小部分的闽越新词汇。只有闽西南、粤东北因为汉人少未完全汉化,其余都归化为汉人。但更大的移民潮又开始了,五代十国期间,中原动荡,汉人大批进入福建。其中进入闽北和沿海(主流是走江浙海路的河南山西移民)的入乡随俗成了闽人(这些移民都学了闽地白话,但也带来自成系统的中原正音,限于官宦阶层,但大约在北宋成为闽地文读音
);进入闽西南、粤东北的畲民区的(主流为走湘赣陆路的河南山西移民),客家先民人数多,又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文化优势,很快成了当地的主导民系。而畲族先民是一直隐匿山林,幸存至今的闽越遗族,此时已经乐意接受汉文化了,畲语从带闽语特征的汉越混合语逐渐向客家先民带来的中原话靠拢。也就是说,客家先民带来的中原汉语深刻改变了畲语,导致畲语相当接近于客家话,几乎等于放弃了本族语言。因为不同以往的生活条件,客家先民的语言虽然搀杂一些闽越土著语成分,但必然不会太多。经过长期共处,这些客家先民人与散居在闽西南的畲族先民和平相处,在闽西南逐渐形成自成一系,迥异于闽语的客家话,客畲语言交接形成的客家话显然又搀杂了不少闽越成分。估计在两宋时期的闽粤赣之间(除了粤东凤凰山区),在闽西南与客家先民混居的大多数畲族先民最后放弃了本族语言文化,融合到汉人中,形成独立民系,也就是后世因粤西土客之争而得名的客家人。而迁移到闽东等地的畲族依靠深受客家方言影响,已属汉语的畲语抵抗迁居地的汉语同化而保留了民族特征。也就是说,迁出闽粤赣边区,远离客话中心,畲族得以保持民族独立,现代畲族的形成并不很早。类似的例子如:台湾的潮州移民被同化,梅州移民却能成为独立民系;漳州移民到潮汕被同化,在闽语外的惠州则能得以独立发展为海陆丰方言。
两宋时期,福建文风蔚盛,福建秀才与荔枝、龙眼、橄榄一起,竟至成了闽地特产而蜚声远近。文教如此发达,闽语区由原先白话、官话双语的转台变成文白夹杂,使得文读音真正进入了闽语。

同名主题:http://bbs.gophor.cn/fujian/viewthread.php?tid=3871&highligh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7 22: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参考:
同名话题: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208083
广府人外来的么?五邑人才是珠三角最早的主人?

闽语的吴语渊源到底是如何性质的?

后进入广东,为什么潮汕话比白话离普通话更远呢?


我对客粤比闽语在语音表层更接近官话的推测是:
粤北,早已有汉人和土著民族混居,除了土著语和较纯的汉语外,还杂交出亦土亦汉的各种粤北土语。北来移民)在这一带要么被同化,要么待不长久就继续南迁。这一批继续南迁的北来移民就形成共同记忆,史称“珠玑巷移民”。
此时的珠三角,汉人比粤北更少,只在一些市镇通行一些比粤北土话更土语的汉语方言。珠玑巷移民人数众多,很快就后来居上、反客为主,将原先那些汉人聚居的市镇方言给几乎取代了,珠三角开始通行一种很接近南宋官话的广州话,并借助广州省城的经济政治影响力和西江的水运之便,扩散到桂东南。
北来移民除了翻越南岭暂居粤北之外,还有很多翻阅武夷山脉,进入尚属于化外之地但远离战火的闽西南,一部分与畲族先民和原先少量的汉人混杂,一部分继续南迁到闽南,由于闽南早已属于汉地,汉人也主导社会,客家先民只能入乡随俗,但闽南人听客家人的语音很接近闽南读书音,所以客家人并未受到排斥,反而导致闽南口语夹杂更多的文读音。经过长期相处,闽西南的汉人畲人融合成客家人。由于人多地少,客家人(此时尚未得名,权且以客称之)开始走出“桃花源”,他们共同的记忆是“宁化石壁”这个客家祖地。客家移民沿着汀江-梅江-韩江水系,继续迁往粤东北,由于也属人烟稀少的化外之地,客家话成了当地方言。由于民系已经形成,又是官腔的代表,继续迁往韩江的,很多都能顽强保持客家本色,被潮汕人同化的不会太多,导致潮州府几乎每个县都有客家人。过了更久,粤东北的客家人(还是权且以客称之)又出现人多地少的压力,于是少部分人迁移到粤北,在很多地方再次反客为主,更多人迁往生活环境不错的珠三角地区和西江流域,但早来的“珠玑巷移民”早已落地生根,文化自豪感较强,而客家人也有较强的文化认同(都是源自宋代官腔),粤语客语不同的形成过程,让彼此难容。长期的土客之争导致“客家”意识产生,“客家人”终于得名,争斗的结果是不愿入乡随俗的客家人退出珠三角,折返粤东的在惠州等地继续发展,也向原乡带回客家意识,“客家”终于成为粤东闽西赣南民系的正式称呼。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8 15: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言2000年第1期6-19页(2000年2月24日出版于北京)
闽语及其周边方言
张振兴

提要 本文指出闽语有统一性和分歧性两个方面。讨论闽语时要注意闽语内部的南北分歧和东西分歧。同时,主要以词汇举例,说明闽语和周围的吴语、粤语、客家话都有密切的关系。具体说来,东部闽语和南部吴语有不少共同点;西部闽语跟客家方言有不少一致之处;南部闽语跟粤语、客家话都有明显的关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8 16: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东《那方山水那方人:客家源流新说》

所谓的苗瑶语族,是用来指在语言的系谱中属于苗瑶语的苗族、瑶族和畲族这三个民族的泛称。从现代的民族属别来看,今天的苗族、瑶族、畲族都是独立的民族,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三个民族都有着共同的渊源。民族史学界一般认为,这三个民族都是由汉、晋时期的“长沙、五溪蛮”分化而来的,而其更早的源流则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三苗部落。(第127页)

长期以来,民族史学界对畲族的族源认识上,一直存在着“武陵蛮”(又称“五溪蛮”或“盘瓠蛮”)说和“古越族”(闽越)说的分歧。……就血源与文化的渊源来看,畲族与汉晋之际的“五陵蛮”、南朝至隋唐时期的“莫瑶”以及宋代的“蛮徭”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畲族的形成过程中,由“五陵蛮”发展而来的苗瑶语族先民(早先的莫瑶和以后的蛮徭),应该是其中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畲族与分布在五岭南北的瑶族,并没有什么不同。(第154页)

迁入闽西南和粤东北境内的苗瑶语族先民,在不断地融合了当地的土著民族的血缘与文化成分之后,最终演变为畲族。(第156页)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8 16: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东《那方山水那方人:客家源流新说》和谢重光《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的客家方言形成说,最迟到了南宋(谢说)或元代(王说),闽粤赣边区形成客家方言。现代意义上的畲族语,是客家方言向外再发展再演变,融入闽东、浙南当地的汉语方言而形成的“新畲语”。

畲族使用的语言走的三个阶段:古苗瑶语——>客家方言——>现代畲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8 16: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方言形成说,列举“三大代表”:

一般认为是中原移民,如罗香林《客家源流考》(1950年版)。

谢重光《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2003年版),认为客家主体是中原移民+江淮移民。

王东《那方山水那方人:客家源流新说》(2007年版)认为现代赣方言和客家方言源出早期赣语。到了南宋,赣方言和畲族语言融合,到元代最终形成客家方言。

什么移民带来什么方言,什么语言占当地主导地位,什么语言就是现代客家方言的主体。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9 22: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客家方言的主体显然是汉语,在南方汉语中是比北吴还最接近北方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17:47: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聊,以前我的观点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9 15: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客家,可以参考客家通导航网站www.kejiatong.co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6: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