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75|回复: 0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8 09: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我们生长于斯的颍淮大地,外出奔波谋生计的人员那么多那么多。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沧海桑田,究竟有几多人离开故乡已难以统计。春节团圆之际,你回到家,短暂居住。可是,这个叫家乡的地方,固然有你儿时 ...



      我们生长于斯的颍淮大地,外出奔波谋生计的人员那么多那么多。
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沧海桑田,究竟有几多人离开故乡已难以统计。
春节团圆之际,你回到家,短暂居住。可是,这个叫家乡的地方,固然有你儿时的回忆,但是能否装下你现实的梦想?
      宽阔干净的马路,稳定安全的各类保障,让后代受良好的教育,几代人积攒的过好日子的愿望,以及滚滚而来不可阻挡的城镇化发展大潮,都注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是的,家乡在变得更好,生活也越来越殷实。不过,在急速前行的滚滚大潮中,传统的与现代的碰撞,古老的与年轻的交会——这些或许让你一时不适应,但是,谁又能否认主流是“进步”呢?
       在前行中产生迷思和情思,这是当下中国农村的普遍况味,决非阜阳独有。日前,颍州晚报派出多路记者,深入乡村,探访乡村之变和归乡、在乡人的内心起伏。我们在聚焦当代乡村进步的同时,也在真实记录变化乡村中的人们的腾挪辗转。

杨峰家二楼卧室的窗户,正对着一条马路,马路往南延伸300多米,就是他生活了20多年的村子——颍东区插花镇中心居委会杨荒庄。
如今,村里仍生活着近百户人家,新盖的楼房,穿透树林,让人远远就能看到它的变化。只是,自从搬到规划的新宅后,这个长期在外打工的80后青年,慢慢觉得,一起改变的,还有村子里的传统和人情,和那些难以名状的情感……
递烟打招呼,这是种必需的礼节
              1月17日,天气有些冷。杨峰跟父亲坐车回到插花时,是早上6点多。他擦了擦玻璃上的雾气,才看清原来已到了庄前。
前段时间,公路两旁的白杨树被砍了,新栽的景观树还很小,路旁显得光秃秃的,杨峰觉得有些不习惯。
杨峰看了一眼南面的村子,雾气挡住了视线,只看到“几处盖了一半的楼房”。
提着行李,他走进了新房。3年前,他们和其他4户人家搬离了村子,在规划好的公路旁盖了房。
            提前20多天,杨峰就买好了回来的火车票,因为他表弟要结婚,他跟父亲商量后,决定坐夜车,婚礼当天到家,这样“能少请一天假”。
直到腊月二十四,亲戚家的孩子剪胎发,杨峰去送份子钱,才回了村子一趟。
他骑着电动车,走在那条他曾走过无数次的路。这条路,在村民的脚下,从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再也不用下雨穿着胶鞋提着裤腿了。
路过一处新房,他记得以前那里是间泥巴屋。他扭头看了看,却不知是谁家的。
见几个村民站在路口,杨峰捏紧了电动车的手闸,跟他们寒暄几句。他摸了摸口袋,才发现自己出来得急,忘了带烟。
他讪讪地离开了,到小卖部买了包烟。又返回大家站的地方,给每人递过去一根。“要是不发烟,人家会说,出去挣钱了,就不认识人了。”杨峰说完,沉默了一会,又补充道:“其实呢,只是种必需的礼节。”
喜宴气氛不再,不过只是一顿饭
           喝喜酒头一天,母亲帮杨峰找出几件旧衣服、一双防水鞋,给电动车充满了电。
以往,村里办喜事,都请厨子在家摆宴。摆宴,是件要紧的事,要紧到,主人家请去帮忙,谁都不能推辞。
按惯例,杨峰这样的青年,正是端盘子、撤席的“好手”。母亲交代他,帮忙时,勤快点,该干的活,别等人家说。
杨峰答应着,心里很期待,他最喜欢办喜事,“老老少少在一起忙活,很热闹”。村里,一半以上的人都姓杨,大多连着亲。以前,只要谁家有事,十几家子一起帮忙,缺了啥,到谁家去取都行;干完活,一大帮人蹲在地上喝口汤也觉得挺好。
但第二天一大早,亲戚家打电话说,中午在插花某某大饭店设宴。
那家饭店是镇上最好的,杨峰却有些失望。直到中午12点半,他才赶过去。
如他所料,酒店里早就备好了饭菜,酒桌上,杨峰一杯酒也没喝,半个多小时就吃完了饭,大家各自散去。
在杨峰看来,有点像自己花钱到饭店吃饭。
其实,乡亲们几年前就开始把一些宴席,搬到了饭店里,虽然多花钱,但方便多了,面子上又“过得去”。
再加上,现在生活好了,饭菜质量好不好,其实也不过只是一顿饭。
盖了房、结了婚,有些事儿也来了
           村里人路过杨峰家时,总要跟他说一句:“事办好了,你今年也胖了。”
杨峰并不胖,一米八几的个头,140多斤。他们口中“事办好了”,是指杨峰盖了房,娶了媳妇。
杨峰家的3层楼房,共9间卧室,3间客厅。二楼“待遇”最好,楼梯口,放着几双拖鞋,地上铺着白色瓷砖,总是拖得很干净。
一套灰色的沙发,围着茶几摆放,只是上面盖的透明塑料布,还没拿掉,落了一层灰。
卧室里,挂着放大的结婚照,家具是定制的,打开音响,房间里闪着五颜六色的灯光。
这些,着实不像个农家。
三楼,却截然相反。楼梯还没铺瓷砖,墙面仍是水泥墙。
不一会,杨峰就让颍州晚报记者下楼,因为房顶有时会掉下水泥。
杨峰说,这些“面子工程”,是为了娶媳妇。
           房子,是农村人结婚的首要条件。村里,十几个男孩相继成了家,所以,楼房也越来越多。虽然,这些楼房通常由一把锁看护。
杨峰爱人的肚子已高高隆起,再过两三个月,孩子就要出生了。在喜悦的同时,杨峰也有着心事:盖房花了近30万,结婚又花了约10万,现在,他们还欠着十几万。
这不,办完外甥的婚礼,杨峰的父亲就连忙走了,他在舟山开出租车,过年时生意好,能挣万把块钱。他说,早点还完账,比啥都重要。
娱乐就是打牌、玩手机
          回家10天,杨峰接了个挖树坑的活,“一天60元,反正闲着嘛”。
树坑很快挖好了,剩下的时间,他用在了打牌上。
几个邻居凑在一起打麻将,一下午,很快就过去了。
杨峰也去过村里的牌场,一屋挤好几桌人,打麻将的、斗地主的,烟雾缭绕。
           这个杨峰觉得“一分钟都待不下去”的牌场,却很受村民的欢迎。杨峰说,在城里,他能上网,去公园、景区逛逛,“在家,这些暂时还没有”。
其实,杨峰一年前就买了笔记本电脑,但一直放在柜子里。安装网络,每户每月要200块钱,他觉得在家待不了一个月,装了浪费。
那部iphone4手机“忙活”起来,电话打的倒不多,只是刷微博、聊QQ、看空间,“回家,像是换个地方玩手机”。
而以前,杨峰可不会闲在家,找玩伴到坝上烧红薯,或到茨淮新河旁钓鱼。只是,现在大家长久不联系,很难再聚起来。
           虽然觉得杨荒庄没啥意思,可学历不高、又没技术的杨峰明白,他没办法融入城市。在舟山市一家酒店打工的他,每月能拿3000多块钱,在那个“一顿饭可能要花上百元”的城市里,属于温饱水平。有鉴于此,他在努力攒钱,希望能开家饭店。即将出世的孩子,让杨峰这个准爸爸不得不面对将来。                        
颍州晚报记者 杨嫚嫚

网络来源:http://www.fynews.net/article-72602-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20: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