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64|回复: 0

[分享] 【客家谚语与人生智慧系列】下载地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31 14: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家谚语与人生智慧系列】WORD文档 下载地址
ishare.iask.sina.com.cn/f/63212740.html
◎客家老古言,金玉之良言。
一字千金真智慧,常在客谚留子孙。
◎客家谚语,文辞佳美,值得向社会推广
客家谚语,意境佳、文辞美、哲理深,秀外而慧中。
◎客家谚语有助于客家话的保护。
客家谚语,用客家话来读,则非常上口,很有味道;如果用现在的普通话北京话来读,其韵趣就下降了。
一个国学学者说:很多唐诗,若用客家话诵读,则完全押韵;若用普通话诵读,则不押韵。因此,亦有“客家话是保存汉语古音最多的语种之一”之说。
客家谚语蕴涵深刻的人生智慧
客家老古言,金玉之良言。
一字千金真智慧,常在客谚留子孙。
◎【客家谚语与人生智慧系列】编者缘起说明:
小时候在家乡时不时会会听到老一辈的人说:“【老古言】说……”,知道这些【老古言】是祖先代代口传下来的,听了一些,感觉有些道理,而且文辞很美,但并没有在意,也不懂得珍惜和重视。文革期间出生在客家山村的我,对于老家的许多礼节很是反感,虽然没有认为是“吃人的礼教”,但是认为约束太多,没有自由,在标榜人权、崇尚自我的今天,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想自己以后讨老婆,坚决不娶客家女子,认为她们只懂得干活,没有风情。
但是,我发现母亲和一些识字不多的人,他们很懂得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世,懂得进退,很有分寸,不卑不亢,不自卑也不傲慢,不巴结,不谄媚,自然赢得众人的尊敬;特别是他们虽然一生勤俭刻苦,甚至有些客家母亲们遭遇不幸,艰辛困苦,然后她们的态度依旧平静温和,让人如沐春风,每每看到她们,自己烦躁、愤世疾俗之心也自然平息下来;终日辛勤劳作,不改的是她们从容的步伐、温和的目光,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美好、善良,这些长久以来一直震撼着我的内心,可谓是刻骨铭心。而我们年轻一代,却很难看到这样的人了,可谓大多懵懵懂懂,本人感觉大学毕业了,工作多年,发现人际交往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只认为世态炎凉,小人得志,世风日下,而不懂得反省自己,自以为做人还算不错。
我们这些长期在外学习工作的人,相比家乡的老农,可谓见多识广,但是在处世方面,却有很大的差距。老家老一辈的人们,虽然不多,他们为什么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如何真正实现和谐幸福的人生?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我,找不到答案。
“踏破铁鞋无觅处。”后来接触到传统文化,聆听到净公之教诲、蔡师之讲座,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再回想这些客家【老古言】,片言只语,竟然有真知灼见。后学在网上发现,原来这些【老古言】,很多是以“客家谚语”的形式,口传的方式来流传的。
客家谚语,在广大客家山区流传甚广,老一辈的人喜闻乐见,但是现在流失严重,我们年轻一代很多人已经茫然无知了。于是乎,后学在网上进行搜索,发现了许多宝贵的谚语,而且有一个好现象是,现在各地还有不少爱好者,这也说明客家谚语有很强的生命力;但也发现对传统文化、客家民俗,包括谚语,都有不少误解或者是解读错误的地方。
当今最前沿的科学家,大量事实证明、发现:古老的东方文明,有着远远超过现在人的智慧,可以查看《念力的秘密》一书——美国量子力学家震撼全球的著作;《念力的秘密》中文版已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网上也可搜索、查看。
治学的态度、真正科学的精神,应该是我们还没有搞清楚的地方,最好不要轻易批评。如何做人、处世是个很大的学问,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还很多,有些谚语是我们祖先代代传承下来的,许多可谓是经过历史的经验,不能轻易否认。
客家文化,可谓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源头是古老的河洛文化。
研究客家文化,如果没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也可能产生不少误解,因为后学发现一些大学研究客家的学术论文中,有些专家学者对客家文化有肯定也有批判,其对社会、人生的看法其实是处于困惑之中。这也难怪,因为孔老夫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我们现在人,所谓高级知识分子,即使大学教授、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等等,终其一生的探索和研究,绝大多数人的人生都还是处于迷茫、困惑的状态。
客家谚语,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数量非常多,有些是属于具有普遍性、真理性质的【老古言】,这是超越时空的,这类是很值得向世人推介的;有些则是局部性,或者片面性的经验总结,不具有普遍性,不能说完全正确或完全不正确,但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我们有参考、提醒价值;有些谚语则只是说明了某些社会现象,不一定是普遍的事实真相,不适宜过分宣传,不然可能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我们看问题有时只看到表面现象,呈现的是结果,原因在哪里?并未去深究。我们最好要把道理搞清楚,不能只看文字表面的意思。儒家也有因材施教的说法,譬如我们生病了,针对不同病人,即使同样的病,药方也可能完全不一样,所谓对症下药。
为保护优秀的客家文化,现在主要选择其对我们为人处世有指导意义,蕴涵深刻人生智慧和经验的客家谚语,并略加以注释,注释内容中多有采用净公之教诲、蔡师之讲座,这样更能让我们体悟到客家文化和谚语之宝贵、祖先智慧之伟大。
本内容主要为网路文摘,搜索、汇集、摘录、整理而成,老人言:“「忠」即『中』、『心』。一心中正名為忠,心存偏邪則不忠。”本人在编辑过程中,本着公平与正直,尊重传统的精神,尽量保持原始风貌,不搀杂个人一己之见,遵循一个最主要的指导原则,就是孔老夫子的治学精神——“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传统文化广博深厚,本人无德无能,在编辑整理过程中难免有疏漏、欠妥、讹误之处,还请读者诸君海涵、斧正。
◎谚语,被誉为“语言之花”、“智慧海洋的明珠”。
“谚”字,从言从彦。《说文》云:“‘谚’传言也。”谚语是长期淬下来文词固定的常言俗语。我国古书上经常引用谚语,如《诗经·大雅·荡之什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刚吐之。’”《尚书·周书·秦誓下》:“古人有言:‘抚我则后,虐我则仇。’”《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墨子·非攻》中篇:“古者有语曰:‘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而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战国之孟子也常借用谚语,如《公孙丑上篇》:“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磁基,不如待时。’”是为例。
汉代的司马迁,也是最爱引用谚语的一位大史家。《史记》中,如《春申君列传赞》:“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孙子吴起列传赞》:“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不能行’。”《袁盎晁错列传赞》:“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佞幸列传》:“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即是。
◎“一字千金真智慧,常在客谚留子孙”。
客家谚语是流传在客家地区的一种文化,也是客家先贤在长期对劳动的体认和对人生的感悟中总结与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它蕴蓄着广搏的智慧和经验,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锤炼、修饰,语言简洁,韵味隽永,涵义深刻,耐人寻味。
客家谚语,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有言:“一字千金真智慧,常在客谚留子孙”。
◎客家谚语,文辞佳美,值得向社会推广
客家谚语,意境佳、文辞美、哲理深,秀外而慧中。
《传统客家谚语中有关妇女美德、角色与地位初探》(作者:谢淑玲,台湾中央大学)文中提到非客家人学者的赞叹:
台湾民间文学家 朱介凡先生《为客家研究催生》:在我的谣、谚比较研究上,不仅客家歌谣令人激赏,客家谚语的比兴、义理、辞句之佳美,也是很独特超绝的。
台北市立师院何石松《论客语之美》一文中提到:客谚除了有传承文化,积极入世之外,还具备了贯穿时空之美、客谚的形式美、内涵美以及启蒙教育的道德美与启发智慧的哲学美。
◎客家谚语有助于客家话的保护。
客家谚语,用客家话来读,则非常上口,很有味道;如果用现在的普通话北京话来读,其韵趣就下降了。
一个国学学者说:很多唐诗,若用客家话诵读,则完全押韵;若用普通话诵读,则不押韵。因此,亦有“客家话是保存汉语古音最多的语种之一”之说。
客家话发音、用韵与古汉语、古诗发音、用韵大体相当,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之分。两者均无轻唇音,如将‘飞’读成‘卑’,‘分’读成‘奔’,‘粪’读成‘笨’等。如《诗经》中‘双’、‘庸’、‘从’三字用叶韵,客家话也是如此,而今天的普通话则不用叶韵了。可见客家话的发音、用韵保存了古汉语的特点。”(丘菊贤:客家文化源头的探讨,中州古籍出版社)
另外,河洛文化学者徐金星教授说,闽南话和客家话和母语都是河洛话;河洛话有七个音调,悦耳动听。蔡老师讲闽南话有入声字、「短促急收藏」。
譬如:“敬老得福,敬禾得谷。”这个谚语,用客家话读起来很好听,很顺口,因此也很好、很容易记忆,“福”、“谷”, 这两个字,均发音短促;现在的普通话、北京话念不出来,没有这种韵味。这种发音现象,在客家话、客家谚语中可谓很多。
台湾苗栗保护客家话的教案之一——《客家文化与语言介绍─认识客家俚、谚语》提到:本教案之目标在于挽救客家语言之流失现象,尤其今日许多客家人都不会讲客家话,更何况要他们讲客家语言中的精华谚语、俚语。
另外,有《诗经》遗风之称的天籁山歌——客家山歌,也是应该用客家话来传唱,更有中原古韵。但是现在有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就是情歌泛滥。“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譬如一把剑,可以用来救人,也可以杀人。音乐也是如此,客家山歌如果不注意正面引导发展,不能端正社会风气,也会产生很大的问题。
客家祖训、劝世文、族谱家规、客家谚语等等,都有很多内容可以挖掘,用客家山歌传唱,开创全新的生存空间,这有赖于有识之士、有传统文化修养的志士仁人。
后学在网路搜索客家资料过程中,发现一个可喜的现象,客家谚语、山歌、汉乐,族谱祖训、家训家规,等等传统的客家文化和精神,至今有许多民间爱好者,也有不少高校里面有专门研究客家的学术机构和团体,而且在非客家人中,也有不少专家学者研究客家,这也说明,客家作为承传华夏文明之根、源头——古老的河洛文化,对整个汉族,乃至现在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有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可惜我们现在人大多不知道这一点。
另外,这些客家研究大多属于民间行为,人力分散,我就想,如果赣闽粤客家聚居地,以后如果能组成一个省份的话,利用政府力量,这样就能更好地保护古老的河洛文化和客家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造福全中国、全世界,这样才是真正自利利他。
◎许嘉璐老先生:希望客家人不要轻视自己的文化瑰宝
客家文化距离当初的河洛文化最近,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典型、样板。
当前不少客家人无视客家文化的宝贵财富。
作为客家人,应该要有包容整个世界的胸怀,应该紧迫地起来认识自己的文化并且想方设法保护她。
希望客家人不要轻视自己的文化瑰宝,因为这里蕴藏着中华的智慧,是人类的宝贝、世界需要她!
客家文化的保护、弘扬与创新,是当今世界、整个人类所急迫需要的。
——许嘉璐老先生,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2011年6月梅州-客家文化论坛
※※※※※※※※※※※※※※※※※※※※※※※※※※※※※※※※※※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纪;
中国传统文化是全世界、全人类共有的优秀传统文化。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治国的宝典,唐朝为什么兴盛?就这部书。
《群书治要》,是治国的大典。现在在中国党校(中共中央党校)已经正式开这个课程。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不是中国武力,不是中国科技,不是中国政治,是中国《群书治要》,这大家就放心了。
《群书治要》翻成外国文,大家一起学,天下太平,全球的盛世就出现了。
◎世界著名历史哲学家汤恩比(汤因比),1970年代的预言、警告
中国传统文化肩负着给整个世界带来统一与和平的使命
——《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
现在,人类已经有力量终结人类历史甚至全部生命。走到悬崖边的人类必须迅速觉醒、调整方向,才不致跌落万丈深渊。
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惟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31 01: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